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相是妄,沒有任何的語言,沒有任何的文字,沒有任何的思慮,直契無生,就是性真。[昔黃山趙文儒,親觐],[觐]就是觐jin見。[圓通善國師],觐就是親見了圓通善國師。[有省頌曰]:[省]就是令人省悟,有省頌曰,令人省悟的偈頌說:[妄想元來本自真,除時又起一重塵,言思動靜承誰力,仔細看來無別人。叁想陰竟]。
回去把這段用筆起來解釋一下,用郵寄的寄過來給我看一看;我看還是自己講比較快!妄想元來本自真,妄想元來當體即空、當體寂滅,其實本來就是自己的真心。你動一個念頭,想了除去這個妄想的時候,又變成另外一層妄想,除時又起一重塵,塵就是妄想。說:我要把妄想除掉!叫做妄上加妄,記得!歇即是菩提,放下就是,無可討論。言思動靜承誰力,[言]就是語言;[思]就是思想,一切語言、一切思想、一切動、一切靜,承誰力。到底是依靠什麼力量而有作用呢?仔細看來無別人,無別人當然就是真人了,妄處體空,即真心處,仔細看來無別人就是真心,本如來藏,妙真如性在作用。
[巳四 行陰 (分叁)]
[午初 舉喻合法]
[二 就喻詳辨]
[叁 結妄歸真 今初]
行陰就是念念生滅,相續不斷。[阿難!譬如暴流,波浪相續,前際後際,不相踰越]。
[踰]就是超越。這用暴流、波浪後流推前浪,來比喻意識心生生滅滅,滅滅生生,前念滅,後面一念又起來,用這個生滅的意識心,來比喻作波浪,波浪來比喻作意識心,一波又起,一波又滅~`生生滅滅,滅滅生生。阿難!行陰就像一波一波的暴流,這個波浪一直往前挺進,前面波浪滅,後面的波浪又起,前際後際,很有次第的,不相踰越。阿難,意識心也是這樣子的,前念滅,後念生,意識心就像暴流。
[此顯行陰即藏性。行即五遍行中思心所,能驅役自心],所以,這個思心所比想心所更微細。[造作善不善等業],內心裏面,我想要去造善!就堅持善;我想要去造惡!就堅持惡,你看世間的惡人就這樣子,那壞到極點了,殺人放火,還自己覺得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邊。[即是業行;于百法中,攝法最多,以造作遷流爲義]。這要畫雙紅線,我們對行陰不了解,這四個字就是,造作就是身、口、意,身口意造作,意識生滅遷流,就是這個意思。相是遷流,性就化做一念的妄動,仍然是遷流。[雖八識皆有遷流,而第七末那識,恒審思量,念念相續不斷,遷流最勝,即以七識爲行陰]。七識就是第七意識,這個我們在唯識學都有講過。[喻如暴流,波浪相續:即陀那細識],第八意識的微細意識叫做陀那細識。其實七八二識沒有辦法分離,第七識如果分離,把第八識分離,那就是見性,金剛道後異熟空,陀那細識就是這樣子。[習氣所成,念念生滅,各有分齊,前不落後],前念不落後念,[後不超前],後念也不超前念。[故曰:前際後際,不相踰越(即超越)也]。沒有互相超越。
[此陰有粗、有細],粗就是容易覺察,面對外境的執著,很容易覺察;細,在對內,牢執第八意識的見分爲自我,這個難!要八地、九地、十地菩薩以上,才能覺察到,這個太難!此陰有粗、有細,[若究根心潛伏之本],如果就這個根本之心,這個行陰,微細的意識心,潛伏的根、之本,[乃比前受、想爲細]。比前面受陰、想陰更爲微細,更爲微細是什麼意思?更難以覺察,這個就是動念即乖,禅宗講的,就是行陰,動念即乖。
[如本經十卷中雲:“乃同分生基,沈細綱紐”是也]。這什麼意思呢?同分生基就是同分妄見、共業的根本難以覺察,[基]就是一切的根本,同分妄見、共業之根本。沈細綱紐,[綱]本來是事物的要領;[沈]是什麼意思?它不是浮,沈就是說:其形相微細,潛伏在微細的第八意識裏面,很難去理解、去探討,很難去觀照到。爲什麼形相微細?因爲刹那生刹那滅,一般人沒有這種功夫觀察到,能夠在白天控製得住自己,已經很不容易了,何況在晚上睡夢當中,那一刹那生刹那滅的執著,那更難!不要說晚上,就是晚上沒有作夢的時候,我們的指甲,第二天指甲會長、頭發會長,這個是什麼?這個就是行陰。行陰一直執著這個第八意識,根身、器界、種子幻化出來的,會讓他成住壞空,成長、生老病死,所以,這個成長就是這樣子,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,一直在往前推進。因此這個行陰的形相非常的微細,刹那生滅,一切我法二執之所依,這個就是[沈]。[細]就是微細,[沈]就是潛伏得很深的地方;[細]就是形相刹那生滅難以觀察;[綱]就是事物的要領;紐,它本來的意思是帶子交結的地方,這個帶子打結的地方叫做紐;或者是扣子,我們說[紐扣],其實這個就是;[綱領]就是重點、事物的要領。講一句實在能夠貼切的就是:第七意識的行陰是什麼?它是同分妄見、共業的根本依靠,同時又是非常的微細,沈伏在第八意識的深處,你難以覺察的形相,刹那生滅,這個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地方,[綱紐]就是最重要的地方,就是指行陰。
[然內由此念,則外之造業趣果,無量粗相,似暴流之不可遏],[遏]就是阻止。[故約迷位],迷位的衆生位來講。[則細隱而粗彰];細就是:細的意識是隱藏起來的,細識隱而粗,粗就是粗識,粗糙的意識,則細識隱而粗識彰。[約修位,則粗盡],粗的意識盡了,而細的意識才顯露出來。所以,修行要先能夠從觀察得到的先除、先除掉。譬如說六根攀緣六塵,從這個地方下手,再來就禅叁昧的功夫;再降伏內在的生滅意識;再來,首楞嚴叁昧;到最後,無明的微細意識全斷,一步一步來~[而細顯。今約迷位,故喻暴流]。因爲是迷嘛,所以叫做暴流。
[行陰當知,亦複如是]。
[此法合]。行識就像暴流,[諸行無常,念念遷流,相續不斷,亦複如暴流相似,雖無間斷,實則生滅不停。孔子一日在川上],在河川上,[歎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]。這個[逝]就是消逝的水,就像這樣,一波又一波的消逝,不舍晝夜,這其實是在表達生滅法,不舍晝夜,這一句就是諸行無常。逝者如斯夫,哎呀!這個河川的波水,一波一波的前進又消失,就像我們現在諸行無常,生生滅滅,滅滅生生,這個生滅竟然不舍晝夜,[不舍]就是不分,不管白天、晚上,都是無常![幼時讀書,但讀其文,未谙其義,迨學佛之後,方知孔子,亦是歎諸行無常,如逝波之不可挽!莊子喻如夜壑負舟],晚上在深壑裏面;山谷叫做壑,負舟就是承載這個輕舟。晚上在這個深壑,輕舟這樣走過去,到了第二天,哇!走了千裏了,就表示速度很快![即念念遷流不覺之意。初舉喻合法竟]。
[午二 就喻詳辨]
[阿難!如是流性,不因空生;不因水有;亦非水性;非離空水]。
解釋一遍:阿難!如是急促、渾濁暴流之性,不是因爲虛空而生,也不是因爲水而有;也不是水性;但是,也不能離開虛空和水。
[此雙約空、水、即、離破。謂如是暴流之性,不因空而生],[空]就是指虛空,不是因爲虛空而生。[亦不因水而有,亦非即水之本性,此標不即空水矣;亦非離空水外,有此暴流,此標不離空水矣;破意在下,空喻真如,水喻藏識,行陰非即真如藏識,非離真如藏識]。
[如是,阿難!若因空生,則諸十方,無盡虛空,成無盡流,世界自然,俱受淪溺]!
解釋一遍:如是,阿難!如果這個渾濁、急促暴流之性,會産生這種暴流,如果是因爲虛空而産生的,那麼,在這裏會産生暴流,另外一個虛空也一定會産生,則諸十方,無盡的虛空就會産生暴流,成無盡的暴流,世界自然,俱受淪溺,因爲虛空沒得選擇,這意思是說:暴流不是因爲虛空而産生的,如果因爲虛空而産生暴流那麼,十方都會淹水,都變成暴流。
[此非即空。若謂暴流因空而生者,則十方有無盡虛空,當成無盡暴流,如是則世界衆生,自然都在水中,俱受飄淪沈溺之苦,今虛空無盡,暴流有盡,則知非因空生明矣]。[明矣]就是很明顯的不是,這個暴流絕對不是來自于虛空。[法合:空合真如;暴流合行陰。真如周遍常住,是無盡,而行陰若從真如生,亦應無盡,則佛菩薩俱應永受生滅,而不能破行陰],所以,我告訴你:真如不守自性,這一句話是不對的,大悟的人不會這樣講。這一句話就是:真如如果會不守自性,那麼,成佛會繼續不守自性,會繼續變衆生,人就永遠沒有辦法成佛,諸佛菩薩,因爲真如會不守自性,所以,佛菩薩就俱應永受生滅。所以,這個觀念是錯的,悟道的人不會這樣講。[而今行陰生滅遷流是有盡]。就是說,真如絕對不會不守自性,真如從來不生不減、不滅,沒有增減、生滅都沒有,生滅其實是妄,是不存在的,而今行陰生滅遷流是有盡的,所以,能夠破這個生滅、了生死,可以成佛,[故非即真如]。
[若因水有,則此暴流,性應非水。有所有相,今應現在]。
若這個暴流之性,是因爲水而有。[若此暴流之性],這樣子接下來:若因水有,你這樣才看得懂,現在是講到暴流。如果這個暴流是因爲水而有,那麼,則此暴流,性應非水,有所有相,今應現在。如果說這個暴流之性,是因爲水而産生的,那麼,就變成有能還有所,則此暴流,性應非水。爲什麼?因爲它變成有能所相,若因水有,才有暴流的話,就像父親生了一個兒子,兒子絕對不是父親;如果說因爲澄清的水會産生暴流,這個暴流就一定不是水,則此暴流,性應非水。爲什麼?水是靜止的、澄清的;暴流是渾濁的、是急流的,所以,則此暴流,性應非水。爲什麼?若因水有,就像父親生了兒子,兒子一定不同于父親;就像樹生了水果,這一棵樹生了水果,水果一定跟樹的相貌不一樣。所以,如果這個暴流,是因爲水而有,就變成有能所,能生的水,所生的暴流,這樣才對。
再講一遍:如果這個暴流是因爲水所産生的,那麼,就必須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五陰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