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程度真的是很差,糟糕!现在年轻人,古文都看不懂,只会打电动玩具。
一切法本如来藏,经文,[阿难,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,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,幻妄称相,其性真为妙觉明体。如是乃至:五阴、六入,从十二处、至十八界,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;因缘别离,虚妄名灭。殊不能知:生灭、去来,本如来藏常住、妙明、不动、周圆妙真如性。性真常中,求于去、来、迷、悟、生、死,了无所得。]要会归一真。
[注释]:[一切浮尘]:一切虚浮无根不实之尘境。为什么?它一定会败坏。如果我没有学佛,我自己猜测,如果没有出家当法师,我可能会是电视台综艺节目里面的主持人,不骗你,真的。我对这个很有一套的;有时候我看那个节目的综艺主持人,我看那个脑筋不会比我好,反应也不会比我快,真的!要不然要做什么呢?[幻妄称相]:[称],权称,假名。但有幻化虚妄权称其相而已,而实非有相。
义贯,佛言:[阿难,汝]今[犹未明]了[一切]虚[浮]无根不实之[尘]境,为什么不实?因为它一定会败坏,你所执着的五欲六尘,一定会败坏![诸]如[幻]如[化]之[相],皆实[当]真心本性[处出生,随]即于本心[处]而[灭尽],一切生灭不离自心自性,唯自心现量,此外更无一法可得。是故一切生灭,但有[幻]化虚[妄]权[称]为其[相]而已,故其相乃属假名;然其相虽妄,而[其性]实乃[真为]本[妙觉明]之[体],全体皆真。非但浮尘其体是真,[如是乃至]一切众生之当体[五阴、六入],甚至[从十二处,至十八界]一切有为法,皆于[因缘和合]之时,则[虚妄]而现[有生]起之相,而实无生;缘生就是无生。若[因缘别离]之时,则[虚妄]假[名]为[灭],而实无灭。本不生,当然就无灭。一切众生[殊不能知]世间一切[生灭]与[去来],皆[本如来藏常住、妙明、不动、周]遍[圆]满之[妙真如性];于此本[性真常]之[中]若[求于](就是想要找)[去、来、迷、悟、生、死]之相,皆[了无所得],如虚空华。
诠论:这一段是总结论。在此如来明示根、尘、识、世间一切有为法,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:法界一切全体皆真,为什么?因为完全是用心性,真就是涅槃,涅槃的妙心就是真心,我们用的就是妄心,学佛就是要找到真心,用那个真心过日子。更无虚妄,故是一真法界。一真就是绝对,进入了绝对空,绝对的法界。什么是佛,拥有绝对的智慧、绝对的平等、绝对的自在。其中若有因缘妄相,须知其相虽妄,其性乃真,故无少法可舍,亦无少法可得。如是乃至一切去、来、迷、悟、生、死、涅槃,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,随缘幻化。若了于此,即能悟得三世如来密因,如来密因就是不生不灭藏性。而随法界性,起菩萨万行,速即证入首楞严三昧,作大佛事,究竟坚固。
又,此段虽为一切上文之总结,然亦是总起一切下文,因此是上下文之枢纽。从此以下,为佛广明分别详释为何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为[本如来藏妙真如性]。因为这才是本经最甚深、最枢要的宗旨,也就是接下来两上月的课程,诸位!是开悟见性的关键。也就是[如来密因]之所以为如来密因之所由。举要言之,本经之学者,能不能悟了,就看对在以下这一大段经文,是否能够悟入。(当然,若最上根器人,可能于此总论,即已契入。)根器利的人,即已经契入了,
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
经文,[阿难,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?]
注释:[五阴]:[阴],覆盖之义。会覆盖我们的本性、真性。因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能覆盖真性,故称之为阴。又,[阴]为积聚之义,因为这五法可积聚有为之法。这个[阴]要改成[蕴],[蕴]才是积聚义,《阿含经》的[蕴],这[阴]是上面,[蕴]才是积聚义。[如来藏]:[如],为不变、不动之义,指真心不变之体。[来],为真心随缘之用。故[如来]二字,即真心之体与用:其体不变,而能起恒沙妙用,是即如来。
[藏]之义有三:一、宝藏。一切众皆具如是真心,而此真心具足一切如来性德,故是如来性德之宝藏。二、藏者,密也,以此真性甚深不可思议,凡愚不可了知,故有如秘密一般暗藏起来,唯有契入如来真智者,方能得其宝钥而开启、明见之,故名此真性为[藏]。三、此真性亦是三德秘藏之义。三德者,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脱德,以具如是如来秘密三德,故称为[藏]。[妙真如性]:[妙],即不可思议之义,以此真性一体而具足万用,万用而不离一体;又此体虽具万用,然其本体则恒常不变,不生不灭,故称[妙]。[真]者不虚、不妄。[如]者不变、不动、不坏。
义贯,本节从略。
诠论:本经真正是最无上、第一义谛了义之经。因为五蕴在权教大乘及小乘中,皆是污染、败坏的。你看小乘就是:不净观,这个色身不清净;苦观,这色身从头到尾都苦。二乘人讲:这个色身、五蕴身,是污染的、败坏的,为万苦之源、轮回之本。然而那是因为众生智慧未开,贪染太甚,如来为调伏其心,令离贪染及缘于五蕴而起的一切凡夫、外道恶见、邪见,故说此对治、苦切之调伏法,令得远离。
譬如人生病,发高烧,不管如何,第一须先退烧;要先退烧,不退不行,要不然头壳烧坏了!烧退之后,再讲调养等令体力、精神恢复之法。没有退烧,继续烧,四十度、四十一度,完了,精神异常,这后半辈子就麻烦了!五蕴亦如是,为众生病中之大热恼,身苦,心也苦。诸位!没有学佛的人,哪一个人不苦?我们那个同学的妈妈,住在新竹,她一辈子的感受就是苦,她每次都说:我不要做人,我宁可去做一条狗,我宁可去做一只猫!活到那一种程度,苦到实在不晓得怎么来形容!所以,如来称之为[五阴炽盛苦],此病为急病,须先对治;治好了五蕴热恼,身心清凉之后,才谈得上调理及增长之法。
是故本经为根熟众生,于五阴热恼清凉之后,所修习之无上法;令得返照五阴本来不垢不净,为如来藏之妙真如性;是故了此理者,即不复如愚夫于此五蕴身心上贪着、或于色身上虚用功夫,而美名之曰[藉假修真]。诸位,不能离相,统统不能讲叫做修行,离相才是真修行人。
如道家者流,或某些密法之末流。也不会如二乘之憎此身污染可厌,急急欲舍之而去。根熟的众生,了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,不须贪爱、亦用不着憎恶;出生就是这样子了,诸位!好好的活下来,勉励大家:人生要不虚此行,我们知道人生总归难免一死;但是,要死得有尊严,死得要有意义,生命,记得!要不虚此行,就是要活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,不要白白的来到人世间转世投胎来,而不懂得学佛,白白的过了一生。坐在那边也不晓得要做什么,发呆,真的呢!有一次电视问一个影星、歌星,访问,他说:你现在拍不拍戏了?他说:我不拍戏了。记者问说:不拍戏你平常做什么?他说:我平常就去窗外看看远处的星星,再来闲着没事就发发呆,再来,偶尔就看看电视。记者问:那再来你要做什么?他说:我不知道要做什么。我在电视上看到记者访问这个影星,退休的影星,我觉得他讲出一切没有学佛的人,百态里面的极终就是这样,心中无佛,不知道要学佛。退休或者是下岗以后,不知道要做什么,看星星,晚上睡不着,结果就什么?数羊。一只羊、二只羊,结果旁边的人都睡不着,就问他:你家那只羊死了没?你不睡我们要睡!没办法那羊都不死,整得旁边的人都睡不着,没有一个睡得着。有一次大家给他放安眠药,他晚上睡觉前都会喝少许的水,就放安眠药,他就一下喝下去,旁边的人就讲一句:搞定了,今天羊死了!真的睡着了!所以,住在宿舍里面,什么怪事都会有,数到隔壁睡不着。
底下,如是远离一切愚夫二边之法,契入中道圣旨,如实知见五阴全体皆真,无有一法可取、无有一法可舍;如是了知,更依大佛顶总持门精修,长养圣胎,故能究竟转染为净,转凡成圣,而得五阴为全身舍利、金刚不坏之体。三世诸佛菩萨皆依如是妙因而修行、证悟,故称为[如来密因、诸菩萨万行]。行者如是知见此密因,修如是行,亦得速证得大佛顶本尊三昧,契入如来藏性,圆满法身。
1.色阴本如来藏性
经文,[阿难,譬如有人以清净目,观晴明空,唯一晴虚,回无所有。其人无故不动目睛,瞪以发劳,则于虚空别见狂华,复有一切狂乱非相。色阴当知亦复如是。]
注释:[譬如有人]:比喻一念未动、本心清净之人。[以清净目]:无妄之目。[观晴明空]:湛寂之空,喻真理。[唯一晴虚,回无所有]:本自清净,纤尘不立;比喻如如理中无有十法界、依正可得。相才论十法界;性就是一真,记住!相论十法界,性唯是一真。[其人无故]:没来由的。以无缘无故,故称[无明心动]。[瞪以发劳]:[劳],病也。眼睛瞪直了,久了以后,眼睛劳累而眼花,此现象称为眼之[劳相]。[别见狂华]:[别],另外。[复有一切狂乱非相]:[非相],非实之相,妄相。此指内外四大生灭、老病死等粗相。
义贯,佛言:[阿难,譬如有人],一念未动之时,[以清净]无妄之[目,观晴明]湛寂之虚[空],则见[唯一晴]明[虚]空,此外[回无所有],纤尘不立(无有十法界依正染净凡圣可得。)[其人]忽然无缘[无故]而[不动目睛,瞪]直眼睛[以发]生因过度[劳]累所产生的错觉现象,[则于]原来一无所有的[虚空]当中[别见]有[狂华]于空起灭,[复有一切狂乱非]实之[相]出现。一切众生[色阴]之获得,[当知亦复如是],纯为自心虚空所生之空华劳相,本无所有,乃无明劳相所生;虽生,亦毕竟无体可得。注意那个[无体可得],为什么叫做无体可得?就是穷究到究竟,你会发现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叫做无体可得。[体]就是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