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5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相信,但說了五六次,你便對他懷疑起來,不再予以信任,是爲壞信。世間的人要想得不壞信,是很不容易的。(這是真的,)這裏說的得不壞信,是約對叁寶的信仰說的,而且要到初果以上的聖者,才能真正得(四種)不壞信,(四不壞信,)就是到了這個時候,自己親親切切地體驗到叁寶的功德,對叁寶再也沒有懷疑,(所以不退轉要到初果,四不壞信就是四種不壞境,或者四正境,用無漏的智慧,如實知四聖谛的道理,藉此自己證到果位,而信心不退,信心清淨,對佛法僧對戒律生起堅固不壞的淨信,叫做四不壞信,佛、法、僧、戒叫做四不壞信,所以要證初果才有辦法,)不論別人對叁寶怎樣破壞,而自己總是深信不疑的,(了解我今天能親近叁寶是我的福報,這是無量劫來得到的福報,你怎麼說我就是不聽你的,我就是要聽經聞法修行,這樣就是動搖不了你了。)爲什麼能如此?順于自己本來所修的善業,所以因煽惑而動搖自己的信念。 【四、得不壞法行,所修堅固故】:法行,是指我們所修的法門和道行。修行,如真精進勇猛地修,是會發生種種的魔障,而使所修的法門,不能繼續地修下去,這個便叫做壞法行。單以吃齋來說:有很多人吃了一二十年的長齋,偶因身體上的小病,經過別人的勸誘,就又開齋而吃葷,是爲壞法行。推究起來,還是由于兩舌的罪惡感來。如能遠離兩舌,不論修什麼法行,都不會遇到破壞,即使魔鬼要來破壞,也是破壞不了的;因你對于自己所修的法行,修得是很堅固的,深信這是出生死的唯一要道。如我不想解決煩惱,出離生死,當然可以不修法行,然而我學佛的目的正是爲此,怎麼可以不修?怎麼因別人的破壞而放棄自己所修的法行?能夠這樣,就真得不壞法行了。(不受人影響聽經聞法修行,絕對不受人家影響。) 【五、得不壞善知識,不诳惑故】:學佛修行,親近善知識,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課題。如親近到真善知識,那比自己的父親還重要,因爲他是長養我們法身慧命的。不過所親近的善知識,有的最初的確是很難得的,不論關于個己的修持,不論是對學人的教導,都是很認真的,十足夠做善知識的資格。可是有時由于環境的變遷,或者由于宿業的來追,善知識本身退了心,不能再如過去那樣地堪爲依止,則所是的善知識是就可壞。現在這位行者,由于過去沒有以兩舌欺诳或誘惑別人,所以今生所親近, 到的善知識,是不可破壞的,道心極堅固的,誨人不倦的大善知識。行者親近到這樣一位大善知識,對于自己德行的增進是有很大助益的。如是,是爲五種不可壞法,所以說【是爲五。】 上面所說的功德利益,都是屬于世間的,【若能】將之【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,】那你【後】來自己【成佛】的【時】候,便可【得正眷屬,】如隨佛修學的四衆弟子或七衆弟子,皆是佛所得的真正眷屬。天魔最喜歡的,就是魔子魔孫魔眷屬多,一旦佛的正眷屬多了起來,魔王的眷屬就會相對地減少下去,所以魔要來破壞擾亂。外道亦是宗教的團體,凡是以宗教姿態出現的,總希望自己的宗教信徒會多起來,現在見到佛的弟子多,當然也要想方設法地來破壞你。假如你在因中修了遠離兩舌的勝因,到了成佛的時候,不論有多少正眷屬,【諸魔外道】縱然要想破壞,也是【不能沮壞】的,如釋迦牟尼佛的眷屬,盡管提婆達多破壞,但是破壞不了的。 丙六 明離惡口功德 (底下說離惡口。惡口,罵人,惡口。) 複次,龍王!若離惡口,(女人又咒又罵,男人罵粗話,動不動就是罵粗話,開口就要和他媽媽結婚(罵粗話),這樣講比較好聽,出家人不可以學這些,對不對?開口就是我要和你媽媽結婚(罵粗話),對不對?開口就是這樣,惡口、惡口,)即得成就八種淨業。(我們若能離惡口成就八種淨業,)何等爲八?一、言不乖度;(乖就是違背,度就是尺度,說話不會違背尺度,尺度就是分寸,講話不違背分寸,就是講話很有分寸。)二、言皆利益;(講出來的話就是對衆生有利益。)叁、言必契理;四、言詞美妙;五、言可承領;(承領就是承受、領納,指被人所以接受,言可承教就是說,我所說的話別人可以接受,別人能相信。)六、言則信用;七、言無可譏;(言可譏就是不能批評,譏就是批評,我所說的話因爲離惡口,他沒有什麼好批評我的。)八、言盡愛樂;(愛樂就是受人歡迎,愛樂,盡爲就是爲一切,說話爲一切人所以喜歡,叫做言盡愛樂,就是說出來的話都受人歡迎。)是爲八。(言盡愛樂:是爲八。)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,後成佛時,具足如來梵音聲相。 離惡口是對惡口說的。世間有很多的人,喜歡用粗惡凶暴的語言罵人,使人聽了承受不了,感到很大的難過,其難過的程度,猶如“叁百矛刺心”一般。有形的箭矛,射到人的身上,固然令人極爲難過,無形的惡口罵人,使人覺得更加難過,甚至令人叁五夜都睡不著。“所以發言一怒沖口燒心,(我們若憤怒,沖口而出燒我們的心,)損害前人痛于刀割;乖菩薩之善心,(違背菩薩的善心,)違如來之慈訓”,(所以我重複跟諸位講過,說:你要修行,這張嘴巴你要守住不要亂講話,講話不要有攻擊性,不要挑撥離間,不要挖苦,要留口德,多多念佛,要講好話不要講別人的壞話,)實在是要不得的。學佛的人較好一點,不致口不擇言地漫罵,社會上的人有時罵起來,真不堪入耳,所以佛要我們遠離惡口。《增一阿含經》說:“甯可利劍截割其舌,不以惡言粗語墮叁惡道”。(甯可以刀劍把他的舌頭割下來,也不願以惡口罵人墮叁惡道。)《智度論》中說有一鬼,頭似豬頭,雖然身上有金色的光明,但是口中常有臭蟲不斷地吐出。原因就是他在過去生中做比丘的時候,曾以惡口罵詈一個外來的客比丘。(客比丘就是外來的,)因爲他能嚴持如來的淨戒,所以身有金色光明;因爲他出粗言罵詈客比丘,(就是這個外來的比丘,不能一視同仁,)所以口中有臭蟲吐出。持戒有持戒的果報,罵人有罵人的果報,因果真是分毫不差的。所以出言吐語,務必小心謹慎。不可任意的,要怎樣地罵人,就怎樣地罵人。在你或者是逞一時的口快,但是未來的果報是很長的,(現在罵人會很爽快,不過將來的果報是很可怕的,所以你)不可不懼!(你不要不怕,要時時警告自己。) 再說一個故事:佛在世的時候,印度波斯匿王,生個醜陋女兒,(她的女兒很醜陋,醜陋到什麼程度?醜陋到)名字叫做金剛。(金剛護法算很醜了,醜到……,護法都擺在外面,見了就是怕的那種叫做金剛護法,光見到就是怕,女人長成這個樣就是很慘了,)不但一般人覺得她醜陋難看,就是她的父母都不喜歡她。可是後來經她向佛求哀忏悔,卻又變成一個最極漂亮的女兒。大家覺得很奇怪,就去請問于佛。佛說出她過去的因緣:謂于過去迦葉佛出世,有一位辟支佛,常到一個長者家托缽,但這位辟支佛的相貌長得是很醜陋的。一天,辟支佛又來長者家托缽,其女見他醜樣,就以惡口罵道:面貌這樣的醜陋,身皮這樣的粗糙,爲什麼長得這樣使人憎惡?辟支佛聽了其女的惡言,欲入涅槃,便現神通力作十八變。其女見了,知道自己錯了,立刻就向辟支佛求哀忏悔。因罵辟支,所以常感醜陋;因還忏悔,所以又得端正,可見一切都有因果關系。 【複次,】佛又叫聲【龍王】說:爲人【若】能遠【離惡口】而常說柔軟語的話,(這個很重要,柔軟語就像棉墊一樣,躺下去很柔軟,很柔軟,讓人聽了很安慰,)那他【即】可【得】到【成就八種淨業。】清淨業,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。普通對于惡口漫罵的人,常常這樣地警告說:“你口裏不要老是這樣不幹不淨的!”可見用汙穢的話罵人,就是不清淨業;現在既然遠離惡口,當然就得種種淨業了。 【一、言不乖度】:度就是分寸,(乖就是違背,)乖度就是沒有分寸。(有的人講話沒有分寸,)吾人說話,各各都有其一定的分寸,如兒女對父母的說話,(要有分寸)士兵對長官的說話,(也要有分寸,)假定超過分寸,說了不是自己身分所該說的話,是爲乖度。遠離惡口的人,不論說什麼話,都有其一定的範圍,決不超過自己所應守的本分,所以說言不乖度。 【二、言皆利益】:出言吐語,有的是有益于人群的,有的是無益于人群的,(有的是利益衆生,有的是沒有利益衆生,)看你是個怎樣的講法。如我國說的:“一言興邦,(邦就是國家。一句話能使國家興盛,)一言喪邦”,(能使整個國家滅亡,做皇帝或是做總統,有時一句話就會很慘,)其得失就很大。特別是站在國家的立場,如一句話說得好,可以使國家得到很大的利益,如一句話說錯了,國家就要蒙受很大的不利。即使對人而言,也有這樣大的關系。如你說一句鼓勵人向上的話,就是有益于人的,如你說些引誘的話,誘惑人們走上歧途,就是無益于人的。(無益于人。)不要以爲隨便說話沒有關系,說好說不好,對于別人的影響是很大的。然而如何能使所說的話,皆對大衆有其利益,依據本經的意思,唯有遠離惡言,然後說出來的話,方能不至于對人無益。(方能不至于對人無益,所以)我們說了有益人的話,人們不知要怎樣地感激你! 【叁、言必契理】:一般說的“言不及義”,(所講的話于理不合,)就是說些沒有道理的話。人在心平氣和的時候,說出來的話,不但溫柔有禮,而且合乎道理。有道理的話,契真理的話,(合理的話,)具有不可抗拒的雄力,(他講得很有道理,)使你不得不五體投地地佩服。說話不講理或不合理,令人聽了乏味,(強詞奪理,硬要強辯,你跟他講不通的,所以講話也要有默契,修養要好,)越聽越不要聽。常以惡口罵人的人,由于有團怒火在內心中燃燒,理智被這忿怒蒙蔽起來,所以說出來的話,很難契合于正理的。如果遠離惡口,要麼他不說話,說了必契于理,(要不他就不說話,講了一定合道理,)使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