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就變成有時候産生這樣子落差,變成在家居士愈來愈強。而法師忙于佛事,就愈來愈不夠強,經教不通,心性不明。所以,我們出家衆要自我勉勵。底下,南泉禅師召,陸便應諾,泉曰:[出也],陸從此開解。從此以後,哇!原來現前當下這一念,才是我們的真心。
[午叁 結妄歸真]
[是故當知:識陰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]。
我們應當了解,識陰這個生滅法是虛妄的,也不能說是因緣法;也不能說是無因而生,非自然性,就是非無因而生,自然就是無因。
[是虛空,非從彼來此入之故,自當即喻知法,了知識陰,相妄性真。上一句相妄,下二句性真。既知相妄,不捐修證之功],[不捐]就是不舍棄、不放棄;[修證]就是觀照之功。[可有轉識之日];雖然佛法本來就是無爲,有爲法當體即空,就是無爲,無所修;但是,如果你嘴巴講,佛法本來就無可修啊!那很糟糕了,無修是本來面目,你不修就很糟糕,你沒有機會轉、轉識成智了。所以,爲什麼叫做不捐修證之功呢?意思就是:還是要微密觀照,對初學佛法的人,還沒有到達佛地,就是要轉識成智。
[既知性真,可起圓通之行],所以,全性即修,全修在性,行就是修行,即知道我們的性真,所以,記得!一定要起圓通之性,用本性修行就是圓通之修,雖修,無有能修所修;雖無有能修所修,處處是修,可起圓通之性。因此只有見性的人,才能了悟諸佛菩薩的心,叫做圓通法門。[而入平等之門;因緣]、二乘人的因緣,外道的[自然,皆成戲論,故俱非之。總明五陰虛妄,本無實體],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,爲什麼虛妄、本無實體?父母親沒有生我們的時候,我們到底在哪裏?你有沒有想到,爸爸、媽媽沒有生我們的時候,我們還不是小孩子的時候,還沒有出生,我們到底在哪裏啊?就算我們出生了,好好的分析色受想行識,本無實體可得。如果你觀想一下,把一個人用盆子端起來的話,這是頭發,這是手足,這是心髒,這一盤是肝髒、胃腸,好!把人用小小的盤子分開來,大腸、小腸、血液,一個人二十個小盤裝起來。把這二十個小盤湊起來,就變成一個人;把這個人分開來,就變成二十個小盤子,每一盤裝一點點,這個變成人。你有沒有想想看,什麼叫做五陰虛妄,本無實體可得?
[其體即藏性],但是,如果你體悟到,沒有實體就是空,體就是不可得,當你體悟到本空,就了悟了藏性。噢!法法本空,法法皆是藏性,永恒就顯現出來。所以,生命在找什麼?在找永恒的慧命,我們的生命的意義在尋找永恒的覺性和法身慧命,這個就很有意義!一個人如果見性,他的生命就化作佛的心,他的生命就完全有意義,因爲他活著,處處都是覺悟,處處都可以施舍,平等的心施舍佛法,因爲他的生命轉變成最大的意義,就像佛。但是,如果一個人沒有見性,他的生命就會化作沒有任何的意義,吃飽飯、穿衣睡覺、打扮漂亮,衣服找好穿的名牌,再來就找朋友聊聊天,看看棒球,看電視,電視沒看完就給電視看,因爲他睡著了,電視一直演,他睡著了。衆生的生活就差不多都是這樣子過一輩子。
[若以微密觀照,照見五蘊皆空,則破五陰,而超五濁,自可頓入叁摩地],叁摩地就是叁昧。[與觀音把手共行]。所以,古時候禅宗裏面講:與其求觀音,不如自己當觀音;與其求觀音菩薩,不如求自己。這一句是勉勵的話,意思是說外面的觀音菩薩是增上緣,固然很好,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性是親因緣。[故下阿難請示修門,如來第一義中,即教以澄濁就清,入涅槃義]。澄濁就清就是我們一下子修行,這個五濁——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衆生濁、命濁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配合五濁,慢慢學佛以後,哇!心就清了,內心裏面的陽光就出來了。入涅槃義,涅者不生,槃者不滅。
[然一切衆生,名爲五蘊衆生,故以澄濁,爲先務焉]。什麼叫做澄濁?這個[濁]就是五陰産生的煩惱,五陰、五根對五塵所産生的欲望,不但身體色受想行識混濁,外面的財色名食睡也讓你混濁,所以,澄濁爲先務焉。底下師父公告你,你只要遵守下面師父所講的,你一輩子都會快樂,一輩子!一、把生命單純化,把五欲六塵淡泊化,如果不能遠離,記得淡泊。你只要平實、平淡、平凡,你只要記住一個[淡]字,吃飯的時候,味道不要太濃、太重,淡就健康。記得!朋友之間稍微淡一點,不要太近,朋友之中,永遠會互相護持你,淡一點。你飲食再淡一點,不要太辣、不要太鹹,淡一點。你的臥室淡一點,不要用那一個床鋪幾十萬的,那晚上怎麼睡得著?棉被用那個很貴很貴的,要記得!能用、能睡得著就行了;房間不要睡太大,房間太大,陽氣出去回不來。所以,古時候,皇帝睡的這個房間是很小的,不是很大的;很大,這個熱氣出來回不來!我們了解,什麼事情如果把這個[淡]字擺在前頭的話,朋友淡一點,飲食淡一點,什麼事情都很淡,對身體好、對身心好,五欲六塵淡泊一點;飲食淡味一點;朋友不要太膩在一起,要不然就會起沖突,就開始了,要淡一點,互相尊重。這個[淡]字蘊藏著一切的真理,快樂就來,把複雜的簡單化,生命就會快樂。
再來,很重要的,講話不要有殺傷力,講話不能有攻擊性,切記這一點!爲什麼?你傷害他,他有一天一定就會傷害你;你有攻擊性,他有一天就會攻擊你,他就一定會反作用的。我們念過物理學的都知道,譬如說你用手拍桌子,你手會自己很痛!所以,我們自己傷害到別人,不知道要尊重別人的自尊心。因此生命它是一種藝術,是很重要的,因此你講話沼,不要有攻擊性、殺傷力,平常淡泊五欲六塵,這個快樂它就降臨。幸福其實很簡單,只是因爲我們把它弄得很複雜!
[又一念中,皆具五陰,一念執著,執則成礙,便是色陰;覺知苦、樂,領納在心,便是受陰;緣慮此境,于中想像,即是想陰;刹那變滅,不得停住,即是行陰;曆曆不昧,了了分明,即是識陰]。諸位!我們就是在這個五陰當中一直重複打轉。[據此則五陰舉體即是一念,一念舉體即是五陰,若能觀無念者,便是破陰下手工夫也。又奢摩他,微密觀照]。後面這四行你認真看,叁藏十二部經典統統通,下面這四行貫通,修行無往不利![照此五陰一一相妄:色陰如影像];影像就是不實在。[受陰如陽焰];春天照出來的陽光,産生海市蜃樓;[想陰如夢境];夢境是不實在的。[行陰如電光];刹那閃電,刹那生刹那滅,比喻行陰。[識陰如幻事]。爲什麼?識是本性的影子,所以,識就是攝取外面的影像,還誤認爲有一種實體,這個就是識,識就是陰影,分別心、執著心,就是多余出來的生命的負擔。其實,識陰如幻事,意思就是:執著心如幻,分別心如幻,顛倒的心還是如幻。[不執實有,則本有如來藏性,不被五陰之所蓋覆,自可親見首楞嚴定體,不生不滅之妙真如性矣。初會五陰即藏性竟]。
在座諸位,學佛跟不學佛,我隨便舉幾個例子,你就不一樣,有一個先生,他每天都一定要吃魚,老婆如果一天沒有煎魚就掀桌子,後來學了佛法起慚愧心。我就告訴他:你掀桌子所付出去的營養代價,比吃那一只魚的營養還多!你吃那一只魚的營養,還不夠你掀桌子、椅子的營養的能量!他說:唉呀,以前就沒有學佛啊,就卡在那個觀念。他老婆一天沒有煮魚、肉啊,活不下去了,現在真的好啊!他老婆感謝師父感謝得不得了,感謝之情溢于言表,非常感恩。每天看他老公的臉就嚇壞了,爲什麼?沒有魚肉,他就翻臉了,每天叁餐就像上戰場一樣。她說:他沒有死,我會先死!就爲了那叁餐,現在很好了,這個生命、整個家庭全部改變了!
有一個小姐,她男朋友住在美國,節慶到了,那一張卡片沒有寄到,不曉得是郵差寄丟了,還是男朋友在美國太忙,或者是她美國那個男朋友有出什麼狀況,都不知道,今年沒有收到賀年卡、聖誕卡都沒有。那個小姐心情很不舒服,每天就開始一直妄想,想想看:他是不是旁邊有女人,爲什麼不重視我,非常不愉快,就是爲了那一張卡片。寢食難安,吃不下、睡不著,簡直就像要她命一樣的!經過很長時間她來聽師父講經,聽了師父的開示,我就告訴她:這一張賀年卡,想清楚喔,它是一張白紙,你把它用攪碎機攪碎以後,沒有了!她說:不是,我要的不是這一張啊,是他的心啊!我說:他的心在哪裏?在裏面還是在外面?他變心你有辦法改變他嗎?她說沒有辦法,她很難過,慢慢聽師父開示,生滅無常,這個如夢幻泡影的世間,慢慢慢慢,後來就解脫了。到第二年我又碰到她,說:妹妹啊!你這一張卡片有沒有寄來啊?她說:法沒有來去啊!哇!境界那麼高!來無來相,去無去相,一切法不可得相;她背師父的名詞,那一張是幻!喔!妹妹你好厲害,我知道你是背的,不過背得我聽起來很舒服!你看,就一個觀念改變過來,不需要那一張了。所以,生命它是一種觀念,只要能夠轉變過來就解脫了。
[大佛頂首楞嚴經正文卷第二終]
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,到這裏一個段落,現在我們看《楞嚴經義貫》。有的人就問師父說:師父,你這個《義貫》只是把它念一遍,簡單解釋一遍,我們看課本不就行了嗎?我說:不一定,有時候有更進一步的領域也說不定,只有好處沒壞處。再來,你們現起有課本看起來容易,我們將來製造出VCD、DVD,散播到全世界的各個華人的手中,也許他們手中並沒有《楞嚴經》這個資料,至少他們還有字幕可以看。爲了利益更多更多的衆生,我們還是要把《楞嚴經義貫》,就簡單的浏覽一遍。
有一個年輕人告訴我說:師父,那個《楞嚴經》很深啊!都看不懂啊!我說:爲什麼?他裏面都是[言文言],我說:難怪你看不懂,你這一句話都講錯了!我讀書四書五經、《古文觀止》統統背過,沒聽過[言文言],你現在是在講什麼?反正他年輕人,可見這個文學的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