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陀的格言▪P2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;話太多的人會受到毀謗;話太少的人也受毀謗;世界上沒有不被毀謗的人。

  二十二、知足

  【一四八、不要期望不正當的成就。】

  不要期望不正當的成就。

  【一四九、健康是最佳的禮物,知足是最大的財富,信心是最好的品德。】

  健康是最佳的禮物,知足是最大的財富,信心是最好的品德。

  【一五○、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,節製你的欲望,減少你的需要,在這種沒有煩慮的適度生活裏,你將可以發現滿足。】

  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,節製你的欲望,減少你的需要,在這種沒有煩慮的適度生活裏,你將可以發現滿足。

  【一五一、縱使天上下金雨,仍不能滿足感官的欲望。感官的欲望沒什麼快樂可言,只有痛苦。】

  縱使天上下金雨,仍不能滿足感官的欲望。感官的欲望沒什麼快樂可言,只有痛苦。

  【一五二、人們總是隨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。嫉妒別人的飲食和所有,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甯。】

  人們總是隨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。嫉妒別人的飲食和所有,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甯。

  二十叁、健康

  【一五叁、貪欲、憎恨和無知是疾病的叁大要素。】

  貪欲、憎恨和無知是疾病的叁大要素。

  【一五四、疾病有兩種,那兩種呢?身體的疾病和心靈的疾病。有的人身體似乎可以一年、兩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,可是在這世界上,除了心智沒有汙垢的聖者以外,心靈能夠片刻不生病的人,實在太少了。】

  疾病有兩種,那兩種呢?身體的疾病和心靈的疾病。有的人身體似乎可以一年、兩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,可是在這世界上,除了心智沒有汙垢的聖者以外,心靈能夠片刻不生病的人,實在太少了。

  【一五五、情緒不穩定,不能被人信賴又不善待朋友的人,健康情況將大打折扣。】

  情緒不穩定,不能被人信賴又不善待朋友的人,健康情況將大打折扣。

  【一五六、好人不貪執任何事物。他只談論高尚的事,而不追求愛欲和享受。無論他遇到快樂或痛苦,智者總是不過于得意或哀傷。】

  好人不貪執任何事物。他只談論高尚的事,而不追求愛欲和享受。無論他遇到快樂或痛苦,智者總是不過于得意或哀傷。

  【一五七、聰明的人,無論快樂或痛苦,都不會過度地表現他的感受。】

  聰明的人,無論快樂或痛苦,都不會過度地表現他的感受。

  【一五八、智者應清除自己心靈的汙垢,舍棄感官的享受,使內心沒有挂礙。】

  智者應清除自己心靈的汙垢,舍棄感官的享受,使內心沒有挂礙。

  【一五九、假如手上沒有傷口,你就可以用手來拿有毒的東西,毒素不會侵入沒有傷口的手。同樣的道理,沒做壞事的人,不受惡報。】

  假如手上沒有傷口,你就可以用手來拿有毒的東西,毒素不會侵入沒有傷口的手。同樣的道理,沒做壞事的人,不受惡報。

  【一六○、有活力,常思考,行爲清淨,明辨是非,自我約束,依照真理生活,警覺而不放逸的人,必定會更健康。】

  有活力,常思考,行爲清淨,明辨是非,自我約束,依照真理生活,警覺而不放逸的人,必定會更健康。

  【一六一、預防勝于治療。】

  預防勝于治療。

  【一六二、醫師在開藥方或進行治療以前,必須先確定病症。】

  醫師在開藥方或進行治療以前,必須先確定病症。

  二十四、施舍

  【一六叁、田地因爲雜草而荒蕪,人們因爲貪欲而受害;施舍東西給沒有貪欲的人,將可以得到豐碩的果報。】

  田地因爲雜草而荒蕪,人們因爲貪欲而受害;施舍東西給沒有貪欲的人,將可以得到豐碩的果報。

  【一六四、布施有叁種:第一種是財物上的施舍,第二種是真理的布施,第叁種是消除衆生的恐懼。】

  布施有叁種:第一種是財物上的施舍,第二種是真理的布施,第叁種是消除衆生的恐懼。

  【一六五、高尚的人施舍東西時,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圖或目的……,這種不求果報的施舍所産生的功德是很難測量的。】

  高尚的人施舍東西時,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圖或目的......,這種不求果報的施舍所産生的功德是很難測量的。

  【一六六、肉體不是真正的我,因爲假如肉體是我的話,身體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。】

  肉體不是真正的我,因爲假如肉體是我的話,身體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。

  【一六七、當無我的信念深植在一個人的內心時,(當一個人深信無我的真理時),他便可因而達到甯靜、沈著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。】

  當無我的信念深植在一個人的內心時,(當一個人深信無我的真理時),他便可因而達到甯靜、沈著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。

  二十五、友誼

  【一六八、誠摯的友誼,味道絕佳。】

  誠摯的友誼,味道絕佳。

  【一六九、旅行時,假如沒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侶,那倒不如自個兒單獨行走,也不要跟愚人作伴。】

  旅行時,假如沒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侶,那倒不如自個兒單獨行走,也不要跟愚人作伴。

  【一七○、朋友的谄谀會敗壞一個人的品德,同樣的道理,敵人的侮辱有時也能矯正你的錯誤。】

  朋友的谄谀會敗壞一個人的品德,同樣的道理,敵人的侮辱有時也能矯正你的錯誤。

  【一七一、你們應當知道下面這四種人是真正的朋友:第一、幫助和支持你的朋友;第二、同甘共苦的朋友;第叁、能使你得到益處的朋友;第四、具有愛心的朋友。】

  你們應當知道下面這四種人是真正的朋友:第一、幫助和支持你的朋友;第二、同甘共苦的朋友;第叁、能使你得到益處的朋友;第四、具有愛心的朋友。

  【一七二、寬容和忍耐的人,將可得到朋友、財産、名譽和長久的安樂。】

  寬容和忍耐的人,將可得到朋友、財産、名譽和長久的安樂。

  二十六、財富

  【一七叁、愚笨的人說:“我有兒子,我有財産。”這是有煩惱的。因爲他自己尚且不真正屬于他的,何況他的兒子或財産呢?】

  愚笨的人說:“我有兒子,我有財産。”這是有煩惱的。因爲他自己尚且不真正屬于他的,何況他的兒子或財産呢?

  【一七四、擁有很多財産,大量的黃金和食物,而卻只貪圖自己奢侈的享受——是導致墮落的一大因素。】

  擁有很多財産,大量的黃金和食物,而卻只貪圖自己奢侈的享受——是導致墮落的一大因素。

  【一七五、財富會毀滅愚笨的人,但不能毀滅想斷除煩惱的人;當愚笨的人渴愛財富時,他不但害了自己,同時也損了別人。】

  財富會毀滅愚笨的人,但不能毀滅想斷除煩惱的人;當愚笨的人渴愛財富時,他不但害了自己,同時也損了別人。

  【一七六、在家人應該把財産分爲四份:一份供日常使用,兩份做爲儲蓄或施舍之用,另一份留做緊急備用。】

  在家人應該把財産分爲四份:一份供日常使用,兩份做爲儲蓄或施舍之用,另一份留做緊急備用。

  【一七七、一個人用錢應該合理,並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,不可浪費也不可吝啬。不可處心積慮貪圖財富,也不可揮霍奢侈。】

  一個人用錢應該合理,並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,不可浪費也不可吝啬。不可處心積慮貪圖財富,也不可揮霍奢侈。

  二十七、信心

  【一七八、信心是智慧的根本,能夠産生、良好的德行。】

  信心是智慧的根本,能夠産生、良好的德行。

  【一七九、內心不安定,不明白好的教誨,信念動搖的人,無法成就圓滿的智慧。】

  內心不安定,不明白好的教誨,信念動搖的人,無法成就圓滿的智慧。

  【一八○、聰明的人不爲贊譽和毀謗所動搖,如同堅硬的岩石不被風所動搖。】

  聰明的人不爲贊譽和毀謗所動搖,如同堅硬的岩石不被風所動搖。

  二十八、解脫

  【一八一、除去自私的欲望,便可以治好痛苦。】

  除去自私的欲望,便可以治好痛苦。

  【一八二、這就是達到自由和解脫的途徑——幫助別人而不貪求名利和果報,不存傷害別人的意念,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。】

  這就是達到自由和解脫的途徑——幫助別人而不貪求名利和果報,不存傷害別人的意念,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。

  【一八叁、就如同棕榈樹被連根拔起一樣,永遠不會再生長;當一個人的行爲(包括思想和言語)沒有絲毫的貪愛、憎恨和無知時,他將來也就不會再受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的折磨了。】

  就如同棕榈樹被連根拔起一樣,永遠不會再生長;當一個人的行爲(包括思想和言語)沒有絲毫的貪愛、憎恨和無知時,他將來也就不會再受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的折磨了。

  【一八四、可以導致甯靜和智慧的途徑:

  1、正當的了解

  2、正當的思考

  3、正當的言語

  4、正當的行爲

  5、正當的職業

  6、正當的努力

  7、正當的意念

  8、正當的禅定】

  可以導致甯靜和智慧的途徑:

  1、正當的了解

  2、正當的思考

  3、正當的言語

  4、正當的行爲

  5、正當的職業

  6、正當的努力

  7、正當的意念

  8、正當的禅定

  【一八五、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,智慧也不生于沒有禅定的人。同時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沒有煩惱的境界了。】

  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,智慧也不生于沒有禅定的人。同時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沒有煩惱的境界了。

  二十九、精勤

  【一八六、從今天開始,一個人應當努力改進他的心智,因爲我們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亡。】

  從今天開始,一個人應當努力改進他的心智,因爲我們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亡。

  【一八七、不背誦是讀經的汙垢;不勤勉是持家的汙垢;懶惰是皮膚的汙垢;放蕩是啓發心智者的汙垢。】

  不背誦是讀經的汙垢;不勤勉是持家的汙垢;懶惰是皮膚的汙垢;放蕩是啓發心智者的汙垢。

  【一八八、工作努力、精勤不懈,不怕危難的人,會有好報。】

  工作努力、精勤不懈,不怕危難的人,會有好報。

  【一八九、愚笨無知的人毫無忌憚地恣情放逸;但聰明的人卻保持努力不懈,視勤奮爲無上珍寶。】

  愚笨無知的人…

《佛陀的格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死亡的藝術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