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人問倓虛大師,說:末法時期,到大殿修行的人這麼多,爲什麼修行不能成就呢?倓虛大師就跟他回答:因爲他到大殿拜佛的時候,把佛當佛拜,所以,修行不能成就!
這下子初學佛法的人嚇壞了:把佛不當佛拜,那當什麼拜啊?這個有高深的學問、高深地修持、要高深的人體悟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:心跟我們的佛,拜的佛跟我們的心,是平等不二的,你如果一直拜佛,不能降除煩惱,你爲什麼一直拜佛呢?諸位!拜佛有它深入的意義。譬如說你今天拜釋迦牟尼佛,我問你:釋迦牟尼佛、世尊已經入涅槃,那你今天拜,你今天你拜佛,佛在那裏?釋迦牟尼佛已經火化,舍利、金剛舍利給人家供養了,那釋迦牟尼佛在哪裏呢?喔!拜佛原來是要以佛爲模範,拜佛是要念念提升我們,要向佛的人格看齊;要向佛陀的智慧看齊,念佛、拜佛,是爲了向佛陀的慈悲喜舍心看齊,以佛陀爲模範,以佛陀爲指導,喔!原來拜佛是要提升自己,感恩世尊來示現,拜佛是這個用意。要不然你要拜佛,拜什麼佛呢?(衆鼓掌)我們要拜佛,要了解啊!是不是?如果這個誦經不懂得義理,白白地浪費時間、生命!
有一個媽媽,每天起來念《金剛經》:菩薩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……早上起來一直誦經,她這兒子也沒吃早餐,在旁邊吵著:媽媽!你沒有吃早餐!你爲什麼不煮早餐給我吃呢?一直念經,念到實在一直吵到她忍不住了,就丟了二十塊給他:自己去買豆漿!拿了那一只木魚敲他的頭,忘記了菩薩無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,忘記了!人一生氣起來,佛忘光了,佛忘光了。(衆鼓掌)先生氣再講。每一個人都很感性,把兒子打哭了以後,又回來佛前:嗚……釋迦牟尼佛!我剛剛不是故意生氣的,我實在是控製不住,不過,我那個兒子實在是很吵!還有理由啦!釋迦牟尼佛,我再重新誦給您聽喔!(衆笑)她不曉得那個《金剛經》是佛講的,他還要你誦給他聽?
搞錯了!你方向錯了,(衆鼓掌)誦經是誦給自己聽的,是要警惕自己要開智慧的,釋迦牟尼佛他講經給你聽,你還要誦經給他聽?你方向搞錯了!誦經也要知道這個道理。所以,佛陀說:執著像一把利刃,刺向自己的心。執著像一把利刃、刀子。刃,刃知道嗎?刀,一點。執著像一把利刃、刺向自己的心。所以,愈執著的人,他的心、心靈流血愈多,更會滴血;每天都執著的人,他的心靈會滴血不止,到最後會得重度憂郁症。重度憂郁症很慘的,是不是?晚上睡覺的時候,他不睡覺,不睡覺,他起來的時候,去開那個燈,他的愛人說:你已經開了十幾次了,不要開燈了!他起來,不曉得要做什麼,又去開燈!憂郁症的人,每一句話統統要講十遍,重複又講……那個憂郁症的人一打電話,回來,一講起電話,停不下來,重度憂郁證,她就一直講……停不下來。心靈沒有依靠,心靈沒有依歸,吃了種種的藥物,腦部受傷,長時間地憤怒、工作、壓力,老公的不疼愛,老公不疼愛,怕老公遺棄她,或者怕老婆遺棄他;男人也會得憂郁症啊!就這樣子,莫名其妙地恐慌,莫名其妙地恐慌。
有一個人,大陸有一個人得重度憂郁症,重度憂郁症。他有一天寫了一封信來給師父,他說:師父!您是我一輩子的恩人,我非常地感恩,您救了我這一條生命!很感恩。他說:爲什麼呢?因爲我只有看您的一片的光盤,一片而已喔!看了哪一片?看了《決定往生》那一片,他二十年的重度憂郁症的藥統統丟掉,統統丟掉!憂郁症好了!佛法可以治一切病,這心靈的病,治得更厲害、更快!在座諸位!碰到佛法,不是你叁輩子修來的福報,是無量億劫修來的福德因緣,才有今天!(衆鼓掌)
徹底地鏟除對假相的分別心,分別其實是分別自心,因爲衆相本來就是空,所以,破除一切對外境所産生的意識型態,這個意識型態就是知見立知,在佛法裏面稱爲無明;在無明裏面,有所謂的根本無明、枝末無明,這是大乘講的。因爲衆生以幻爲真,衆生念念都起顛倒,這個是無常的世間,他說:我不想死!每天都很怕死,他不知道有一天他一定會死,要勇敢地面對死亡,你才能超越死亡;怕死、逃避死亡、不敢面對死亡,你就可以不用死亡嗎?你要面對的!所以,學佛就是要解決這個生死的問題、輪回的問題,這個是大問題!這是大問題!
衆生以幻爲真,念念顛倒;我們智者的佛陀,大智慧的佛陀,知幻即離,知道這個幻化的,就放下。愚者以幻爲真;智者知幻即離。我們要了解,世間爲我所用,非我所有,學佛就是爲了令本性顯露;本性顯露,你就能解脫一切的痛苦、煩惱,如果能夠令我們的智慧大開,圓滿的清淨心顯現,恢複佛性的原態,那麼,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,我們便能入于不生不滅的涅槃的境界,更有能力就要救衆生,這個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。所以,學佛既現實又超越,既超越又現實;學佛是內心灑脫,外相莊嚴;正信的佛教是理性的,同時內心充滿著大智慧,信仰是理智的延續,不是感情作用。
正信的佛教是智信,不是迷信。佛的定義是什麼?有一個居士;不算居士,應該說是外道,很沒禮貌,劈頭就問:慧律!你們佛教是迷信!連稱“法師”兩個字都這麼吝啬,真的喔!他很吝啬:慧律!你們佛教是迷信!我就問他說:好!我們佛教是迷信,好!我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:“佛”的定義是什麼?不會!不會,你爲什麼講佛教是迷信呢?“佛”的定義就是智者,有智慧的人;覺者,就是覺悟的人,喔!佛陀是大智慧的人、是大覺悟的人,是大智慧、大覺悟的聖人,學佛是學智慧、是學智信;不是學迷信,學佛就是學佛陀的智慧和慈悲,正信的佛教是積極的,不是消極的。
幾年前我去臺大上課,臺大的學生,講完課,有一個人走過來師父的身旁,說:師父!有的人說,你們佛教很消極呢!我說:對啊!啊?你也講對?我說:是啊,佛教很消極啊!佛教本來就很消極啊,佛教是對惡事很消極,對惡、做壞事情很消極,消極就是不會去做啊!對善事很積極的,要看哪一個角度啊?(衆鼓掌)佛教對善事很積極的!是不是?佛教既出世又是入世,佛教既入世又出世,這個才是佛教啊!佛教如果不能運用在人類、運用在現實,那我們要佛教做什麼?佛教如果脫離這個現實;佛教如果脫離這個人類;佛教如果脫離這個世界,那你要佛教做什麼?
有一個人每天念佛,念南無阿彌陀佛,我說:很有善根,念佛,師父贊歎;禅修,師父也贊歎;戒殺、放生、吃素,師父都贊歎。有一個人他念佛,念南無阿彌陀佛,念‥‥人家說:聽經聞法才能開智慧。他不要!有一天說:師父啊!這個人一直念佛,他什麼都不懂,也不想聽經聞法。有一次居士來講堂,說希望師父跟他開導,我說:可以!你帶居士來。這個年歲有一點大了,我說:老菩薩!你念佛很好,念佛很好。那我現在問你:你念佛要做什麼?他說:我念佛?我念佛要去極樂世界啊!我臨命終,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啊!我說:很好!那你念佛……萬一阿彌陀佛沒有來接引你,你怎麼辦?一下子愣住了,我說:這樣你不就很“衰”嗎?“衰”的國語叫做倒黴。你念了一輩子的佛,這樣拼了老命,臨命終,萬一阿彌陀佛沒來,你怎麼辦?恐慌了!我說:阿彌陀佛一定會來,因爲慈悲,但是,記得,菩薩!善良沒有關系,不要憨憨的,善良沒有關系,不要兩眼呆滯,善良不代表解脫,要有智慧。
我就勸老菩薩,說:你年歲大,你能念多少佛就盡力,因爲你打坐禅修,年歲也大了,比較沒辦法,好好地念佛,師父贊歎你、鼓勵你!我說:佛弟子,不管你年歲多大,都應當對聽經聞法要産生興趣,要好好地理解,不可以只有聽一個法師的。有的人講:只有聽一個法師的,沒有錯;萬一這個法師沒有正知正見,怎麼辦?那你不是鎖在坑道裏面嗎?陷阱啊!初學佛法,也許這是一種方便。
在座諸位!我們心靈會愈來愈成長,我們不可以把自己掉入思想的陷阱裏面;你的上人,我贊歎,你的上人修行的方法,師父隨喜,師父沒有任何的意見;但是,你記住!要開佛的大智慧,一定要多方面的管道、渠道,要多聽多聞,你才有機會碰到大善知識;一開始你就鎖死自己,你後半輩子怎麼辦?念佛很用功,內心煩惱不斷;念佛很用功,執著就是不斷;念佛很用功,以前的記憶就是放不下,一直重複不愉快的事情。婚姻美滿、不美滿,經濟、老公的問題,一直重複……是啊!是很用功在念佛啊,沒有能力斷煩惱的!記著!佛弟子不要把自己的思想鎖死,依法不依人,要很清楚這個理念。(衆鼓掌)我今天也必須告訴你:大家只要上臺,任何一個法師,乃至于任何一個大德居士,只要講的是佛陀的正法,你統統要去聽,沒有分別!(衆鼓掌)
好!正信的佛教,以叁寶爲核心,以釋迦牟尼佛爲教主,我們崇拜、推崇、尊敬、贊歎;但是,末法的時期,不是正信的,就會講得比釋迦牟尼佛更偉大、更了不起,釋迦牟尼佛在他前面矮一截,矮一截。曾經有人送了我……寄來一卷VCD,VCD,是節目表演的,他們把那個教主捧得很高很高,比釋迦牟尼佛還高,我就說:怎麼會有這樣的?打開一看,喔!是唱歌、跳舞的節目,結果裏面出現一幕匪夷所思,既然比釋迦牟尼佛還偉大,上面出了叁個字,就是:“門外漢”。出了哪叁個字?出了“如來佛”,他把這叁個字連在一起,一個號稱比釋迦牟尼佛更偉大的,竟然把“如來佛”叁個字連在一起!開什麼玩笑?如來就是佛…
《正信的佛教(馬來西亞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