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程度真的是很差,糟糕!現在年輕人,古文都看不懂,只會打電動玩具。
一切法本如來藏,經文,[阿難,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,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,幻妄稱相,其性真爲妙覺明體。如是乃至:五陰、六入,從十二處、至十八界,因緣和合,虛妄有生;因緣別離,虛妄名滅。殊不能知:生滅、去來,本如來藏常住、妙明、不動、周圓妙真如性。性真常中,求于去、來、迷、悟、生、死,了無所得。]要會歸一真。
[注釋]:[一切浮塵]:一切虛浮無根不實之塵境。爲什麼?它一定會敗壞。如果我沒有學佛,我自己猜測,如果沒有出家當法師,我可能會是電視臺綜藝節目裏面的主持人,不騙你,真的。我對這個很有一套的;有時候我看那個節目的綜藝主持人,我看那個腦筋不會比我好,反應也不會比我快,真的!要不然要做什麼呢?[幻妄稱相]:[稱],權稱,假名。但有幻化虛妄權稱其相而已,而實非有相。
義貫,佛言:[阿難,汝]今[猶未明]了[一切]虛[浮]無根不實之[塵]境,爲什麼不實?因爲它一定會敗壞,你所執著的五欲六塵,一定會敗壞![諸]如[幻]如[化]之[相],皆實[當]真心本性[處出生,隨]即于本心[處]而[滅盡],一切生滅不離自心自性,唯自心現量,此外更無一法可得。是故一切生滅,但有[幻]化虛[妄]權[稱]爲其[相]而已,故其相乃屬假名;然其相雖妄,而[其性]實乃[真爲]本[妙覺明]之[體],全體皆真。非但浮塵其體是真,[如是乃至]一切衆生之當體[五陰、六入],甚至[從十二處,至十八界]一切有爲法,皆于[因緣和合]之時,則[虛妄]而現[有生]起之相,而實無生;緣生就是無生。若[因緣別離]之時,則[虛妄]假[名]爲[滅],而實無滅。本不生,當然就無滅。一切衆生[殊不能知]世間一切[生滅]與[去來],皆[本如來藏常住、妙明、不動、周]遍[圓]滿之[妙真如性];于此本[性真常]之[中]若[求于](就是想要找)[去、來、迷、悟、生、死]之相,皆[了無所得],如虛空華。
诠論:這一段是總結論。在此如來明示根、塵、識、世間一切有爲法,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:法界一切全體皆真,爲什麼?因爲完全是用心性,真就是涅槃,涅槃的妙心就是真心,我們用的就是妄心,學佛就是要找到真心,用那個真心過日子。更無虛妄,故是一真法界。一真就是絕對,進入了絕對空,絕對的法界。什麼是佛,擁有絕對的智慧、絕對的平等、絕對的自在。其中若有因緣妄相,須知其相雖妄,其性乃真,故無少法可舍,亦無少法可得。如是乃至一切去、來、迷、悟、生、死、涅槃,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,隨緣幻化。若了于此,即能悟得叁世如來密因,如來密因就是不生不滅藏性。而隨法界性,起菩薩萬行,速即證入首楞嚴叁昧,作大佛事,究竟堅固。
又,此段雖爲一切上文之總結,然亦是總起一切下文,因此是上下文之樞紐。從此以下,爲佛廣明分別詳釋爲何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爲[本如來藏妙真如性]。因爲這才是本經最甚深、最樞要的宗旨,也就是接下來兩上月的課程,諸位!是開悟見性的關鍵。也就是[如來密因]之所以爲如來密因之所由。舉要言之,本經之學者,能不能悟了,就看對在以下這一大段經文,是否能夠悟入。(當然,若最上根器人,可能于此總論,即已契入。)根器利的人,即已經契入了,
第一節 五陰本如來藏性
經文,[阿難,雲何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?]
注釋:[五陰]:[陰],覆蓋之義。會覆蓋我們的本性、真性。因爲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能覆蓋真性,故稱之爲陰。又,[陰]爲積聚之義,因爲這五法可積聚有爲之法。這個[陰]要改成[蘊],[蘊]才是積聚義,《阿含經》的[蘊],這[陰]是上面,[蘊]才是積聚義。[如來藏]:[如],爲不變、不動之義,指真心不變之體。[來],爲真心隨緣之用。故[如來]二字,即真心之體與用:其體不變,而能起恒沙妙用,是即如來。
[藏]之義有叁:一、寶藏。一切衆皆具如是真心,而此真心具足一切如來性德,故是如來性德之寶藏。二、藏者,密也,以此真性甚深不可思議,凡愚不可了知,故有如秘密一般暗藏起來,唯有契入如來真智者,方能得其寶鑰而開啓、明見之,故名此真性爲[藏]。叁、此真性亦是叁德秘藏之義。叁德者,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脫德,以具如是如來秘密叁德,故稱爲[藏]。[妙真如性]:[妙],即不可思議之義,以此真性一體而具足萬用,萬用而不離一體;又此體雖具萬用,然其本體則恒常不變,不生不滅,故稱[妙]。[真]者不虛、不妄。[如]者不變、不動、不壞。
義貫,本節從略。
诠論:本經真正是最無上、第一義谛了義之經。因爲五蘊在權教大乘及小乘中,皆是汙染、敗壞的。你看小乘就是:不淨觀,這個色身不清淨;苦觀,這色身從頭到尾都苦。二乘人講:這個色身、五蘊身,是汙染的、敗壞的,爲萬苦之源、輪回之本。然而那是因爲衆生智慧未開,貪染太甚,如來爲調伏其心,令離貪染及緣于五蘊而起的一切凡夫、外道惡見、邪見,故說此對治、苦切之調伏法,令得遠離。
譬如人生病,發高燒,不管如何,第一須先退燒;要先退燒,不退不行,要不然頭殼燒壞了!燒退之後,再講調養等令體力、精神恢複之法。沒有退燒,繼續燒,四十度、四十一度,完了,精神異常,這後半輩子就麻煩了!五蘊亦如是,爲衆生病中之大熱惱,身苦,心也苦。諸位!沒有學佛的人,哪一個人不苦?我們那個同學的媽媽,住在新竹,她一輩子的感受就是苦,她每次都說:我不要做人,我甯可去做一條狗,我甯可去做一只貓!活到那一種程度,苦到實在不曉得怎麼來形容!所以,如來稱之爲[五陰熾盛苦],此病爲急病,須先對治;治好了五蘊熱惱,身心清涼之後,才談得上調理及增長之法。
是故本經爲根熟衆生,于五陰熱惱清涼之後,所修習之無上法;令得返照五陰本來不垢不淨,爲如來藏之妙真如性;是故了此理者,即不複如愚夫于此五蘊身心上貪著、或于色身上虛用功夫,而美名之曰[藉假修真]。諸位,不能離相,統統不能講叫做修行,離相才是真修行人。
如道家者流,或某些密法之末流。也不會如二乘之憎此身汙染可厭,急急欲舍之而去。根熟的衆生,了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,不須貪愛、亦用不著憎惡;出生就是這樣子了,諸位!好好的活下來,勉勵大家:人生要不虛此行,我們知道人生總歸難免一死;但是,要死得有尊嚴,死得要有意義,生命,記得!要不虛此行,就是要活得非常有價值和意義,不要白白的來到人世間轉世投胎來,而不懂得學佛,白白的過了一生。坐在那邊也不曉得要做什麼,發呆,真的呢!有一次電視問一個影星、歌星,訪問,他說:你現在拍不拍戲了?他說:我不拍戲了。記者問說:不拍戲你平常做什麼?他說:我平常就去窗外看看遠處的星星,再來閑著沒事就發發呆,再來,偶爾就看看電視。記者問:那再來你要做什麼?他說:我不知道要做什麼。我在電視上看到記者訪問這個影星,退休的影星,我覺得他講出一切沒有學佛的人,百態裏面的極終就是這樣,心中無佛,不知道要學佛。退休或者是下崗以後,不知道要做什麼,看星星,晚上睡不著,結果就什麼?數羊。一只羊、二只羊,結果旁邊的人都睡不著,就問他:你家那只羊死了沒?你不睡我們要睡!沒辦法那羊都不死,整得旁邊的人都睡不著,沒有一個睡得著。有一次大家給他放安眠藥,他晚上睡覺前都會喝少許的水,就放安眠藥,他就一下喝下去,旁邊的人就講一句:搞定了,今天羊死了!真的睡著了!所以,住在宿舍裏面,什麼怪事都會有,數到隔壁睡不著。
底下,如是遠離一切愚夫二邊之法,契入中道聖旨,如實知見五陰全體皆真,無有一法可取、無有一法可舍;如是了知,更依大佛頂總持門精修,長養聖胎,故能究竟轉染爲淨,轉凡成聖,而得五陰爲全身舍利、金剛不壞之體。叁世諸佛菩薩皆依如是妙因而修行、證悟,故稱爲[如來密因、諸菩薩萬行]。行者如是知見此密因,修如是行,亦得速證得大佛頂本尊叁昧,契入如來藏性,圓滿法身。
1.色陰本如來藏性
經文,[阿難,譬如有人以清淨目,觀晴明空,唯一晴虛,回無所有。其人無故不動目睛,瞪以發勞,則于虛空別見狂華,複有一切狂亂非相。色陰當知亦複如是。]
注釋:[譬如有人]:比喻一念未動、本心清淨之人。[以清淨目]:無妄之目。[觀晴明空]:湛寂之空,喻真理。[唯一晴虛,回無所有]:本自清淨,纖塵不立;比喻如如理中無有十法界、依正可得。相才論十法界;性就是一真,記住!相論十法界,性唯是一真。[其人無故]:沒來由的。以無緣無故,故稱[無明心動]。[瞪以發勞]:[勞],病也。眼睛瞪直了,久了以後,眼睛勞累而眼花,此現象稱爲眼之[勞相]。[別見狂華]:[別],另外。[複有一切狂亂非相]:[非相],非實之相,妄相。此指內外四大生滅、老病死等粗相。
義貫,佛言:[阿難,譬如有人],一念未動之時,[以清淨]無妄之[目,觀晴明]湛寂之虛[空],則見[唯一晴]明[虛]空,此外[回無所有],纖塵不立(無有十法界依正染淨凡聖可得。)[其人]忽然無緣[無故]而[不動目睛,瞪]直眼睛[以發]生因過度[勞]累所産生的錯覺現象,[則于]原來一無所有的[虛空]當中[別見]有[狂華]于空起滅,[複有一切狂亂非]實之[相]出現。一切衆生[色陰]之獲得,[當知亦複如是],純爲自心虛空所生之空華勞相,本無所有,乃無明勞相所生;雖生,亦畢竟無體可得。注意那個[無體可得],爲什麼叫做無體可得?就是窮究到究竟,你會發現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叫做無體可得。[體]就是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