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相繼,得叁摩地,這樣你就可以進入定的裏面,斯爲第一,這是最爲第一好的辦法,對娑婆世界衆生來講,這是最快、最直接的辦法。
再來,【《楞嚴經》雲。佛告阿難。】佛就對這個阿難尊者這麼說,【若複有人、身具四重】四重就是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戒,【十波羅夷。】十波羅夷就是菩薩戒,那麼犯到這比丘四重戒,或是犯到菩薩十波羅夷戒。【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。乃至窮盡十方無間。靡不經曆。】靡就是無,一定要通過這麼多的痛苦,【能以一念將此法門、】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的這個法門,【于末劫中】末劫就是離佛很遠、很久,沒有善知識開示,他只要將這個念佛的法門在末劫……,我們現在就是末劫,當中【開示未學。】未學就是初學,或者是剛剛學佛的,對佛法還不是很深了解的叫做未學,【是人罪障、】這個人的罪孽,【應念銷滅。變其所受地獄苦因、成安樂國。】在座諸位!你若不會講經,你就助印,助印這本經典,這本,你就功德無量,滅無量的重罪,你看!開示一個,將這個念佛的法門……,在末法中開示,他沒講開示多少個,只要有人就可以,不像我們叁、四百個在聽經,不用這麼多人,你只要跟一個人講,那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,何況你印這部經典出來,比如說你印一千本,一千個人看到這本,他因爲這樣知道要學佛,所以印這部經典,所以師父常常告訴徒弟:印經典有無量的功德,我們不是印這經典隨便丟,我們印這經典,聽經聞法之後,有人聽到錄音帶再繼續用這課本,功德無量,所以我常常說要造福,要抓住機緣,要抓住這個機緣。下面說:
【則此章經、誠爲銷罪之巨冶、】這個冶就是熔化金屬的大熔爐,什麼鐵丟進去全都熔化,所以銷罪之巨冶就是說無罪不銷,就是你教人家念佛,你就無罪不銷,巨冶就是不怕你犯到四重戒,不怕你犯到菩薩戒,你就將這個念佛……,你光是跟人家講一聲,說念南無阿彌陀佛有多大的功德,讓他産生信心,叫他求生極樂世界,就是度你的太太也好,度你先生也好,度你爸爸也好,度你媽媽也好,一個也沒有關系,這樣你所有的罪障,銷罪之巨冶,要滅你的罪,你一定要擴大(推廣)淨土法門,勸告一切衆生念佛,我們哪一個不造這個罪業,所以【愈病之靈丹、】要治我們的病的這靈丹,【修心】直接,【之捷徑、求生之要術也。】求生極樂世界,或是說求生存,求生極樂世界是最重要的。【若能常持、】我們若能常常這樣念佛,【無苦不除。】所以一天念二萬聲佛的人,若像師媽這樣七十歲人,再活也不可能超過七十年了,再七十就一百四十了,一天念二萬,講實在的太少了,太少了,若一天能念二十萬,噢!那就整夜不用睡了,二萬,再多一些是比較好,我看師媽整天坐在那裏,像在看門般,整天老是坐在那裏,不然也不知要做什麼,念佛,所以我們修行念佛是一定對,無論我們有修行、沒修行,我一定不會對諸位講錯法,爲什麼?我就叫你念佛絕對對,我叫你念佛一定對就對了,所以我不用負因果,絕對不會負因果,因爲我一直勸你念佛嘛!對不對?印光大師也是這樣,大勢至菩薩也是這樣,文殊師利菩薩也是這樣,普賢菩薩也是叫你念佛,何況我這慧律呢,對不對?大菩薩都叫你念佛了,所以若能常持,無若不除,什麼痛苦你都解決,【無樂不與。】沒有一樣快樂你得不到,你只要念佛,就是你什麼統統具足,你的福報也有,消災解難,你也是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所以人家常常說,說:師父!要怎樣才能消災?念南無阿彌陀佛。師父!病苦要快點好怎麼辦?念南無阿彌陀佛。師父!我兒子不吃飯怎麼辦?念南無阿彌陀佛。師父!我年紀大了,我不知要做什麼?念南無阿彌陀佛。什麼都阿彌陀佛。師父!持咒比較好還是念阿彌陀佛比較好?阿彌陀佛。這很簡單開示。我若老了,氣喘如牛時,請師父開示。念阿彌陀佛。還是同樣講這句,今天我跟你講這樣,我叁十年後,還是跟你講這句,一樣,一樣,就是大徹大悟的人,我還是叫他念阿彌陀佛,一樣的道理,所以,【無願不遂。】沒有一樣願你無法達到,【無果不得。】你所有的佛果,究竟果全都得到,很簡單,就念佛而已,【凡見聞者、】這句話就是說你只要聽到淨土念佛的法門,凡見,見到叁寶,聞,聞到正法,【宜叁複焉。】應該好好地冷靜,叁複就是說重複地思考,你要冷靜地思考,那麼這部經不錯,它又跟我們講一些要訣,底下這一段講得很好。
【日
誦
式
人有叁等。】哪叁種人?【一者極閑人。】第一個很閑的人,就她先生坐飛機被炸死,他領八、九百萬的保險費,不知道要做什麼,這女人錢很多了,錢很多,就不知道要做什麼,很閑,她領八、九百萬,她先生一發生飛機空難,她領八、九百萬,也不知道要做什麼,就開始坐著清閑,像這種這麼閑的人,沒有先生的人,像這種這麼閑的人,或者是兒孫都長大成人,很閑的人,很閑的人應該怎麼樣呢?要拼,【應當晝夜六時、持經念佛。】的的持經持不來,念大悲咒,學到現在還學不來,不用,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好,所以,我們今天的老人,若去參加那個民權公園唱歌的,不如我們來念佛,唱那個歌,狗就吠,很難聽,很難聽,狗就吠,很可憐,很可憐!他要來念佛,這太閑了,可惜衆生,老人他會懂得走入這條佛門的人很少、很少,他怕兒孫、怕媳婦不孝順,怕身上沒有錢,怕死後不知怎麼辦,所以他又不甘願吃苦,不甘願吃苦,他不願意,所以念佛辛苦,還要吃素,他不要,所以就沒有因緣,那麼我們若是有因緣,很閑的人,晝夜六時,持經念佛,過去有人……,這個出家人閑嘛!出家人比較……,住茅蓬,他怎麼修行呢?過去一個住茅蓬的人,他修行一天念《彌陀經》念七遍,《彌陀經》念七遍,再來就持往生咒、大悲咒,其余時間都念南無阿彌陀佛跟拜佛,所有的精神都放在這個地方,到他要往生的時候他站著往生,站著往生。有一個人是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,念南無阿彌陀佛,那麼有一次他臨命終要往生,結果沒有去,沒有去,結果沒有去的時候,他說:你識得字,你怎麼不念《彌陀經》,你只念佛而已,所以說《彌陀經》也是很重要,《彌陀經》也是很重要,所以他好像要往生,又好像沒有,但是聽到有人跟他講,你識字的人你應該誦這個《彌陀經》,功德才會圓滿,品位才會高,因爲你識字嘛!你不是不識字,你不識字就話講,現在他一回來,回魂回來,不只是念佛,加強這個《彌陀經》,加強這個《彌陀經》,所以我們高這個晚課,每天要誦這個《彌陀經》的原因就是這樣,品位更加地高,更加地圓滿,當然平時是以持念佛號爲主,這是最閑的人,最閑的人,我們這裏有很多人很閑,很閑的人不要說閑話,因爲我看我們講堂閑的人很多,閑的人很多,有的很閑,有的不來用功這樣不好,很閑的人,【二者半閑半忙人。】半閑半忙的人,比如有的要上班,上班的時間不是很長來講,【應當每日晨昏二時、】早跟晚,一次一部經典,一般的祖師大德有這樣寫,一次至少不能低于半個鍾頭,一次早課、晚課不可以少于半小時,若少于半小時,不是叫做早課、晚課,那叫做應付一下,應付一下。佛祖!我今天有報到,我有打卡,我有打卡,我有燒香,有的人念一念一下子而已,不行,這樣不行,半閑半忙的人,比如說他一半上班,早、晚二課很重要,一定很重要,【一心持念。】一心持念。【叁者極忙人、】極忙的人,極忙的人就是整天都在幫人家綁粽子,忙碌,整天都是忙碌,忙碌,【應當每日】整天都在幫人家綁粽子的人,做饅頭,很忙碌,他假裝忙碌,沒辦法他就要這樣子,【晨朝一時、】沒辦法,很忙碌,早上起來,【專心持念。誦持之式、】最簡單,很忙碌,很忙碌你就念【先本師】釋迦牟尼佛,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【叁稱。次舉勢至章一遍。往生咒叁遍。】這又不用幾分鍾,【贊佛偈一遍。】贊佛偈就是阿彌陀佛身金色,再來【佛名百聲千聲萬聲隨意。叁菩薩】就是觀世音、大勢至、清淨大海,這叁菩薩【名每各十聲。後發願回向偈一遍。未誦】開始還沒誦之【前、已誦後、俱要對聖像前、】所以我們印這個西方叁聖很莊嚴,你們要請叁尊回去裱褙起來非常莊嚴,【合掌叁禮。】合掌叁禮,【如無佛像、】如果沒有佛像的人,【對經】拜也沒關系,比如我們有請一本文殊講堂的課誦本,對著課誦本拜也可以,要不然我們拿小張的,拜的時候拿出來,若不拜時放在抽屜裏面,小張的也可以,不過你可要拿對,不要拿我的相片出來拜,難怪老是在腹瀉,結果拿錯,怎麼這樣,分不清楚,一直拜、一直拜,我的(相片)拿起來欣賞,看就好,不要拜,我沒有修行,承受不了,對經【對空禮拜亦可。】那是沒有佛像的時候。【果能如此常行無間、】就是不要間斷,這句很重要,不要間斷,我們拜久會懈怠,拜久會懈怠,老是欠佛祖,老是說要補,老是說要補,【佛必哀憐。】佛必哀憐,佛就會哀憐我們。【凡有求願、無不遂者。】就會達到你的願望。【臨命終時、佛與聖衆、放光接引、】直接,【徑生極樂矣。】就是直接往生極樂世界。【行者當生信】佛的話,【願、】求生淨土,【切勿疑忽。】忽就是把他忘記了,懷疑而且忽略掉,不注重這個信、願,這個叫做疑跟忽,忽就是草草率率,就是草草率率,沒有在這個信的地方下功夫叫做忽。【此明每日經佛】誦經、念佛【並舉】的儀式,並舉【式也。】並舉就是把他舉出這個例子。下面是單,【若單佛名。】念佛的人,下面說【極閑者、】整天不知要做什麼,很閑的,很閑的,卻不知要做什麼,【除六時外、應當時刻念佛無間。】所以我不是告訴你,要去買一串念珠戴在手上,我常常告訴你們這樣,那串念珠你不要忘記,最好學習走路念佛,右腳跨出去念:阿彌,左腳跨出去念:陀佛,所以你在走路一定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不過,要小心車子,要…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