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陀的格言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個燒酒雞就拼命地補,拼命地補,補,一直補,因爲她認爲,生産過後一個月就是要做月子,要好好地補;結果兩個禮拜,才兩個禮拜,中風,中風,補過頭了,補過頭了!這個就是當我們一直企求健康,沒有這種健康的知識,結果補過頭了,中風!因此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吃補的!

  【七、欲望會導致痛苦,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。】

  第七句:欲望會導致你痛苦,其主要原因,乃是欲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。當一個人對自己的遭遇知足、滿足,這個人的痛苦就會立刻停止。也就是對自己的現況非常地滿足:我有一碗飯吃,有個健康的身體,我有佛可以學,我很知足了!所有的痛苦立刻就會消失。第七句再念一遍:欲望會導致痛苦,其主要原因,乃是欲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。

  【八、從愛欲産生憂愁,從愛欲産生恐懼,拔除愛欲的人,既沒有憂愁,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。】

  第八句:佛陀說:從愛欲産生憂愁,愛就是愛戀的愛;欲:欲望的欲。從愛欲會産生憂愁,從愛欲也會産生恐懼,無論你貪金錢、名利、男女,這個愛欲不放下,憂愁跟恐懼是沒辦法斷除的。佛陀說:拔除愛欲的人,就會沒有憂愁,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,因爲他從不奢望任何的愛欲。第八句整句再念一遍:從愛欲産生憂愁,從愛欲産生恐懼,拔除愛欲的人,既沒有憂愁,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。

  叁、束縛

  第叁小段,束縛,捆綁的意思,佛陀所講的束縛是指內心不自在,不是指這個色身。哪一種情形會産生嚴重的束縛我們?每一個人都想過自由自在的日子,如果你沒有學佛,縱然放你出去外面,沒有關在牢籠裏面,你一樣是束縛的人!爲什麼?你一樣被關在煩惱的牢籠裏面,一切衆生不明了真理,沒有自由份的,看什麼貪什麼;看什麼嗔恨什麼;看什麼嫉妒什麼,我們什麼時候自由自在地過過一天的日子?所以,第叁小段叫做束縛。

  【九、固執某一件事物(或某種見解),而輕視其他事物是卑鄙的,智者稱它爲“束縛”。】

  第九句:凡是固執某一件事情,或者是執著某一種見解,而去輕視其他事物是卑鄙的,智者稱他爲束縛。師父直接翻譯:凡是固執某一件事情,或者是修行人,你修哪一種宗派,執著自己的見解是最高超的,其他人都不如你;其他宗派都不如你;其他的道場都不如你;其他的法師都不如你,有這樣子的固執,世間人固執某一種事物,而修行人固執某一種見解,輕視別人的事物是卑鄙的;輕視別人的見地是醜陋、是卑鄙的,只有自己是最了不起的;有智慧的人稱它爲束縛,這就叫做束縛。所以,束縛來自一顆不平等的心,不了解法法本空,法法平等,這就會造成束縛。所以,真正修行人,當我們有高超的見解、高超的佛的智慧;高超就是沒有高下,這個叫做高超;世間人之所以成爲凡夫,是因爲他有高跟下,所以,《金剛經》講: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這個意思。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就是告訴我們:我們的本性是沒有任何高跟低;高跟低是妄、是執、是分別、是顛倒,所謂的高跟低,都是你自己分析後,意識心所産生的分裂的狀態,能所不斷,不曉得諸法本空。因此衆生之所以活得很痛苦,就是因爲他時時刻刻都執著某一種事物;修行人時時刻刻執著某一種見解,認爲:我比你行!書讀多一點:我書讀得比你多,你沒讀書,沒水准!看不起別人,處處都以自己的爲最高,那就變成是法不平等,那就有束縛。

  【一○、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,就沒有束縛。】

  第十句:沒有貪愛和嗔恨的人,就沒有束縛。這個貪愛包括任何的財色名食睡,任何的一切六根、六塵、六識所緣起的十八界,這些緣起的假相,只要你一貪愛它,你就一定有束縛!因此佛陀說: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不坐在心靈的牢籠裏面。佛陀又說:全世界的人,也許有的人身體是健康的,身體是健康的,但是,全世界的人,沒有一個人的心靈是沒有病的,就是大執著就大病;中等的執著就中等的病;小小的執著就是小小的病,世間沒有一個衆生不執著!換句話說:這個世間就是沒有一個人不生病,執著就是病,病就是執著,就是這麼一回事!第十句再念一遍:沒有貪愛和嗔恨(就是憎恨的人);憎就是左邊一個豎心旁,右邊一個曾經的曾,叫做憎恨的人;就沒有束縛。沒有貪愛,和沒有嗔恨的人(就是憎恨的人),就沒有束縛,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。

  【一一、貪心是最猛烈的火,憎恨是最壞的執著,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,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。】

  第十一句:貪心是最猛烈的火,它會讓你心神不甯。憎恨是最壞的執著,一直恨一個事、一個人,一直一年、兩年、叁年都割舍不下,憎恨是最壞的執著。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,迷惑,以爲有真正的欲望可以去追尋,還有外道的錯誤的見解,或者是佛教裏面所講的法對法的執著,叫做法執,不曉得所有的語言、文字本來就空,任何的語言、文字,任何的佛的言說,其實都是空無自性,都是寂滅、絕對的解脫法;我們誤認爲有語言可說、有文字可著,或者是佛真正的有說法,沒有的!迷惑和錯誤的見解,是最難逃脫的網、脫逃的網。什麼叫迷惑?譬如說著于男女,那個感情一執著,那就是:叫我如何不想他呢?日想、夜想,晚上作夢也想,二六時中,完全被這個緣起的假相迷惑。名也好、利也好、男女也好,或者是世間財色名食睡也好;修行人可怕的就是錯誤的見解,很想修行,卻碰到了惡知識,把你引導到錯誤的觀念,你還很感謝他!爲什麼?因爲初學佛法的人,沒有能力去分辨哪一個是善知識?哪一個是惡知識?沒有辦法!所以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成就佛道,少善根、少福德、少因緣,都沒有辦法碰到正法。最後一句: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,愛欲,這個愛欲包括了財色名食睡,尤其是男女的愛欲,哪一個結過婚的人,會想到說:我求生極樂世界最重要?結婚,大家就是家庭爲重,要好好地照顧老婆,深深愛著老婆;或者是常常地愛著這個老公;或者是生一個天才的兒子,深深地眷戀著,好好地栽培,這個是人之常情,在世間法無可厚非,因爲他是世間人。但是,一個學佛的人,有哪一個幸福的家庭,會想到說:我有一天會死亡,老公走老公的、兒子走兒子的路,我還是要修行比較究竟?是有誰會想到這個,最透徹的生命的臨終這一關?因此可以說普天下的人,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這個愛欲,夫妻太恩愛,事實上很難修行;夫妻之間每天吵架,你也很難修行,看到對方,火氣就上來,沒辦法念佛,一念的話,火氣很大;太恩愛,束縛太強;太仇恨,嗔恨心太強。所以,學佛的人,應當自己用智慧去拿捏,哪一種情形對我們修行最沒有障礙。對不對?有的人學佛,她的先生也不信佛,一直想要度他,他就因緣不具足,你怎麼度他?她老公不吃素,她就拼命地希望老公吃素,修行還沒有成功,家庭就搞得烏煙瘴氣了,吵鬧不停!所以,夫妻之間,要拿捏到恰到好處非常困難!一個人的生活,它就比較絕對;兩個人的生活它就比較相對,我要尊重你,你要尊重我;可是,有的人大男子主義很強,你怎麼尊重他,他還是不滿意啊,你皮鞋給他擦亮,他還是不滿意啊;西裝給他弄好,他還是不滿意啊!對不對?到最後你就會覺得很疲倦;不然我到底該怎麼做才對?你怎麼做,他也不滿意啊,因爲他的心充滿著煩惱。所以,夫妻是最難的哲學,清官難斷家務事,你做師父的,你也是很難!有一個女居士來,就說:唉!我先生啊……,她問師父說:我先生對這個男女就很執著!常常找她麻煩;可是,她希望清淨,她說:師父!怎麼辦?我說:涼拌啊!那你告訴我:我能告訴你先生嗎?你先生又不信佛!這個就是很難,一個想要清淨的念南無阿彌陀佛,一個他就沒有學佛啊!對不對?所以,很難的!所以,她來這裏受八關齋戒,都是戰戰兢兢,戰戰兢兢,爲什麼?回去就怕犯到,她先生受九關齋的(臺語什麼都不知諧音),他才不理你什麼八關齋戒!所以,這個就是: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,尤其是世間人!你說一個人不貪財,已經很難了;世間人不貪名,那更難;世間人,叫他放下男女的欲望,開什麼玩笑?所以,要講說解脫,很遙遠;你要講看得淡泊一點,就很不容易了,把它看得很淡泊——名、利、色叁關。所以,我曾經勉勵這些法師就是說:一個出家人,或者是一個在家居士,能夠把這叁關看得很淡,這個人修行已經成功一半了,名、利、色叁關放下,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,這個人修行,還沒有修行,這個人成功一半了!所以,離婚的人也很好修行,不要每天在那邊哭,哪那麼笨?一個人沒結婚,也很好修行;兩個夫妻都學佛,也很好修行,你尊重我,我尊重你,很好修行!對不對?所以,觀念稍微改變一下。

  【一二、一個人應該舍棄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的束縛。不執著心靈和物質的人,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甯,而不受外在的影響。】

  第十二句:一個人應該舍棄憤怒,不要常常發脾氣。一個人也應該拔除傲慢,不要在智慧裏面夾雜著傲慢,這個傲慢最可怕的就是發生在有才幹的人,有才幹的人、會讀書的人。像我去看醫生,我講兩句,他就會說:到底是我是醫生還是你是醫生啊?醫生書讀多、有經驗,你多講兩句,他就認爲你挑戰他的權威,那個醫生一般對自己的權威,他是不容許挑戰的;那些博士啊、學者,世間的這個份量、地位,或者是政治的領導者,這要叫他不傲慢,這太難了,太難了!叫他謙沖自牧,幾乎不可能!只要在世間,你有稍微小小的成就的,都不會認錯的,永遠不會認錯的,他怎麼會接受一般人的建議呢?所以,一個人應當舍棄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的束縛。意思就是說:當你舍棄憤怒,拔除傲慢,你就會超越所有的束縛。諸位!學佛不就爲了這個而來嗎?就是超越所有的束縛,讓我們活得更自在。佛陀說:不執著心靈和物質的人,內心可以…

《佛陀的格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死亡的藝術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