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间,没有一件事情是真实性的东西,推究其体性,没有一样不是缘起、不是如幻。所以,于二手中妄生涩、滑、冷、热等触,即妄现受阴之相。
[受阴当知,亦复如是]。
[先举喻,此法合。一切受阴虚妄,自当比例而知,亦如摩掌,妄生觉受。此喻即自法,但能了喻之妄,便知受阴之妄也。藏性不动,本来无受,即喻中有人喻藏性;宴安调适喻不动];比喻不动,[无故二掌摩空喻无端妄起无明,不生灭与生灭和合,妄生三细六粗,故有涩、滑、冷、执诸相。涩喻三途苦受,滑喻人天乐受,冷喻二乘滞寂枯受,热喻权教事修等,触指乐受等,以上皆明从真起妄。初举喻合法竟]。为什么叫从真起妄呢?其实真从来不起妄,只是我们不觉悟而已。所以,我们没有发现真理,为了解释方便,为了解释第一因,为了解释无明,只好这样讲,虽然说它是语言、文字;可是,这个观念还是挺重要!
诸位法师,将来你要上台弘宗演教,你要成为善知识,这一点你可不能弄错,真是绝对从来不起妄的,真若起妄,我请问你:佛有没有真如?佛有真如。再请问你:真如莫名其妙又起妄,无端又起妄,佛的真如会不会变众生?会啊。真如如果会起妄,就表示成佛会变众生。诸位!真如是绝对,记得!就像虚空的绝对,它一直存在,法性本空,就是绝待,就是绝对,任何的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一十八界,发生任何事情都跟本性无关,这个世间无论是宇宙成住坏空、人的生老病死,都跟本性无关。悟道的人,于涅槃妙性当中,求其生老病死、迷悟、圣凡、苦乐,尽不可得,真从来不是妄,讲:真起妄,是为了方便说。为什么我在这里一直重复呢?在座诸位出家众,将来会成就法师,不能不对妄本无因、知真本有,达妄本空的道理了解。达妄本空、知真本有,通达妄心、妄识本不可得,知道真心、如来藏性本来就存在,所以,问题是迷跟悟。但是如果你讲悟,这个也是迷,因为头上还是安头,见性大悟是对众生讲的;性相一如,平等不二,是对究竟义讲的。所以,如果说你认为有一种人他叫做开悟,那是对众生讲的说这个人开悟,而真正的悟道,进入绝对的性相一如,没有悟这个名词。头上安头,从来不迷,又为什么要加一个悟?绝对的虚空,需要加一层绝对吗?绝对的虚空,无量劫来,无始劫来,本身就存在;讲无量劫、无始劫以来,这个仍然是妄。何以故?自性没有过去心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哪有无始无明,哪里有无始无终这个名词?既然过去心不可得就表示无始;现在心不可得就表示没有现在,所以,[回归当下]这个也是方便说;未来心不可得就表示无终,时间、空间是因为心影现出来的,心若不住,哪有终点?没有过去的起点,没有现在的当下,没有未来的终点,所以讲无始无终,仍然是方便说,在众生受到时空的受限性的时候,为了破除众生的[第一个]时间观念。
外道讲:七千年前,或者七万年前上帝创造天地万物,那么,七万年前、七百万年前是什么?七亿年前、七十亿年前是什么?你硬要讲最初那个因,那个就不是最初。所以,佛有苦衷,在没有悟道的时候,很无奈的才讲无始无终,既然讲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不可得,时空本是妄,妄本不可得,不可得中就是绝对的空性,绝对的空性就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。所以,在佛的真心里面,所有的相都是真如,也就表示没有生灭的意思。所以,山河大地无论如何变动,涅槃妙性一直没有增减,如是体悟才是佛的弟子。
[午二 就喻详辨]
[阿难!是诸幻触,不从空来,不从掌出]。
[幻触,即身识所觉之触受。空中本来无物,但是二掌相摩妄生诸触,虚妄不实,故称为幻。上二句双标二途],二途就是:是空来?或者是掌出?意思幻处到底是从空来?或者是从掌出?都不是,叫做二途。二途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:从二个角度去讨论,到底这个身体的触,是从虚空来的吗?还是从二只手掌相摩,而产生的触?[究其来处]。来好好的讨论,到底这个触受,二掌相摩的触受,是从虚空来吗?或者是二掌相摩产生触受?
[如是,阿难!若空来者,既能触掌,何不触身?不应虚空选择来触]!
这个意思就是:如是阿难,假设说这个触觉是从虚空自己跑出来的,好!虚空既然能够触掌,为什么虚空不会来触你的身体呢?为什么一定要去触掌?因为虚空是绝对啊!是不是?到处都是虚空,身体以外,哪一处都是虚空啊,为什么一定要触你的掌?所以,佛底下这一句讲得非常好:不应虚空选择来触,因为虚空又不是有情、有感情的,它是绝对的存在。不应该虚空自己选择,人类有感情、有智慧,来选择一二三四五六,或者选择地方,虚空哪里?虚空既能触掌,当然可以触身,为什么它自己会来选择?就表示虚空来的触尘是错的、是不存在的。
[此下详辨推破。先正破空来,身之外皆空,若从空来,既然能触于掌,何以不触于身?空无知觉,不应虚空,有所选择,喜来触掌,不喜触身也]!它不是有情,有情才讲喜欢不喜欢,虚空不是这样。
[若从掌出,应非待合?又掌出故,合则掌知,离则触入,臂、腕、骨、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!必有觉心,知出知入,自有一物,身中往来,何待合知,要名为触]?
注意听,我们先把义理贯串起来,如果这个触尘,身体的触若从掌出,意思就是说:掌应当自己出,这掌自己会出触,应非待合?那又何必要等到二只手合起来搓摩,才产生触尘呢?掌不能自己出这个触尘。再讲一遍,如果说这个触尘,是掌、从掌自己跑出来的,那就不必等到二只手搓摩才叫做触尘,自己就会跑出来。又掌出故,掌能自己跑出触尘,那么我们晓得,二个手掌可以跑出触尘,合的时候掌知道,因为有这个触尘;好!离则触入,因为自己会跑出来,当然就会跑进去了。离,二只手掌分开来,就应当有触尘、触觉可以入。诸位看这里!(法师举起双手掌),二只手掌,假设说:左掌自己会跑出触尘,事实上没有啦;右掌也跑出触,佛就问:如果说掌自己跑出触,那又何必,为什么要等到二手搓摩才产生触?
再来解释,如果说掌出、自己会出,掌自己会出,就不需要待合才产生触,底下说,又掌出,二个手掌自己跑出一物触尘,合的时候,掌知道有触尘了;离的时候,这个东西会跑进来,从哪里出就从哪里入嘛!合则掌知,合的时候,二手合掌的时候,有这个触尘能够让你知道;把二掌分开的时候,就应当有触觉可以入,就好象有一种东西要跑进去,触入。臂、腕、臂的下端和手掌相连的部位叫做腕;骨、骨头,髓,最内部的叫做髄。应亦觉知入时踪迹,必有觉心,一定有可以觉察到,知出知入,自有一物,身中往来,意思就是事实是没有。何待合知,又何必等到合掌的时候才知道,要名之为触?意思是这个手掌没办法自己产生触尘,要二只手。如果说掌可以自己出来的话,合的时候,你知道有触尘产生,那么,二掌分开来,那个触变成自己会跑进去,因为从哪里出,就一定会从哪里入,身体好象有一种触尘跑来跑去的。
[此正破掌出。约未合不出],未合就是未合二掌前,这个触尘为什么不会产生,不出就是不会产生。就未合掌前,触尘为什么不出来?[既离]为何[不入],离就是把二掌分开来,为何没有感觉到触尘进入这个身体,在身体的骨、髄、腕跑来跑去?为什么都没有?[两途而破]。就是不存在,表示从掌出是不对的。[二应字皆当念平声。初二句谓若此触受,是从掌中而出,未合之前],二掌没有合之前,[应当即出,应非待合之后方出?又掌出故下,合则掌知触出,有出必有入],离的时候就很清楚的知道,有一种触尘灌进去你的手掌,在身中跑来跑去。[离时则应知触入。如果有入,而手腕肘臂],肘就是上臂和下臂相连的关节部位,叫做肘。[以及骨髓,应当亦要觉知,此触入时踪迹,在于何处?必有觉心,知出知入,则此触受,自有一物,在人身中往来,尔时即可名之为触,何待合掌而知,要名为触耶?二就喻详辨竟]。为什么要等到合掌?你掌自己出是没有道理的,掌自己出是不可能,也没有道理的。
[午三 结妄归真]
[是故当知:受阴虚妄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]。
所以,我们应当知道,受阴本身是虚妄的,求其体性不可得。本非因缘,不能讲它是因缘;非自然性,也不能讲外道讲的无因,也不可以,不坏缘起法。
[是触受非从空来],不是从虚空来。[非从掌出之故],单掌不能出触。[当知举体虚妄]。意思是你所有的感受,其实是不实在的。[本无生体曰虚,循业伪现],为什么叫做伪现?摆在你前面欺骗你的真心,你不知道它是虚伪,伪现就是妄现。[(二掌相摩业也)曰妄。此句结其相妄,下二句结显性真]。这几个字什么意思?这一句就是:你要修行,一定要了解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妄相当体即空,你要结显性真,只有那个如如不动的真心,才是你要找的,这个才是生命的真谛,才能究竟得到安稳解脱、快乐幸福的人生。[谓观相元是虚妄,观性究系何物耶?曰本来是非因缘,非自然之妙真如性],非因缘就是讲当体即空,它不是因缘法;非自然性,也不能说它是无因,因为它仍然不能坏缘起;但是缘起自性本空,要再更进入大乘的究竟绝对的思想。所以,二乘人所执着的因缘法,佛破了;外道所执着的无因论也破,这个就表示说:万法、受阴,所有的感受都是妙真如性,但莫于受住着。[此二句解见上科。二受阴竟]。上面都有解释。
[已三 想阴 (分三)]
[午初 举喻合法]
[二 就喻详辨]
[三 结妄归真 今初]
底下是想阴,[阿难!譬如有人:谈说酢梅,口中水出;思蹋悬崖,足心酸涩]。
底下想阴,用空想的。阿难,譬如有人,变说酢cu梅;[酢]就是我们[醋]的古字,有人一讲到这个梅很酸,酢梅就是酸梅。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