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:我现在请问你,你念佛、诵经的时候有没有打妄想?他说:有。这十五年有没有生过气?他说:还是有。我说:诵经的时候有没有诵到一半,想到不愉快的事情,妄想牵制你的正念?他说:还是有。这十五年里面,你会不会看到某一个人很不顺,听到某一句话很不愉快,而内心不高兴,十五年都如如不动?他说:没办法!我说:你这个不叫专修,叫做夹杂烦恼而修。什么叫做专修?不起妄念叫做专,你这个叫做夹杂烦恼而修,夹杂烦恼诵少部经典也不能称为专;不起妄念,一部经典都不必念这个叫做专,专注在心性里面,这不是专吗?不是经典诵少一点叫做专,是没有妄念叫做专,弄清楚啊!佛法是心法。
如果说我借重一句佛号、一部经典,摄受我的心,这个叫做[专注],那么,这个是对的,我专注,这[专注]而已喔,这不叫做专修,修要与心性相应的。我专注、我少诵,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,我[专注],这个名词讲得通;但是,讲[专修],这个名词讲不通,你有烦恼,能称专修吗?所以,就算我们修净土法门,也应当了悟心性,念佛念得从心性出,没有烦恼;我们诵《弥陀经》、诵《无量寿经》、诵净土五经,诵经诵得很有智慧;从智慧心性流露出来的诵经,不着语言、文字相,如是诵经,这可真是专修,因为没有妄想。
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,[因果名异,实非识有出入也]。所以我们就了解,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,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?六祖在告诉你什么?东方本空,西方本空,回归当下,才是真正了解东方、西方、南方、北方、下、上的人。[昔陆亘大夫问南泉]禅师:[古人瓶中养一鹅,日渐长大,出瓶不得。今者不得毁瓶,不得损鹅,作么生出得!泉召大夫!陆便应诺。泉曰:“出也。”陆从此开解。二就喻详辨竟]。我们解释一遍,昔有一个叫做陆亘xuan的大夫,说:昔际亘大夫问南泉禅师,说古人瓶中,这个瓶子就是业识,养了一只鹅,这只鹅就是六根对六尘贪染的欲望没有止境,一直执着、贪染;[日渐长大],在旁边写:我执、法执不断,日渐长大,看什么执着什么,愈来愈强,叫做日渐长大。所以,我们从小的执着小;到了年轻的时候,执着愈大,到了年纪大了不学佛就冥顽不灵,就像石头一样。学佛要趁年轻!所以,如果你有因缘要度你的儿子、度你的女儿来听经闻法。为什么?从小他就要培养善根,今天来听一个例子也好,听一句法也好,这个八识田中的金刚种子种下去,这个小朋友慢慢长大以后,他会感谢妈妈,有一天他会感谢爸爸带我来听经闻法。因为我们成长当中,他就会知道,所有的疗伤止痛必须借重佛教的智慧,他就不会走极端。像世间人动不动就跑去自杀;动不动就泼汽油;动不动就杀人、砍人,他就会比较有理性。所以,这个学佛,就会过一辈子快乐幸福的日子。
日渐长大,这个我执、法执,如果不学佛他就会这样子,一直长大。出瓶不得,摆脱不了业识叫做出瓶不得,摆脱不了业识。今者不得毁瓶,现在也没办法毁掉业识,也不得损鹅,因为一个人一定有六根、五根身,还有外面的六尘,他一定的啊!对不对?不得损鹅,也不可以把这个鹅杀死,一个人怎么可以把这个人杀死呢?作么生得出,意思就是说:要如何让这一只鹅出来?这一只鹅其实总归到最后,它就是业识,就是执着。好!南泉禅师毕竟是个大悟的禅师,这个简单![泉]就是南泉禅师,就叫了一声说:陆亘!泉召,[召]就是叫一声,南泉禅师就叫一声:陆亘!陆亘陆大夫就回答:啊!便应诺,这什么意思?应诺就是当下无分别心的回答,这一念就是,不假思索、不假分别的第一念,就是自性心,这个就是!意思就是说:学佛人应当于第一念回归心性,再下去就变成意识了。第二念就愈来愈执着,愈想他就愈气,愈想就愈气,人就是这样子。而且这第一念的瞬间其实就是本性;但是,问题来了,这一念的现前的安祥的时间太短了,回来的时候,他就会愈想愈气,晚上睡不着。
我们那个第一念的保任的时间,在禅宗里面:保任的时间,极短!因为我们接下来那个执着、分别、不满、批判,就一直接着、接踵而来,因为众生他没有心性的功夫。所以,南泉禅师召这个陆亘,陆亘回答:啊,这一念无分别的回答,就是本来面目,出也,出也,就用这一念,用这一念无执着、无分别心,现前当下这一念,就是本来面目,你就出,业识拘束不得你,南泉禅师就:出也,出也!这一只鹅跑出来了。那我们现在啊,那一只鹅怎么会跑得出来?那一只根本就是呆头鹅,叫了老半天,他也不晓得在叫什么!是不是?叫那个呆头鹅:往这边这边!他往里面愈来愈钻,钻牛角尖,众生就是:你叫他不要去想,他就愈想就愈钻牛角尖,这个就是众生相,钻到自己得忧郁症;或者是恨别人,恨到自己得忧郁症,很痛苦!所以,人之所以痛苦,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,愚痴!所以,停留在那种我执、法执的观念里面太强,而且那个观念胜过理性。譬如说这个人给你坏印象,他有一天他要来你面前忏悔了,他到你面前来,不管他怎么真的忏悔、假的忏悔,他给你这十年来的印象已经很不好的时候,再到你面前来,真心要向你忏悔,你的内心还是不舒服;真不想看到这种人!
人的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,已经取代了我们的本性。所以,众生生命是一种观念,这个观念转不过来,就会死得很惨,因为停留在过去的时空、意识型态里面。可是,圣人他不是这样,圣人他悟道,用解脱的心生活,用大自在的心、用慈悲的心生活,他没有过去、没有现在、没有未来,他绝对不会回想过去,也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,一直挣脱不出来;也没有现在,现在六根、六尘本来是幻;也无所谓的未来,所以,他完全唯是一个真心在生活,真心就是绝对。百千万人赞叹他,他如如不动;百千万人毁谤他,他也不会受到影响;这个人对他有仇,他看到他(仇人),他也能放得下;这个人对他有恩,那一定会报。所以,生命是一种观念,超越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当中,会用功跟不会用功就会差很多!所以,来听《楞严经》的人,一定会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,同时在你的生命当中,得到了真正的体悟佛的心,你会过着永远幸福跟快乐的安祥的日子。诸位!一个人拥有智慧,他的安祥日子有多么的快活?
举一个例子,今天如果二个人,一个学佛很深,一个没有学佛,到山上里面去拜访老朋友,假设说,到老朋友那个地方设备很简陋,在座诸位!这个学佛的人,一到晚上,打地铺随便一铺,他就能够睡得着,因为他无所求。他知道缘起如幻的,只是借这个色身歇一下,明天就要走了,毕竟来老朋友这个地方。这个没有学佛的人,学佛不深的、享受习惯的人待不下来,他就会反弹了;哇!这个什么都没有,地上连一个最基本的水泥地都没有!这个棉被很臭,厕所是钉二个板子,还会有弹性,万一掉下去怎么办?每天他会为这个食衣住行烦恼,来参访朋友的心,没有办法拿出诚恳的心,他住不下来的!所以,佛陀在经典里面讲,说知足者,有的人有智慧,知足的人,就是虽然打地铺卧在地上,就像处在天堂一样的快乐;如果没有智慧,不懂得知足的人,就算你跑到天堂去,也不称遂、也不称意,你也不会满意!所以,快乐跟幸福要建立在智慧,要建立在真正的知足,这是一个关键。所以,为什么大家要来学佛呢?像台湾,师父到二、三十所大学去演讲,以前我们去大学上课的时候人很多,像台大上课,或者清华大学上课,这学生很多,像逢甲大学的话,一讲课就二、三百个人。现在我们很麻烦,为什么?网络也发达、科技也发达,所以,现在如果到大学去上课的话,学生比较少,要办起佛学社来会很辛苦!为什么?现在外面的诱惑力太强,佛法这种枯燥无味的,没有人要;不过知识份子研究佛法的还是有。
知识份子发现世间的种种生活,没有办法解决内心里面的郁闷跟烦恼,所以,现在为什么忧郁症的人最多,得病的人多,生活颠倒!白天睡觉,晚上睡不着,接触阳光的时间太短,没有;接触阴暗的时间很长,这一定的,人如果没有走向阳光,他的内心里面忧郁的机会会很大!作息颠倒,电视节目做整天的,睡不着,开始一直看电视,白天阳光起来了,不跟着起来。我告诉你:古时候的人,没听说过忧郁症这个名词,为什么?种田,三、四点就要起来啊,要走一大段路,去田里灌溉,以前的人交通不方便,硬是走路,走路就健身,没钱穿鞋子就打赤脚,打赤脚刺激那个穴道。古时候的人活到八、九十岁比比皆是,空气好,没有烦恼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他生活跟着太阳走。现在颠倒了,现在的人跟着月亮走,跟着月亮走是阴啊,跟着太阳走是阳啊;跟着月亮走就病,不相信你试试看。
譬如说你上夜班的,从晚上八点上到明天早上八点,晚上都不睡觉。你白天开始睡觉,像上这样的班的,我告诉你:这种生命是撑不久的,得忧郁症的机会是90%,他跟着月亮走啊!我们一定要很清楚,所以,现在不得忧郁症的人很难,非常难,生活颠倒,物质的世界丰盛了!学佛也很难,我就觉得说:你们真不简单!端午节还来上课,还真难得!现在年轻人你看看,哪几个年轻人要来坐在这个地方啊?煮绿豆汤给他喝,他都不要来!真的!现在学佛太难了,又枯燥无味。
譬如说现在人的嘴巴很刁,学佛的佛弟子也是,来这里听到法师开示了,假设说了,我们到别的地方听听,如果法师上台,讲了二、三个钟头,听不出所以然,他就:哼!这个在家自己看网络多好,真的!现在的佛弟子水平愈来愈高,所以,我常常勉励这些出家众,你千万不要一天整天只有做佛事,你的水平很快就被在家居士赶上去了!为什么?在家居士没有做佛事,他闲着没事就一直看经典、看DVD、看佛教节目,结果他的水平愈来愈高;出家众每天忙于佛事,每天念经,经教不通,心性没有悟明,所以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