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每叁個月爲一季,印度是每四個月爲一季,所以這個一定要分清楚。熱際就是正月十六日到五月十五日,雨際就是五月十六日到九月十五日,寒際就是九月十六日到正月十五日,)的叁際。(叁際,就是叁個時期,)如再把區域擴大來說,世界很多國家的曆法,都不能完全一致的。佛法要流傳到各國去,就不能明確地指定其時間,所以就簡單地說爲一時。(像這樣也有好處,也有好處,譬如說今天我們東邊,譬如說十一月五日是我的生日,農曆九月二十二日生日,生日做一做,坐飛機到美國十二個小時,到美國又做一次生日,又收一次紅包,又收一次紅包,因爲飛到美國,剛好是九月二十二日,所以時間上就相差一天,因此沒有辦法肯定,喜歡做生日的人這樣就最好了,喜歡做生日的人。但是我坐飛機到那邊做生日會來不及。)雖沒有明白地指出什麼時候,但中國古來大德,往往用(什麼呢?)“機教相扣之時”這句話,(機就是根機,教就是教法,根機和教法相扣就是相應的時間,根機和教法如果相應的時候,該講經的時候,)解說一時。(一時就是相應的時候,簡單講就是因緣具足的時候,這樣講比較直接,如果因緣具足的時候就講經,)機指衆生的機宜,教指如來的言教,機教相扣爲時。如佛要說法,衆生不願聽,或衆生要聽,佛無暇說法,(就是沒有空閑,)其法都是說不成的,必須一方面衆生要求聽,而另一方面佛陀慈悲爲人宣說,如是機教相扣,說爲一時。 【佛】:現代人的開會,一定有個主持會議的主席,說法當然有個說法主,這裏的佛,便是指的說法主。十方雖有很多的佛,但說本經的佛,是專指在這人類世界出現的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,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聖者,(可以說是聖中之聖,比丘戒裏面講:一切聖人當中,佛陀是聖人當中至高無上的聖人,佛陀,佛是所有的聖人裏面最高超的聖人,)亦即是人間的佛陀,千萬不是把佛看成是個虛無飄渺(虛無就是虛幻渺茫捉摸不到的,就是把他神話了的意思,缥缈就是若有若無,若現若隱的樣子,好像有又好像沒有,)的神怪之物,(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,把釋迦牟尼佛诠釋得已經有一點太離譜了,那個神通廣大,太離譜了,就像電影上所演的,其實世尊是一個老老實實的比丘,和我們人一樣,爲父母所生有一個肉身,不過他是一個大覺者,大覺者,心二十四個鍾頭都如如不動,沒有妄想、沒有顛倒,沒有執著連微細的煩惱都沒有,清清淨淨,他就是發現到我們的覺性,每一個人的覺性,歐美發現新大陸他們就很高興,釋迦牟尼佛發現衆生每一個都有佛性,這是比發現新大陸還要偉大,麥哲倫發現什麼新大陸,釋迦牟尼佛發現人人都有本性,還是離我們最近的,卻是我們每一個都感覺不出來。底下:)否則的話,那就根本沒有了解到佛之所以爲佛。這點,希望諸位先要了解清楚。佛是印度話的佛陀簡稱,(Buddha,Buddha。)中國譯爲覺者。者是人的代名詞,覺是覺悟的意思,合言之,就是一個覺悟的人。世界上的人,本來是很多的,如在座的諸位,每一個都是人,雖然如此,但覺悟與不覺悟,顯然有著很大差別。(覺悟的人他心所散發出來的,就是真善美的解脫,不覺悟的人他處處束縛,處處執著、處處分別,他不曾過一天快活的日子,二十四小時都綁得死死的,斤斤計較總是空,但是知道不過擋不住習氣,煩惱的習氣擋不住。)覺悟了的人,就稱爲覺者,未覺悟的人,只稱爲迷者。迷而不覺的人,當然就流轉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出離;覺而不迷的人,從宇宙人生的覺悟中,不再爲世間的一切所轉,(所以我們如果在這世間裏面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顛倒這樣我們就是佛,當下就是佛,我們可以訓練什麼叫做修行?時時刻刻都訓練這顆心,不要被相所縛,離一切相,即名諸佛,就是你七個鍾頭都不要做什麼工作,你提起觀照這一念,不要被它所束縛,這樣也是一種修行,)過著一種自由自在的真理生活。所以我們對于佛陀的認識,不要從過高和過深處去認識,只要知其是個真理的覺悟者就好了。但是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,連這個最簡單的認識都沒有,不能不說是個最大的遺憾!做了個佛教徒,對于自己所崇奉的教主,不能有個正確地認識,(說起來好像天方夜譚,把佛陀神化到極點,他已經不是世間的人了,)實在是太辜負了大慈大悲的佛陀!因此,我望諸位對于這點,要牢牢地記住!(佛陀就是跟人一模一樣,沒有兩樣,是人格化不是神化,佛陀就是我們人,人就是佛。) 【在娑竭羅龍宮】:這是法主說法的地方,等于現代開會的地點。如我現在講的《十善業道經》,(演培法師說現在)是在越南堤岸的妙法精舍,當知這就是我說法的地方。佛說法,不唯是在這個現實人間,龍宮天上無處不沒有如來宣說法音的。像現在所講的這部經,就是佛在龍宮說的。宮是宮殿,如過去的君主時代,一個國家有個國王,國王所住的地方,(不是)叫做王宮或(不然就叫做)皇宮,現在所講的龍宮,表示是龍王所住的。人間的國王住在王宮,顯示其有福德,海中的龍王住在龍宮,亦顯示它是龍族中有大福德者。龍宮的所在之處,中國古籍及佛經所說,(都)是在大海的下面。(大海的下面,)不過實際說來,佛經所記載的龍,是有天龍、空龍、陸龍、海龍的四類,現說龍宮在海的底下,是約海龍說的。(針對海龍說的。以前的人龍宮有很大的爭議,很大的爭議,如此要到龍宮說法,就不是用我們這個色身了,因爲我們人要呼吸,竟然跟八千比丘要到海底,這八千比丘要證到意生身才有辦法,可見這個問題很大,問題很大,所以有的人說:龍宮這個地方不是在海底,它是一個皇帝住的地方,皇帝住的地方就像龍,叫做龍宮,所以從以前探討佛教曆史的人,認爲龍宮不是在海底,《華嚴經》像龍樹菩薩入龍宮,看到《華嚴經》,不能不是在海底下,是地名,龍宮,它是一個地方名字,不是真的在海底下,真的在海底下來說,用色身下去你沒有辦法,因爲你要呼吸,你要呼吸,那個都是水你沒有辦法,要不然龍王他會變化,這樣就要用意生身下去,比丘他沒有辦法,他頂多證到初果,有的是阿羅漢果有的是凡夫,他怎麼會有意生身,他要怎麼跟世尊下到海底,沒有辦法,沒有辦法。所以有的人是這樣講,經典如此記載而世尊又不在了,到底龍宮真的是在海底,或者真的在人間只是一個地名,地名,譬如說世尊在鯉魚潭說法,你會想鯉魚潭可能在潭底,花蓮有一個鯉魚潭,可能在鯉魚潭的潭底,但是不是這樣,鯉魚潭只是個地名,對不對?它是個地名,像我現在在魚池鄉買的叫做蓮花池,有一天慧律法師去蓮花池說法,說:慧律在蓮花池內講經,其實不是,那是地名,魚池鄉裏面,我買的那塊土地叫做蓮花池,蓮花池段,剛好在蓮花池,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池這樣子,所以我比較相信考據學家所說的,龍宮是個地名不是在海底下,我比較傾向相信這個角度,經典這樣寫這樣注解,我們就跟它這樣讀,所以大乘佛法有很多都沒有辦法解釋,因爲講到很多神通就不符合,不符合現在的解釋,你說八千個比丘要怎麼下海底,都不要呼吸嗎?不然穿潛水衣跟氧氣筒下去,要不然他們怎麼下去,世尊當然沒問題,世尊上山下海他什麼都沒問題,他神通自在穿牆走壁,意生身,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,叁千大千世界任他遨遊,因爲他有意生身,我們沒有,我們沒有,就是沒辦法,不然就戴氧氣筒下去,如果戴氧氣筒也沒辦法聽,以前的科學有這麼發達嗎?有戴氧氣筒,氧氣筒的底下要怎麼講經?那也沒有辦法,所以我比較偏重相信龍宮是個地名,我才不相信在海底下。) 龍王的宮殿,在大海底下,(叫演培法師再活起來,他如果再活過來,我就問他:大海底在哪裏?可能也無法回答。真的,換我問他,他就無法回答了,所以經典這樣寫,我們中國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,以前人講的我們就這樣讀,讀到矛盾的地方,它就多一句:不可思議。講一句不可思議就帶過去了,沒有辦法解釋,以前釋迦牟尼佛說右肋而生,我當時看到這一句,說:奇怪,佛陀的母親,這個地方怎麼生得出佛陀來,到底怎麼回事,我打了一個大問號。我就去問老和尚:師父,爲什麼佛陀是從母親的右肋而生呢?老和尚:傻孩子,不可思議嘛。我就止住了,他說不可思議,師父既然說不可思議,你就要默不作聲了,這個地方會生小孩,真奇怪,這個地方會生小孩,我實在很不相信,後來我們到印度去探討,再向考據學去研究,好好地去了解到底爲什麼佛陀會從右肋而生?原來印度的種族分得很清楚,階級分得很清楚,大梵天王是從口生,他們的相傳是這樣,貴族是從胸口而生,貴族,刹帝利、首陀羅是肚子跟膝蓋,是肚子跟膝蓋,嘴巴生,大梵天嘴巴生婆羅門,貴族從胸口生,刹帝利由肚子生,首陀羅從腳生,世尊是貴族,他是貴族胸口生,右肋剛好跟胸口是平等位置,所以說佛陀是右肋而生,原來佛陀是貴族而生的,出生是貴族,在右肋而生表示他是貴族,不是從這裏生出來的,我問了好幾十年,沒有一個法師說的使我滿意,每一個回答我都不滿意,我非常不滿意,打破沙鍋問到底,可是問老和尚,老和尚沒有一個有明確地回答。如果說龍宮,這樣解釋能清楚嗎?也不可能,沒辦法,所以我相信龍宮它是個地名,絕對不是海底下。龍王的宮殿,在大海底下,)爲龍王的神力所化作。《海龍王經·請佛品》說:有次龍王上來人間,到靈鹫山去聽佛說法,聽了佛說法後,對于佛法有所領悟,便對佛陀垂直歡喜信敬之心,要請佛陀到大海去應供,佛陀慈悲地允許它,龍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,用無量的珍珠寶貝,種種莊嚴其上,且自海邊通至海底,(就像在畫卡通影片一樣,)造作叁道寶階,恰如佛于過去化七寶階自忉利天下降到閻浮提來的那樣,(他怎麼寫你就怎麼想像,像在演卡通影片那樣想像就好了,不必想太多,我們要…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