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百法明門論表解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是佛法。後來就毀謗這個實相法,落無量阿僧祇劫的這個惡道,墮落這個惡道。毀謗大乘的實相法,因爲,他不悟到這個大是絕對的事情,絕對當體就是如,當下就是如。簡單講,你如果要真的修行,你看到惡的,連動到個念頭都不可以,笑一笑;你看到不好的仇敵,你連動到一個恨都不可以,你怎麼可以說,我今天一定要度好的呢?那些惡劣的衆生怎麼辦?所以,大乘裏面更講說:菩薩或諸佛菩薩,對那些惡的衆生更應該更發大悲心,發同那個惡劣的子弟,花雙倍的時間去教化他。

  怎麼可以說,今天人家對方一點惡,你就嫉惡如仇,就毀謗、傷害、攻擊,他持戒、不持戒或怎麼樣子,一直傷害對方。所以,要研究大乘這個大字,要知道什麼叫做絕對的東西,什麼叫絕對?絕對就是萬法皆如,不能起心,也不能動念,起一個善的,也不對;惡的,也不對,惡的不應該學,應該除;善的也必須除,連善的觀念都不可以,如果說善的觀念有的話,那我今天:我度無量無邊的衆生,我不是每天都高唱這樣子,自已太高興了,實無衆生可度.

  也不能有度衆生的相,那是名度衆生,如果,有度衆生的相,那衆生對不起我的話,我不就怨恨了嗎?所以,心無一切相,名大乘法。會歸到最後,你還是禅宗的一法了不可得,還是一法了不可得,無一切相名大。所以,要行這個大簡單講就是無限的容忍、無限的包容、無限的胸量、無限的放下、無量無邊的智慧,這個都講無,什麼都與空相應,名叫做大。

  第二叫做殊勝名叫做大,因爲,它是講究竟圓滿的道理,揀小就不同于小乘,小乘的話度衆生度一度,疲憊不堪,他就不度了。舍利弗過去還因爲度衆生發一個大乘心,很好,帝釋天要來試試看,他發這個大乘心發得怎麼樣,他說:我生病病得很厲害,我需要右眼,右邊的眼睛。他說:噢!我是行菩薩道的人,有誰怎麼可以給我煩惱?唉!右手就把右眼挖出來:來!給你!吭都不吭一聲。後來,接到右邊的眼睛,他說:嗯,這個好臭!然後放在地上踩一踩,說:你挖錯了,醫生講要左眼才有效,右眼沒有效,唉呀!你不早講,害我挖錯了,衆生怎麼那麼難度,左右眼你都分不清楚,唉!不度衆生了。

  舍利弗因此退了六十劫的菩提心,不敢度衆生。只有左右眼挖錯了,就差這麼多。所以,要行這個大乘的法,我們只能講一講,不要說什麼眼睛,他吐一口痰在你臉上,你都忍耐不住,還稠稠的、黃黃的、還整塊的,很臭,不知道多久沒洗澡,你就受不了,不要說挖眼睛那種功夫,對不對?一個吐痰你就沒有辦法了,哪有辦法忍耐到那種程度,我們行什麼大乘,小乘都不如,我們哪有辦法行大乘,不可能,對不對?我們這個也不曉得是哪一乘,吊在半空中,不曉得哪一乘,自己去命名吧!

  再來,這個[乘]就是[運載]的意思,比如說:人乘、天乘、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,你持五戒就是由人乘運往人,就是你來世想要做人,那麼你今生今世最起碼的條件,你要持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如果說你要升天的話,你必須行十善,不貪、不嗔、不癡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绮語,身叁口四意叁。如果你要證阿羅漢,就必須修四谛法,這個四谛法可以運載一個人入阿羅漢位。如果你修緣覺的話,修這個十二因緣,可以運這個修行人達到辟支弗。如果你修六度的話,就可以達到菩薩位;如果你修六度萬行的話,就可以達到佛位。

  這個乘就是車子,古時候的車子,就是你坐什麼車子,達到什麼目的地。你持五戒,你就是坐五戒的車子,來世又做人;你打八關齋戒又念佛,那麼你就乘了八關齋戒的功德,直接通往極樂世界。所以,打八關齋戒一日一夜,持戒清淨,中品中生,不管你犯五逆十惡,都可以忏悔清淨,所以,還是要打八關齋戒。

  [百]就是[數目]。[法]就是[世、出世法],這個都是法。[明]就是[無漏之慧],無漏就是沒有煩惱,是真正的智慧,我們這個有漏之慧叫做小聰明,無漏之慧叫做智慧[能破暗故]。明就是有光明、有智慧,人類缺乏了這個,就麻煩大了,所以,如果這個世間沒有佛法,那這個世間就成什麼世間,就鬥亂。你說,拉其夫:甘地,他爲了要競選這個總理,炸得身首異處,同樣的時間死了十四個人。四十六歲,他兒子讀哈佛大學,從這個哈佛大學趕回去,送葬的人有十五萬人,但現在變成一堆白骨。這個叱咤風雲,不可一世的人,正因爲政壇上的鬥爭。所以,我們說這個世間,真正的要和平的話,還是要佛教,佛教第一個大大戒,那就是不能殺生。

  從以前,幾千年來佛教的戰爭,幾乎沒有,佛教怎麼能戰爭?一直叫你六度、叫你忍辱、叫你行善,對不對?在,而且它是釜底抽薪的畢竟空,它不是說像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回教,可以借助神的名義。我發動戰爭,我就是站在正義的一面,你就是魔鬼。這個海珊那麼殘忍,他都會說打著正義的旗幟,那每一個都爲了正義戰爭,像阿拉伯的人民要發起這個聖戰。佛教,只要你戰爭,你就是殘忍的,不管你是怎麼樣的一個角度,不管你是哪樣的角度,統統要負因果。

  釋迦牟尼佛在前世,生生世世,殺掉那些惡人的時候,自己要墮到地獄去,菩薩行菩薩道的時候,他不忍心這個惡的衆生。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做商人的時候,有一個商人要殺掉那上面的五百個人,獨吞那五百個人的金銀財寶,釋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頭,馬上就先把他宰掉,後來,也是要下地獄。菩薩怕他下地獄,先下手爲強,除非你是這樣子心境的人,沒有這種心境的人,是不可以的。所以說,佛教的戰爭在曆史上來講,你去看看!中東那個戰爭,那就多了,爲了宗教戰爭,十字軍東征,中東幾乎都變成戰場,沒有幾天幾年是甯靜的日子。爲什麼說佛法到今天來講,可以說是人類最徹底的、最究竟的,因爲它是發源于東方,雖然說西方的科學比較先進,可是,他們要研究這個文明、這個哲學,統統要到東方來。明這個智慧是最重要,列爲最重要的就是知見的問題。

  [門]是[開通而無壅滯故],當然是門一開的話,那就通,門一關起來,就不通。門上面一個明字,意思就是智慧,無漏的慧你可以破這個暗,那麼可以開通一切而沒有壅滯,而不會停留在裏面。[論]就是[簡擇性相],簡擇就是用智慧來討論它,使你能夠選擇;簡擇:你用智慧來分別,如何是性?如何是相?[教誡學子],學子就是學佛的人,[斷惡修善,滅妄證真]。滅除妄想,證得空性的真理。再來[能诠之教],诠就是解釋,能夠解釋的就是我們[大乘,所诠事理]就是[百法]:一切法,大乘能诠之教,百法是所诠的事理,事相跟理體。那麼,用[能緣之慧],所緣的百法是門,能緣之慧是[明,所緣百法]是[門],[所诠之義],就是所诠的道理是[體],就是要讓我們了解這個體性是什麼。所诠之義還有體性,所解釋的百法的道理,還有這個體性。《大乘百法明門》是對[論]分開來講的話,論是[能诠之教],《大乘百法明門》是所诠之義,論是[用],《大乘百法明門》是體,這個就要對著看就更清楚了。這本論是能诠之教,《大乘百法明門》這些道理是所诠的義理,就是顯示我們的本體。

  [4宗旨][正解:本論共有一百種名詞],如果能夠[明此]一百種名詞;明此就是如果你能夠明了這一百種名詞,[則能了萬法唯識之旨,可入大乘之門]。我們說要研究大乘的經典,你連門都不知道,你就無從進入,這個《百法明門論》是進入大乘之門。研究大乘的人,尤其是中國哪一個人不研究《百法明門論》。[通俗解],通俗就是就世俗來說明它的作用,就是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,它就世俗的角度來說,[一、爲唯識學的名相提綱]。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是什麼?是唯識學的名相的提綱,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提綱,提納就契領。[二、爲唯識宗于心理學上的簡要說明]。所以,我說它包括心理學,連那個心理學看到《百法明門論》都要歎爲觀止,可惜!他沒有機會,拿來,翻開也看不懂。[叁、爲宇宙萬有之分類],研究《百法明門》可以[明達的宇宙人生觀]。通達宇宙人生觀。

  再來,我們這本《百法明門論》是誰寫的呢?[5著者]是[世親菩薩],又名天親菩薩,以後看到世親菩薩、天親菩薩是同一個人。像《往生論》的話,就翻譯成天親菩薩,[梵語]叫做[婆薮盤豆],[Vasubandhu],[譯曰世親,或譯天親,生于佛涅槃後九百年,西元前二百年]。這個從以前到現在,釋迦牟尼佛的誕辰,有的人說是叁千多年,有的人說是二千五百多年,像這個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五百年才出生,他又是西元前二百年,那麼,九百加二百再加一九九……就是多少?就是叁千年,所以,這個是采用佛誕叁千年時間來推算的。這樣推算起來,如果,以二千五百多年的話,那就沒有這個人,就推算不出來。所以,這個印度是很不重視曆史的,反正,就是有這樣偉大的人,反正你也弄不清楚他是什麼時候出生的,別管他何時出生,只要有聖人就好了,聖人就是很行就對了。

  西元前二百年,[爲北印度健馱邏國,富羅城人]。北印度的一個國,一個大城的人,他的爸爸是[國師],什麼叫國師?國王的師父。國王拜他做師父,國師[婆羅門矯屍迦之次子]。這婆羅門是專門替國家祭祀、禮拜、禮節、禱告,這婆羅門是一個屬于修行人非常最高級的,比國王、王公、大臣還尊貴,矯屍迦的次子;第二個兒子,[無著菩薩之胞弟]。無著是哥哥,世親菩薩是弟弟,這兩個都是菩薩,一個是無著菩薩,一個是世親菩薩。這個爸爸很會生,生兩個都是菩薩,這很厲害。怎麼也不出生一個到別的地方去,怎麼菩薩都跑到他家去。

  [菩薩青年出家受持叁藏],經、律、論,這不是普通人。[博學多聞,神才俊朗]。神才就是他這個才幹,人家說鬼才、天才,不是,他比天才還厲害是神才,我在建中的…
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