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▪P6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不來不去,一切法本自不生,本自不滅,這樣子,你不必建立觀念再去破除它,你不必立一切法,就不必除一切法,你無一切心本自具足,你都無須起心動念,事情就解決了,事情就解決了,所以妄見就是虛妄之見,)本來不是這樣的,硬要說是這樣的。如不是常住的,虛妄分別以爲是常;不是快樂的,虛妄分別以爲是樂,不是自我的,虛妄分別以爲是我,不是清淨的,虛妄分別以爲清淨。衆生的分別妄見,雖說是很多的,但若得到智慧,一切分別妄見,都可辨別出來,予以徹底破除,不容讓其存在。智慧是破妄見,(妄見,簡單講我們在心中建立什麼相,只要我們在心中建立一個相,假相的對與不對,是與非,這個都叫做妄見,本來就沒有,我們一直建立這種觀念,這種觀念又困擾著我們自己,所以根深蒂固習性難斷,)二者絕對不能同時存在。(智慧現前妄見就消失,我們的分別、妄見愈強,我們就失去智慧,沒有智慧。) 丙二 明衆行 丁一 四無量心(慈、悲、喜、舍) 慈莊嚴故,(慈就是給衆生快樂,)于諸衆生不起惱害;(于諸衆生不起惱害,這個很難,這個很難,你說衆生一直要害我們,一直要找我們算帳,你還不起惱害,這個要有相當的功夫,我們一般學佛的人,人家不欺負我們,我們不會去反擊人家,這個我們做得到,尊重,但問題是你若碰到不講理的,硬要傷害我們,你還不起惱害那很難,佛有辦法有這種能力,所以要學佛你要從無常下手,從空性下手,這樣才有辦法,根本治療這一切的煩惱,你若了解這是緣生緣滅的事情,你沒有辦法,有的忍耐接受,我這是業力是果報,他能夠拉這樣就沒有苦惱,所以這個不起惱害,這是說衆生沒有傷害我們,我們才有辦法這樣子,他如果真的傷害我們,你有辦法做到不起惱害嗎?不簡單,不簡單。他如果要挖你一顆眼睛,你不起惱害,你要挖我一顆眼睛,我就先讓你死,對不對?所以要做到佛陀這種大犧牲,又沒有埋怨,很難,菩薩很難做,說捐贈骨髓就好了,明明抽他的骨骼,可以救人,幾千百萬人裏面,配一配才配到他,他就是不想捐贈,他就沒有那種慈悲心,所以不簡單,要行菩薩道確實不簡單,要犧牲自己,)悲莊嚴故,愍諸衆生,常不厭舍;(悲愍衆生拔衆生種種的苦,常不厭離,他不厭舍,)喜莊嚴故,見修善者,心無嫌嫉;(見人行善都隨喜贊歎,心無嫉妒,這種功夫確實不簡單,確實不簡單,在座諸位,你稍微想想看,我們有沒有嫉妒心,見到人家好我們受得了嗎?受不了,做師父的剃度兩個徒弟,剃兩個女衆徒弟,每天都:吃飯了,今天叫這個明天叫那個,有一天你只叫這個,你突然沒叫那個,那個就不是味道了,爲什麼?爲什麼師父只疼她,有叫她吃飯沒叫我吃飯,單單吃飯就好了,心情就不爽快了,整天就板著個臉不說話了,你問他:你在生氣什麼?沒有,我哪有生氣,沒有。你有什麼事情?沒有,沒有事情,板著個臉,沒事是沒錯可是板著個臉,對不對?所以我們人要達到沒有嫉妒心,那真的是很難,很難,別人好我也替他高興,這樣子,別人的成就、美貌,他得到別人的重視,我的內心都很自在,不會起心動念,不簡單。)舍莊嚴故,(這個舍莊嚴,)于順違境,無愛恚心。(這個舍不是布施,在這裏要特別注意,這個舍不是布施,這個舍的旁邊要寫“平等心”,這個很重要,慈悲喜舍的這個舍,不是布施的意思是平等心。爲什麼?從它的解釋我們就能了解,說于順違境,順就是順境,違就是違境,無愛恨心,可見這不是布施的意思,一般人,慈悲喜舍把它解釋爲布施,這舍解釋做布施,這個比較不合宜,意義不是這樣子,所以這個舍是平等心,于順違境無愛恚心,安住在平等的境界。) 以十善業而六度,已如上說;以十善業而修衆行,今當再說。六波羅蜜,雖爲菩薩所修的主行,除此還有很多法門需要修學的,如四無量心、四攝法、叁十七道品等。現在先來說明如何修四無量心。慈、悲、喜、舍,名四無量心,爲什麼說爲無量?無量,顯示沒有限量的意思。世間諸法,有的是有限量的,有的是無限量的,現在菩薩所修的慈、悲、喜、舍,就是沒有限量的,名四無量心。 【慈莊嚴故,于諸衆生不起惱害;】這是菩薩所修的慈無量心。發廣大心的行者,(修行者,)時刻這樣地想到:生存在這世間的有情,不論是屬那一類的,總是苦多樂少,或者樂盡苦來,所以見到衆生沒有快樂時,就要想辦法給衆生的快樂,而且這樣的給與衆生樂,不只是給一個衆生快樂,或者是給少數衆生快樂,而是給與無量無邊衆生的快樂。這樣的將一念心擴大普遍到一切上去,名慈無量。所謂“廣大無量,善修慈心,得解遍滿”,正是這一慈無量心的寫照,在這樣地用心下,想給與衆生的快樂還來不及,哪裏還會去惱亂或傷害衆生,(你不必說給衆生快樂,也不要說惱害不惱害,就以最基本的說,那個人走出去他整天都跟著你,你就苦惱無邊了,他都不要講話,你走到哪裏他跟到哪裏,你走到講堂他跟到講堂,他那種跟是整天都跟在你身邊的,他什麼也沒說,也沒打你也沒罵你,就是整天跟蹤你,你就煩死了,跟蹤你,你就煩死了,所以我們不要說給衆生快樂、不快樂,最重要的是要他能接受,對方要能夠接受,每一個人都要人家尊重,尊重,英文叫做respectable, respectable尊重的,形容詞“adj.”,尊重的,你需要去尊重一切人的方式,這樣對方就快樂了,)以增加衆生的痛苦?不但不給與惱害,而且要給與安全感,(這是菩薩,一般的菩薩就是要這樣做,)使獲得生命安全,快快樂樂地生存下去,名爲與衆生樂。 【悲莊嚴故,愍諸衆生,常不厭舍;】這是菩薩所修的悲無量心。修此悲心的主要目的,在撥衆生的種種痛苦。(就像觀世音那樣,像觀世音那樣,像觀世音都在拔衆生的痛苦,)一個真正行菩薩道的人,看見衆生的痛苦,總是悲不能已的,(已就是停止。他的悲心都一直發出來,悲心一直發出來,)要想辦法替他撥除。對諸衆生的痛苦,懷有悲愍心,不是短時期的,而是常不厭舍的。(就是一直要幫助他,)原來衆生,常時陷溺在苦痛深淵中,這個痛苦剛剛拔除,那個痛苦繼續又來,(因爲揚湯止沸,沒有辦法停止痛苦,衆生是每天一直造惡業,一直想要離苦,不可能,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所做的就是菩薩畏因,衆生畏果,我們現在要做以前,你要稍微冷靜想一下,這樣做下去是不是有後遺症,痛苦是不是隨後就到,對不對?既然隨後就到那就不需要了,這個時候就可以停了,就可以停了,是不是?譬如說我要出國,我都第一個跟旅行社說:安全第一,吃好、吃好不重要,安全第一,凡是有危險的地方都不可以去,如果說我慧律法師帶團出去,去到國外死了兩個、叁個,對不對?如果是意外就沒有辦法了,像今天印尼航空發生空難,印尼、雅加達,雙洞輪引擎飛、飛、飛,飛到一半他要停在機場爆炸了,航空,爆炸,死了十五個,那架飛機是國內線的,坐四十八個死了十五個,整個雅加達的機場都在哭,那個你沒有辦法控製,要旅遊你就要冒著生命的危險,坐飛機,那一種就不是你可以控製的,誰都沒有辦法,要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沒有辦法,所以我們如果知道我們要去旅遊,我們就是平安,快快樂樂地出門,平平安安地回家,所以說要給衆生有一個安全感,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,第一個人爲因素可以控製的,我們都要事先安排好。)如你對這感到不勝其煩地難以拔除,那你就會厭棄舍離衆生而去,再也不會過問衆生痛苦不痛苦了,可是悲心徹骨髓的菩薩,不論衆生如何在長時期中受苦,總是常不厭離舍棄衆生,隨時隨刻都在設法爲衆生拔苦,沒有一時一刻忘掉衆生在苦痛中的。(這個確實不簡單,不要講太多講看護就好了,譬如說有一個人他的身體都發臭潰爛,你去做他的……,不要說賺錢,特別護士那種的,那是有賺錢的,叫一個病人你來照顧看看,那種身體都發臭肉都潰爛的,還有傳染病的,你敢去看顧他嗎?不要說長期性要解決衆生的痛苦,你去看護看看,你自己就開始先怕了,我去不曉得會不會傳染到我,這個味道這麼臭,你看看,所以說世間並不是我們學佛的人最偉大,你不要常說我們是學佛的人,學佛的人有時候一點都不偉大,你去看基督教的,你不能跟他比的,你不能跟他比的,他有神的愛就比你厲害多了,怎麼樣?你去門諾醫院看看,我們說起來慚愧,花蓮的門諾醫院,美國人,美國人來臺灣犧牲,對不對?對病苦的人,他就慢慢地跟他說,他只信上帝那種愛心,我常說有時候佛陀的慈悲,勝不了上帝的愛就是這樣子,佛教徒說到慈悲,具慈悲沒有錯,問題是你看人家基督教的愛,你不能跟他比,你不能跟他比,上次播一出《殘酷大帝》,我那個時候已經學佛了,我去看《殘酷大帝》,它描寫一個修女,一群修女去非洲傳教,還被非洲的土著強暴,再去,再去,去的那一幕每個個看了都會流淚,她們坐飛機,這些修女每一個都穿得很潔白,帽子戴起來實在很莊嚴很莊嚴,修女下飛機,下飛機車子開到半路,見到一個小孩坐在地上哭,非洲的小孩,蒼蠅,地上都是雨水都髒兮兮的,就這樣子沒有父母在旁邊,那個修女說停車,停車就馬上下車,把那個小孩抱上來,整個都爛泥巴,都是泥土髒兮兮的,那個修女一走過去,就把那個小孩抱起來,抱起來靠在胸前,整個身上都很髒,她把他抱起來就這樣靠著,我想上帝的愛也是很偉大,這個我們哪做得到,哪有辦法這樣子,那一幕令人感動,你不是說世間……,我們佛教徒常有我慢,自忖我出家人最偉大,或是說我在家學佛究竟的道理,其實我們在行爲上的慈悲,有時候跟不上外道的,一點都跟不上,一點都跟不上,有的看到:髒鬼,髒鬼。修女她不但沒有討厭,還把他抱起來,抱起來,太感動了,不管他是幹淨或是肮髒,她就是當做她的兒子,後來那個修女死掉,有…
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