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什麼佛都忘記了,也是跟人家對罵、對幹,或者是想盡辦法要傷害對方、要報仇,不要這樣子,聽佛的話總是有好處。
【七叁、探視病人應使患者充滿希望和快樂。】
第七十叁句:探視病人應使患者充滿希望和快樂。
你有因緣,要去醫院或者是哪一個人的家裏,要探視病人,是不是?應當使患者充滿希望和快樂。而且探視病人,要買東西去的時候,要注意,要看他得什麼病,你要買什麼東西去。對不對?有的人他不了解。
有一次我生病了,要住院,腸胃炎,急性腸炎,很嚴重,很嚴重!那個信徒買了一些水果,還有大大瓶的奶粉來探視。經過一個禮拜以後,他又來看師父了,來看師父以後,一看,兩瓶都喝完了,這麼大瓶,哎呀!他很高興:不過看師父您的氣色怎麼都沒有變好啊?結果那兩瓶是旁邊的侍者喝光了!腹瀉、腸炎,最忌諱就是喝那種牛奶,你送牛奶做什麼呢?那不能喝的,乳製品的。所以,送那個東西啊……所以,那個信徒回去以前,我就告訴他:你看看能不能送那個比較小的面積的,可以千變萬化的,很好起作用的?我比手畫腳老半天,他還是看不懂;用智慧去啓發對方!是不是啊?所以,這個探視病人,應看時間跟空間,看看對方到底是生什麼病。
再來,去看病人的時候,要講那個話,要給他充滿希望、充滿快樂。有的人,這個在家居士自作聰明,去看病以後,他懂得一點佛法皮毛,第一句話就告訴他:你這個病沒有救了,你會死,你趕快念阿彌陀佛!沒有救了,一定會死!他一聽,本來還要給醫生看,好吧!求生極樂世界吧!本來一支針打下去就會好的,看病不會看病!是不是?所以,要探視病人,應當使患者充滿希望。所以,真正的菩薩要給人希望,同時要給人方便;但是,也不能常常講假話。對不對?這個病明明不會好了,那你就安慰他:不會!你不會死或怎麼樣子。如果說很嚴重很嚴重,知道他會死了,就告訴他,那麼,就是佛陀講的:觀無常,你要觀無常,這個時間一定會來到的,沒有一個例外的!這個世間唯一不能逃避的就是死亡,同時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它,這個就是學佛的目的,就是解決人類生老病死、憂悲苦惱。所以,什麼是佛法?就是大悲法,“悲”就是拔苦,要拔掉衆生的痛苦,就叫做佛法。所以,有的人,沒學佛的人來到講堂說:喔!爲什麼念南無“大悲”觀世音菩薩呢?那麼悲哀呢?我說:那個“悲”不是解讀作悲哀喔,那個“悲”叫做拔苦,觀世音菩薩是拔掉衆生的痛苦,這個不能解釋錯誤。“悲”不是悲哀,是拔苦,拔掉衆生的痛苦,這不能解釋錯誤。所以,如果我們是菩薩的心腸,就是要這樣子: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、也給人快樂,佛法也是解決這些問題。
所以,一個人能夠進入佛門,那是很幸運的!所以,只要一跨進佛門,師父都非常地贊歎,也不管他以前造惡多端,你流氓來,我也這樣對待你;哪怕你以前造了多少的惡業,搞了多少的無知的事情,師父也寬恕你,因爲你至少有這個因緣跨進來,就不得了,慢慢地珍惜,珍惜這個因緣。所以,一定要多聽經、多聞法,不可閉門造車。如果閉門造車,有的人告訴你就是說:念念佛,不要聽經、不要聞法。這個麻煩就大了!我們自覺聖智,是覺悟的覺,不聽經、不聞法,也是念自jué聖智,那個第二個jué是拒絕的絕,自絕聖智,自己絕斷、阻斷了那個聖人的智慧,不聽經、不聞法是沒有辦法的,佛法,它是超越一切表相的東西。所以,佛法無人解,雖慧不能了,佛法沒有人爲我們解釋、解讀,再怎麼樣世間有智慧的人,還是不能明了。
【七四、人們愛戴忠于真理,態度良好,言而有信,對職位負責的人。】
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:一切的衆生都會擁護,這是佛陀的真理,也就是正法。
人們是愛戴忠于真理,也就是這個人對真理很踏實,佛陀是實踐家,不是妄想家,他是腳踏實地地走上解脫的路。所以,人們愛戴忠于真理的人,也愛戴那麼態度良好的人,這一句話可是非常重要!我們修行,知見決定一切:處世,態度決定一切,換句話說:人與人相處,我們的態度必需要和藹、要可親、要人人稱頌。
什麼是開悟?看每個人都很好叫做開悟,一個人可以做到每一個人都很好,也就是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,這個可不容易的!大部分的人看到自己討厭的人:哼!一字真言就出來了:哼!就一字真言,哼一聲,然後掉頭就走!就是會這樣子,談都不想談,那你心中的態度,最主要是自己內心的世界受了影響,這樣不好!所以,態度要良好。
言而有信,就是講出去的話,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信用,承諾人家,就是一定要去做得到,我就是這樣的個性。所以,國外來邀請,我都會衡量自己的時間、空間、背景、體力,答應,就是一定要做到;沒有答應,不見得是不慈悲的行爲,看個人的因緣、能力。所以,與其隨便地答應人家,不如謹慎地承諾,這個是很重要的,說出去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做得到。但是,有的人,在特殊的狀況,變成有特殊的處理,譬如說有一個女衆,有一個女衆,她以前小時候,十幾歲的時候不太懂事,看了出家人威儀莊嚴、持戒清淨,她很羨慕這個比丘尼,穿了比丘尼的衣服,披上袈裟,哎呀!她很是歡喜,就在佛前發願了,偷偷地發願,偷偷地發願,跪在佛前:佛祖啊!我某某姑娘,我以後不結婚,我以後絕對不結婚,我要走出家現比丘尼相!結果經過了五年、十年,她家裏不了解她的內心世界,就硬逼她結婚,後來被逼得快發瘋了,也沒辦法,很勉強地結婚,結婚以後,生兒育女,活得很痛苦,就發了一張e-mail過來,就問了:師父!我言而無信,我以前在佛前發願,要出家當比丘尼,我現在結婚了,生了一對兒女,怎麼辦啊?我騙了佛祖啊!我就跟她回答了:有這樣的願力固然好;可是,時間、空間的因緣整個不具足,父母親也不了解你的看法,違背了父母親,又被打得半死,那現在已經成爲事實了,就好好地做人家妻子,出家法師當不成,就好好地當護法居士,向佛求忏悔!所以,在座諸位!我必需勸告你:不可以隨隨便便,男衆或者是女衆,動不動就說:我要出家,我要出家!我現在講一個最重要的觀念,如果你想要出家,無論是二十歲、叁十歲、四十歲、五十歲,對不對?你記住師父的話,就永遠對!你想要出家以前,記得去道場住兩年至叁年,不要太快地就馬上剃度,你能不能容下這個團體?你能不能接受你上人的作風?因爲每一個出家人,他的住持、他的作風不一樣。有的人,這個比丘尼一剃度出家以後,這個師父每天都念經搞錢!這個出家以後,因爲她在俗家聽了這個法,一心很想修行,結果剃度以後,她上人每天都爲死人念經,每天都做佛事,她說:哎呀!這個不是我要的!可是,沒辦法,你就剃度了!所以,無論是男衆、是女衆,無論是幾歲的人,你想要走出家的路線,一定要聽師父的話,不要急著剃度,在那邊住了叁個月、半年;這個還不夠,還不夠!對不對?有一個人,有一個比丘就是出家,因爲他胃不好,胃不好,出家以後,過午不食的道場,過午不食,持戒律的。結果剃度以後,他不曉得過午不食情況是什麼?晚餐都不吃的;他要吃西藥啊,胃潰瘍、胃脹、胃不舒服,結果要過午不食!醫生講:你晚上要吃一點啊,要不然你這個胃受不了!一個是佛的戒律,一個是醫生的勸導,自己又病苦,結果就進去那個持午的道場,麻煩大了!他的心沒有辦法,這個結放不開就是放不開;我甯可死,也要持佛的戒律!嗯!很好;可是,痛起來呢?就胃痛!後來這個比丘就硬撐,撐到最後就胃潰瘍、吐血、胃出血,沒有辦法控製。我去勸他,我去醫院勸勸他:法是活的,不是死的,佛法,佛法是活的啊!我跟他講:今天如果世尊來看你這樣,他也會勸你稍微開緣一下,要不然就喝一點粥嘛,我們不要說大餐大餐地吃,豐富的,至少喝個粥,或者是什麼奶粉類的,或者是燕麥,你至少吃一點吧,戒應當不是這樣子吧!他說:我要持戒!我說:你懂持戒是什麼嗎?你沒有看過那個經典講得很清楚嗎?不敬持戒,不輕毀戒,是真持戒人。真正的持戒人,不會看不起你的。不區持戒,不輕毀戒,是真持戒的人,真正持戒清淨的人是:不敬持戒,他對這個持戒清淨的人不會特別恭敬;不輕毀戒,也絕對不會輕視那一些毀戒的人,就是戒持得不好的人,他也絕對不會去看不起他,是真持戒人,這個才是真正持戒的人,心如大地,絕對平等,修自己就好。等因緣,有因緣,這些持戒不好的人,慢慢地規勸,慢慢地,慢慢地給他機會、給他因緣、給他希望,這個才是佛法,叫做不敬持戒。不輕,輕視的輕,不輕毀戒,是真持戒人,這個才是真正持戒清淨的人,不會落入二元對立的觀念。他聽了師父這個開示:哎呀!這以前怎麼沒有人告訴我這樣的觀念?好!吃了,他就吃了。吃了以後就吃這個胃藥,胃藥以後,經過幾個月的調養,去看醫生,醫生說:這就對了嘛,這就對了!
我以前,說實在也是卡在這個觀念,也是卡在這個觀念,我的胃也是不好,一直嘔吐……沒有沒辦法,到晚上的時候,體力沒有辦法承受,因爲胃不好,腸子也常常腹瀉,所以,吃的東西也不多,到晚上就沒辦法了!後來因爲體力不好,就去給醫生打點滴,大陸說吊瓶兒,吊瓶兒,吊瓶的意思,大陸,臺灣講打點滴。打了點滴,這個醫生跟我講,說:慧律法師啊!那時候便當一個才叁十塊。他說:您打這個點滴一次四百五,一個便當才叁十塊,您考慮考慮,晚上要不要吃一點?後來實在要吃西藥了,沒辦法了,也是到最後沒辦法,*,四聲*(吞),沒辦法了,我有更重要的任務!所以,這個觀念稍微改變一下,能持午、持戒,我們都贊歎;實在是沒辦法,有時候就要衡量自己的時間、空間、自己的身體,看看扛得了扛不了?一定要有這樣子,自己用智慧來學佛。
七十四,再念一遍:人們愛戴忠于真理,態度良好,言而有信…
《佛陀的格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