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得到真正的安静,就是安宁,而不受外在的影响。再讲一遍:不执著心灵,边“心灵”就是意识心,《楞严经》讲叫做心识分别,意识心所产生的执著、分别和颠倒,就要完全放下。所以,不执著意识心所产生的心灵压力,这些执着会产生心灵的压力,这些种种的分别会产生心灵的分裂、强烈的分裂,心灵的分裂,会产生一个精神分裂症的人。所以,佛陀告诉我们:强烈的心灵的执著,就像一把利刃,“刃”就是刀子,刺向自己的心,执著愈深,那一把刀子剌得愈深,愈拔不起来!我们的心灵其实在滴血,我们自己不知道。所以,一个一辈子都没有听到一句佛法的人,是很可怜的人,他的内心里面都在痛苦当中,内心里面都在滴血,心灵都在滴血!为什么?没有佛法,不知道怎么解脱。这佛法也是师父找了一辈子才找到的,我看了种种的哲学,找了诸子百家、孔孟的思想,或者是老子的思想,或者是《易经》,都没有办法解决师父内心里面的疑惑,我一直在找,到大学才碰到佛法,才恍然大悟说:这个才是我要找的,这个才是我要找的!所以,真正的有功夫的人,他活着是透过智慧,相应的。一个人弹钢琴,后天学习的人,譬如说这个弹钢琴,都是一直教他,教他……,纵然他的键盘弹得非常地熟练,他只是学习别人的,这不是真正的功夫,叫做硬功夫;两个人如果在不同的环境长大,他弹出来的钢琴会完全不同!譬如说这个孩子在城市长大,他从小就是老师就教他这样……,他无论怎么弹,没有办法跳脱都是的格。如果另外一个小孩子,生长在森林里面,森林里面,他也是弹钢琴的,他跟大自然结合,或者是跟大海结合,他的心灵是空旷的,他一样懂得音乐,这个生活在大自然的小孩子弹出来的音乐,就会融入整个大自然,那是真正的音乐!都是教给我们的,那是老师的影子,不是真正的音乐。那个音乐,真正的弹音乐,是没有音乐的,他音乐里面全部都是神,音乐里面回归他的神,神跟音乐,神识跟音乐是一体的东西,弹出来的音乐是有生命的!一样的,见性的人在说法也是这样子的,每一句,它都有佛的生命、都有智慧的生命,跟不见性的说法是完全不同的!一个人也是这样子,当你学钢琴,弹的时候,那是硬功夫,那是老师教导你的,不是你自己的东西;纵然你弹到第几级的,五级、六级、七级、八级的,也不是你自己的东西,那叫做硬学!所以,真正的音乐,仍然回归到神。我们说:练精化气,练气还神,练武术也是这样子的,这个武术这一招一打出去,练到最后,那个武术跟他的神是不二的,他打那个拳,打到最后不是他在打拳的,完全出乎自然,跟天地是配合的,那个拳一打出来,力大无比,虎虎生风,完全不是用身体在打拳的,那一出来,完全会归到神,最高的究竟!那种练拳、练剑、练拳、练音乐,要想要登峰造极,就不可以靠后天学习的;靠后天学习,只是一个过程而已,要靠他先天性的东西,有先天性,同时他懂得如何领悟这个大自然的道理;佛陀就是领悟了确然的真理,人生、宇宙的真理,所以,变成了心物全部都是不二,就是佛性,悟到了最究竟了!再念一遍,第十二句:
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,拔除傲慢,超越所有束缚,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,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,而不受外在的影响。
【一三、聪明的人说:铁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,并不是坚固的束缚,迷恋珠宝、耳环、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。】
第十三句:聪明的人说,聪明的,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,并不是坚固的束缚,一个人迷恋珠宝、迷恋耳环、迷恋妻子或丈夫,才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束缚。
第十三句再讲一遍:聪明就是;有智慧的人就是说:铁做的手铐脚镣,或者是木头所做的,我们看这个古装剧,以前要去午门斩首,东门,就是午门斩首的时候,套这个木头抓去,或者是用绳索捆绑下来的这个枷锁。
第十三句,聪明的人说:由铁做成的枷锁;或者是木头做成的枷锁;或者是麻绳做成的枷锁,并不是坚固的枷锁,如果你有能力,你有一天会挣脱的。但是,一个人迷恋珠宝、迷恋着名牌、迷恋着耳环、迷恋妻子、或者是死执丈夫,这才是最坚固的束缚!因为迷恋,它是没有形相的,他内心里面那个手铐脚镣是没有形相的,从内心里面完全铐住你,你完全没有办法挣脱!
【一四、所有的欲望,只有小小的甜味,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。】
第十四句:所有的欲望,只有小小的甜味,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,愚痴的众生却不能觉悟、不能觉知!
再念一遍:所有的欲望,只有小小的甜味,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痛苦和苦恼。
【一五、沉溺在爱欲的人,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,为束缚和执着所缠绑,长期受苦痛的折磨。】
第十五句:沉溺在爱欲的人,你可以看看那电影啊、小说啊,琼瑶小说,或者是武侠小说,这些英雄好汉,只要一沉溺在爱欲的人,佛陀说: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面那一般地惊恐,这兔子被困在牢笼里面那样地惊恐。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,被束缚和执着所缠绑,长期受苦痛的折磨。所以,为什么要学佛?就是要学习佛陀的自在跟解脱。
再念一遍:第十五句:沉溺在爱欲的人,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一般惊恐,被束缚和执著报缠绑,长期受苦痛的折磨。
【一六、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,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,欲望便加倍地增长,束缚也因而更坚牢。】
第十六句: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,也就是恶知识、错误的思想。爱欲强烈,贪图感官享乐的人,欲望便加倍地增长,束缚也因而更加地牢固,就是坚牢。
解释一下:就是被不正确的思想,就是恶知见、恶思想、恶智慧,不是正觉的智慧,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了,意思就是知见错误了,跟错了上人了。再接下来,佛陀说:爱欲强烈,爱欲强烈,贪爱这个财色名食睡,强烈地贪图感官享乐的人,贪图感官享乐的人,感官享乐就是看看电影啊,偶尔啦,那无可厚非;如果每天盯着电影看,或者是吃、喝、玩、乐,你看这个电视上,很多这个吃喝玩乐,差不多了,都被困住在这个贪图强烈地感官享乐的人,欲望便加倍地增长,束缚也因而更加地坚牢。换句话说:愈执著、愈贪著的人,他的束缚就愈加地牢固。
第四小段叫做洞察,山洞的洞,观察的察。
四、洞察
【一七、不可只依据逻辑、推论、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。】
第十七句:不可只依据逻辑、推论、或者是猜测,或者是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。意思就是说:劝佛陀的弟子们,做任何事情,不能只看一个影像,或者是道听途说,人云亦云,就开始一起批判某一个人、某一个法师、或者某一个居士,这个是很可怕的!佛陀告诉我们:除非你亲自去了解一件事情、亲眼去看见一件事情,否则不可以只有依据逻辑、推论、大概、可能,这样一直猜测,这个有失客观,也有失公平。或者是你只看到事物的外表来决断整理,这是很肤浅的人。所以,这一句的意思,第十七句,佛陀说:不可只依据逻辑、推论、猜测,或者只是看到事物的表相、外表,就来决断一件事理,妄加揣测,这个是愚痴的人!学佛的人不可以这样子道听途说,人云亦云。
【一八、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,你才能革除它。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,你才能接受它,而且去身体力行。】
第十八句: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的时候,你才能革除它。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一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的,你才接受它,而且去身体力行。
这一句比较长,用现在的语言直截了当就是说:当你确定一件事情是真实的、是完美的、是真正美好的,那个时候你才去接受它,同时去身体力行,这个就是正确的。那么,这里就讲得比较长,刚刚讲的是原文,那么,现在讲的是译文,翻译的就比较长。
第十八句再讲一遍: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的时候,你才革除它。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的时候,你才可以去接受它,要做一个有理性的人,而且知道是真善美的时候,就必需身体去力行。
【一九、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,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,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,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。】
第十九句: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,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,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当中,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。
这个真实就是一实相、真相,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?这个世间的真相,就是万法都是假相,而我们众生就是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。譬如说你看到某某人,让你很伤心、很痛苦,你就一直记恨他,就是以不真实的东西,来影响到真实的心灵的解脱。所以,不晓得缘起法都是生灭、都是无常,它是不真实的,而一切的众生,都是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。而我们的佛性是真实的,充满着般若的智慧,这是真实的,我们要用真实的事物,因为众生不了解,却把它当作是没有佛性,只有佛有办法,我们凡夫哪里有办法呢?是不是?真正有般若智慧这种真实的,而世间凡夫他不想追求,他认为离他太遥远了;我们不可能像佛这样子,我们就放弃!所以,就用真实的事物把它当作不真实,认为离自己太遥远了!所以,一切众生,都会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当中,看什么东西就建立了观念;看什么东西就建立着观念,这个观念不是是、就是非、就是对、就是错,要不然就是建立在自己的才干当中,同时夹杂一些傲慢,看起来好像在行善,其实他是傲慢地投影,他能救人,可以放不下傲慢。当他事情出现的时候,就会知道有才干的人;或者是世间有学问的人;或者是充满着有权力的人,你就会发现,他的思想当中,永远停留在不真实的。为什么?他以不真实的名、利,或者是学位,或者是技术、医术,他一定会停留在自己的见地里面。每一个学者或者是医生,都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行的,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法师,就很…
《佛陀的格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