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百法明門論表解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一下,所以,心理學家講的,榮譽可以置人于死地,爲了一點榮譽可以叫你去死,就是這樣子。人的愚癡、可憐,這種精神狀態的無依靠,沒有寄托達到極點,那種空虛、缺乏自衛,那種幼稚、無知,真的是悲哀!女人也是這樣,她沒什麼好爭的,爲了一點感情上的問題,嫉妒、排斥、攻擊、傷害,所以,你可以看到兩個女人在搶一個男人,這個比比皆是。還兩個人出來談判,到底是你要嫁他,還是我要嫁他,要不然,兩個一起來,你睡星期一、叁、五,我睡星期二、四、六,還談判呢?你沒辦法啦!

  人沒有抓到佛法,沒有抓到生命的根本,他就要抓這個世間的金錢、男女、榮譽,所以,他會一直作繭自縛。對境他就情,情就束縛,要是一個聖者,那這個就笑死了。聖人通達這個法,一切法了不可得,你怎麼樣,他才不會去管你的。所以,你們是一個幸運的人,幸運的比丘、幸運的比丘尼,聽到佛法嘛![分位假立(宇宙間一切人事差別)],統統必須借重[四、不相應行]來描述它[(二十四法)],理性就本體界,[五、無爲(六法)]。[五位百法(十法界衆生之因素)]。

  [12五蘊與百法表],[五蘊]就是[色蘊;色法(11)]。[受蘊]單獨列爲[受(1)]。[想蘊]列爲[想(1)]。[行蘊(49)]加[(24)],行蘊有73。[除受想余心所],因爲我們總共51個心所,51個心所裏面有受跟想,那就剩下49,還有加上心[不相應行法],這個叁位差別,那麼24,49加24就是73。[識蘊]就是[心王],心王有[(8)],所以,加起來,11加1加1加49加24加8,[九十四法(依他起性)],統統叫做緣起,依他起性就是緣起法,九十四法;有爲法,統統是緣起,緣起就産生了九十四法。[無爲法(8)]那就非緣起法,無爲法就[(圓成實性)],不是藉著緣起,所以,依他起性、圓成實性加起來有[百法]。

  [13五位百法事理,別總二門唯識表]。[事]跟[理,八識心王;識自相故],這個八識的自相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賴耶識,[六位心所],遍行、別境、善、煩惱等等,這六位心所[識相應故],就是與八識相應。[相見二分;二所變故],二所變故就是八識,心王、心所所變現出來的,那就是色法。[不相應行;叁分位故],那麼就是心王、心所,再來就是色法,叁分位所假立而成的。[四實性故],實性就是悟到真如實性,意思就是實在有一個清淨的本性,就是實性。悟到真如名叫做實性,那麼就是無爲法。底下這個叫做[別門唯識],還有一個叫總門,什麼叫做總門?就理體來講[所顯真如]就是[無爲]法[不離識故]。不離識在旁邊寫:轉識成智。你要轉識成智,那麼就是真如,轉分別變成真如,所以,到最後所有的緣起法都在顯示真如法。[總門唯識],一切法都是[唯識],別門就細分,總門就簡單,所以,別門唯識,總門唯識,統統是講唯識。

  [心法;14八識名稱表],八識名稱[八識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]。[異熟識]第一能變;[思量識]第二能變;[了別境識]第叁能變。我們本性的真如本性是如如不動的,但是,無始劫以來,因爲動念,生相無明,所以,第一能變就變成異熟識;就是經過一段時間會成熟、要受果報的。這個異熟識就像一個大的儲存的庫槽,什麼能量,六道輪回的這個,統統有,包括四聖六凡的種子統統有。異熟簡單解釋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成熟、就會受果報,你造什麼因你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受果報,第八意識在受苦。

  第二能變呢?因爲異熟識裏面是沒有執著心的,第二能變就是思量,我法二執叫思量。透過執著變成執著,你內心裏面變現的種子、變現的這個境界,你認爲那是自己的。第叁能變叫做了別境識,第叁能變就是比較粗糙的了別,就是我們所謂的第六識,第六識就是分別心,就是我們的思想,我們一般的妄想,平常待人處事,統統離不開這個第六意識。我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是與生俱來的,統統要用到這個五根、五識,所以,叫做了別境識。

  [前五識]配合著[第六識],第六意識又根據[第七識],所以,第七意識叫做意根,第七意識對內執著[第八識]爲自我,對外當作是第六意識的根,所以,第六意識的根就是第七意識,第七意識又名意根。對內執著第八意識,對外作爲前六識的支撐者,就是根本爲第六意識的依靠。了別境識、思量識就[唯識],第八識;異熟識;[本識]。初學者聽《百法明門論》,可能會比較稍微吃力一點,但是,沒有關系,沒有經過這個難的,你也沒有辦法成就,也不算很難。所以,希望大家要平心靜氣的努力的修學佛法,將來師父往生以後,就靠你們年輕一輩。我們現在是講到這個心法,心法裏面有八識的名稱。

  [15第八識叁要略表],我們以前談到阿賴耶識是第八意識,第八意識叫做異熟識,異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會成熟,第八意識就像一個儲藏庫一樣,大的能量。裏面包括六道一切的種子,所以,一下生天,一下做人,一下又變畜生,一下又跑到地獄去。第二能變叫做思量識,所謂的末那識,這個末那識就是第七意識;思量所謂的執著,我執、法執,都列歸爲思量識。意識又名第六意識,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能夠研究的最深的地方,就是潛意識。就是我們佛教裏面講的尋跟伺,那麼就是識心所,所謂的思心所;思惟的心所。其他的心理學家無法了解,第七意識或者第八意識的微細的東西,他也只能在第六意識裏面打轉,最深的也就是無法了解的一個潛意識。

  第六意識加上前五識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叫做了別境識,這個叫做第叁能變;初能變把本性變作第八意識,二能變把第八意識加上一層執著,叁能變依第七意識作爲根本,名叫做意根,然後,加上分別,那就是了別境識。所以,阿賴耶稱爲本識,其他稱爲唯識,唯心所造。本就是一切法的根本,六道輪回包括等覺菩薩還沒有完全清淨,還留有一分無明。[阿賴耶識]它翻譯成中文叫做[藏識],所謂藏識就是[自相]。自相就是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統統叫做執著,我愛執藏相。[一切種識;因相],所謂因相就是相續執持位,從無始劫以來它有這個相續的執著。到成佛我們五根不壞,也是有相續執持的力量,不過,他已經轉識成智了。[異熟識]是[果相],就是所謂的善惡業果相,善惡的業果位。

  爲了使大家更清楚,所大家聽不太了解,所以,我們拿出講義。資料並不太好懂,對于初學者來說,聽不太了解,不了解也要聽,否則的話你這個佛法就會停止在某一個階段,正因爲聽不懂才要聽,才要更加的用心來研究,所以,現在必須要慢慢來解釋。使你們加強印上,在修行上、在名相上比較清楚。

  第八識叁相略表,叁位,第八識由于正智的程度,所謂智就是修正功夫,轉識成智的功夫,二乘人、菩薩、佛果,程度都不太相同,所以,這個正智就是在第八意識修正的功夫裏面,可分作叁個位次。叁個位次第一個叫做我愛執藏現行位,第二叫做善惡業果位,第叁叫做相續執持位。一我愛執藏現行位,顧名思義我愛執藏,就知道第八意識受到第七意識的執著,由無始劫以來,都是因爲第七意識一直永恒的執著第八意識,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爲自我,本來見分的心法,相分的色法是同一體性的,由于我們無始劫以來業力熏習,使我們色心圓融無礙的法變成隔閡,變成強烈的精神跟物質。其實我們曉得精神會影響到我們物質,物質也會影響到我們色身。

  比如說我們今天心情好,飯吃得下了;我們今天父母親發生了一些問題,送進加護病房;我們因爲操心、過度驚嚇;恐懼過度,而影響到我們的飲食。沒有說父母親發生了嚴重的車禍,送進加護病房,你這個飯吃得下,我不相信。或者是你所愛的人,一下子離開你了,那你要學佛的心也定不下來。所以,我們的心就會影響到胃,吃飯的胃,就是心(情緒),精神就會影響到物質,這個物質也會影響到我們色身。比如說身體病了,情緒就會變成低潮,就會感覺到絕望,沒有幸福可言,世間無可追尋。因爲我們無始劫以來,在第八意識産生一種強烈的執著,把色法跟心法嚴重的分開,我們藉著無始無明,變化成世智辯聰,由無始劫以來的世智辯聰幻化成肉體,由地、水、火、風産生的知覺;由這個知覺顯示的世智辯聰,幻化成我們的精神,神經系統。所以,我們說神經系統是物質也對,是精神也對,爲什麼?因爲我們神經系統受情緒的影響。但是,我們的神經系統受到破壞,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境。

  我們的色身,整個由精神支柱,精神跟精神就是神經系統,全部有關系。所以,神經系統的來源,就是我們對外界的反應,有的是可以自主的神經,有的是不可自主的神經。換句話說:我們的精神某些方面可以控製,某些方面是無能爲力的,沒有辦法的。就算你印度的瑜珈行者,可以控製這個胃使它蠕動,但是,你也沒有辦法抑製這個無常使它變成永恒。你還是要生、老、病、死,大修行人把肉體當作是永恒,是一種錯誤的追求,本性才是永恒的東西。

  我愛執藏現行位,這是指第八識的自相而說,簡單講自相就是內面,裏面含有執著性,變成一種汙染的意思,意思是如果談到我們阿賴耶識的自相,就是本身就有執著,那是因爲受到無始劫以來,怎麼樣?恒由第七識的愛執爲我,叫做我愛執藏位。凡是下至凡夫,上到第七地的菩薩,或者二乘中的有學聖者;有學就是還有學習的地方,還有可學的,那不是到無學位,無學位就是在這個叁界裏面沒有什麼好學的,究竟極果。所以,是二乘中有學聖者,有學是對無學講的,這個位的識叫做阿賴耶;阿賴耶爲執藏識,執藏就是所謂的執著,而蘊育著一種無形的力量。

  如果,會修行的人,看到這一句話,那也就知道凡一切相不可執著,否則的話,…
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