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6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到這裏,今天TVBS報導,電視有報導,他調查國中的國叁生,調查好幾百對,國叁、國二就交女朋友,國叁、高一,國叁就交女朋友,就去調查,調查:你們交往了超過一年或者是兩年的舉手,就有很多人舉手,有過性關系的舉手,統統舉手,百分之百,現在的人你看,百分之百,算說現在交男女朋友,沒有一個沒有性關系的,等于像吃飯,一個老師在朝會,他們在朝會,朝會的時候外面在升旗,是國中的,國中的,色心包天,在教室裏面就跟那個女同學,就共修念起大悲咒來,朝會外面在唱國歌,裏面在共修、打佛七,你看有多可怕,現在的人嚇死人了,我們是一個佛教、佛法裏面說,我們要保守不非梵行什麼的。現在外面是一團糟一團糟,你看國中而已,國中而已,你知道嗎?報紙刊登的,說有一次有一個年輕的老師去教導小學生的女同學,這小學的女同學在日記裏面寫,說她已經愛上她的老師,結果她的家長發現很驚訝的時候,去同班同學開家長會,一坐下,調查起來有二十幾個同時愛上這個男老師,小學五年級,五年級而已,情窦初開,該大的也還沒有大,該小的也還沒有小,統統不行,這樣就是情窦初開,你想想看,人那個無量劫來的欲望,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在……,對不對?所以說要出家,小女孩跟我說:師父,我以後要出家。我說:慢一點,慢一點。這樣子,她說:等到什麼時候?等到你有那個定力,定力,就是說她二十幾歲的時候,那個時候,對不對?精神很好的時候,看看能不能突破不會迷惑,這樣才有辦法,沒有那麼簡單,講到這個,今天電視一直在報導這種東西,我跟諸位講像我們佛弟子,一直在談論不非梵行,一夫一妻製怎麼樣子,在西洋人,尤其在日本,在日本,對不對?很可怕,但是那是他們,我們學佛的人,還是做我們的工作。)【其家貞順;母及妻子,無有能以欲心視者。】是由離非梵行所得的結果。其家,就是指的妻子,如你不去侵犯別人的妻女,那你自己的妻子,一定是很貞操或貞節的,絕對不會做出違背丈夫的事,不特不會做出使自己丈夫難堪或羞辱的事,而且很順從自己的丈夫,如古代女子所遵循的叁從四德。(叁從四德,叁從,大部分的人都知道,四德,大家比較不清楚。叁從就是在家從父,就是在家的時候以父親意見爲意見;出嫁從夫,嫁人之後要聽衆丈夫的,要聽從丈夫的,不可以抗拒不是男女平等;夫死從子:丈夫如果死了,就以兒子的意思爲意見,現在女權高漲,沒有人信這一套,現在是反過來,說現代的男子所以必須遵從的叁從,在家從母,結婚從妻,妻死從女,這是現在的叁從,叁從。如果學佛就多加一個叫做到處亂闖(臺語諧音),叁從。四德,一般人比較不清楚,一般人比較不清楚,四德,講一下,婦德、婦言、婦容、婦功。婦德,婦女要有德,要有德,所謂德就是一大早起來端洗臉水給她的長輩盥(guàn)洗,然後就吃飯……,爸爸吃飯,婆婆吃飯,公公吃飯,大家都吃飽了,做媳婦的才可以去吃,以前的人男女沒有一起吃飯的,我們家就這樣子了,我們這一家是大家族,我們如果吃飯,是所有的男人都吃飽了,女人才可以去吃,我們這一家族是說林厝(cuò)寮,不是說臺北,在林厝寮我們是大家族,一定要所有的男人都吃飽了,女人才可以去吃,婦人的這個德行是美德,美德。現在的人哪有可能,聽說有一個媳婦,婆婆把魚煎好了打算晚上要吃,轉個身她的媳婦把魚都吃光了,她的媳婦,這個人我認識但不方便說,婦德,婦德,這哪有德?沒有德,所以現在大不相同了。再來第二就是婦言,婦人說話要注意要保守,保守,不能像機關槍或是不能像老母雞似的咕咕叫,老一輩的人才會這樣子,老一輩的,老一輩的就像師媽那一輩的,或是六、七十歲,還稍微有一點,婦人在說話要保守一點,怕人家笑,現在的人沒有這樣子了,現在的人女權高漲,都講求男女平等,有時候你說話說不過她的,你說話說不過她的,爲什麼?她這招不講理你就受不了,還跟她說什麼,對不對?她說不過你就耍賴,沒有辦法,婦言。再來就是婦容,婦容就是我們身爲一個女人,出動要打扮,化妝,不只是我在講而已,符合美德要化妝,要化妝,有的人一修行以後,整個臉就任它蓬頭垢面的,好像得了腎髒病,要不然就像熊貓,婦容這樣看起來很難過,學佛不是這樣學的,學佛就是照樣要化妝,頭發要梳得……這樣,照樣要保持整潔,婦容。再來就是婦功,婦功就是要有一技之長,以前是刺繡樣樣會,盥(guàn)洗、養兒育女、教育孩子,樣樣都會,煮飯沒有一樣不會,現在工商精神時代沒辦法了,包括女衆她們每一個都在上班,以前農業時代都在家裏,對不對?足不出戶,所以現在說叁從四德,好像不太可能,也不曾看過這種婦人,不曾看過,不曾看過這樣的。)爲什麼能如此?主要還是由于丈夫的遠離非梵行,沒有做對不起自己妻子的事情。不但你的妻子本身貞順,而且別人對你的妻子以及母親,不敢存有一念的輕視心,甚至想以欲心來看你的母親及妻子,都不敢這樣看。別人對你的母親及妻,有沒有存著欲心,問題本來在你自己本身,如你沒有以欲心去看別人的妻女,更不去做不正當的邪行,別人看你的妻母,自亦是以清淨心來看,不敢存有一念欲心。不但你的妻母醜陋如此,就是你的妻母生得極爲美麗,外人亦不會以欲心來看你的妻母。這樣說來,離非梵行,是多麼地重要。其家貞順,是說妻子的本身好,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,是說別人對于他們的尊重。這都是由修離非梵行之因而得的結果,所以爲人在世,不論是男是女,對這應該特別重視,不可妄行非梵行。 離虛诳語而行施故,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;離衆毀謗,攝持正法;如其誓願,所作必果。(必果就是必定能達到目的。必果就是一定可以達到目的。) 以身叁善業而行布施的道理,在前已經講過,下面繼續所要講的,是語四善業而行布施的情形。 語業中第一是虛诳語,亦即前面所說的妄語。妄即虛妄,诳爲诳惑。如人說話是虛假不真實的,其中便含有欺诳的成份在內。如不想欺诳他人,所說的話,一定是很老實的,不含有一點虛假成分。虛妄欺诳的話,不論怎樣,在社會上是不會得到人們歡迎的,所以佛要我們離虛诳語。人是很奇怪的,盡管自己有時對別人說假話,但總不願別人對自己說假話,如發現別人所說的話是假的,則對他的印象一定是不會好的。(意思是說自己說謊沒關系,別人不可以對我們說謊的意思,這也是自私。) 【離虛诳語,】只是消極的不作惡,不能表現佛法的精神,必須進一步【而行施故,】始得稱爲積極地行善。假定真的能夠如此,便能【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。】不特如此,而且在世間上,能夠【離衆毀謗,】毀謗,是我們所常聽到的,如別人沒有做過不如法的事情,而我們卻用種種方法去毀謗他,說他曾經做過這樣的事。當然,假定自己曾經做過,別人這樣說你,你就不能怪人,若自己實未做過,給人予以無根據的妄說,便是毀謗。受毀謗的人,雖然一時蒙不白之冤,(不白之冤就是不欲自我辯白的冤屈,不白就是沒有辦法辯論,不白,沒辦法辯白叫做不白之冤,)毀謗人的人,亦將造成很大的罪惡。衆毀謗,表示是很多的毀謗,如有時用一方法不能毀謗到你,便接二連叁地用種種方法來毀謗你,務必使你的聲譽破産而後已,是爲衆毀謗。(就這一點而言,我們一般人比較沒有這種能力,記者,記者就很厲害,假使他在報社上班,你這間公司得罪了他那你慘了,一個記者一天他就能讓六十萬人看到那份報紙,嚇死人了,所以說我們自己要小心,有時候不是我們小心得了的,你如果是知名度高的人,你都逃不掉的,知名度高的人你都逃不掉的,哲學家說過一句話:你想成名嗎?很簡單,你就毀謗一個比你出名的人,你就很出名,你想成名嗎?很簡單,你就毀謗一個比你出名的人,你就很出名。所以出名的人要很注意,要不然這種人很會捕風捉影,聞風就是雨。其罪過很大,)沒有一點事實根據的毀謗,經中稱爲“無根謗”,其罪過是很大的。但世間的人,很多喜歡說捕風捉影、沒有一點根據的話,這實在是要不得的。現因一向不說虛诳語,與衆生結了深切的因緣,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自然就離一切毀謗,任何人亦找不出話來毀謗你。所以離虛诳與不受毀謗,有著因果的連鎖關系。不唯如此,就是【攝持】如來的【正法,】亦不致成爲問題。很多人對正法的攝持,發生很大的困難,不能如法地奉持,或者遺漏,或者忘失。原因正法與虛诳語是不相應的,(你說假話騙人你就與法不相應,)一個人如常說假話,自然很難攝持正法。現因離虛诳語而行布施,對于正法的攝持,自能如法地做到。 【如其誓願,所作必果。】者,生存在這世間的人,各各有他的志願,有的志願成佛作祖,有的志願弘法利生,有的志願修行辦道,有的願在社會上做番頂天立地的偉大事業,有的志願發一筆大財。盡管人類志願各有不同,但既有了志願,就得本著自己的志願去做,依照志願實踐,那你所做的一切一切,一定能夠達到目的,所以說其誓願所作必果。原因在你平時不說假話,現在不論發了什麼大願,別人聽了就會相信,而且得到很多人的幫助,使你達成自己的本願。有的人發的誓願等于零,一點都不能實現,即因平時說慣假話,現在縱然發的真願,但得不到人的相信,所以你照自己志願去做時,也就得不到別人的助力,做起來處處感到困難,不能完成自己的志願,由此可見,虛诳語是能影響願心的,設若你能離虛诳語而行布施,所發的志願必能得到完成。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,(離開離間語就是兩舌,)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;眷屬和睦,同一志樂,恒無乖诤。(乖就是違逆,诤就是诤論,都不會互相違逆、诤論。) 這是語業中的第二種,叫做離間語,亦即上面說的兩舌,挑撥離間,播弄是非,破壞別人很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