..续本文上一页七、八岁你就知道了。所以要持戒。
再来,十五,合掌,念:要听教,不宜开口乱道。无念无住无相,佛祖开颜含笑。
第十五要听教,就是要听人家讲经说法。不宜开口乱道,你不讲经说法,你嘴巴一讲出来就乱讲,就不符合正法,开口乱道。还有一种,佛教里面一种叫做佛门外道,他虽然讲经说法,可是都是在赞叹自己,都是在讲那些神通。你们这些大、小沙弥们、新戒子们,我告诉你什么是正法:第一、八正道里面讲“正知正见”。就是所讲的这个法,要符合经典,如果这个法师所讲的法不符合经典,那就不算,那就不算是一个正知正见的。如果那个法师所讲的,一直在讲他有神通,他能够看过去的因果,他能够知道未来,鼓励大家,你们要好好的供养我,我有神通我多么了不起,其它的人统统没有修行,这样子的人不可以亲近,知道吗?讲神通,神通抵不过业力!造什么业,你就必须负什么因果,你讲再大的神通,也没有用的。
有一个法师讲说他住的地方,都不可以有大地震,不可以有台风,不可以刮风,不可以有灾难。结果呢?结果旧金山大地震了,这下麻烦大了,没办法解释了,要怎么解释呢?所以说我们讲话,不管你有没有修行,不可以用这种下赌注的方式,这样赌输了,你就麻烦了。所以我们讲,不管讲经说法或者是平常修行,要告诉人家,我们没有修行,我是一个平凡地凡夫,我是一个道地的平庸之人,这样子你没有办法落入人家的把柄,人家要伤害、攻击你,都没有办法。我跟你讲过我是平凡的人,对不对?我跟你讲过我是个凡夫,我没有跟你讲我有什么神通,所以说我们一意好讲这些神通,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漏气的,会伤害到整个佛门。
八正道里面正知见,正知、正见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定等等,没有一个叫做“正神通”,没有这个正确的神通,没有这样子的。释迦牟尼佛度众生,从来不用神通的。如果一个人可以改变众生的业,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释迦族,有一次发生灾难,他们知道五百个释迦族会丧命,目犍连就用这个钵,把这五百个人放到钵里面,放到天上,希望他们要逃过这个业障现前,结果时间过了目犍连就笑了:“他们没事了。”佛陀就告诉他:“你把钵拿下来看看。”结果钵拿下来就变成血水。就是说我们一个人造的因跟果,他一定要毁灭自己的时候,时间、空间的交会,碰到,你逃不掉的,你怎么躲都躲不掉的。
有的人坐飞机坐了一生一世,没有发生过飞机爆炸的;有的人是第一次坐飞机,就死了。知道吗?所以我们要了解,造这个业是很可怕的。那么要听教,不宜开口乱道。就是不可以乱讲佛法,把这个佛法牵扯在神通里面,这个不可以。讲得神秘兮兮的,他有什么开悟,他有什么神通,他能够知道你过去、未来,他能够知道你的起心、动念。佛法讲:有尚不可说,何况说没有?有都不可以讲,菩萨他哪里会讲:“我是菩萨再来的。”菩萨有跟你讲他是菩萨再来的?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不是菩萨来的?所以说,不要一直用自己证什么几果,或者是自己是什么菩萨,或者是用什么我有了不起的功夫,统统不要讲这一些。
印光大师讲:“但问定不定,不问见不见。”就是只问你用功有没有在定中,不问见不见佛。你见佛,你起一个欢喜心,那也变成魔。你见佛你不见佛,你放下不执着,你就是见道。无念,就是不打妄想;无住,就是不要执着;无相,就是凡所有相,就是虚妄,都是假的。那么你能够用这个无念,就是破除贪、瞋、痴;无住,就是于境界无所执着;无相,就是对一切相不要产生执着。佛祖开颜含笑,佛陀他就会非常的欢喜。为什么?你是闻到佛陀的正法。
好,第十六,大家一起念:断烦恼,一了千百俱了。终朝烦烦恼恼,此生那得悟道?
其实修行并不困难,人是一个很矛盾的动物,这个动物这个animal,人是动物的一种。众生的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找的,人不愿意改变自己,却每天想要改变别人;人不愿意了解自己,却每天希望去了解别人;人不观照自己,却每天去烦恼一切众生。所以说你断烦恼,第一点要先做到不看众生的是非缺点,这是最重要的!第一点,看你自己的缺点、优点,缺点改掉,优点保持。
人的烦恼其实都是多余的,你每天不关心你的生死,却关心你那些媳妇。譬如说那一些年纪大的老太婆,或者是年纪五、六十岁的人,她每天都讲:“唉呀,我孙子...”有的佛教徒也是一样的,抱她的孙子抱得很高兴:“你看看我的孙子怎么样?”看起来很可怜,儿子都靠不住了,靠那个孙子?做儿子的奴才都做不完了,还做孙子的奴才,很可怜,也很悲哀。生了一个宝贝孙子的时候,然后她就讲:“我这个孙子以后要让他出家。”以后要变成好人、坏人,会不会拿刀杀人还不知道,你那个孙子以后要让他出家,自己又不修行,一天到晚在欢喜那个孙子,孙子会不会活到一半车祸而死还不知道!精神病!人就是可怕。
你不能掌握今天,你就没有永恒的未来。我告诉你,生命是由每一个动点上所构成的连锁,我们如果掌握了每一点,你就是达到了真正的生命。放下,不要管人家的生死。你管你自己,你把自己管好,你是对还是错,人非我不非,人家错,我们没有错,这是最重要的。人家错,我们跟着错,我们就不对了。我们一天到晚讲人家不对,一天到晚说人家,那你呢?你又做得多好?是不是?所以我们要断烦恼,因为你们要还俗,所以要面临世俗,第一个不要干涉人家的私生活,不要干涉人家。人家有人家的立场,人家有人家的苦衷,你根本不了解,你用什么角度来批评人家,你觉得人家不对的,人家有多少的苦衷,你知道吗?
以前,以前有一对父母生了一个女儿,这个女儿每天晚上回来,都被她爸爸打、骂,隔壁的就说:“这个父亲真是没有良心,把那个女儿打得遍体鳞伤。”他不了解,后来发现这个女儿才十五、六岁,就开始交男朋友了,后来又去偷拿人家的东西,又去打速赐康,打针,你知道吗?吸强力胶,不学好,父母亲是真的疼爱她,一而再,再而三的一直教训她。其实邻居根本不知道,人家在教什么?打什么原因?所以我们要记住,人家有人家的立场,人家有人家的角度,我们根本不够资格去干涉人家的角度,根本不够资格去说人家是跟非。
你没有是没有非已经是最好,很难能可贵了,对不对?不可以用自己的知见,用自己的立场,来肯定你的判断就是对的,这个往往落入无知跟无明的角度,不可以这样做。所以说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,这是我们学佛最基本的角度。人要修行以前要先修养,修行以前要先修养,一定要先修养自己,才可以产生大智慧。你没有修养,不可能产生修行的观念的,所以修行跟修养是一体两面的。
还有诸位我们学佛的人,不要伤害人家的自尊心,讲话,尤其我们要保护人家,要隐恶扬善。把人家的优点在大庭广众赞叹,人家的缺点我们闭口不谈。不管人家缺点、对错、是非,我们讲出来就是造口业,知道吗?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人家是对错、是非,人家有人家的苦衷的,人家有人家的苦衷的。所以一了千百俱了,终朝烦烦恼恼,此生那得悟道?你今生今世烦烦恼恼,什么时候才会悟道呢?
第十七,合掌,念:明因果,粒粒米皆辛苦。吃了若不修行,做牛做马还补。
明因果,就是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所吃的饭米,都是人家供养的。有的人有一种观念,是很不好的,小沙弥的观念就是说:“我妈妈有来打斋,我妈妈有出三千块,我吃一个礼拜也没有吃三千块。”用这种观念是不对。你认为你这三千块,有办法盖这一栋这么大吗?你那三千块还不够一根柱子的钱,你知不知道我们的意思吗?就是说这个是众缘和合的,你出五十万,你也没有办法盖一个道场,所以我们要感念一切众生的恩,这是大家集合起来的力量,不是你妈妈拿一百万,有办法解决这个寺庙的,那个观念你一定要弄清楚。
你不要以为你妈妈拿了一万块、十万块来打斋,你就说:“我吃我妈妈拿来的。”不可以这样子的。你妈妈拿十万块来做什么?这一间一亿五千万,知道吗?所以说,不可以这样子说拿多少钱来,就认为你今天有办法安心办道。你有办法在这边煮饭,是因为这个讲堂建好,对不对?讲堂不建好,你怎么能够在这里煮饭?你之所以在这里修行,你妈妈拿钱来,这间不建好,你妈妈怎么能够拿钱来呢?所以要先感念无量无边的众生,拿这个钱来结合这个因缘,所以我们要感念众生的恩,粒粒米皆辛苦。
就是说我们这个因缘,是由无量的外在的缘所构成的。所以你今天吃到一粒饭,其实也不是容易的。讲堂不盖起来,你不可能在这里吃饭,所以说不只是说,用米来结这个因果,我们这里一切的建筑,包括我们的行、住、坐、卧,所用的统统是十方众生、十方的这些善男信女拿来布施的,因此我们吃饭不可以剩下来,知道吗?不能吃剩下两粒、三粒。有的人很不好的习惯,吃到最后一定剩下一口,很奇怪,吃到最后剩下一口。有一个将军去拜访印光大师,吃饭剩下一点点,印光大师就骂了:“你有多大的福报?那几粒饭怎么不吃?”所以说,他就赶快把它吃完了。将军,印光大师一样骂他,对不对?要惜福。
我们要修福要培福,才能够享福,这是三个步骤。要修福、培福,才能够享福。因此我们吃饭不可以剩下一点点的米,我们还要弄开水去和一和,然后喝下去,弄那个开水和一和。那么有的人吃完的时候,把那个钵拿起来像狗一样的,这样子虽然是惜福,但是犯戒。释迦牟尼佛在比丘戒,后面的众学法里面讲:不得舌舐食。应当写舌舐食,就是用舌头去弄这个盘子,像狗一样的,如果你们用舌头这样子的话,人家外面的人,基督教来看,这个佛教真可怜,吃得连盘底都吃下去,佛教真是可怜,吃到那个剩下那个用舌头,像狗一样的在吃,很没有威仪,不可以的。犯众学法,没有威仪。所以用舌头舔,总不…
《心地法门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