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个烧酒鸡就拼命地补,拼命地补,补,一直补,因为她认为,生产过后一个月就是要做月子,要好好地补;结果两个礼拜,才两个礼拜,中风,中风,补过头了,补过头了!这个就是当我们一直企求健康,没有这种健康的知识,结果补过头了,中风!因此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补的!
【七、欲望会导致痛苦,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。】
第七句:欲望会导致你痛苦,其主要原因,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。当一个人对自己的遭遇知足、满足,这个人的痛苦就会立刻停止。也就是对自己的现况非常地满足:我有一碗饭吃,有个健康的身体,我有佛可以学,我很知足了!所有的痛苦立刻就会消失。第七句再念一遍:欲望会导致痛苦,其主要原因,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。
【八、从爱欲产生忧愁,从爱欲产生恐惧,拔除爱欲的人,既没有忧愁,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。】
第八句:佛陀说:从爱欲产生忧愁,爱就是爱恋的爱;欲:欲望的欲。从爱欲会产生忧愁,从爱欲也会产生恐惧,无论你贪金钱、名利、男女,这个爱欲不放下,忧愁跟恐惧是没办法断除的。佛陀说:拔除爱欲的人,就会没有忧愁,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,因为他从不奢望任何的爱欲。第八句整句再念一遍:从爱欲产生忧愁,从爱欲产生恐惧,拔除爱欲的人,既没有忧愁,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。
三、束缚
第三小段,束缚,捆绑的意思,佛陀所讲的束缚是指内心不自在,不是指这个色身。哪一种情形会产生严重的束缚我们?每一个人都想过自由自在的日子,如果你没有学佛,纵然放你出去外面,没有关在牢笼里面,你一样是束缚的人!为什么?你一样被关在烦恼的牢笼里面,一切众生不明了真理,没有自由份的,看什么贪什么;看什么嗔恨什么;看什么嫉妒什么,我们什么时候自由自在地过过一天的日子?所以,第三小段叫做束缚。
【九、固执某一件事物(或某种见解),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,智者称它为“束缚”。】
第九句:凡是固执某一件事情,或者是执著某一种见解,而去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,智者称他为束缚。师父直接翻译:凡是固执某一件事情,或者是修行人,你修哪一种宗派,执著自己的见解是最高超的,其他人都不如你;其他宗派都不如你;其他的道场都不如你;其他的法师都不如你,有这样子的固执,世间人固执某一种事物,而修行人固执某一种见解,轻视别人的事物是卑鄙的;轻视别人的见地是丑陋、是卑鄙的,只有自己是最了不起的;有智慧的人称它为束缚,这就叫做束缚。所以,束缚来自一颗不平等的心,不了解法法本空,法法平等,这就会造成束缚。所以,真正修行人,当我们有高超的见解、高超的佛的智慧;高超就是没有高下,这个叫做高超;世间人之所以成为凡夫,是因为他有高跟下,所以,《金刚经》讲: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是这个意思。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就是告诉我们:我们的本性是没有任何高跟低;高跟低是妄、是执、是分别、是颠倒,所谓的高跟低,都是你自己分析后,意识心所产生的分裂的状态,能所不断,不晓得诸法本空。因此众生之所以活得很痛苦,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执著某一种事物;修行人时时刻刻执著某一种见解,认为:我比你行!书读多一点:我书读得比你多,你没读书,没水准!看不起别人,处处都以自己的为最高,那就变成是法不平等,那就有束缚。
【一○、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,就没有束缚。】
第十句:没有贪爱和嗔恨的人,就没有束缚。这个贪爱包括任何的财色名食睡,任何的一切六根、六尘、六识所缘起的十八界,这些缘起的假相,只要你一贪爱它,你就一定有束缚!因此佛陀说: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不坐在心灵的牢笼里面。佛陀又说:全世界的人,也许有的人身体是健康的,身体是健康的,但是,全世界的人,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是没有病的,就是大执著就大病;中等的执著就中等的病;小小的执著就是小小的病,世间没有一个众生不执著!换句话说:这个世间就是没有一个人不生病,执著就是病,病就是执著,就是这么一回事!第十句再念一遍:没有贪爱和嗔恨(就是憎恨的人);憎就是左边一个竖心旁,右边一个曾经的曾,叫做憎恨的人;就没有束缚。没有贪爱,和没有嗔恨的人(就是憎恨的人),就没有束缚,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。
【一一、贪心是最猛烈的火,憎恨是最坏的执着,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,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。】
第十一句:贪心是最猛烈的火,它会让你心神不宁。憎恨是最坏的执著,一直恨一个事、一个人,一直一年、两年、三年都割舍不下,憎恨是最坏的执着。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,迷惑,以为有真正的欲望可以去追寻,还有外道的错误的见解,或者是佛教里面所讲的法对法的执著,叫做法执,不晓得所有的语言、文字本来就空,任何的语言、文字,任何的佛的言说,其实都是空无自性,都是寂灭、绝对的解脱法;我们误认为有语言可说、有文字可著,或者是佛真正的有说法,没有的!迷惑和错误的见解,是最难逃脱的网、脱逃的网。什么叫迷惑?譬如说着于男女,那个感情一执著,那就是:叫我如何不想他呢?日想、夜想,晚上作梦也想,二六时中,完全被这个缘起的假相迷惑。名也好、利也好、男女也好,或者是世间财色名食睡也好;修行人可怕的就是错误的见解,很想修行,却碰到了恶知识,把你引导到错误的观念,你还很感谢他!为什么?因为初学佛法的人,没有能力去分辨哪一个是善知识?哪一个是恶知识?没有办法!所以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成就佛道,少善根、少福德、少因缘,都没有办法碰到正法。最后一句: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,爱欲,这个爱欲包括了财色名食睡,尤其是男女的爱欲,哪一个结过婚的人,会想到说:我求生极乐世界最重要?结婚,大家就是家庭为重,要好好地照顾老婆,深深爱着老婆;或者是常常地爱着这个老公;或者是生一个天才的儿子,深深地眷恋着,好好地栽培,这个是人之常情,在世间法无可厚非,因为他是世间人。但是,一个学佛的人,有哪一个幸福的家庭,会想到说:我有一天会死亡,老公走老公的、儿子走儿子的路,我还是要修行比较究竟?是有谁会想到这个,最透彻的生命的临终这一关?因此可以说普天下的人,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这个爱欲,夫妻太恩爱,事实上很难修行;夫妻之间每天吵架,你也很难修行,看到对方,火气就上来,没办法念佛,一念的话,火气很大;太恩爱,束缚太强;太仇恨,嗔恨心太强。所以,学佛的人,应当自己用智慧去拿捏,哪一种情形对我们修行最没有障碍。对不对?有的人学佛,她的先生也不信佛,一直想要度他,他就因缘不具足,你怎么度他?她老公不吃素,她就拼命地希望老公吃素,修行还没有成功,家庭就搞得乌烟瘴气了,吵闹不停!所以,夫妻之间,要拿捏到恰到好处非常困难!一个人的生活,它就比较绝对;两个人的生活它就比较相对,我要尊重你,你要尊重我;可是,有的人大男子主义很强,你怎么尊重他,他还是不满意啊,你皮鞋给他擦亮,他还是不满意啊;西装给他弄好,他还是不满意啊!对不对?到最后你就会觉得很疲倦;不然我到底该怎么做才对?你怎么做,他也不满意啊,因为他的心充满着烦恼。所以,夫妻是最难的哲学,清官难断家务事,你做师父的,你也是很难!有一个女居士来,就说:唉!我先生啊……,她问师父说:我先生对这个男女就很执著!常常找她麻烦;可是,她希望清净,她说:师父!怎么办?我说:凉拌啊!那你告诉我:我能告诉你先生吗?你先生又不信佛!这个就是很难,一个想要清净的念南无阿弥陀佛,一个他就没有学佛啊!对不对?所以,很难的!所以,她来这里受八关斋戒,都是战战兢兢,战战兢兢,为什么?回去就怕犯到,她先生受九关斋的(台语什么都不知谐音),他才不理你什么八关斋戒!所以,这个就是: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,尤其是世间人!你说一个人不贪财,已经很难了;世间人不贪名,那更难;世间人,叫他放下男女的欲望,开什么玩笑?所以,要讲说解脱,很遥远;你要讲看得淡泊一点,就很不容易了,把它看得很淡泊——名、利、色三关。所以,我曾经勉励这些法师就是说:一个出家人,或者是一个在家居士,能够把这三关看得很淡,这个人修行已经成功一半了,名、利、色三关放下,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,这个人修行,还没有修行,这个人成功一半了!所以,离婚的人也很好修行,不要每天在那边哭,哪那么笨?一个人没结婚,也很好修行;两个夫妻都学佛,也很好修行,你尊重我,我尊重你,很好修行!对不对?所以,观念稍微改变一下。
【一二、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的束缚。不执着心灵和物质的人,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,而不受外在的影响。】
第十二句: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,不要常常发脾气。一个人也应该拔除傲慢,不要在智慧里面夹杂着傲慢,这个傲慢最可怕的就是发生在有才干的人,有才干的人、会读书的人。像我去看医生,我讲两句,他就会说:到底是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啊?医生书读多、有经验,你多讲两句,他就认为你挑战他的权威,那个医生一般对自己的权威,他是不容许挑战的;那些博士啊、学者,世间的这个份量、地位,或者是政治的领导者,这要叫他不傲慢,这太难了,太难了!叫他谦冲自牧,几乎不可能!只要在世间,你有稍微小小的成就的,都不会认错的,永远不会认错的,他怎么会接受一般人的建议呢?所以,一个人应当舍弃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的束缚。意思就是说:当你舍弃愤怒,拔除傲慢,你就会超越所有的束缚。诸位!学佛不就为了这个而来吗?就是超越所有的束缚,让我们活得更自在。佛陀说: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,内心可以…
《佛陀的格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