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相是妄,没有任何的语言,没有任何的文字,没有任何的思虑,直契无生,就是性真。[昔黄山赵文儒,亲觐],[觐]就是觐jin见。[圆通善国师],觐就是亲见了圆通善国师。[有省颂曰]:[省]就是令人省悟,有省颂曰,令人省悟的偈颂说:[妄想元来本自真,除时又起一重尘,言思动静承谁力,仔细看来无别人。三想阴竟]。
回去把这段用笔起来解释一下,用邮寄的寄过来给我看一看;我看还是自己讲比较快!妄想元来本自真,妄想元来当体即空、当体寂灭,其实本来就是自己的真心。你动一个念头,想了除去这个妄想的时候,又变成另外一层妄想,除时又起一重尘,尘就是妄想。说:我要把妄想除掉!叫做妄上加妄,记得!歇即是菩提,放下就是,无可讨论。言思动静承谁力,[言]就是语言;[思]就是思想,一切语言、一切思想、一切动、一切静,承谁力。到底是依靠什么力量而有作用呢?仔细看来无别人,无别人当然就是真人了,妄处体空,即真心处,仔细看来无别人就是真心,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在作用。
[巳四 行阴 (分三)]
[午初 举喻合法]
[二 就喻详辨]
[三 结妄归真 今初]
行阴就是念念生灭,相续不断。[阿难!譬如暴流,波浪相续,前际后际,不相踰越]。
[踰]就是超越。这用暴流、波浪后流推前浪,来比喻意识心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,前念灭,后面一念又起来,用这个生灭的意识心,来比喻作波浪,波浪来比喻作意识心,一波又起,一波又灭~`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。阿难!行阴就像一波一波的暴流,这个波浪一直往前挺进,前面波浪灭,后面的波浪又起,前际后际,很有次第的,不相踰越。阿难,意识心也是这样子的,前念灭,后念生,意识心就像暴流。
[此显行阴即藏性。行即五遍行中思心所,能驱役自心],所以,这个思心所比想心所更微细。[造作善不善等业],内心里面,我想要去造善!就坚持善;我想要去造恶!就坚持恶,你看世间的恶人就这样子,那坏到极点了,杀人放火,还自己觉得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边。[即是业行;于百法中,摄法最多,以造作迁流为义]。这要画双红线,我们对行阴不了解,这四个字就是,造作就是身、口、意,身口意造作,意识生灭迁流,就是这个意思。相是迁流,性就化做一念的妄动,仍然是迁流。[虽八识皆有迁流,而第七末那识,恒审思量,念念相续不断,迁流最胜,即以七识为行阴]。七识就是第七意识,这个我们在唯识学都有讲过。[喻如暴流,波浪相续:即陀那细识],第八意识的微细意识叫做陀那细识。其实七八二识没有办法分离,第七识如果分离,把第八识分离,那就是见性,金刚道后异熟空,陀那细识就是这样子。[习气所成,念念生灭,各有分齐,前不落后],前念不落后念,[后不超前],后念也不超前念。[故曰:前际后际,不相踰越(即超越)也]。没有互相超越。
[此阴有粗、有细],粗就是容易觉察,面对外境的执着,很容易觉察;细,在对内,牢执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这个难!要八地、九地、十地菩萨以上,才能觉察到,这个太难!此阴有粗、有细,[若究根心潜伏之本],如果就这个根本之心,这个行阴,微细的意识心,潜伏的根、之本,[乃比前受、想为细]。比前面受阴、想阴更为微细,更为微细是什么意思?更难以觉察,这个就是动念即乖,禅宗讲的,就是行阴,动念即乖。
[如本经十卷中云:“乃同分生基,沉细纲纽”是也]。这什么意思呢?同分生基就是同分妄见、共业的根本难以觉察,[基]就是一切的根本,同分妄见、共业之根本。沉细纲纽,[纲]本来是事物的要领;[沉]是什么意思?它不是浮,沉就是说:其形相微细,潜伏在微细的第八意识里面,很难去理解、去探讨,很难去观照到。为什么形相微细?因为刹那生刹那灭,一般人没有这种功夫观察到,能够在白天控制得住自己,已经很不容易了,何况在晚上睡梦当中,那一刹那生刹那灭的执着,那更难!不要说晚上,就是晚上没有作梦的时候,我们的指甲,第二天指甲会长、头发会长,这个是什么?这个就是行阴。行阴一直执着这个第八意识,根身、器界、种子幻化出来的,会让他成住坏空,成长、生老病死,所以,这个成长就是这样子,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,一直在往前推进。因此这个行阴的形相非常的微细,刹那生灭,一切我法二执之所依,这个就是[沉]。[细]就是微细,[沉]就是潜伏得很深的地方;[细]就是形相刹那生灭难以观察;[纲]就是事物的要领;纽,它本来的意思是带子交结的地方,这个带子打结的地方叫做纽;或者是扣子,我们说[纽扣],其实这个就是;[纲领]就是重点、事物的要领。讲一句实在能够贴切的就是:第七意识的行阴是什么?它是同分妄见、共业的根本依靠,同时又是非常的微细,沉伏在第八意识的深处,你难以觉察的形相,刹那生灭,这个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地方,[纲纽]就是最重要的地方,就是指行阴。
[然内由此念,则外之造业趣果,无量粗相,似暴流之不可遏],[遏]就是阻止。[故约迷位],迷位的众生位来讲。[则细隐而粗彰];细就是:细的意识是隐藏起来的,细识隐而粗,粗就是粗识,粗糙的意识,则细识隐而粗识彰。[约修位,则粗尽],粗的意识尽了,而细的意识才显露出来。所以,修行要先能够从观察得到的先除、先除掉。譬如说六根攀缘六尘,从这个地方下手,再来就禅三昧的功夫;再降伏内在的生灭意识;再来,首楞严三昧;到最后,无明的微细意识全断,一步一步来~[而细显。今约迷位,故喻暴流]。因为是迷嘛,所以叫做暴流。
[行阴当知,亦复如是]。
[此法合]。行识就像暴流,[诸行无常,念念迁流,相续不断,亦复如暴流相似,虽无间断,实则生灭不停。孔子一日在川上],在河川上,[叹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]。这个[逝]就是消逝的水,就像这样,一波又一波的消逝,不舍昼夜,这其实是在表达生灭法,不舍昼夜,这一句就是诸行无常。逝者如斯夫,哎呀!这个河川的波水,一波一波的前进又消失,就像我们现在诸行无常,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,这个生灭竟然不舍昼夜,[不舍]就是不分,不管白天、晚上,都是无常![幼时读书,但读其文,未谙其义,迨学佛之后,方知孔子,亦是叹诸行无常,如逝波之不可挽!庄子喻如夜壑负舟],晚上在深壑里面;山谷叫做壑,负舟就是承载这个轻舟。晚上在这个深壑,轻舟这样走过去,到了第二天,哇!走了千里了,就表示速度很快![即念念迁流不觉之意。初举喻合法竟]。
[午二 就喻详辨]
[阿难!如是流性,不因空生;不因水有;亦非水性;非离空水]。
解释一遍:阿难!如是急促、浑浊暴流之性,不是因为虚空而生,也不是因为水而有;也不是水性;但是,也不能离开虚空和水。
[此双约空、水、即、离破。谓如是暴流之性,不因空而生],[空]就是指虚空,不是因为虚空而生。[亦不因水而有,亦非即水之本性,此标不即空水矣;亦非离空水外,有此暴流,此标不离空水矣;破意在下,空喻真如,水喻藏识,行阴非即真如藏识,非离真如藏识]。
[如是,阿难!若因空生,则诸十方,无尽虚空,成无尽流,世界自然,俱受沦溺]!
解释一遍:如是,阿难!如果这个浑浊、急促暴流之性,会产生这种暴流,如果是因为虚空而产生的,那么,在这里会产生暴流,另外一个虚空也一定会产生,则诸十方,无尽的虚空就会产生暴流,成无尽的暴流,世界自然,俱受沦溺,因为虚空没得选择,这意思是说:暴流不是因为虚空而产生的,如果因为虚空而产生暴流那么,十方都会淹水,都变成暴流。
[此非即空。若谓暴流因空而生者,则十方有无尽虚空,当成无尽暴流,如是则世界众生,自然都在水中,俱受飘沦沉溺之苦,今虚空无尽,暴流有尽,则知非因空生明矣]。[明矣]就是很明显的不是,这个暴流绝对不是来自于虚空。[法合:空合真如;暴流合行阴。真如周遍常住,是无尽,而行阴若从真如生,亦应无尽,则佛菩萨俱应永受生灭,而不能破行阴],所以,我告诉你:真如不守自性,这一句话是不对的,大悟的人不会这样讲。这一句话就是:真如如果会不守自性,那么,成佛会继续不守自性,会继续变众生,人就永远没有办法成佛,诸佛菩萨,因为真如会不守自性,所以,佛菩萨就俱应永受生灭。所以,这个观念是错的,悟道的人不会这样讲。[而今行阴生灭迁流是有尽]。就是说,真如绝对不会不守自性,真如从来不生不减、不灭,没有增减、生灭都没有,生灭其实是妄,是不存在的,而今行阴生灭迁流是有尽的,所以,能够破这个生灭、了生死,可以成佛,[故非即真如]。
[若因水有,则此暴流,性应非水。有所有相,今应现在]。
若这个暴流之性,是因为水而有。[若此暴流之性],这样子接下来:若因水有,你这样才看得懂,现在是讲到暴流。如果这个暴流是因为水而有,那么,则此暴流,性应非水,有所有相,今应现在。如果说这个暴流之性,是因为水而产生的,那么,就变成有能还有所,则此暴流,性应非水。为什么?因为它变成有能所相,若因水有,才有暴流的话,就像父亲生了一个儿子,儿子绝对不是父亲;如果说因为澄清的水会产生暴流,这个暴流就一定不是水,则此暴流,性应非水。为什么?水是静止的、澄清的;暴流是浑浊的、是急流的,所以,则此暴流,性应非水。为什么?若因水有,就像父亲生了儿子,儿子一定不同于父亲;就像树生了水果,这一棵树生了水果,水果一定跟树的相貌不一样。所以,如果这个暴流,是因为水而有,就变成有能所,能生的水,所生的暴流,这样才对。
再讲一遍:如果这个暴流是因为水所产生的,那么,就必须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