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1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遠,迩就是近,不間斷的……意思就是不分別遠近都可以聽到法師的法,像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,錄音帶按下去,對不對?要切菜也好要煮飯也好,在美國也好,現在在鄭國聽說很流行,美國,現在鄭國都有來申請,有的臺灣人回來都帶過去,美國塞車都塞得很嚴重,說他一次去開車出去,叁個鍾頭都在塞車,他在車上都放錄音帶,錄音帶,以前塞車都發脾氣,發脾氣,接著就說fuck,F、U、C、K,F、U、C、K像臺灣罵人的那句話,說英文你聽不懂比較沒關系,如果美國人來會被他揍,你知道嗎?會被他揍,塞車就罵,後面就發脾氣叭、叭……,我接到那封信說,自從聽到慧律法師的錄音帶,前面塞車他最高興,爲什麼?他說順便聽錄音帶,他說去到那個地方,如果遲到有正當的理由,因爲塞車,塞車,反而聽經典聽得愈多,所以他現在不怕塞車了,還很喜歡塞車,甚至沒塞車他還故意開慢一點,聽到法,法喜充滿,他說:法師,你如果到美國來,絕對會有很多很多人聽你演講,很多,不曉得有多少?佛法這個錄音帶、錄影帶,尤其是靠人的傳遞,法說得好再加上人的熱心,爲了佛教的興盛,把錄音帶一直擴散出去,嚇死人,嚇死人,所以現在的中秋節、端午節,你不要買什麼餅送人,你用錄音帶送人,買書送人最合適,【決不至因路隔二叁裏,時隔二叁天,而不能聽到的。現在就此告別了。 谛觀全集論釋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演培法師釋 目 次 序 佛說十善業經講記 題前概說 一 聞法勝利 二 諸善根本 叁 經題略釋 四 譯者簡介 正釋經文 乙一明世出世業果 乙二正明十善業道 乙叁明十善業功德 乙四明十善業勝行 乙五明十善業殊勝 翻開序文: 序 《四十二章經》雲:“衆生以十事爲善,亦以十事爲惡。何等爲十?身二,口四,意叁。身叁者:殺、盜、淫。口四者: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绮語。意叁者:嫉、恚、癡。(貪、嗔、癡,)如是十事,不順聖道,名十惡行。十惡若止,名十善行耳”。佛法以因果爲宗,因果不出善惡二類:善因樂果,惡因苦果。(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兩樣事,就是因果要守住,)故十善與十惡,可括盡(就是包括全部,一切)雜染因果之事理。(雜染就是千千萬萬的差別叫做雜染。雜染就是正因或者是惡因,善的因果或者是惡的因果,一切都包括在內,)是故佛法教人:“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” (壞事不要做,衆善要奉行)。佛教行門,以十善法爲大宗,(大宗就是大要、綱領的意思,)以其近爲人天樂果之正因,(我們常常要快樂,我們一定要行五戒十善,十善,做人的基本要行十善,要升天的基本要行十善,)遠可爲叁乘菩提之基本。一切戒法,雖條陳數十百千,要其大旨,(要就是總括,大旨就是綱領。總括他的綱領,)不由此十善業道。(意思是說你如果持十善業道,無論是比丘戒,無論是在家居士五戒、菩薩戒、八關齋戒,可以說差不多都很圓滿了。) 聲聞戒防在身口,心想無形,不約心而論犯。(這個不是說不對心,聲聞戒、比丘戒他也是有論心,也是有論心,他犯戒死後他是發什麼心?開、遮、持、犯,譬如說你殺人,你殺人的時候是發什麼心,對不對?對方被我們害死,我是發嗔恨心,你明明知道他是人,他對不起我,我一定要讓他死,發這種決定的心,斷命,這樣就犯。譬如說,我在蓋房子剛好在疊磚塊,疊磚塊磚塊不小心掉下去,打下去頭破掉,沒錯,他是我害死的,不過我沒那種心,我是在蓋房子疊磚塊的時候,掉下去打到他的頭,這樣不犯,所以小乘也是論這個心,是說不像大乘專攻心法,所以意思是說小乘的偏重于身口的論斷,但是還是論心,大乘可以說完全站在心的角度來論斷犯不犯戒,你說殺人有犯戒,釋迦牟尼佛他做菩薩的時候,爲了救那五百個商人,他照樣殺人,釋迦牟尼佛照樣殺人。底下,)菩薩戒重在不忘菩提心,既現于身口,必已作動于心意。(作動就是動念,現于身口一定是在動念的念頭,)故《華嚴經》雲:“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”。(《華嚴經》,八十華嚴第卷五十八,或者是六十華嚴卷四十二“離世間品”的經文裏面:“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”,把這從此善法改成善根,那個“法”改成“根”,真正的經典翻譯是這樣:“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根,是名魔業。”是根本的根,)以是菩薩戒法,約心而論犯。(這一句是正確的。偏重于心,)倘其心善正,縱使身口不克如律,(不能完全像戒律這樣,戒律很微細,意思是說他的心正,這個正是有正念,簡單講就是悟道了,他的心如果悟道有正念,就是說他的心跟口,不能完全像戒律這樣,那麼微細做得那麼圓滿,)不但無過,且增功德。(爲什麼?他的心已經不生不滅了,他是悟到正念的人,他做什麼事情都是功德,會歸到心性,)身口易防,而此意難調,(心不容易調整,所以我們爲什麼要說一系列禅宗,爲什麼?當然要做到即心即佛,這個當然很困難,不過你要提升佛教,要給他們因緣、機會,你看我們講過幾本禅宗的書,你看《六祖壇經》、《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》,禅宗的永嘉大師禅宗集,《永嘉大師的證道歌》,達摩大師的《四行觀》、《破相論》、《悟性論》、《血脈論》,五祖的《最上乘論》,對不對?還有現在的《傳心法要》,黃檗山斷際禅師《傳心法要》,最後是玄妙法師的《圓頓心要》,禅宗的思想看講了多少,徹底地打下這個根器,但是我們也要回過頭來,有的人不受益,你一直要他悟,他不悟你也沒辦法,要等待因緣你不能怪他,不能怪他,你講那個他真的聽不懂,沒有關系,叁年好好地在僧團用功,五年慢慢去體會,有一天他就會悟到,急不得,所以師父講這些,就是要製造你們開悟的因緣,製造你們這些不生不滅、清淨本性的因緣,一直製造、一直製造,你有一天聽,薰習、薰習、薰習……,突然間杯子拿起來喝一口茶:這是梅子茶,這樣開悟,梅子茶,梅子茶,開悟,真的。了生死有條路,第一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第二就是怎麼樣?修十善業,一心念佛,第二條路就是這樣,按部就班守住因果,按部就班念佛,這樣就一定會往生的。第二條路是比較穩當,第二條路是比較穩當,心也不貪,所以我們這些法師心要不貪,孩子如果不喜歡把錢放在身邊,這個孩子妄想就會比較少,一定的。譬如說他的錢多,他就想:我買輛車子來開;我以後如果住茅蓬,可以蓋一間小木屋;我以後如果到別的道場挂單;我身體如果有病苦就留一點錢,都會這樣想,都會這樣想。其實在我的講堂,你不必有這種想法,你真的生病了也不必擔心,你開刀要花多少錢?而且現在又有健保,有我這裏出家,錢對你是沒有用的,說真的,存錢是自我安慰而已,自我安慰,你生病開口向師父要錢,我怎麼會不給你?不可能的。說:師父!工要去看我的父母要坐飛機。我說:你要看你的父母坐飛機,我不給你錢你要怎麼坐飛機?對不對?所以說在這裏存錢的,其實都是多余的。師父什麼都給你們,你們擔心什麼?底下。所以說你如果心正,心正不能像戒律那麼微細,不但無罪過,而且有功勞,所以我們身口易防,意難調,意如果調好身口就沒有問題。)今此十善業道,雖與五戒同科,(同科就是同類,)屬人天乘法,然論其內涵,不但可總持聲聞戒法,(聲聞戒法就是比丘戒,)亦可概攝菩薩(攝就是涵攝、涵括。菩薩)叁聚淨戒。是以諸大乘經論,明戒波羅蜜多,(這個“密”打錯了,那個山改成一個“蟲”,蟲子的“蟲”,波羅蜜多,波羅蜜多,怕個應該是用蟲部,自古以來都是用蟲部,當然用這也……,這是翻譯而已,波羅蜜這個蜜是蟲,底下是個蜜蜂的那個蜜字,)多以十善爲宗趣,吾故曰:“十善爲佛教行門之大宗”。 (也就是說你要修行,不要說大徹大悟,你不管要修什麼?就是要以十善爲根本。) 衆生升沈于六道,既視善惡之輕重以爲斷;(斷就是決定、判斷,)聖賢遊履于叁乘,亦以修善斷惡之淺深以爲定。(衆生升,譬如說做人升天,這個就是浮起來,如沈下去就是叁惡道,如果阿修羅就不分哪一道了,這個就是看你善惡的輕重,來做決定的判斷,聖賢遊履在叁乘就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也是以修善斷惡的深淺來做決定,)由此觀之,十善法乃凡聖高下之權衡,(權衡就是衡量的標准,)佛子生活之指針。法友(因爲這一篇是續明法師跟他寫的序文,他的法友就是演培法師,)演培法師,(演培法師是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九六年,可以說活八十歲,活八十歲,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九六年,去年往生的演培法師很有名,很有名,)比年宏法于海外,(比就是近,那個念作bì不是bǐ,近年宏法于海外,)廣長舌,演微妙音,普度有緣,凡有講說,多由弟子筆記成書,印行流通。由于文字淺自,義理深入而淺出,頗爲時衆所歡迎。(因爲現代人文言文看不懂,沒有相當的功夫文言文看不懂,)誇淨洲、淨蓮仁者又在南越(南越就是越南,)妙法精舍宣講之十善業道經筆記成書,(所以要把宣講的筆記成書,)以飨(這個饗跟享受的享是一樣,意思是說沒有聽到的人不能親自聽到的人,他可以看到這部經典,跟聽到一樣來享受這個法益,法的利益,以饗)遠近未聞法音之同道,問序于予,(問序于予,就是說希望我寫一篇序文,)因略述如上。(簡單來描述一下。) 歲次(就是幾年)甲辰(就是西元一九六四,民國五十叁年,甲辰年,西元一九六四,民國五十叁年,)夏六月續明(續明這個人生命很短,一九一九到一九六六年,活了四十八歲,)客于星洲(就是新加坡,新加坡。) 所以盧醫師說新加坡的信徒,那一次盧醫師有去,他說新加坡,師父,新加坡是值得你再去的一個地方,值得我再去,因爲那裏的人很虔誠,你看他們請師父出來,從這邊要走到那一邊講經,幾千人都是用跪的,不是用站著的,拿蠟燭點燈都是用跪的,兩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