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都會歸到性,就變成性色真空,真空性色。由本性散發出來的也有四大,可是,這四大是本性本來就具足的,雖然分,但是就是不分,所以性色真空,真空性色,就是這個道理。
這跟《心經》裏面講的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完全不一樣。在《楞嚴經》裏面所講的,這個色、心二法當下就是本性,沒有色跟心,統統色法就是性,心法也是性,所以,可以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;事事無礙法界,重重之疊。這個色法,二所現影故,就衆生位來講就是由見分影現出相分出來,叫做二所現影故。心王、心所這是見分,精神的作用;色法是物質的現象。意思是說:如果你生生世世造這個業,你所感受的色法,就是你的依報。
[四、心不相應行法],心不相應行法叫做[叁位差別故]。叁位差別就是由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,去構成心不相應行法,差別就是一種構成。叁位差別就是因爲心不相應行法,也不能講是心法,也不能講是心所有法,也不能講是一個色法;但是,又離不開心法,又離不開心所有法,又離不開色法去構成。比如說時間,你對時間怎麼講?噢!太陽照過來,太陽照過來是色法,地球接受這個陽光,也是色法,是不是?看得清現在嘛。我內心裏面去把它刻劃:這是白天、這是晚上,這是心法。晚上恐懼,白天光明,這是心所有法。這個陽光所産生的時間的觀念,你說時間是什麼?它又不是心法,因爲它有光、它有地球轉動;也不能講是色法,如果說我心不承認它,它哪裏時間有什麼作用呢?所以,它又是心法、又是心所有法、又是色法,可是,它又不是心法、也不是心所有法、也不是色法,它是什麼?叁位假設構成一種差別、一種假設存在的東西。是心不相應,也不是跟心王、也不是跟心所,是不是?
[五、無爲法],因爲它必須要由有爲法[四所顯示故],就象我們的智慧要藉著緣起法來顯示這個智慧。這個人很有智慧,那他一直坐在那邊,你怎麼知道他很有智慧?當然,他要處理事情,碰到事件,碰到境界現前,他要處理事情,才可以看出這個人的處理事情是不是有智慧。我坐在那個地方,你怎麼知道我有沒有智慧?你看我一個呆呆的,對不對?那我一說法:這個人還滿有智慧的。有智慧藉著因緣來顯示出來,無爲法也是一樣,要藉有爲法來顯示出來,要藉著緣起法當體即空,即空當下就不壞一切法,于一切法當中見到真實的智慧;可是,智慧又不可見,智慧又不能離開緣起,緣起當下是性空,性空就顯現出我們真正的智慧出來,所以,無爲法必須借重前面所顯現出來。
[9一切法如是次第表],心王是比較[勝],心所是附帶的,[劣]其實是同一個時間,勝、劣是爲了講經說法方便,其實[心王]跟[心所],根本就是同時。比如:你眼睛看到金錢,哇!這麼多錢,馬上內心裏面就貪那個,那是我的!師父!我不會貪心,對!你不會貪,你看到二十塊當然不會貪,那就丟掉誰也不要,我也不會貪。二百萬,哇!打下去馬上就暈了,不會貪?我都會貪了,你們不會貪,是不是?人嘛!講大話大家難免都會。心王、心所同時,如果,你要細分,那當然是心王、心所,如果不把它分,那一看就動念,一看就執著,當然嘛!所以,心王、心所能攀緣,色法是所攀緣。[能]是[心],[所]是[色],心跟色是[實],這個實,很重要,很多人都把它弄錯了。這個實就衆生位來講,心法跟色法是實在的;這個實就衆生位來說,[心王、心所、色]法那是實在的,有真的八識,有五十一個心所,有十一個色法,那是實在的。就畢竟空來講的話,它其實也是空的。那根本談不上心不相應,所以,心不相應的話,那是[假]立的,假設的,叁位差別假立的。所以,這個心王、心所、色法、[心不相應行],那是[有爲]法,有爲法是對[無爲]法,有爲、無爲就是[一切法],一切法就是百法。
[10五位百法表],[五位百法 心王 心所],心王有[(8)],心所有[(51)],[遍行(5);別境(5);善(11);煩惱(6);隨煩惱(20);不定(4);色(11);心不相應行(24);無爲(6)]。我們慢慢談。[11五位百法略釋表],[萬有]不外乎是[事相]跟理體,在哲學裏面講,事相就 是[現象界],[理性]叫做[本體界],就哲學的角度,現象界、本體界,我們不是理性,那就是事相。就現象界來講,理性是一、是無爲法,現象界就有[能所變現,能變現]的當然是[精神界],[所變現]的是[物質界]。意思是你心轉境就轉,心轉境就轉,這個太簡單了。
比如說你平常吃飯吃得很好,你現在吃飯感受非常好,聽聽音樂很好,突然有人來告訴你:你媽媽車禍了,在加護病房急診。你那個牛排,你吃得下嗎?馬上精神變化,就沒有胃口了,然後,看你媽媽看刀,開了很久,開腦部,我問你,你吃得下嗎?我不相信你在急診室的旁邊,你還吃起便當,才怪!怎麼可能!你精神一變化,這個物質現象馬上就完全改變了。所以,我們修行人要知道用精神來支配一切,你觀知足,觀察知足。爲什麼那一種人餓卻不覺得餓?他全部的精神都放在那個地方!精神界一改變,物質的世界它就會改變,但是,因爲我們無始劫以來的執著太深了,我們現在變成沒有辦法,只能做精神狀態的微細的改變。所以,要保持精神愉快,因此,你必須接受每一個人都必須走向死亡的道路。你要避免死亡的恐懼,那你必須要覺悟:每一個人都必須死亡。要接受這種事實,要接受這種思想,你就不會怕死。國王、總統、有錢、沒錢的,統統要死,你這個精神狀態,就升華到沒有恐懼,沒有顛倒,那必須要學佛了。
沒有恐懼、沒有顛倒,這就不得了。我們沒有辦法變化所有的物質現象,至少我們可以變化這個精神狀態。釋迦牟尼佛說:若能轉物即同如來,在《楞嚴經》裏面講的,如果,你可以轉那個物,就是物質現象,即同如來。你現在只能轉這個精神狀態,沒有辦法轉這個物,是不是?釋迦牟尼佛可以把這個精神界的提升到跟物質界平等,色、心二法,統統平等,所以,他可以融通這個變化,變化無窮,神通自在,我們沒有辦法。我們只能升華這個精神界,但是,這個就不得了了,這個日子就很好過了,思想一改變的話,我們整個生命觀改變的話,哎呀!那真是享受,enjoy every day。
以前,每天爬山涉水,打扮得漂漂亮亮去郊遊,交男朋友,一天到晚,爸爸、媽媽一講一話不聽,看也看不住,一直拼命要嫁人,父母勸告她就不聽,爲什麼?她精神狀態完全被迷惑了,現在學佛了,穩住了。師父講的,一切的不幸統統由婚姻而來,我們要叁思而後行,尋找外面不如尋找內在。我去爬山,萬一死在山上怎麼辦?那還是來聽經好,慢慢她就會過濾了,她就會找到真正的精神狀態。人很奇怪!一定要爬到山上去,爬到那個寒冷的地方去。所以,人都是虛僞的動物,爲什麼?你看那個報導,遊過英吉利海峽,他就是征服海峽,你放屁!爬到山上,征服聖母峰,那叫征服聖母峰?爬上去而已叫做征服?人家向你低頭?那我坐飛機飛過去,不是比你高嗎?人都是虛僞的動物,從臺灣遊一點,就征服什麼海峽,遊過去而已,征服什麼海峽,萬一死掉怎麼辦?我們怎麼能夠征服海,海那麼深,對不對?遊過去,從上面漂過去而已,就叫做征服,你用的名詞不會太重了?我若看他們報導,我就膀胱無力,都想跑去拉尿,人都善于虛僞。我們控製一下精神界的,這個物質界的,沒有辦法完全的話,但是精神領域就過得很愉快,精神很愉快的話,他就不會老化,心靈不會老化。心靈不會老化就會用他的生命真正的去支持著。爲什麼說人家得到癌症,癌症的人,都不願意讓他知道,就是身體壞了,物質界也不行了,那麼,精神界還支持他,就這樣子。
[主體;一、心王(八法)。伴屬;二、心所(五十一法)]。心王跟心所有法;[(知)]是屬于心。這個心所跟色法,[叁、色法(情)],意思是說情是對境就會生情,心所有五十一個法,色法有[(十一法)],對境就生情。心王只有知,能知的心,可是,對境就會生情,因此如果不必要的場合,那你最好不要去,因爲對境就會生情。我們人很容易受到誘惑的。我們臺灣肇事的事禍,看看年齡,都是國中、高中的,要不然就是軍人,軍人回來騎摩托車,軍人會判軍法,因爲這摩托車死得太多了,就是那些電視。向前走,我什麼都不怕,只怕火車,什麼都不怕(法師學唱歌)。我第一次看到那個廣告,哇!這是自找死路,慘了,一臺摩托車就什麼都不怕還得了,待會兒撞得全死光,我說那個廣告早晚會取締,要不要相信?
這個年輕人在幻想,你看,那個摩托車,都是載女朋友的,你有沒有看到?哪一個摩托車就自己一個這樣騎的,都是後面坐女朋友。那些年輕人都是受到這個電視的廣告,這個境界,一看,騎著摩托車載女朋友,可能很飙風,好象大家都在看我。心理學裏面講:縱然沒有優點,引起別人注意也是一種尊嚴,就是這個道理。只要你能引起他們的注意,他就覺得自己很有面子。昨天,我看報導,實在不敢相信,美國有一種年輕人,他有虐待狂,叫同事把他錄影,錄在路上搶劫。走過去把人打昏倒,把東西搶走,還要錄下來,然後就寄給他的家人。你看那種黑人,那種狂妄跟殘忍、殘暴到極點,你說,那種是什麼心態?爲惡已經怕人家知道了,他還把它錄下來。現在的人那個心,只要引起別人的注意,就不管用什麼手段。叫他上臺講經說法,他也沒辦法,他一講,沒有人要聽,引不起人家注意,幹脆用殺人放火,要不然用綁票的,只要報紙一出來,他就出名了。
有一個小孩子發生車禍,腿撞成重傷,第二天報紙一登他的名字,然後你看看:我上報了,我上報了,腿已經斷掉了,還在嘿嘿笑。他一只腿可以換明天的報紙那樣看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