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

  讲题: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

  日期:2009.5.24-2009.5.30

  片数:共4片(本片为第3片)DVD

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
  [午二 就喻详辨]

  [阿难!如是虚空,非彼方来,非此方入]。

  如是虚空,也就是用瓶子,(似)频伽鸟,从彼地拿到此地来,瓶子里面装有虚空。

  [如是虚空,指已到他国之空,喻佛地无垢识;非彼方来者,非从凡夫同居土带来;非此方入者,非到佛地,始入无漏身中也]。因为本自具足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。[以识性周遍,本无去来,有何出入?但随缘异称],随种种的因缘,而第八意识有种种的名字,叫做随缘异称。[因位有赖耶],在因地上,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,[异熟之名],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异熟识。这个我们都教过,异类而熟、异时而熟、变异而熟,异熟识。在因地的位置上来讨论,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;有的名字叫做异熟识,种种不同的名称。如果是果地,就是佛地来讲的话,[果地擅],这个[擅]就是只有、独,唯独独[无垢],只有它叫做无垢清净识,无垢就是无垢清净识。[庵摩之号],就是庵摩罗识,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。唯识的学说,有一派,像玄奘大师,他们总认为第八意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了,不需要再立第九识。有一派认为,第八识还有少许的染污、不纯,所以,还要更深一层的立第九识,这二派的学说。

  无论是无垢清净识,或者叫做庵摩罗识,这个统统是指如来藏性。解释一下: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,翻译成中文叫做无垢清净识,意思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是清净的,是远离迷惑,而本自清净的心,因此舍论宗认为:转阿赖耶识之迷,而回归到觉悟之清净的阶位,就中做庵摩罗识。所以,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也有采取此一说,就是立第九识;但是,玄奘大师的系统,认为第八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,所以,不再另立第九识。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第八意识,阿赖耶识,全部都是玄奘大师,唯识系统出来的。目前来讲,在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,大部分都只讨论到第八意识,仅止一此,很少还在立一个第九识再去讨论,很少这样子。除了地论宗,或者是天台宗某些有讨论,其他都一律以第八意识(阿赖耶识)为最终的讨论。所以,果地擅无垢阿摩之号,就是只有佛、佛果独自有,[擅]就是只有他有,独自有无垢清净识、庵摩罗识。

  [其性一也。若向此处荐得亲切,则即识性,而悟藏性矣]!这个比喻就是说:我们这个色身,因为有我法二执,所以,在我们这个色身叫做识性,在外面的整个虚空叫做藏性。如果破除了我法二执,识性的内空,跟外面的藏性,是一、平等的,不是二。我们之所以把内跟外分开,正因为我们有我法二执,就像我们这个瓶子一样,这个瓶子有一个形状,这个形状,因为我法二执,把这个形状固定住了。意思就是六道轮回无论你怎么变,这个瓶子拿到哪里,识性跟藏性都没有什么增减,瓶子只是移来移去而而已;瓶子移来移去,就比喻作六道轮回,这个身体会变来变去,一下子畜生,一下子人,一下子天道,但是里面的识性,外面的藏性是没有增减的。我现在举一个例子,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悟?

  如果你能从这个例子去体悟,你立刻就能了解这一段在讲什么。在座诸位,如果说明天你们从家里拿一个类似频伽瓶的瓶子,开两个孔的,从家里打开,装入虚空,再把瓶子塞起来,二孔统统塞起来。从你家带到讲堂来,再把瓶子打开,统统倒出虚空来,现在请问你:你从你家把瓶子打开来,装你家的虚空,请问你家的虚空有没有减少?请问这么多人来到讲堂,把你瓶子里面的虚空倒出来,讲堂的虚空有没有增加?没有!答对了。你们慢慢就能领悟这个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。意思是说我们虽然我法二执有了这个色身,分内在的识性、外面的藏性,虽然看起来是两个;但是,如果有一天我们打破了我执跟法执,其实并没有任何的东西增加或减少。意思是当你成佛的时候,并不是清净无垢识让你增加,没有的,是本来就具足的,只是恢复原状而已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一段的比喻是什么,看下去的话就能够了解。

  [如是,阿难!若彼方来,则本瓶中,既贮空去,于本瓶地,应少虚空]!

  就是师父刚刚比喻的。如是,阿难!如果是彼方来的,这个虚空是另外一个地方来的,那么,在本瓶中,本瓶比喻你家,既贮空去,把它装了一个虚空,带走了,于本瓶地,应少虚空,就是在你家应当少了一个虚空。就是这个意思,刚刚已经比喻了,那么,底下你就看得懂了。

  [如是虚空,本无去来],这一句如果你能领悟,万事OK了,生死就了!师父已经跟你讲过了:体非群相,而不拒群相之发挥,如来藏性就是像虚空,类似;但是,千万不要把虚空当作是我们的真心,虚空它只是比喻而已。如是虚空,本无去来,[若谓瓶内之空,从彼方擎来,则本置瓶之地(即处也)],当处了,[瓶中既贮得一瓶虚空去,于本瓶所来之地,应少一瓶虚空]?就像从你家把瓶打开,装了一个虚空来,那么,你家按照道理,是应当少一个虚空。[喻无漏识若从凡夫同居土带来],这个是四土里面的凡夫,叫做凡夫同居土带来。[则同居土应少识性,则犯识性不周之过]。如果[不少],并没有缺少这个虚空,这表示非彼方把那个虚空带到这里来,是很明显的。[则非彼方]虚空[来明矣]。意思就是你那边也没有减少你家的虚空,讲堂也没有增加虚空。你这个六道轮回怎么转,怎么投胎,变成畜生、三途,乃至于天、人、阿修罗,这个识性、藏性都没有任何的增减,只是业在转来转去而已。

  [昔报恩慧明上座,有新到僧],有新到的出家众,[问曰:近离何处来?]近离何处来就是:离此地有多远来?是从何处而来?[僧曰:都城。]也就是人住的比较多的都城,我从人住的比较多的地方,就是都城来。这个慧明上座就说了,[明曰:上座]就是尊称他了,说:你啊![离]就是离开,离开人多的[都城到此山],到我这个人少的山上来。[则都城欠上座],你那个地方就缺了一位上座了。[此山]就是这里人少的本山,[剩上座],剩就是多出来一个上座了。现在问你:[剩则心外有法],如果有多出来,则心外有法;因为心性本来无一法可得。如果[欠则心法不周],不周加一个[圆]就更清楚,如果有欠缺,那么,这个心法就不周圆了。多就是心外有法;少则心法不周圆。[说得道理即住],你能说得上、接得上,我就让你住。[不会即去]。如果不能领会这一句话,我现在所讲的:[即去]就应当离开,意思就是:还不够资格来挂单。在座诸位,你碰到慧明上座,你别想挂单,住旅社会比较快!到那边,他问你二句,你一句也答不出来,你只能说:我再回去问我师父一下!这样就来不及了啦!那你就知道以前开悟人的心境,一问没有见性,他就是没办法,没有办法![僧无语],没见性,[与此同旨]。有的人讲:师父,这个如果您碰到,您怎么回答?才不告诉你呢,告诉你,你会乱学,还装懂,装见性,是不是啊?这个是秘密。

  [若此方入,开孔倒瓶,应见空出]!

  如果虚空是在这个地方入,那么,我们开了这个孔,因为频伽鸟这个形状的瓶子有二孔,那么,开孔把瓶子的虚空倒出来,应见空出,应该可以看到虚空跑出来。

  [若谓空非彼方来],当然[定从此方入,若从此方入者,则开孔例瓶时,应先见前空从瓶中而出,前既不出,知此空非此方入矣!喻无漏识,若到佛果,始入无漏身上],则破我法二执,[则破二执,转无漏时,应先见有漏识出]才对啊![有漏既无出,无漏亦不入]。就是在凡夫的有漏,并没有减少,在无漏的圣者也没有增加,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。[祗因二执有无],就是因为你的我执跟法执有没有。所以,修学佛道的人,从日常当中一直放下,对这个四大缘起的色身不再那么执着,对这个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一十八界,所建立的法的名相不再那么执着;或者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法,学了很多的佛法的知识领域也不执着,也不起骄傲的心,诸位,我说这个人就是真正迈向佛道的人。

  迈向佛道的人,无生、无喜、无诤、无计较、无比较、无来无去、无我、无人、无生、无相、无念、无住、无觉、无受、无一切法,就是一直往佛道前进的人;往佛道前进的人,了解没有一法。诸位!六祖讲: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,西方人念佛当求生何处?这一句话,答案尽在此中,这个不见性,就根本不晓得六祖在讲些什么?为什么这样问?六祖讲:假使东方人念佛,你还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可以求生,求生西方,你既然立定一个东方跟西方,求生西方,当然就是东方人念的嘛!假使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,那么,六祖问: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?他已经在西方了,那个西方人你叫他念佛求生哪里呢?六祖这一句话什么意思?东方不作东方解;西方不作西方解,东方是心性里面的东方,莫固定;西方莫作西方解,莫定位叫做西方。东方表阳光,西方表歇即是菩提,完全是心性回归当下这一念的。

  师父为什么告诉你说:你的一辈子三本书一定要看,第一本就是《金刚经》,这是佛说的,不管你修哪个宗派,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思想,你不开是绝对不行的。师父已经讲过了八片的VCD,或者DVD。第二本叫做《六祖坛经》,为什么《六祖坛经》一定要看,非看不行?这是见性大法,六祖号称东方如来,见性大法,你没有办法去看那么多的三藏十二部经典,《六祖坛经》你就非看不行,因为那是见性大法,见性大法才能了悟佛的心性是什么。诸位,佛的心,没有办法体悟、了悟,你不要讲修行,你根本没有办法修行!

  有一个居士来,我问他:你哪来?他说:我北部来。我说:你怎么修?他说:我每天念一句佛号、诵一部经典,净土宗的书,我这样叫做专修。我说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