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四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藏,妙真如性,她一想到我爸爸以前對她好,她就會掉眼淚。八十幾歲了,快往生了,在廚房吃飯,一講到我爸爸,懷孕要生我的時候,叫她去看一下醫生,我爸爸沒有帶她去看,她一直怨恨,怨恨到快往生一、二年前還在談,不曉得想陰虛妄,本如來藏,妙真如性。一想,又要掉眼淚了,我就說:好!停!不要再哭了!我就是背這一句給她聽,她聽不懂:你在講什麼?她就一直回想、一直回憶,她就一直掉眼淚。已經過去五十年,沒有辦法忘記那種男人的可惡!一個成功的男人,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;一個偉大的女人,背後一定有一個可惡的男人!聽起來滿順的!所以,這個想陰是很恐怖的,這個想陰會一直鑽牛角尖的,如果這個想陰不停止,會得嚴重的心病!

  你看電影演的,這個公主去看到那個書生,哇!回來單戀,慘了!這個想陰虛妄不知道,回來就單戀。你看那個小姐就叫醫生來看,把脈,醫生就說:這沒有病啊!那就是相思,想到一直生病,你看這個[想]有多恐怖!想過去、想現在、想未來,都是妄想,這個[想]接下來就是病,心病非常嚴重,自我想像。但是,[想]也有好處,像卡通影片都是想像出來的。會製造更多的藝術、創造更多的畫畫、創造更多的音樂,這個很多都是靠想像來的。[想]就是無限天馬行空的發揮,創造很多的藝術、音樂、傑出的人才,都是靠[想]來的。雖是妄想,不過,天馬行空的發揮自己的才幹。這個電影如果如實演的話,有時候沒有興趣。靠很多的想像,高科技的融入,所以,這電影變得非常好看,真的就是靠想像而來的。這個[想]有時候會害人,有時候會成就人,但是記住!總是幻妄。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這個[想]要好好好好的放下,真的!

  義貫,佛言:[阿難,譬如有人]聽到旁人[談說酢梅],他的[口中]便有[水]生[出];他若心中[思]想著腳[蹋]在[懸崖]邊上,他的[足]底[心]便會生出[酸澀]之感。一切衆生的[想陰]之生[當知亦複如是],雖無實境當前,但依空言、空想,便作實想,而成就想陰。所以,很多事情想太多了。媽媽也很會想,坐起來,盤起來,手比起來,也不曉得那是什麼印,就問她女兒:女兒,看看,媽媽象不象觀世音?自己就開始胡思亂想了!兒子你看,媽媽象不象阿彌陀!她就是自己想像。不過,這個想還算是好的,自己想自己是阿彌陀、觀世音,這個[想]是好的,身心不二。它的意思就是這個八識田中還有佛的種子,這個是好的。不過你想像自己是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,記得!從此以後不能生氣,哪有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可以生氣的?不可以!自己觀想自己是佛,那就永遠不能生氣了。

  [阿難,如是]由于光聽到[酢]梅之言[說]即生出的口水,此口水實[不從梅]而[生],亦[非從口]而[入]。[如是,阿難,若]此口水是從[梅]中[生]出來[者],則[梅合自]己便能[談]說好酸,因而自流口水,[何待人]來[說]而讓人流口水?(然而梅實不會自說酸,亦不會流口水,故說此口水是從梅中來,不得成立。)又[若]此酢梅之言說是[從口]而[入,自合口]有能[聞]聲之功?若如此者則[何須待耳]來聽?然[若]唯[獨耳聞]此酢梅之說,而口並不能聞,則[此]口[水]爲[何不]是從[耳中而出]呢?(然而此酢說之言,實獨耳聞,但耳中並不出水,可見此水非從[酢說]來,亦非從梅中來。故說此口水爲從梅中生者,無有是處。)至于心中[思]想[踏]著[懸崖]之時,足心便生出酸澀之感,[與]酢梅之言[說]令人生口水之例[相類]。(此酸澀並不從崖生,亦非從足生;若是從崖生,崖應自酸澀。若從足生,則足自能生酸,即不待心去想踏著懸崖。)這個依此類推,很容易理解。

  經文,[是故當知:想陰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]這個[想]使一切衆生困死愁城,就是這個想陰,非常恐怖的!

  義貫,佛言:[是故當知]:一切衆生之[想陰],體本[虛]寂,循業[妄]現,[本非]任何能造之[因緣]所造,亦[非]屬無因之[自然性](——非有因生,非無因生,乃如來藏妙真不生滅性,隨業緣幻現之相,相妄性真。)

  4.行陰本如來藏性

  這個難破,連觀察都很難!要破行陰生滅,要八地菩薩以上,八地到九地、十地,最後一念無明就是這個。諸位,第七意識的我法二執,有的人講說:第七意識破完,第八意識。不對的,第七意識最後那一刹那破,七、八識全斷,觀念要先正確。第七意識的見分,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爲自我,我執還有法執卡得非常微細,但是,那一刹那斬斷的時候,七、八識同時轉,轉識成智。

  經文,[阿難,譬如瀑流,波浪相續,前際後際不相踰越。行陰當知亦複如是。阿難,如是流性不因空生,不因水有,亦非水性,非離空、水。如是,阿難,若因空生,則諸十方無盡虛空成無盡流,世界自然俱受淪溺!若因水有,則此暴流性應非水,有、所有相,今應現在。若即水性,則澄清時應非水體!若離空水,空非有外,水外無流。]

  師父先解釋一遍,把經文貫串一遍:阿難,這個生生滅滅的行陰就像暴流,一波一個波浪,波浪相續,前浪消失,後浪又起,就像第七意識的行陰,前際後際不相踰越,一浪接著一浪,就是一念接著一念;生滅意識心的行陰也是這樣子,行陰當知也是這樣子。阿難,如果這個暴流的流性不因空生,不是從虛空而生,也不是因爲靜止的水而來;也不是水的性,亦非水的性;非離空、水,也不能離開虛空跟水。如是,阿難,如果說這個暴流的混濁、急促,這個濁水急促之流性,是因爲虛空而生,那麼,十方無盡虛空,就會變成無盡的暴流,世界自然就會受到淪溺。如果這個暴流是因爲水而有,就必須建立能生跟所生的觀念,那麼,這個暴流的流性,應當就不是水。爲什麼?因爲能生的水跟所生的暴流,二種相是完全不一樣的,能有跟所有相,要二種相同時存在,才能建立能所關系。或者是樹生水果,或者是父親生兒子,二種相同時存在,才能說能、所完全存在,才能說暴流是由水産生的,水是能生,暴流是所生,必須有能生之相、所生之相同時存在。今應現在就是應當存在能所相,才可以建立:暴流由水所産生的。

  若說這個暴流就是水性,那麼,這樣一定要定位,一定要把它用這個時空定位,這個濁流就是水性的話,那麼,澄清的時候,這個水的體性就沒有。爲什麼?水的體性是靜止的,當它暴流靜止的時候,這個水體就沒有了。爲什麼?因爲你定位,說這個混濁的暴流才是水性。若暴流就定位爲這是水的性,水的性要暴流,如果你一定要這樣講,定位成這樣子,則澄清的時候,應非水體。那麼,暴流澄清的時候,那應該就不是水的體性了,事實不然,所以,若因水有不對,若就是水性是不對的。如果離開了虛空跟水,虛空沒有外,水外也沒有流,絕對不會說沒有水的暴流,那成什麼話呢?暴流一定是從水來,沒有水,哪裏有暴流?

  注釋:[譬如瀑流]:喻行陰奔瀉不停,狂飙不住。[前際後際不相踰越]:如水之流,前浪後浪相接相續,亦不會互相跨越,這表示諸識之[等無間緣]。諸位!色法沒有等無間緣,心法才有等無間緣。[不因空生]:[空],喻一真法界,如如之理。[不因水有]:[水],喻如來藏。[若因水有,則此暴流性應非水]:[有],生之義。若說暴流是從水而生,則水是能生,而暴流是所生,能生與所生應成二體,不應還是一體,水跟暴流其實是一體的。要建立能所就像底下舉這個例子。

  如樹生果或母生子,樹與果各有一體,母與子亦各有一體,如此才可說一個是能生,一個是所生,若還合成一體,則沒有能生與所生可言。因此,如果暴流的體性與水還是合一的話,並非暴流是暴流,水是水,它是一體;兩者明顯分開,各自有體性,即不能說暴流是水所生的,然而現見暴流並不能離開水,暴流主體與水之體仍然只有一個,因此不能說暴流是水生的。這比喻行陰不是如來藏所生,如果行陰是如來藏所生,行陰應有獨立的一個[體],然而行陰的體性並不能離于如來藏而有,行陰之體還是與如來藏合成一個,因此不能說行陰是如來藏所生。因爲行陰就是如來藏的影子,慢慢你就了解,行陰這個生滅意識心,就是如來藏性的影子。所以,不能離開如來藏性,可是,它是生滅的,也不是如來藏性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,師父一直告訴你,真妄是不能和合的,人跟鬼是不能結婚的。講真妄和合是一種方便,在經典上;但是,一個悟道的人,就絕對不會死要文字相裏面。因此,自己看經典,你是絕對不能理解的,因爲問題出在哪裏,你完全不知道!就像[真如不守自性]、[真妄和合]、[最初的一念無明],這個統統有語病;但是,沒有見性來爲你解說,你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。

  [有、所有相,今應現在]:承上,若流是從水而生,則能有(能生)與所有(所生)兩者各自之體相(共有兩個體相),今應呈現在目前。然而事實不然,暴流與水目前只共同擁有一體,並無二體顯現出來,所以不得說暴流是從水而有。[若即水性,則澄清時,應非水體]:若說暴流急奔狂亂之相就是水的本性,則當水止不流、寂靜澄清之相時,豈非失去了水的本性?這時水的體性應是不在了?因爲你定位:混濁的水是水性。然而事實上,暴流狂奔與暴流停止,水性不失,故暴流之相之有無,與水之體性無關,這一句話就是:我們一切生滅的緣起緣滅,就是跟我們的如來藏性無關,就像虛空不是相。虛空不是生滅相,卻不拒一切生滅的緣起相發揮,慢慢的你就體解,能理解虛空本自不生、本自不滅,本自不增、本自不減,體非虛空,而不拒群相之發揮。慢慢的我們就可以理解,師父的比喻完全正確。

  是故暴流之相非即是水之本性。這比喻行陰狂暴之相並非即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