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時候,外號叫天才;大學的時候,因爲智商很高叫鬼才,後來,廣化老和尚說:這不是,這個學佛很厲害叫神才,叁種外號。神才就是出神入化,俊是非常顯赫,很出衆的意思。神才,這個才幹非常出衆。[無以俦匹],俦就是同類的人,同一類叫做俦,匹就是比,沒有同一類的可以跟他比的,那就是人類沒有一個可以跟他比。
[著阿毘達磨],著這個[俱舍論]。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,[初執小乘,謗大乘法,]剛開始他誹謗大乘法,他認爲小乘是佛說的,大乘非佛說,到今天來講也有很多人,誹謗大乘非佛說。[後來由無著菩薩攝化],他哥哥很聰明,知道他弟弟執著小乘,哥哥不曉得要怎麼去救他,後來,他哥哥靈機一動,好了,就回去找他。回去找他,就病得很厲害,爬不起來,這個世親菩薩就說:哥哥你怎麼樣?回來怎麼病得那麼嚴重。他哥哥說:唉呀!我沒有辦法爬起來,可是,我過去是修學大乘,我又很喜歡聽這個大乘,你念給我聽好了。每天都叫他弟弟念這個大乘,念到後來,哇!自己開悟了,在哥哥面前痛哭流涕:哇!我以前怎麼這麼愚癡?他哥哥就:我的病好了。
以前誹謗大乘,假裝生病叫他念,念一念,不錯。將來如果你們對方的一半,他說:不信佛,那你也躺著:唉呀!老公,我喜歡看佛書,你看看,有沒有往生的故事,你老公就念。我告訴你不信佛沒有關系,你念給我這個老婆,你看,你同情我跟你生叁、四個孩子,我現在病得那麼嚴重,你念一段故事給我聽。噢!就念佛,見到光明怎麼樣,往生自在,搞不好你老公明天,他就馬上要念佛了。這一招也不錯,無著菩薩假裝生病。如果說我講我生病,你念給我聽就沒有用了,你念到一半,我說:那你懂嗎?說:師父,我不懂!唉呀!真差,我在生病當中,還得爬起來解釋給你聽。
[悟大乘義],由無著菩薩攝化,假裝生病,然後他就悟到大乘義。[乃深自咎責,]自己責備自己,[欲割舌以謝謗大乘之罪]。要把舌頭割掉,[時無著菩薩告之以謗法之罪,非割舌所能贖,今惟以此舌轉而弘贊大乘,則罪可除。于是廣造諸論釋大乘經,一生著作等身]。就是說好象這個著作跟身體那麼高一樣的啦,很多;等身,一生的著作高到像身體那麼高一樣的意思。
你們學佛的弟子們,我們人的一生裏面,很多人都會有犯到這個戒律,犯到戒律,有的人就自卑:唉呀!我不信佛了,我要自殺啦,同學們,你們要Stop,你如果覺得自己罪惡很重的話,那剛好用這個色身,來廣泛的投資在這個佛教的事業裏面,要好好的去度衆生,說法或者是行善,或者是布施,或者是勸化一切衆生。你既然覺得說你愧對于叁寶,自己造惡重,那麼自殺也不能解決事情,更應該的精進,來爲佛教做一點功德,把你認爲造業的這個色身,轉爲造功德的色身。那不就好了嗎?[其中尤以《百法明門論》、《唯識叁十論》、《唯識二十論》、《攝大乘論》、《釋金剛論》、《法華經論》、《往生論》],像我們下個禮拜要講《往生論》,也是世親菩薩所著作的,這個也很重要。[《遺教經論》等,著名于世。]
[總釋],這個八宗,[6世尊言教八宗叁時表]。[八宗]是哪八宗?[一、我法俱有宗],這個我跟法,他認爲都是有的,有這一類的[小乘],它包括[1犢子部、2法上部、3賢胄zhou部、4正量部、5密林山部、6兼取經部],這個經部就是經量部,[根本一分之義]。就是兼取經量部的根本道理一分。[二、法有我無宗],法是有,但是,沒有一個真正的我,這是小乘的融和[7一切有部、8雪山部、9多聞部、10兼化地部末計一分之義。]末計就是接著最後,末就是最後。當時候的小乘分作二十部,共分四個角度來討論。第二個叫做法有我無宗。
[叁、法無去來宗],法也沒有所謂的去,也沒有所謂的來,[11大衆部、12雞胤部、13製多山部、14西山住部、15北山住部、16法藏部、17飲光部、18兼取化地部根本一分之義]。[第四、現通假實宗],假就是有,實就是空,意思就是通有跟空的東西,[19說假部、20經部末一分之義]。現通假實宗,貫通這個假跟實。以上這20部小乘的,小乘的道理相同把它納歸起來,無非所講的就是上面所講的我法俱有宗、法有我無宗、法無去來宗、現通假實宗,這是小乘的。慢慢的根機成熟了,講通大乘跟小乘!
[五、俗妄真實宗],就世俗來講是虛妄的,可是,就有來講,本來來講,它是真實的。[六、諸法但名宗],一切法統統無,那麼只有名。俗妄真實宗,說出世部;諸法但名宗,一說部。這個就是講到[通大小乘]的思想,[七、勝義俱空宗]。勝義就 是連那個出世義,最殊勝的勝義,第一義統統空。勝義俱空宗,但攝依般若等經,所立之[大乘]空宗。這意思就是說依《般若經》的一宗,專門講《般若經》的一宗叫做勝義俱空宗。
[八、應理圓實宗],叫做:但攝依深密就是《解深密經》,但攝依深密等經的大乘有宗。前面是大乘空宗,現在是大乘有宗,依什麼經?《深密經》,所以,勝義俱空宗是般若等經,應理圓實,這個道理統統是圓的,那麼就是深密。那就是《解深密經》爲主的大乘。勝義俱空宗、應理圓實宗,就是大乘的,就是[《百法明門論》]。注:七、八此之二宗,皆非彼二十部宗所能有者,二十部就是剛剛前面所講的,小乘的二十部宗所能有的。意思是這大乘都不是小乘裏面有的。
[叁時],這裏分的叁時就比較簡單了。[一、四阿含:有]小乘的時候,小乘的經典都講有。[二、八部般若]六百卷,都講[空]。[叁、《解深密經》]就是[空有雙彰中道教],那就是[《百法明門論》],空跟有同時具足,講中道,《百法明門論》。
[7法之釋義],我們每天都在講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那法是什麼意思?[(一)通義有四],[法]通常的角度來講,有四個角度,就四個角度來講:[一、佛所說教],佛所說的教:經典,統統叫做法。[二、法式規則],佛所說的原則,正知正見的原則,你必須要依法而行,才能達到涅槃的彼岸,否則的話,你就會墮落生滅的六道輪回,法式一個規則。法又是什麼?[叁、真如法性],真如法性就是如如不動,空一切法也叫做法。[四、宇宙萬有]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所構成的統統叫做法。
通義有四,[(二)別義唯一]。別義是單獨的,通義就是一般來講,這個法就別義來講就只有一個,[華言]就是中國話講[法,梵語]叫做[Dharma]。南無佛陀耶、南無達摩耶,達摩耶就是法,所以,我們說達摩祖師。這個法的[義]就是[持、軌範],持跟軌範,底下都有[解釋,一、任持自性,軌生物解]。任持自性就是持續某一種特性,這個自性跟我們那個自性不一樣,這自性是指物質,某一種物質,它有它的特性。軌生物解,有某一種軌道,讓我們産生對那種事情的了解。比如:茶杯、玻璃杯,這個玻璃杯就任持自性,一直持續這個特性存在。這個軌生就是這個軌道,就像火車的鐵軌,它有一定的軌道。這個軌道要被破壞的話,這個物就無法解。
你說這個杯子,我把它摔得爛掉,這個軌道被破壞了,那你對杯子的了解,那一打,打壞碎掉,那你怎麼知道它多高、多大?你就無法分辨這個它到底是多大、多高?意思是:就拿杯子來講,它有任持自性,它持續這種特性有一定的軌道,這個軌道不是像鐵軌那樣只有平行,軌道就是說它保持某一種形狀。比如麥克風,麥克風那就軌道循著這個軌迹,這個軌道就是圓圓的;桌子就是這樣子的軌道,你一定要弄清楚,這個軌就是物體的形狀,可以讓我們了解、物解,可以讓我們對這個物的東西,産生了解:軌生物解。
[二、能持自性而不變,以爲規範,與他了解]。意思是說:能夠保持某一種特性,以爲規範,然後讓對方來了解說,這是什麼。[叁、有其自己之特性,能爲吾人認識之對象]。杯子這是一個法、桌子也是一個法、麥克風也是一個法、語言、文字也是一個法,反正天地萬物、事相理體,只要談到的統統是法,法就是理、事,一切事理的總稱叫做法。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語言來描述,法是什麼?法就是一切事理的總稱。
[宇宙萬有名之謂法],宇宙萬有:一切一切都以法來代替,[法爲梵語Dharma之義譯。《成唯識論》雲,法謂軌持。古雲,任持自性,軌生物解,謂能持自性不變,以爲軌範與他了解。]杯子就杯子,就保持這個自性,桌子就桌子的自性。[蓋宇宙萬有身心現象,各個皆能保持其特性,以爲規模範疇,能爲吾人所認識的對象,此宇宙萬有之諸法事理,無量無邊,本論概分共爲五位],五位是粗分,粗分就是簡單的來分,[細分則爲百法]。
[8一切法略有五種表],第一叫做心王,就是所謂的[一、心法],心王就是簡稱心法,心法叫做[一切最勝故]。談到一切法,那都不可以離開六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賴耶識,一切最勝。[二、心所有法],簡稱心所,心王、心所簡稱也是心所,所以,這個心所有法就是[與此(心法)相應故]。你心王一起來,心所就起來,見境就生心,如果用一句現在話,見景就生情,見景就是我們用八識去見;生情就是種種情緒就不一樣,心所有法包括一切善惡的情緒統統在裏面。心所有法,與此相應故,爲什麼?跟心法相應。心王就象國王,國王走到哪裏,大臣一定走到哪裏,就象今天的總統,你看過總統自己一個人出去的呀?那不可能的。他一出來的話,都是隨從。
[叁、色法],這個色法[二所現影故]。就是心王、心所所現出來的影像,在衆生位來講,是實實在在的,硬的就是硬的,軟的就是軟的,正因爲我們把四大分得清清楚楚,所以,我們無法融通這個地、水、火、風,可是,本性不一樣。本性把火性、水性、地性、暖性等等,地、水、火、風,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