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間,沒有一件事情是真實性的東西,推究其體性,沒有一樣不是緣起、不是如幻。所以,于二手中妄生澀、滑、冷、熱等觸,即妄現受陰之相。
[受陰當知,亦複如是]。
[先舉喻,此法合。一切受陰虛妄,自當比例而知,亦如摩掌,妄生覺受。此喻即自法,但能了喻之妄,便知受陰之妄也。藏性不動,本來無受,即喻中有人喻藏性;宴安調適喻不動];比喻不動,[無故二掌摩空喻無端妄起無明,不生滅與生滅和合,妄生叁細六粗,故有澀、滑、冷、執諸相。澀喻叁途苦受,滑喻人天樂受,冷喻二乘滯寂枯受,熱喻權教事修等,觸指樂受等,以上皆明從真起妄。初舉喻合法竟]。爲什麼叫從真起妄呢?其實真從來不起妄,只是我們不覺悟而已。所以,我們沒有發現真理,爲了解釋方便,爲了解釋第一因,爲了解釋無明,只好這樣講,雖然說它是語言、文字;可是,這個觀念還是挺重要!
諸位法師,將來你要上臺弘宗演教,你要成爲善知識,這一點你可不能弄錯,真是絕對從來不起妄的,真若起妄,我請問你:佛有沒有真如?佛有真如。再請問你:真如莫名其妙又起妄,無端又起妄,佛的真如會不會變衆生?會啊。真如如果會起妄,就表示成佛會變衆生。諸位!真如是絕對,記得!就像虛空的絕對,它一直存在,法性本空,就是絕待,就是絕對,任何的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一十八界,發生任何事情都跟本性無關,這個世間無論是宇宙成住壞空、人的生老病死,都跟本性無關。悟道的人,于涅槃妙性當中,求其生老病死、迷悟、聖凡、苦樂,盡不可得,真從來不是妄,講:真起妄,是爲了方便說。爲什麼我在這裏一直重複呢?在座諸位出家衆,將來會成就法師,不能不對妄本無因、知真本有,達妄本空的道理了解。達妄本空、知真本有,通達妄心、妄識本不可得,知道真心、如來藏性本來就存在,所以,問題是迷跟悟。但是如果你講悟,這個也是迷,因爲頭上還是安頭,見性大悟是對衆生講的;性相一如,平等不二,是對究竟義講的。所以,如果說你認爲有一種人他叫做開悟,那是對衆生講的說這個人開悟,而真正的悟道,進入絕對的性相一如,沒有悟這個名詞。頭上安頭,從來不迷,又爲什麼要加一個悟?絕對的虛空,需要加一層絕對嗎?絕對的虛空,無量劫來,無始劫來,本身就存在;講無量劫、無始劫以來,這個仍然是妄。何以故?自性沒有過去心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哪有無始無明,哪裏有無始無終這個名詞?既然過去心不可得就表示無始;現在心不可得就表示沒有現在,所以,[回歸當下]這個也是方便說;未來心不可得就表示無終,時間、空間是因爲心影現出來的,心若不住,哪有終點?沒有過去的起點,沒有現在的當下,沒有未來的終點,所以講無始無終,仍然是方便說,在衆生受到時空的受限性的時候,爲了破除衆生的[第一個]時間觀念。
外道講:七千年前,或者七萬年前上帝創造天地萬物,那麼,七萬年前、七百萬年前是什麼?七億年前、七十億年前是什麼?你硬要講最初那個因,那個就不是最初。所以,佛有苦衷,在沒有悟道的時候,很無奈的才講無始無終,既然講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不可得,時空本是妄,妄本不可得,不可得中就是絕對的空性,絕對的空性就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。所以,在佛的真心裏面,所有的相都是真如,也就表示沒有生滅的意思。所以,山河大地無論如何變動,涅槃妙性一直沒有增減,如是體悟才是佛的弟子。
[午二 就喻詳辨]
[阿難!是諸幻觸,不從空來,不從掌出]。
[幻觸,即身識所覺之觸受。空中本來無物,但是二掌相摩妄生諸觸,虛妄不實,故稱爲幻。上二句雙標二途],二途就是:是空來?或者是掌出?意思幻處到底是從空來?或者是從掌出?都不是,叫做二途。二途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:從二個角度去討論,到底這個身體的觸,是從虛空來的嗎?還是從二只手掌相摩,而産生的觸?[究其來處]。來好好的討論,到底這個觸受,二掌相摩的觸受,是從虛空來嗎?或者是二掌相摩産生觸受?
[如是,阿難!若空來者,既能觸掌,何不觸身?不應虛空選擇來觸]!
這個意思就是:如是阿難,假設說這個觸覺是從虛空自己跑出來的,好!虛空既然能夠觸掌,爲什麼虛空不會來觸你的身體呢?爲什麼一定要去觸掌?因爲虛空是絕對啊!是不是?到處都是虛空,身體以外,哪一處都是虛空啊,爲什麼一定要觸你的掌?所以,佛底下這一句講得非常好:不應虛空選擇來觸,因爲虛空又不是有情、有感情的,它是絕對的存在。不應該虛空自己選擇,人類有感情、有智慧,來選擇一二叁四五六,或者選擇地方,虛空哪裏?虛空既能觸掌,當然可以觸身,爲什麼它自己會來選擇?就表示虛空來的觸塵是錯的、是不存在的。
[此下詳辨推破。先正破空來,身之外皆空,若從空來,既然能觸于掌,何以不觸于身?空無知覺,不應虛空,有所選擇,喜來觸掌,不喜觸身也]!它不是有情,有情才講喜歡不喜歡,虛空不是這樣。
[若從掌出,應非待合?又掌出故,合則掌知,離則觸入,臂、腕、骨、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迹!必有覺心,知出知入,自有一物,身中往來,何待合知,要名爲觸]?
注意聽,我們先把義理貫串起來,如果這個觸塵,身體的觸若從掌出,意思就是說:掌應當自己出,這掌自己會出觸,應非待合?那又何必要等到二只手合起來搓摩,才産生觸塵呢?掌不能自己出這個觸塵。再講一遍,如果說這個觸塵,是掌、從掌自己跑出來的,那就不必等到二只手搓摩才叫做觸塵,自己就會跑出來。又掌出故,掌能自己跑出觸塵,那麼我們曉得,二個手掌可以跑出觸塵,合的時候掌知道,因爲有這個觸塵;好!離則觸入,因爲自己會跑出來,當然就會跑進去了。離,二只手掌分開來,就應當有觸塵、觸覺可以入。諸位看這裏!(法師舉起雙手掌),二只手掌,假設說:左掌自己會跑出觸塵,事實上沒有啦;右掌也跑出觸,佛就問:如果說掌自己跑出觸,那又何必,爲什麼要等到二手搓摩才産生觸?
再來解釋,如果說掌出、自己會出,掌自己會出,就不需要待合才産生觸,底下說,又掌出,二個手掌自己跑出一物觸塵,合的時候,掌知道有觸塵了;離的時候,這個東西會跑進來,從哪裏出就從哪裏入嘛!合則掌知,合的時候,二手合掌的時候,有這個觸塵能夠讓你知道;把二掌分開的時候,就應當有觸覺可以入,就好象有一種東西要跑進去,觸入。臂、腕、臂的下端和手掌相連的部位叫做腕;骨、骨頭,髓,最內部的叫做髄。應亦覺知入時蹤迹,必有覺心,一定有可以覺察到,知出知入,自有一物,身中往來,意思就是事實是沒有。何待合知,又何必等到合掌的時候才知道,要名之爲觸?意思是這個手掌沒辦法自己産生觸塵,要二只手。如果說掌可以自己出來的話,合的時候,你知道有觸塵産生,那麼,二掌分開來,那個觸變成自己會跑進去,因爲從哪裏出,就一定會從哪裏入,身體好象有一種觸塵跑來跑去的。
[此正破掌出。約未合不出],未合就是未合二掌前,這個觸塵爲什麼不會産生,不出就是不會産生。就未合掌前,觸塵爲什麼不出來?[既離]爲何[不入],離就是把二掌分開來,爲何沒有感覺到觸塵進入這個身體,在身體的骨、髄、腕跑來跑去?爲什麼都沒有?[兩途而破]。就是不存在,表示從掌出是不對的。[二應字皆當念平聲。初二句謂若此觸受,是從掌中而出,未合之前],二掌沒有合之前,[應當即出,應非待合之後方出?又掌出故下,合則掌知觸出,有出必有入],離的時候就很清楚的知道,有一種觸塵灌進去你的手掌,在身中跑來跑去。[離時則應知觸入。如果有入,而手腕肘臂],肘就是上臂和下臂相連的關節部位,叫做肘。[以及骨髓,應當亦要覺知,此觸入時蹤迹,在于何處?必有覺心,知出知入,則此觸受,自有一物,在人身中往來,爾時即可名之爲觸,何待合掌而知,要名爲觸耶?二就喻詳辨竟]。爲什麼要等到合掌?你掌自己出是沒有道理的,掌自己出是不可能,也沒有道理的。
[午叁 結妄歸真]
[是故當知:受陰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]。
所以,我們應當知道,受陰本身是虛妄的,求其體性不可得。本非因緣,不能講它是因緣;非自然性,也不能講外道講的無因,也不可以,不壞緣起法。
[是觸受非從空來],不是從虛空來。[非從掌出之故],單掌不能出觸。[當知舉體虛妄]。意思是你所有的感受,其實是不實在的。[本無生體曰虛,循業僞現],爲什麼叫做僞現?擺在你前面欺騙你的真心,你不知道它是虛僞,僞現就是妄現。[(二掌相摩業也)曰妄。此句結其相妄,下二句結顯性真]。這幾個字什麼意思?這一句就是:你要修行,一定要了解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妄相當體即空,你要結顯性真,只有那個如如不動的真心,才是你要找的,這個才是生命的真谛,才能究竟得到安穩解脫、快樂幸福的人生。[謂觀相元是虛妄,觀性究系何物耶?曰本來是非因緣,非自然之妙真如性],非因緣就是講當體即空,它不是因緣法;非自然性,也不能說它是無因,因爲它仍然不能壞緣起;但是緣起自性本空,要再更進入大乘的究竟絕對的思想。所以,二乘人所執著的因緣法,佛破了;外道所執著的無因論也破,這個就表示說:萬法、受陰,所有的感受都是妙真如性,但莫于受住著。[此二句解見上科。二受陰竟]。上面都有解釋。
[已叁 想陰 (分叁)]
[午初 舉喻合法]
[二 就喻詳辨]
[叁 結妄歸真 今初]
底下是想陰,[阿難!譬如有人:談說酢梅,口中水出;思蹋懸崖,足心酸澀]。
底下想陰,用空想的。阿難,譬如有人,變說酢cu梅;[酢]就是我們[醋]的古字,有人一講到這個梅很酸,酢梅就是酸梅。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