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6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歡拿別人的東西或公家的東西去做人情,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作風,是沒有什麼意思的,(拿別人的東西來做自己的面子,對不對?別人桌上挾肉喂婆婆,就是這樣子,)亦不算得稀奇的,更談不上有什麼功德的。自己有的拿去布施,越多越好,自己沒有不必勉強,(打臉子充胖,)苦充門面,毫無意義。(毫無意義。)“助人爲快樂之本”,佛法說布施,就是以助人爲目的的,但所施舍的,一定是要自己所有的。【信解堅固,】就是對于因果深信不疑。相信拿自己所有的東西去布施,不是布施出去就完了的,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。中國民間勸人做好事時常這樣說:“一錢不落虛空地”。 (這個錢不可能放在虛空,它一定會掉下來,意思就是說,)不要以爲一個錢用去就沒有了,老實說,你的這一個錢,等于放在泥土裏的種子,將來會開花結果的。但這要有信心,沒有信心是做不到的。(叫他拿錢出來,好像要割他的肉似的,布施不出來,)如有人說,做功德是有好處的,不信的人就說,你說有好處,可是我看不見,看不見的事要我去做,那是不幹的,可見信心的重要。還要有所了解,比方我們拿一百元去救濟災黎,(災黎就是災民,)自己相信這是有功德的。但另一人來對你說:你這個人真傻!爲什麼要拿一百元去救濟?如將這錢買東西來吃,不但你一人,就是你一家,都會吃得飽飽的。假定你對布施沒有正確地認識,聽了這話以爲不錯,(沒錯,)那你的信心便動搖了!(你的信心便動搖了,)假定你對布施,是有正確認識的,聽了別人這樣說後,你就可以這樣回答:要知我的一百元是不會白用的,將來一定會得好處的,你這樣說是有罪過的。這就顯示你的信解堅固,(我們的信心要堅定不要被動搖了,)不爲邪說之所動搖。再如有人來妙法精舍聽經,聽了以後,覺得佛法很有道理,于是便對佛法生起信心,可是等到他去禮拜堂聽牧師講道時,又覺佛教道理並不怎樣高妙,因而就又動搖了佛法的信念。所以我們對于任何一件事情,不但要具有堅定信心,還要具有堅定認識,(像愚公移山,以前的愚公移山,前面有一座山,一天移一些移一些,有人說:你頭殼壞掉了,那座山那麼高你要如何移。他說:我若移不完就留給子孫來移,總有一天這座山會被移走的,愚公移山,讀小學的時候就會講到這個故事,不過,說歸說也要有那種頭腦,對不對?要有那種頭腦,譬如說那個小孩不會讀書,你硬要他堅定地認真讀書,讀不好就是讀不好,真的,有的孩子他書讀不好,但是他很會打電動玩具,他電動玩具每次一打都會贏錢,壞掉還會自己修理,有的孩子很厲害,有的孩子書讀不好,卻很會玩電腦,很會玩電腦,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,天生我材必有用,不一定要讀書,不一定要讀書,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在,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在,我們看這個世間的每一個人,都有我們心目中的佛菩薩,每一個都比我們行,這樣我們學佛才能成功,假使我們都瞧不起每一個人,他書讀不好你就瞧不起他,這樣我們就無法修行,第一步你就……,會輕視別人的,他就沒有平等心,沒有平等心就不是佛的心,要有平等心,讀大學也好,讀小學也好,乖乖的就好了,乖乖的就好了,)才不至于跟著別人腳跟亂轉。(你如果有堅定你的理念,你就不會團團轉,)一個人有了堅固信解,則在世界上,就【具大威力】,而爲人人之所恭敬尊重。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,(就是說我們的態度不能忿怒,)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;速自成就無礙心智;(無礙心智就是看什麼都了解,都通達無障無礙,無障無礙,了解一切都是觀念,觀念當下就是無所以著就是超越,智慧就産生,歇即是菩提,)諸根嚴好,(就是六根具足端正莊嚴,經典都處處告訴我們,如果有好的具足清淨的六根,就是)見皆敬愛。(每一個見到他都是:這麼莊嚴。大家都很敬愛他,所以貌相也要照顧好,不要邋邋遢遢的,不要邋邋遢遢的,穿著也是一種禮貌。) 這是意業中的第二種,亦即前面說的嗔恚。不過依照唯識學嚴格說來:嗔恚是屬根本煩惱,(貪嗔癡慢疑等等根本煩惱,)忿怒是屬小隨煩惱,(小隨煩惱,根本煩惱就像樹木的根,小隨煩惱就像樹木的枝,樹枝,這是樹根,根本煩惱就像樹木的根,忿怒是屬小隨煩惱,)爲根本煩惱的流勢。(流勢就是流變衍生的力用,意思就是說,這是指隨煩惱,是跟隨著根本煩惱而生起、作用,意思就是說這小隨煩惱的忿怒,離不開貪嗔癡,)如人與人間的爭執,(這個處處都是,爭執,爭得有意義嗎?能不能了生死,我如果說爭這個可以了生死的,你就要爭,譬如說你吃得太多,這要稍微跟自己的習性爭一下,你睡眠太長,重試的昏沈往生會有障礙,你的睡眠要稍微自己控製一下,自己控製一下,這個要爭,你說兩個人在那裏爭吵了老半天,對生死一點助益都沒有,這就無聊了,爭這個一點意義都沒有,誰贏也是無常,誰輸也是無常,贏了也不能了生死,輸了心情又不快樂,所以我們爭實在是很傷身心,身體疲憊不堪,心又煩惱,所以我們如果能學這個絕招,無诤,叢林無诤就是福,這句話你要牢牢地記住,叢林,叢林就是團結的意思,團結如果沒有鬥爭,就是這個團體的福報,叢林無诤就是福,一個團體如果沒有鬥爭,這個團結就有福報了,所以我們甯願犧牲我們個人,人家如果要和我們鬥爭,我們甯願犧牲我們個人,讓你贏,完成這個無诤的和合的團體,這個人不要說有沒有修行,這個人如果和大家都合不來,我不相信他多麼有修行,真的,這個人如果和這個也合不來,跟那個也合不來,你不要和我說他多麼有修行,連做人基本的和合都沒辦法了,他如何說修行,真的,這個人一天到晚和這個吵架,和這個相罵和這個鬥爭,和這個堅持意見,不得了了和這個也合不來,和那個也合不來,你想想看你說他多有修行,基本上的和合他都沒有辦法,六和合的最基本上的口和無诤都沒辦法,你怎樣修行呢?是不是?所以說我們修行人每一個要無诤,無诤,我們輕松對方也輕松,對方也輕松,要理性一點不要這樣死執。上次,我去忏公那裏參加佛學講座,開會當中每一個大專生都有意見,我是解門學員長,我就廚房忏公交代我負責,對不對?看開會的意見這麼多,忏公就說了一句話,兩種力量解決紛爭的辦法,第一個少數服從多數,第二個當你們爭執不下的時候,由師父裁決,師父如果簽名,按照我的意思去做,就解決了,對不對?哪像現在這樣子,現在,師父已經說完了還在爭,師父說了還在爭,真是奇怪,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,可見那個煩惱之重,煩惱之重,沒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做,就不行,對不對?某些東西我們應當堅持,譬如說忍辱,我們應當堅持,爭執你怎麼可以堅持,堅持要爭執那就糟糕了,別想要修行,人與人之間這個生活是很大的學問很大的藝術,藝術。)爭到不得解決時,便大起忿怒,如忿忿不已,或怒形于色。(所以在這個時候我都告訴他們,冷靜一下,休息一下,不要再說,再說不會有結果的,兩個人在極端的憤怒之下,最好大家都不要談,電話挂斷不要談,冷靜休息一下使火氣消一下,使火氣消一下,真的,)在這世間,有很多人,見到不合理的事情,便忿忿不平地大發其怒。忿怒的現象,在衆生心中,是常常現起的。人一發起忿怒心時,其樣子是很難看的,假定沒有忿怒心的發作,則面貌就很和善慈藹,人人見了都很歡喜。盡管有人常以難堪面色給人看,但自己卻不願見到別人不好的面色,所以我們應該如佛說的遠離忿怒。(不要單說忿怒,你們來我這個地方,我板個臉孔給你們看,你們就受不了,來,我就默不作聲一個臉孔,你們就受不了,不要說我在忿怒,你叫了我老半天我不理你,你就受不了了,對不對?所以說臉上無嗔真供養,千供養、萬供養,臉上無嗔是真供養,千百萬的供養,不如你不要忿怒的供養,你如果供養金錢,不如你態度溫和來供養叁寶,對不對?你沒有錢沒關系,但是對叁寶要誠懇,你用不生氣和合來供養叁寶,在叁寶門中,待人處事都是要用一片和氣,什麼事情你如果都要斤斤計較,你會什麼事情都無法做的,我不騙你的,過得去就好,真的,就更這樣子,意思是說對這個世間的假相,不要什麼都計較,這樣是無法修行的。) 【離忿怒心】,這是消極的不作惡;【而行施故,】才是積極的行諸善。果能如此做去,便得【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,】而且很快地【速自成就無礙心智】。原來一個人在忿怒心起時,其理智完全喪失,你說什麼話也沒有用的,(兩個人在大聲爭吵時,你說什麼話有用?)最好是走開不要理他,等他忿怒心過後,你才去對他說什麼,始能獲得他的相信,因爲他已恢複他的理智。有了理智,對于任何事物的觀察,(比較放得下他心情比較快樂,心情快樂你對他講什麼,他都說:好、好……,心情不快樂,他什麼都:不好,不好……。對不對?不要得罪我,得罪到我就給你好看,還跟你恐嚇一下,)便可通達無礙,不再受到任何限製,所以離忿怒心,速自成就無礙心智。(所以我們盡量不暴怒,不要發脾氣。)上面已經說過,不起忿怒心的,相貌一定和善,所以【諸根嚴好,見皆敬愛】。諸根,就是指六根,嚴好,意謂莊嚴。莊嚴端正的相貌,不管什麼人見了,是都敬愛不已的,不會遭人討厭,設若常發脾氣,便會給人討厭,這是很要緊的。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,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;恒生正見敬信之家;見佛、聞法、供養衆僧;常不忘失大菩提心。 這是意業的第叁種,亦即前面說的邪見,或叫做不正見。邪見,(這很可怕,)是顛倒的心理,不信因果,否定道德,(否定傳統,)對于做人有極不好的影響,所以佛要我們遠離邪見。【離邪倒心】,是屬消極的不作惡;【而行施故,】乃屬積極的行諸善。果能這樣做去,自然【常富財寶,無能侵奪】,而且生生世世【恒生正見敬信之家。】(不要再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