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会比开水来得干净,用开水,知道吗?
这些小沙弥回去,你们吃饭不能够剩下一粒米,一粒米都不可以剩下,掉到地上的可以吃的,再捡起来。听得懂吗?回去你吃多少,就盛多少,你不要盛了一大碗。像我们出国的时候,以前我们跟了一个十四人的一个小团体,出国到泰国去,讲实在话,台湾人出国也是很没有水平,他去国外的时候用自助餐。自助餐的时候,他看到那个菜那么多,拚命的弄一堆如山,结果拿来吃,这边咬两口吃不下,那边咬两口吃不下,后来吃不到三分之一,整盘都要倒掉,很浪费,很损福报的。虽然说那个是不必钱的,但是也不可以这样做。讲实在话,难怪国外的人不欣赏台湾的旅客,你到东京去,Tokyo,东京去的时候很多旅馆,他都不给台湾的观光客住,不够水平,内衣、内裤都给人家拿回来,像日本的那个内衣裤、肥皂,什么都给人家拿回来。这个犯什么戒?厉害!我们这一班的沙弥很厉害。偷盗戒。偷人家的东西不可以的。
我们做人要清净,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,不是我们的东西,什么我们统统不要拿,就是这样子。所以说与其让人家侮辱而活,不如我们清洁而死。清清洁洁的,我们一尘不染,什么东西都不要跟人家拿。那么吃了若不修行,做牛做马还补。做牛做马还补,吃了不修行那不行的。
好。和大众,慎勿互相争斗。聚头说是说非,空把光阴来送。
这个第十八,是警惕我们,就是在大众的生活,那只嘴巴不要像乌鸦嘴一样的,叽哩咕噜的讲不停,不要互相争斗。在团队里面,斗争是最可怕的。你今天去犯戒,譬如说晚餐去偷吃一点东西,那还没有什么关系,你这个一争斗起来,整个僧团就不能修行,所以这个是列为我们讲堂最大、最重要的第一条戒规。这里打架,立刻出去,绝不饶,一点都不会留,其它什么事慢慢再研究。你犯戒没有关系,忏悔,但是斗争、打架那就麻烦了。
慎勿互相争斗,聚头说是说非。什么叫做聚头说是说非呢?聚在一起,说哪个对哪个错,这样子对我们修行一点帮忙都没有,是非是两面体的,你不深入内容,你又知道谁是谁非?他的是非又跟你有什么关系?没有关系。没有关系你就好好修你的行,对不对?如果说他实在是错得很离谱,我们做一个同参道友的,我们要用善意的,用柔软语来劝告他,来劝告他,不可以伤害到人家的自尊。如果你要规劝一个人向善,你的语言不能为他所接受,再好的道理也没有用,所以首重别人的自尊心。
聚头说是说非,空把光阴来送。浪费生命、浪费时间。所以以后我们讲堂到十点半,十点半就要禁语,除非有公事,十点半。就是这些跟师父出家的,这些十七位,十点半就必须把禁语的牌子弄起来,有的人讲讲到十一点十二点,又不是为了公事,或者是为了师父的事情,所以说我们以后十点半,每一个人必须把禁语的牌子挂起来。就是不要在那边聚头,说是说非,不要浪费生命。出家以后要实施这个十点半禁语,好好的休息,早一点睡觉,要用功的人,也不准两个、两个在那边一直讲话,除非是公事。
十九,好,大家念:吃些亏,又要带三分呆。心似寒灰枯木,是非从何处来。
这个很重要!这个就是告诉你,不要一直想要表现自己。我们吃亏,其实并不吃亏,两个人争执,我让你赢,我并没有输。——这一句话是很高深的哲学。两个人争执,我让你赢,其实我并没有输。你对我大声,我顺从你,我没有输什么,反而人家会认为大声的人比较没有修养。两个人斗争,我让你赢,我哪里有输呢?你讲我很坏,我沉默寡言,人家就一定会认为我坏吗?不见得。人家会认为你没有修养。你骂人家,人家沉默,你看人家会站在哪一边?一定会站在被骂的这一边。这个人怎么那么凶?对不对?所以说你不必跟他骂,人家就有人替你讲话。
因此吃些亏,又要带三分呆。带三分呆,就是不好表现。一个人太过于好表现,那就麻烦大了。所谓表现,就是赞叹自己,在人群当中就是表现自己,很有能力,以为自己很了不起。真正的领导人,虽然领导大家,可是他都是很谦虚的来请教大家:“我这样做对吗?我们需不需要改进?”带三分呆,比丘常带三分呆。为什么要装呆呆的呢?因为装呆一点,人家伤害我们,我们才不会辩驳,而且我们有功夫,人家也看不出来。世间人是怕别人比他更厉害,所以说,强出头,你的生命就很快结束。你事业愈出头,你的麻烦就愈大,毁谤就愈多。
韩愈讲:德修而谤来。你们去公园看看,公园那个树木,有的整排是不是剪得很整齐?那么如果有一枝营养比较够的,吸收水分比较够的,突出来了,突出来很快就会被人家剪掉。表示说,我们一个人强出头的时候,很快就有人找你麻烦的。知道吗?世法、出世法,本来无二法。所以当我们事业做很大的时候,我们愈谦虚;我们当一个大法师,一个高僧大德,我们愈谦虚。愈把自己摆得最平凡最平凡,最平凡就是地,地没有一个人可以动摇得了它,没有办法。
心如大地能容一切,为什么?因为他没有高傲,就没有危险,就没有痛苦。放下他的自尊跟优越,他就恢复到真正的自然,这个就是大成就的人。只有愚痴的人,才一天到晚在赞叹自己。只有愚痴的人才一天到晚,在攻击、毁谤别人、伤害别人,你造如是因,你将来必得如是果。所以你装得呆呆的,呆呆的话,你这个是非也看不清楚,也不要看,心似寒灰枯木,寒灰就是不会死灰复燃,寒灰就是灰烬已经尽了,再也烧不起来了,枯木就是没有生机了,心似寒灰枯木,就是永远这样子的冷静,永远这样子的理性,永远是这样子的清醒,永远是这样子的慈悲喜舍。不会再起心动念了,叫做心似寒灰枯木。是非从哪里来?哪里有什么是非呢?所以吃一些亏,没有关系,其实吃亏的人就是占便宜。
好,二十,念:常知足,莫管衣衫淡泊。休想他人财物,不顾自己福薄。
常知足就是,一个人常常觉得说:“我很知足了。”贫穷的人他听到佛法,他就会说:“我已经很知足了。我今天虽然是很穷,但是我有这样七天出家的因缘,我死而无憾。”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,知足了。我从今以后不再造业了。有钱的人要常常观知足:“太好了,你看我有饭吃,有三餐,而且我有衣服穿。你看,多好,而且我今天又能够学佛,还有钱拿出来,布施给三宝做佛事。你看这多好!”
健康的人常知足。健康的人就是:“你看我有一个强壮的身体、色身,好拜佛用功,以后替佛教做一点事情。”病苦的人也常观知足:“身体不好这是宿世的业障,我很知足,为什么?因为我能够听到佛法,我知道要偿还这些债务,我必须要生病,现在来讨债的,我好欢心喜地的来还。”不知足的人就没有办法。
莫管衣衫淡泊。我们今天就是衣衫淡泊,随随便便的,只要我们穿得整齐就好,不要说一件貂皮大衣几百万,一颗钻石几克拉的,掉了以后就在那边哭,很麻烦的。是不是?男孩子大概就不太可能了,以前男孩子戴了一个表“满天星”,我们去欧洲的时候,瑞士,看那个“满天星”,一个表一百多万,因为他定价用计算机,一百多万,我吓一跳。结果,结果有的人戴了满天星这个表,让人家要打打杀杀,手要把他砍掉,多可怜,多痛苦,是不是?所以我们手上的财物或者项链,尤其是女众,这个最好不要露白。学佛的人很平淡,很淡泊就可以了。
休想他人财物,不顾自己福薄。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物,那就是觊觎之想;休想,不要过份的去想别人的财物。别人有别人的财物,要想想自己的福报,好还是不好,你有没有大的福报,还是小的福报,是不是?因此休想他人财物。那么释迦牟尼佛也讲:我们要以正当的手段来赚取正当的金钱,才可以供养三宝,以杀生的手段来得到财物,在佛制的戒律是不可以供养三宝的。
我们每一年,每一年有伯劳鸟是不是?伯劳鸟要飞经过什么公园?垦丁。是不是?飞过垦丁。有一次,有一次他们在烤这个伯劳,因为报章杂志、电视都有报导,那么我们就走过去了,然后我们就告诉他说:“这个鸟不可以抓的,警察会取缔,不可以抓。”然后卖那个伯劳鸟的,烤鸟的他就说:“对。不可以抓,但是可以吃。”不可以抓但是可以吃?他造业赚来这个钱,聚不住的,有一天会破产的。别人的财物,不是你应该得的,我们不要去动到人家,不要动到人家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必须守戒清净,宁死我们不要去犯到偷盗戒。
二十一,念:惜物资,一针一草勿弃。随心恣意侵损,福享与你算计。
要爱惜这个物资,包括我们吃饭用的卫生纸,用我们这个水洗澡。像我们晚上洗澡的时候,简单,重要的洗一洗就好,看哪里比较重要,脸看到,脸比较重要,脸洗一洗,其它的用冲的就好,简单扼要的三、两下就OK了。有的人洗一个澡水用得很多,那是很浪费的,不过像我们这个卫生纸,该用的就用,像有的人他为了要省卫生纸,他只用一张,只用一张,结果一擦屁股破掉了,然后抓到一大把大便,太省了,这个不需要这样子。爱惜物资,也不需要爱惜到连那一张卫生纸也这样爱惜,没有这个必要。还有洗衣粉,或者是洗衣服的,或者是洗澡的用水,还有用电,尽量的能够节省。
一针一草勿弃,包括一支针一支草,就是有用的。以前这个草,是用来烧的,用来煮饭用的,勿弃,不要丢掉,表示最微细的。随心恣意侵损,就是这个心,“恣意”就是任意侵损、随便的丢掉、随便的打破任何的东西,打破碗或是怎么样子,要小心。福享与你算计,就是你有多大的福报。你要享多少的饮食,一定的。所以一针一草,无非前定,一饮一啄,都是前世有修的福报。
第二十二,念:趁少年,诸般要去向前。当此臂力强健,莫待老来悲残。
我们现在大家都是年轻人,尤其小沙弥福报大,能够听到佛法,又可以短期出家,来日前途不可限量。诸般要去向前,我们趁年纪轻的时候没有病苦,而且头脑清醒…
《心地法门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