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四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掌中出生,兩掌相合時則兩掌覺知有觸從掌中出來,那麼兩掌分離時,則應可覺知此觸進入掌中(回到掌裏面去)。[臂、腕、骨、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迹]:承上,不但如此,而且應該連手臂、手腕、骨、髓也都能覺知此觸進來時的蹤迹:看它進入身體哪裏,都應有感覺,變成有一種東西進進出出!不會說這個觸覺一進入手掌,就在手掌裏消失了。一定在身中裏面跑。[必有覺心知出知入,自有一物身中往來]:若必定有如是覺知之心,知道此觸之出與入,那麼就一定有一樣東西它有自體,且能在身中進出、往來。[何待合知要名爲觸?]:[要],方才。承上,如是則此觸便能離掌而存,而且于身中即有其自體,並且能于身中出入;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何須等待合掌然後才名之爲觸?應該不合掌時亦名爲觸!因爲自己會跑出來嘛!若不合掌亦名爲觸(亦能有觸),則知此觸並非從掌中出。不必合掌就知道觸,那當然這個觸就不是從掌中出了。

  義貫,佛言:[阿難,是諸幻]化之[觸]覺,爲什麼一直講幻、幻化?幻化,一直在講緣起,強調空無自性。幻,意思就是當體即空,不實在的意思。所以,用字很重要,講緣起無自性,一切法無我,就是統叁藏十二部經典的精華、精要;可是,用[幻]一個字,就表示一切法不可得,用一個[幻]字。並[不]是[從]虛[空]中[來]的(非無因生,非自然生),亦[不]是[從掌]中[出]生的(非因緣生)。[如是,阿難,若]此幻觸爲從[空來者],則因虛空系圍繞人體全身,[既能觸掌,何不觸身]體的其他任何一部位?[不應]說無情無知的[虛空]居然知道要[選擇]何處[來觸]!(由此可知,若說此觸是從空來,是不能成立的。)

  [若]說此觸是[從掌]中[出]的話,既然雙掌能出,單掌亦應能出,而[應非]有[待]兩掌相[合]時才能出。因爲他是假設從掌中出觸嘛!(而今見單掌時實不能出,故知雙掌合時,此觸亦非從其中出,故說此觸從掌中出,不能成立。)[又]如果真是從[掌]中[出故],兩掌相[合]時[則]兩[掌知]有觸從中而出,因此若兩掌分[離]時[則]應可知有[觸]從外進[入]掌中;此觸不但從掌入,而且手[臂]、手[腕]、[骨、髓應亦]能[覺知]此觸[入時]之[蹤迹]!如果[必有]如是[覺]知之[心],既[知]觸之[出],又[知]觸之[入],則[自有一物]有其自體名爲觸者,常在此[身中]進出[往來],如是則此觸便能離掌而有,且有自體,自能于身中進出往來,如是則[何]須更[待]兩掌相[合]而後能覺[知],此時才[要名]之[爲觸]?(由是可知,若說此觸爲從掌中來者,則不能成立)。

  經文,[是故當知:受陰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]這一句話,可以提供你生活的一切必需品,人必須擁有好好的智慧,當你覺得很好吃的東西,要告訴自己:這是妄,不需要貪。受嘛,這好吃,好吃就是受,心情快樂。當你覺得苦的時候,忍耐一下,苦也是妄、樂還是妄,當你用這個般若智慧的時候,MTV、唱歌、跳舞沒什麼興趣!你如果喜歡跳舞的話,你就說:哎呀!這個受陰是虛妄嘛!雖跳舞,無有能跳、所跳,很快就死翹翹!很快就理解:喔!原來他們跳了老半天,到最後一樣要躺在棺材裏,真的就是這樣,喔!世間原來就是這樣子,[受陰虛妄]這四個字就非常好用,你在接受一切的苦境、樂境、舍境的時候,都能很清楚的知道是妄。比丘也是,當收到供養的時候,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驕傲,說:我很有修行受到供養!産生快樂的心情,這個是不了解受陰是虛妄。因此,要理解佛的心性,時時刻刻都可以理解,因爲這個受是絕對時時刻刻都會發生。

  當你今天兩個朋友互相對罵的時候,很不愉快,記得!那個也是妄,很不愉快的感受,那個是虛妄!二個人愛得死去活來,難分難舍,在火車站、在高鐵上難分難舍,告訴自己:這個也是妄,難分難舍,一定要舍啊!不然到高鐵站了,你不分開又能如何?不能怎麼樣啊,它就是無常,一定會出現,這一定的道理啊!所以,你那個感受很強烈的執著的時候,告訴自己:這是妄。你擁抱能抱多久?夠了吧。因爲沒有學佛就跟學佛會差很多啊!沒有學佛,到了晚上十點的時候,二個還不想回家,說:我們去公園走一走!就繞一繞,難分難舍繞到十一點;我們再繞兩圈,爲什麼?舍不得讓她回家啊!除非碰到人家拿刀子要抽愛情稅,要不然二個怎麼會去睡覺?放不下。好!我用摩托車載你回去,載你回去的時候,要進門的時候,又一直坐在摩托車那邊。女的也不希望放他走,男的也不想走,爸爸、媽媽兩支老虎在上面看著,他又不敢上去,沒有那個膽!他就在底下,又在那邊厮守,淩晨二、叁點。學佛不一樣,學佛到公園,到十點的時候,還要繞幾圈,趕快繞一繞吧!因爲最後他就一定要分手的,早來回家睡覺比較實際!來!我陪你!看幾圈趕緊繞,不然用跑的!好!十點多,大家就可以回家休息了,不然你到淩晨睡覺,少睡了四個鍾頭。一定要分手,所以,早點睡覺比較實際,因爲他有智慧。

  這個學佛的人談戀愛的時候,這一招去用到男朋友的身上,她男朋友就問:發生什麼事?你最近怎麼這麼不正常?我師父講的啊:看要走幾圈,用跑的比較快!觀念的問題!我們既然知道說:夫妻之間,到臨命終一定要分開;或者是兄弟、姐妹到臨命終他一定要分開,這個感受就慢慢慢慢的淡;不是叫你沒有感情,你很有感情,但是,你很清楚的看待這一件事,這是大自然的法則,月有月圓月缺,人有悲歡離合,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子,很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。受陰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如果你佛法,這一句會體會、會能用,哇!那這一輩子就用不完!

  今天有幾個小朋友在水溪邊打賭,說猜拳,剪刀、石頭、布,猜輸的人要跳下去。那個不會遊泳的人也跟人家猜拳,結果猜輸了,要跳不會遊泳;不跳沒有面子,你知道嗎?他就真的沒辦法,趕鴨子上陣,就真的跳下去了,他又不會遊泳,淹死了!夠慘,猜拳猜輸一次,命沒有了,有沒有很悲哀啊!這個還不是最慘的一次,還有的人打麻將打賭,烈日當空,打輸的媽媽要兒子去罰站。這個打輸的人叫她兒子去外面站,她兒子是小朋友而已,四個媽媽帶來賭這個麻將,結果輸了烈日當空罰站,那個小孩子突然倒下去,送醫急救,脫水而死!媽媽打麻將,兒子去死,這個世間就是很烏龍,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怎麼會有這種事?偏偏就有,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?就是有!所以了解,有了佛法多好,沒有必要跟人家賭這口氣,是不是?

  義貫,佛言:[是故當知]:一切衆生之[受陰],體本[虛]寂,循業[妄]生,[本非]能造[因緣]之所造,亦[非]屬無因之[自然性]——非有因生、非無因生,乃如來藏妙真如不生滅性,隨業緣而幻現之相;相妄性真。隨業緣而幻現之相,相妄性真,你這一句體會得出來,叁藏十二部經典統統通!就這幾個字。我們今天所生活的,它就是隨業緣而幻現這相;而佛陀就不是這樣子,隨願力而産生智慧之相,佛陀跟我們不一樣,他是願力而來的,是智慧力而來的,是來度衆、救衆生的,跟我們可不一樣。

  3.想陰本如來藏性

  經文,[阿難,譬如有人談說酢梅,口中水出;思蹋懸崖,足心酸澀。想陰當知亦複如是。阿難,如是酢說不從梅生,非從口入。如是,阿難,若梅生者,梅合自談,何待人說?若從口入,自合口聞,何須待耳?若獨耳聞,此水何不耳中而出?思踏懸崖,與說相類。]

  注釋:[酢梅]:即酸梅。[酢]讀作cu(促)或zuo(作)。讀作[促]時,義爲大酸(就是非常酸)。[酢]是[醋]的本字,而[醋]則是俗字。若讀爲[作]時,義爲回報、客人回敬主人之獻酒,今多見于[酬酢]一詞,義爲應對、應酬。諸位!這個應酬還是少,希望大家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跟生命。做法師也是這樣子,把生命簡單化,除非有必要,要不然盡量少浪費時間跟生命在這個地方。我們修學佛道的居士也是,除非不得已的婚喪喜慶,那是不得已的,沒辦法,不去不行,要不然的話,盡量不要浪費時間跟生命。

  [思蹋懸崖]:心中想著踏在懸崖邊上。[若梅生者,梅合自談,何待人說]:如果這口水是由酸梅生出來的話,梅子應該會自己說:[好酸!]而後自流口水,何須待人來說,而讓人流口水。(換句話說,若口水是梅中生的,則梅自能流口水,與你何關?且口水既是梅流的,即不是你在流口水。然而事實不然,梅子自己不會說酸,也不會自流口水,所以說口水是從梅中生出的,不能成立。)單梅不能流口水。[若從口入,自合口聞,何須待耳]:[若從口入],再換個角度說,如果說[梅子好酸]這句話是從口而入的話,才能說:一聽到這句話以後,嘴巴覺得酸,因此才流口水。[自合口聞,何須待耳],這個意思是說,可是如果這句話是[從口而入]的話,便是指[口自能有聽聞之功];若[口能聽聞],則還要耳朵作什麼?[若獨耳聞,此水何不耳中而出]:如果說並非嘴巴聽到,而是只有耳朵聽到:既然是耳朵聽到,便應耳朵覺得酸;若是如此,則此水爲何不從耳朵中流出?

  諸位!這一段是什麼?單梅不生口水;單口不生口水;單耳不生口水。注意聽:梅無生、口無生、耳無生,緣起,口水就生,口水生,就是幻生,這整句。整個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個想陰虛妄,本如來藏妙真如性,就是這個道理。單單酸梅不能生口水;只有口也不能生口水;單單耳朵也不能生口水,就是一切法無生,現在把這因緣湊合起來,耳聞梅這個名詞,嘴巴出口水,單單想就出口水。這在告訴諸位說:我們的想陰是妄想,不是真正的,用心靈去推測那個意境就感覺。

  我們現在無緣無故一想起過去,就會掉眼淚,我媽媽就是這樣,她沒有體會到想陰本如來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