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1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邊都跪著,從體育場的這邊,直到體育場的那邊,跪多少人,體育場有多大,他們這樣跪過去,人多得難以計數,對法師實在是很恭敬很恭敬,實在很恭敬。 一九一九到一九六六年,世壽四十八,他俗姓徐,雙人徐,年十二歲,現在講到續明法師,他十二歲出家曾親近慈舟大師,太虛大師、印順導師等大德,亦曾協助編輯太虛大師全集,主編《海潮音》月刊,續明法師一生都是以戒律爲依歸,其生平著述,後人編輯爲《續明法師遺集》,《續明法師遺集》,這個是在新加坡所寫的,所以演培法師比續明法師多活了叁十二年,他(續明法師)一九六六年往生的,他(演培法師)是一九九六年往生的,多他叁十年也是死,也是一樣往生了。演培法師往生是求生兜率天,兜率天,所以演培法師臨命終的時候,他自己知道,他說:我活的世壽和佛祖同歲,我很滿足了,我很知足了,最可惜的是收徒弟,身邊剩下一個女衆,剩下一個女衆,我到新加坡跟他頂禮的時候,身邊不曉得剩一個,還是兩個比丘尼,他收女衆,收女衆,男衆當然不在沒有辦法,所以只要是男、女衆都收的法師,大部分的男衆都會跑光的,一定會跑光的,這個就是這樣子,一收就沒人了,所以說雖然他的學問淵博,不過八十歲臨命終的時候,身邊沒有什麼人,他的骨灰,也有拿到元亨寺做儀式,元亨寺也做儀式。 我們今天要從: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——一九六叁(中華民國五十二年)年春講于 越南堤岸(這是個地名,地名)妙法精舍 題前概說(講經題前簡單講述一下。這個分爲四段:) 一 聞法勝利 (諸位,現在翻開書:題前概說分爲四個大段:第一叫做聞法勝利。這一本因爲是講記,就是演講的筆記,演講以後人家作的筆記,所以這個文章就跟講話一樣,跟講話一樣,所以這一本書沒有什麼困難、深奧的地方,沒有什麼困難,沒有深奧的地方,不曾講經是這麼輕松講的,所謂的輕松講就是照本宣科,不曾講過這麼輕松的,因爲以前都有一些文言文,稍微解釋一下,這整本都是白話文,所以講起來就沒有什麼負擔,沒有什麼負擔,我現在的心情很快樂,因爲出家至今二十年來,講經也講到告一個段落了,禅、淨、律、密,密宗沒有,大乘的宗派基礎性都打穩了,關于《華嚴》因爲很多,所以用時間換取空間,我們不急,慢慢地來,《華嚴》講完就准備要往生了,因爲已經差不多了,人的壽命就這樣而已,所以我現在心情都很輕松,心情很輕松,就是我的任務講到一個段落,其余的是參考,如果《華嚴》就長期抗戰,《華嚴》就長期抗戰,八年,我們對日八年抗戰,中國大陸跟日本的戰爭打了八年,《華嚴》,我們就慢慢來,慢慢來,所以我現在沒有什麼心理壓力,沒有什麼負擔,很輕松很快活。諸位看:聞法勝利。) 諸位法師,諸位居士!妙法精舍重建落成典禮的高潮,已于日前(就是數日前,幾天前)過去(了),(像我們文殊講堂落成至今,邁入第八年了,七十八(西元1989年)的十月二十五日,七十九、八十、八一、八二、八叁、八四、八五、八十六,邁入第八年,文殊講堂邁入第八年,)從今晚開始,正式來爲諸位講解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。凡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教法,都叫做經,不用說,這本經,亦是釋迦牟尼佛說的。佛所說的教法,對于我們人生,總有很大利益,不管你是個佛教徒或不是佛教徒,只要聽聞了佛法,對于個己的身心,不會沒有益處的,(一定會有利益的。所以說不會沒有利益的,一定會有利益的。)所以無論佛在世時,或佛滅後的任何一個時期,追求怫法以及修學佛法的人是很多的,假定佛法對于人生沒有利益,古往今來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求學佛法?(求學佛法。像我在讀大學的時候,我就是這樣的感覺,我說:人生難道只走這樣的路嗎?一代代的結婚生子、做事業,所以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曾坐著,對生死這個問題思惟過,人這麼活著不是辦法,人活著就結婚,結婚就生子,生子就……,這樣的人生,難道沒有其他更特殊的,所以後來,讀大學的時候才聽到佛法,才發現人生還有一條修行的路,不是刻板的,照著古人傳下來這樣的生活,所以我們活著變成一種例外,因此佛法如果不是這麼好,我也不會這麼傻,要走出家修行這一條路。) 關于這點,現在先講一個因讀佛經而認爲佛法有益身心的事實。不過要從佛法中得益.你對所閱讀及所聽聞的佛法,必須要加以善予思惟,(這個于不是這個予,這個予是給予的予,這個于,善于就是等于的于,左邊一個方,右邊一個人底下兩點,那個給予的予,這個是給予的予,善于思惟,這個予是錯的,把它改成善于的于,不是關公那個羽毛球的羽,不要看錯了,叁國時代的書看得太多了,寫成關羽的羽,羽毛的羽,真的,有人這樣寫,有的人不懂佛法,對不對?作筆記,你不相信,把它拿起來看錯字一大堆,音又抓得很准,真的,很多人作筆記都做錯,有時候把簿子拿起來看,怎麼字差這麼多,音讀起來都對,但是字都錯,字都錯。底下說,要好好想一想,)從善思惟中了解其義,方能得到實際的利益。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,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,病在不解佛法的真義,(這個病就是問題出在。問題出在不了解佛法的真義,這個病就是問題出在哪裏,所以說問題出在不了解佛法的真義是什麼?我們現在有很多人不了解,認爲拜佛我就是佛教徒,拿香的就是佛教徒,甚至還會進香,買水果來拜,甚至拿一些錢來供養,這個就叫做佛法,這個是不懂佛法,佛法是講解脫講畢竟空,這一些宗教的儀式,不過是約束我們的身體,使我們能感動,然後藉著這種方便導入究竟,導入究竟,所以有的人把法會當成這個就是理所當然的佛教,唱贊這就是佛教,我們的心,如果沒有解脫沒有覺悟,贊唱得再好有什麼用,對不對?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,他就是這樣子禅坐、思惟,然後下定決心就是這樣在修行,)說來實在是很痛惜的!所以現我特將這一事實,介紹給諸位聽一聽: 過去有個婆羅門教的教徒,(佛教在當時就有婆羅門,婆羅門是印度的信仰中心,根據四吠陀聖典發展而來的婆羅門,所以佛在世的時候,佛教還沒有興盛,婆羅門教就很興盛了,過去有個婆羅門教的教徒,)他的名字叫做憍屍迦,他住的地方是有名的華氏城,在他未曾接觸到佛法前,對于印度一般宗教哲學思想,如數論、勝論等的理論,(這個數論就是小乘說一切有部的論藏之別稱叫數論,就是薩婆多部,小乘說一切有,說一切有就是在有中建立,執著于有的角度來論宇宙,叫數論。勝論,印度的六大學派哲學之一,亦是二十種外道之一,數論、勝論都不是究竟的經典,一個是小乘,一個是外道,)是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的,可以說得上是個當時有名的學者,(一個學者受人尊敬,這是在所難免的,)亦是一個是個忠實的婆羅門教的教徒。因此,他住在華氏城,是有相當聲譽而爲一般人們之所尊重的!(所以受尊重並不代表有修行,佛當時在世就是有這種人,他是一位學者,出家以後受人尊重,一個學者,去釋迦牟尼佛那裏出家,學問非常地好,大家對他非常地恭敬,他到佛陀面前,世尊都沒有跟他講話,只是笑笑而已。世尊只是:某某某,你來了。就這樣子默默無言,他就開始說他種種的感想、看法,而世尊都默默無言,後來他要離開的時候,世尊說:某某某,你是離開了。他就開始思惟:爲什麼我來這裏講了那麼多話,世尊都沒有說半句話?只是問我來了,我回去了。後來他自己這樣思惟。因爲我講這些都是妄想、顛倒、理念,後來他體會到世尊的用心,修行不是用講的,修行不是用一張嘴巴講的,是心確確實實地去觀照去實踐,節製他的行爲,落實在他的生命當中,學者受人尊重,但是不能了生死,不能了生死,所以什麼叫做修行?修行就是兩個字:“實在”,叫做修行。腳踏實地,實實在在叫做修行,要有正念,如果沒有正念,會被這個搞糊塗了,以前有一個得到白血球過多的,叫做壞血症,壞血症,的鳳山、大寮那一帶,有一位居士學密宗的,學密宗的,他來找我。我跟他說:叫她吃藥。他算是密宗的金剛上師,在家人金剛上師算很有修持,他堅持要用加持的方法,他跟他說:加持不是壞事,不是壞事是好事,但是佛在世的時候,就是佛他也會生病,你白血球過多你當然要想辦法。但是他就是堅持用加持的,服藥控製,他說那個沒有辦法,他的觀念就是說:業如果轉就不須靠藥物,業如果轉就什麼都轉了的意思,這種觀念對聖者來講可以這麼說,聖者他是心解脫如如不動,這個相哪裏能不生不滅的,這個相是無常,是業識所影現出來的,四大所造成的,這是心識所造成的,我們既然有缺陷就會生病,人心的覺性不到圓滿的階段,我們就一定會生病。他就是堅持要用加持的,我跟他講沒有用的,我們人沒有辦法轉業要找醫生,你再順便跟她加持跟她安慰,他就拼命地跟她加持、加持,照理說這種病死不了的,他一直拖延一直拖延,不吃藥、不看醫生,他的信徒又對他很有信心,他遇到這個修密宗的再叁地勸告他,我說你不要搞這一些,搞這一些到最後你會後悔,你會後悔,你要用科學、用事實,這就是無常、四大,你要用內四大、外四大的中藥,或者是西藥來配合,內四大如果不平衡,就借重外四大,心境爲重沒錯,世尊都示現生病了,爲什麼我們今天病得這麼嚴重,我們不找醫生拼命的靠佛法?譬如說他已經無藥可治了,已經沒辦法了,醫生束手無策,當然你就要靠佛力,我不是否定加持力,對不對?後來他就跟她加持、加持,在加持當中就起起伏伏,起起伏伏後來她就死了。女衆,加持,加持到死這樣子,又來找我,我說:我早就跟你講過了,佛法拼不過定業,拼得過定業的稱爲聖者,對不對?我說:你要趁早就醫,或是趕快找名醫醫治了,這個白血球多來勢洶洶,它一直吃紅血球,對不對?她又有其他的病,後來這個修密法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