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四

  講題: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

  日期:2009.5.24-2009.5.30

  片數:共4片(本片爲第4片)DVD

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(叁稱)

  2.受陰本如來藏

  經文,[阿難,譬如有人手足宴安,百骸調適,忽如忘生,性無違順。其人無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,妄生澀、滑、冷、熱諸相。受陰當知亦複如是。]這一段是講受陰是虛妄,妄生澀、滑、冷、熱,但是直下空,就是如來藏性,相妄性真。

  注釋:[手足宴安]:[宴],即是安,喻真如不動。[忽如忘生]:[忘生],如無所生,覺本不生。喻心體離念,本無受陰。[性無違順]:[性],爲其所感受之性。我們對外境都有感受,而且是非常強烈,[違],爲苦受之性。什麼叫苦受?什麼叫違?站在凡夫的角度講,不順從自己的意願。譬如說你現在睡覺睡的很好,很舒服的睡覺休息。突然有一天換了比較簡單、比較硬的;我們現在好命,枕頭軟的,我們如果換一下古人、老一輩的,像五十年前、半世紀前的那個枕頭,那你就晚上睡不著,會感覺很苦,會很辛苦,因爲你睡不著。違背了我們身體上的適應性。

  一個人如果平常生活簡單,也能夠接受這個苦,這個人臨命終,他往生就比較不會有障礙。如果這個人平常享受習慣了,吃不了這個苦,臨命終他的色身稍一苦,就受不了,很容易失去正念!我們還是一句很誠懇的話,吃苦對修行人來講,它是一件好事,不是壞事;生活簡單化是好事,絕對不是壞事。當你吃到苦頭的時候,你一定要感恩,這是上蒼給我們成長的機會,上蒼要給你禮物,都是事先用苦來給你包裝。你想要得到上蒼最美好的禮物,就必須打開這個苦的盒子。

  換句話說:任何一個衆生,有意義的苦是很值得的,非常值得![順],爲樂受之性。什麼都順你,這是樂受;但是記住!這個樂受,接下來就是苦,什麼都順你,有一天人家不順著你,苦就馬上出來。所以,這個苦樂,它沒有確定性,也就是唯心現量。這個人很有忍辱心,這個人把一切苦、樂都化爲絕對的忍受,他的樂就無窮盡的安祥。這個人的承受、忍受度很差,換句話說,他的耐性很膚淺,就是樂的,他也會覺得是苦的。所以,這個樂跟苦,並沒有一定的標准,但看這個人的忍辱性夠不夠。一個會修行的人,會把一切的境界化作涅槃的妙樂;而不會修行的人,他的樂跟苦會訂下一個標准,所以,他時時刻刻都在苦中。

  就像一支驢子不受駕駛的時候,哪一個人騎上去,這支驢子都會亂跳;一個人內心裏面不受控製,沒有般若的智慧,不管你用什麼方式生活,他的內心始終亂跳。牢騷、抱怨、委屈,沒有一樣事情是會過得順利;還是心的問題。性無違順,即無苦無樂;本無受陰,故其所受性即不苦不樂,有如舍受。這個[舍]就是愚癡,癡受,不是智慧的受。所以,舍受在唯識學裏面有另外一個名詞叫做癡受。

  [其人無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]:[無故],本在一真之境界,一真就是絕對。所謂[法界無事],然而忽以無明力驅使,無端起念,念中帶妄。一定要很清楚,不能徹底了悟佛的心性的人,是根本沒有辦法徹底了解淨土法門的思想,你一定要記住師父這句話。對佛的心性不能了解、了悟,絕對對淨土法門沒有辦法徹底的理解,因爲萬法一定要會歸佛的心性。爲什麼?要不然你念念幾句佛主當作是修行,不與心性相應,這個就是這樣子。諸位!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,這句話什麼意思?你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,是不是以音聲求佛?如果會歸心性,雖念無有能念所念,其實音聲也不離心性,心性就是音聲,那這個就不是用音聲求佛,因爲會歸清淨自性。但是,如果沒有會歸心性的話,拼了老命念佛,用壓的、用意識心,不錯,也可以種種善根,這是以音聲求佛啊。

  你永遠沒有辦法見到如如不動的本性,八大宗派既然都是佛說,當然就一定有交集,這個交集就是心性,萬法從佛的心性流露出來,萬法都一定要回歸到佛的心性,任何一個宗派如果起爭執,我就問你一句話:你淨土法門是不是佛的心性法門?請問是還是不是?如果說不是,不是就是外道,不是佛的心流露出來的法門,哪裏是佛法呢?請問天臺宗是不是佛的心性流露出來的法門?空、假、中,不是就不是佛法了。請問:華嚴宗是不是佛一真法界流露出來的?是!如果統統是,八大宗派那就回歸佛的心性,回歸佛的心性就叫做無诤。那你在诤什麼?我實在看不懂!

  就像我們以前江蘇省來的教授在上課的時候,他每次都講:你吵什麼吵啊?罵我們在吵什麼。八大宗派都是佛的心性,在吵什麼?因爲時空的不同,善巧方便的不同、依據的經典不同,所以,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,要會歸到佛的心性,如同大海一樣,會歸一真,這個才是真正的佛弟子;真正的佛弟子他是進入無诤的狀態。佛法是理性的宗教、智慧的宗教、心性的宗教、是絕對解脫的宗教,我們更應該用超越的角度,看待八大宗派,才不會自己落入爭執。所以,攻擊任何一個法師就是不對;攻擊任何一個道場就是不對;攻擊、排斥任何一個宗派,就是不對,佛弟子應當從自己做起,了解:喔!原來萬法都是佛的心性,那這樣诤,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。這樣的話你才了解,修淨土法門的,原來也是會歸到佛陀的心性,要不然淨土在哪裏?心淨才國土淨,心不淨,哪裏有國土淨呢?所以,我們應當了解,佛法它是非常理性的。[于空相摩],依無明所起妄念所使,而起妄爲。[以二手掌],指本無外觸塵介入,此塵純系自身妄造所化,並無外實法可得。悟無所得,即入佛陀的正法。

  [妄生澀、滑、冷、熱諸相]:[諸相],諸觸之相。有觸則必有受;然此等觸及受,皆非從外來,皆是此人自作而自受者也。[妄生],本是一真,一真就是絕對,而且這個絕對是絕對的絕對、不可討論的絕對,這個絕對不是相對的絕對。譬如虛空,它是相對的絕對,因爲跟相、千差萬別的相比較,虛空是相對的絕對。而心性不是,無論是色法、千差萬別的色法,無論是無相的虛空,它都是純粹一個心性影現出來的,這個是絕對。不可以用語言討論,這是絕對的絕對;不可以用文字記載,這是絕對的絕對;不可以用意識型態去理解、去推論,不是邏輯學、不是數學、不是玄學,不是理則學,統統不是。它是絕對的絕對,超越一切表相,任何的語言都不能描述,這是絕對的絕對。而世間人講都是相對的絕對,所以,佛法它是絕對的絕對,不可討論的絕對叫做一真。

  一真就是絕對的解脫。而起念妄造,乃而生九法界境界;此諸境界,本無有生,而以無明力妄爲,諸位!十方諸佛共同宣說的法,就是無生法;就是一切法無生。你下一次有因緣再碰到佛來降生人間,佛所講的法,就是一切法無生,跟師父今天講的一樣。諸佛再來示現人間,他講的法一樣,就是一切法無生、一切法無滅、一切法無增、一切法無減。令[似]有生,非真生,故稱妄生。現在我們緣生就是妄生。[澀],喻凡外叁途之苦受。[滑],喻人天之樂受。[冷],喻二乘之枯受。[熱],權教菩薩之榮受。

  義貫,佛言:[阿難,譬如有人手足宴安,百骸調適](契合真如不動),[忽如忘]一切[生],(心體離念,本無受蘊),故其所受[性]都[無違]或[順],無苦無樂,如得舍受。然[其人]忽以無明力而[無故]自[以二手掌于空]中互[相摩]擦,于是于其二手中[妄生澀](叁途苦受)、[滑](人天樂受)、[冷](二乘枯受)、[熱](權教榮受)等[諸]觸之[相]。一切衆生[受陰]之産生[亦複如是]:非從外來,非有外塵生觸,實乃無端起妄、自造諸觸,自領納其受,自作自受,而實都無所有。

  諸位,我們從小就是這樣,無端起妄,任何一個人,這一輩子只要不學佛,他的命運就會叫做悲慘。從小只要一出生,他接觸到外境,就一定會無端一直起妄,每天都會有理想,將來要當什麼總統、當科學家、遊泳健將,都會有自己的理想,想要對人類做出貢獻。但是,以前叁百六十五行,都沒有說幹和尚這一行,不知道!無端起妄,像我們生長那個環境,它就是這樣,處處都是,都是比較勞工方面的。如果說我們今天不學佛,那你看看,哪一個衆生他不會無端起妄?每天都有期盼、每天都有爭執,你看看韓國那個多嚴重,總統要去拈個香都被噓啊、都被排擠啊。今天你看,報紙上那個頭條,李明博就是殺掉盧武玄,就是政治清算鬥爭,秋後算帳,標題寫那麼大!好了,這是題外話,這是告訴大家,一切都是無端起妄,爭執不休,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。

  經文,[阿難,是諸幻觸不從空來,不從掌出。如是,阿難,若空來者,既能觸掌,何不觸身?不應虛空選擇來觸!若從掌出,應非待合。又掌出故,合則掌知,離則觸入,臂、腕、骨、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迹!必有覺心知出知入,自有一物身中往來,何待合知要名爲觸?]

  注釋:[不從空來]:喻非自然性,無因生。[不從掌出]:喻非因緣生。[若空來者,既能觸掌,何不觸身]:如果此觸是從虛空中出生的,然後來觸雙掌;既然能觸掌,爲何不去觸身體的任何其他一個部位?因爲虛空是遍滿,圍繞著全身,若能觸掌,則一定也能觸其他部位,例如說觸頭、或觸臉。[不應虛空選擇來觸]:不應說無情的虛空居然能自己選擇那個部位來觸,仿佛虛空是有知一樣。[若從掌出,應非待合]:[合],合掌摩擦。如果說此觸是從掌中生的,則不應有待兩掌相合才生,應該單掌就能生。若單掌不能生,則兩個不能生的單掌加起來,應還是不能生!這個在描述緣起無自性,一切法無生,那麼,緣起是生,但是是幻,其實還是無生。不能說兩個不能生的加起來就變成能生!所謂生,只是緣生,仍然是無生。否則兩顆石頭加起來爲什麼不生出雞來呢?

  [又掌出故,合則掌知,離則觸入]:又此觸既是從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