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言,】對惡事而言,【翻過來說治貪的善法是指一切好事而言,因此之故不顧一切盡量盡力以做好事,爲對治貪毒的方便,也以此爲報恩弘化的本事。近來檢查所作的事,許許多多,不單是不能得到好果,反而把好些事情作壞了,原來釋迦牟尼佛老人去貪的意義,並沒有在貪字下面加上一個列舉的解釋,即使有也只是舉例,而不是法律,】不是法律,法律是有原則性的,【至于一切治貪的法門,也只是以此對治,並沒以此作貪字的注腳,去貪的工夫,真是要去貪心,一切聲、色、貨、利、榮名、高位,殺人放火,這些壞事絕對做不得,】一切聲、色、貨、利、榮名、高位,殺人放火,這些壞事絕對做不得,絕對做不得,【是不用說的,連到這些心都有不得,也是很明白的,】連起這種念頭都不可以【但是還有更大的要點,就是壞事固然貪不得,好事更貪不得,佛法是絕大的好事,佛法的第一要件是去貪,所以佛法更貪不得,貪心做好事的壞處比之貪心做壞事的不好還要加上十百千倍,若是貪心學佛法修佛事,且沒說認識錯誤走入魔道,】這事不談,【便是】對佛教【認識正確,依經依教】來修行,【若著了半點貪心,這就比一切貪心作惡的結果還要壞上無量數倍,】因爲你做【惡事,是人人知道作不得的,如有一人作惡,人人都會反對他,所以害小,】因爲他做壞人,【如有一人作善作得不妥當,不合本末,】就是不了解次第,【先後】的次第【,把事作壞了,累得大衆受苦,甚至于做成天翻地亂的大壞事來,因爲他的心行都是善,】像我們現在的斂財、騙色,就是這樣子,我們現在的宗教就是這樣子,對不對?譬如說,基督教、天主教,其他的,或者是我們佛教裏面,沒有正知正見的,他就是這樣子,他說的,我發好心讀經給你聽,講一講結果知見錯誤,知見錯誤,中了邪見邪見的箭拔不出來,你看他發好心要救人,結果講經這個人本身沒有正見,底下的人統統中了邪見邪見,他的發心是善的,不過卻相反,天翻地覆,中了邪見之毒,【人家也無從反對起】因爲他是好心,所以不能常常說我是好意,我是好意這句話不要常說,好意要配合智慧,智慧要配合手段,方便的手段,手段,就是說你不能只說我是好心好意,不過你的好意有後遺症,你就慘了,【我們知道古人所說,無功之功是大功,】不要著這個功,這個功叫做大功,【翻了過來便也要曉得無罪之罪是大罪,】因爲你發的是好意,但是你沒有智慧,【現在且舉一兩件做好事的例來說】給你聽,【譬如現當夏令,】夏天的節令叫做夏令,農曆四月到六月的季節,【一般貧苦人很易得病,又沒錢請醫吃藥,】不像我們現在有全民健保,全民健保,【眼見得病毒愈傳愈廣,而得了病的人,也只有死的一個結果,于是這裏有一位善人,他自己捐了錢出了力,開醫院施醫施藥,並且自己還不要名譽,連捐錢的事也無人知道,這總算是好事了,然而所請的醫生是庸醫,】庸醫就是醫術不高明、不精良的醫師,【用的藥是壞藥,他自己又外行又忙,沒有能力和時間去照管一些生病的窮苦人,】所以,【走去一醫,連本不該死的也便死了,】所以,【這位善人所作的算不算好事呢?以此爲例,事事都有這種可能性,】都有這種可能性,像我們現在印書也是一樣,不論是一貫道或者是佛教或者是世間拜神的人,都說印善書有好報,印善書有好報,我們印善書印得很多,一般的善書裏面有夾帶著不正見,你印到邪知邪見的,以他來講他是正見,正知正見,以佛教來講這是有正念的人才知道這是邪知邪見,印經典本來功德很大,印經典本來功德很大,印到邪知邪見的書罪過無量,所以有善心不一定得到善報,善心的後面要有智慧,要有智慧。底下說,【存在當中政治、軍事、教育其關系愈複雜,範圍愈廣大則爲善爲惡的影響效果也就愈是深廣,所以凡作一事,越是善事越不可貪,既要作好事,必須要認識明白,】既要作好事,必須要認識明白,【審查】就是審慎考察考量【清楚,把自己的能力環境的情況都要計算妥當,然後自己真要負起責任去做,要能夠這樣,才可以說到不問成敗利鈍,】成就是成功,敗就是失敗,利就是利害得失,不管這些就對了,利鈍可以叫做得失,不問成敗的得失,【但來心安的話,】只要求得心安,修行人就更求得兩個字“心安”, 求得“心安”,【若是只貪著在做好事的上面,不單犯了貪字病,而且還犯了愚癡病,所以說壞事貪不得,好事更貪不得,】所以【佛法就更加關系重大了,如果對于佛法而貪,其罪過之大,從我並害,教國】就是佛教和國家社會都【兩】敗俱【傷,真有無間地獄之懼了,】因爲你種了惡因,【中國古聖人也說,】這是指孟子,出自《孟子·離婁篇》【人之患在好爲人師,】這句話你要很注意聽,一個人的毛病過患在于喜歡當人家的老師,意思是說自己覺得自己很有程度,學了一點佛講起話來,就好像他已經證果了,人之患,人之患,患就是毛病,一切衆生的毛病就是什麼?在好爲人師,在于喜歡當人家的老師,以老師爲自居,老師爲自居,因此我不輕易地讓徒弟上臺,也是怕他落入這個毛病,當然有能力就一定要上臺,所以我們出家、在家也好,我們如果到哪個地方演講,或者是跟人家在講話,說我講給你參考看看,這句話講出來就很圓滿,我講給你參考看看,大家互相研究,像我如果到林口體育館講經,我一定會說,我今天是來向大家學習,底下的人聽了會很舒服,聽了會很舒服,你如果說,今天來我是來教你們的,不發你噓兩下,噓一下不夠再噓兩下,噓兩下,真的,所以不能用那種語言來講話,懂得說話的人會避開災難,會說話的人他會避開災難,他又不是傻子,對不對?底下坐的人如果比我們行怎麼辦?你當然要說我是來學習的,這個在我們爲人或者是公司行號,尤其是在家居士這個很好用,你要記住,你走到哪裏都要收斂自己,狂妄的話,永遠不能從口中說出來,沒有一個人喜歡聽對方驕傲的語言,你相信嗎?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喜歡聽對方驕傲的語言,驕傲的語言,譬如說你是他的師父,他是他的師父,他在面前他就說……,師父如果說(自己比較驕傲的時候),徒弟不敢說什麼,他在面前就:是、是、是,在背後就:我師父吹牛的,他把嘴巴遮起來:我師父吹牛的。跟他師父漏氣一下,所以包括徒弟都不喜歡聽他師父臭屁,我以前患了這個毛病,但是我有在改,我有在改,我有在改,沒有辦法,我算讀了不錯的學校,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,中藥吃了很久,我吃了很多年的中藥,這個吹牛的習氣都改不起來,現在已經在改了,已經在改了,所以我常想四十五歲了,還不改會糟糕、會糟糕,如果活到師媽那種年齡再來改,棺材已經進一半了,快進棺材了來不及了,所以我們如果在講話,千萬不要以老師自居,要說我們互相研究、參考,我向你學習,人家如果贊歎我們,你要跟他講:托你的福,托你的福。底下,【又說愚而好自用,賤而好自專,生乎今之世,】這一句很重要,孟子說:愚而好自用,賤而好自專,生乎今之世。愚就是愚癡的人,愚癡的人偏好,自用就是剛愎自用,什麼叫剛愎自用呢?就是自以爲是,自己認爲自己對,自己仗恃自己很有才能,那是很慘的,愚癡的人都剛愎自用,自以爲自己所做的都是正確的,自以爲自己很有才能,這個就是愚癡的人,賤而好自專就是卑賤的人,卑賤的人是怎麼樣?他的偏好是怎麼樣?自專就是獨斷獨行、獨斷專行。他要怎麼做就怎麼做,你拿他沒辦法,這個就是卑賤的人他就是獨斷專行,生乎今之世,【反古之道,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。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?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,意思是說,我們生在今天這個時代,他偏偏想要回到從前的路去做,不懂得調整時間跟空間。意思是說,我們的時間跟空間已經變了,我們生在現在這個時代,我們要用現在的時代背景,時間跟空間種種的政治,種種的方法來解決事情,他偏偏要用從前那一套,那一條路去走,如此一來,災難一定會降臨在他身上,意思是說不懂得調整自己,不了解時空,不了解種種的因緣法,來硬的,硬功要用從前的人的方法,處理今天所發生的事情,如此一來一定會出事的,災難一定會降臨的,【佛法是叁千世界的大力,】大力就是無上的智慧,無上的威德,【住持學佛法的是學天人之師,這兩句話我們也曾看見經書上說過,聽見老師大德們講過,貪別樣還不要緊,貪到了佛法,我想比什麼貪心都還要不好,有人說貪佛法的結果,至多不過是他一個人不管世間事,而又學不成佛,】學不成佛,【走錯了歧路,】歧路就是走錯路,【誤了自己一生就完了,再充】充就是擴充,【而至于其極,】極就是極限,【他再去勸上幾個人和他一樣走了錯路,】這種有很多,【學不成佛也就完了,有什麼大罪過呢?】底下說,【這話想想好像是不錯,其實則不然,我們如果知道了人身難得,這一件事是真的知道人類生命慧命之所由來,是從有宇宙以來就有了這生命慧命的種子,直接不斷相續以及于吾人之身心,則此身此心不可輕易毀滅,如果輕易毀滅此身此心,乃至于有形無形中勸人毀滅,則其罪過直與毀叁世諸佛是一樣的深重,】但是這個也要看福報,看福報,碰不到福報的人,有時候外道拜一拜、拜一拜,會叫你自殺,叫你自殺,譬如說你爲上帝、阿拉而死,爲神而死,你的另外一個生命就出生,所以其他的教徒他就不怕死,他開口閉口就說是爲了神爲了上帝,他就去欺負別人種種的,他認爲這樣做是對的,我們佛教是講自己的因果自己負責,自己的因果自己負責,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結自己的因果鎖鏈負起責任,別人怎麼說這是別人的看法,我們不一定要照他這樣做,世間人把生命看成一種觀念,所以他的觀念錯誤,他會活得很痛苦,只要是著相沒有開悟,一定會受到影響。底下說,【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這一段話,是專對著了斷魔空魔以…
《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