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百法明门论表解▪P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一下,所以,心理学家讲的,荣誉可以置人于死地,为了一点荣誉可以叫你去死,就是这样子。人的愚痴、可怜,这种精神状态的无依靠,没有寄托达到极点,那种空虚、缺乏自卫,那种幼稚、无知,真的是悲哀!女人也是这样,她没什么好争的,为了一点感情上的问题,嫉妒、排斥、攻击、伤害,所以,你可以看到两个女人在抢一个男人,这个比比皆是。还两个人出来谈判,到底是你要嫁他,还是我要嫁他,要不然,两个一起来,你睡星期一、三、五,我睡星期二、四、六,还谈判呢?你没办法啦!

  人没有抓到佛法,没有抓到生命的根本,他就要抓这个世间的金钱、男女、荣誉,所以,他会一直作茧自缚。对境他就情,情就束缚,要是一个圣者,那这个就笑死了。圣人通达这个法,一切法了不可得,你怎么样,他才不会去管你的。所以,你们是一个幸运的人,幸运的比丘、幸运的比丘尼,听到佛法嘛![分位假立(宇宙间一切人事差别)],统统必须借重[四、不相应行]来描述它[(二十四法)],理性就本体界,[五、无为(六法)]。[五位百法(十法界众生之因素)]。

  [12五蕴与百法表],[五蕴]就是[色蕴;色法(11)]。[受蕴]单独列为[受(1)]。[想蕴]列为[想(1)]。[行蕴(49)]加[(24)],行蕴有73。[除受想余心所],因为我们总共51个心所,51个心所里面有受跟想,那就剩下49,还有加上心[不相应行法],这个三位差别,那么24,49加24就是73。[识蕴]就是[心王],心王有[(8)],所以,加起来,11加1加1加49加24加8,[九十四法(依他起性)],统统叫做缘起,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法,九十四法;有为法,统统是缘起,缘起就产生了九十四法。[无为法(8)]那就非缘起法,无为法就[(圆成实性)],不是藉着缘起,所以,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加起来有[百法]。

  [13五位百法事理,别总二门唯识表]。[事]跟[理,八识心王;识自相故],这个八识的自相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识,[六位心所],遍行、别境、善、烦恼等等,这六位心所[识相应故],就是与八识相应。[相见二分;二所变故],二所变故就是八识,心王、心所所变现出来的,那就是色法。[不相应行;三分位故],那么就是心王、心所,再来就是色法,三分位所假立而成的。[四实性故],实性就是悟到真如实性,意思就是实在有一个清净的本性,就是实性。悟到真如名叫做实性,那么就是无为法。底下这个叫做[别门唯识],还有一个叫总门,什么叫做总门?就理体来讲[所显真如]就是[无为]法[不离识故]。不离识在旁边写:转识成智。你要转识成智,那么就是真如,转分别变成真如,所以,到最后所有的缘起法都在显示真如法。[总门唯识],一切法都是[唯识],别门就细分,总门就简单,所以,别门唯识,总门唯识,统统是讲唯识。

  [心法;14八识名称表],八识名称[八识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]。[异熟识]第一能变;[思量识]第二能变;[了别境识]第三能变。我们本性的真如本性是如如不动的,但是,无始劫以来,因为动念,生相无明,所以,第一能变就变成异熟识;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、要受果报的。这个异熟识就像一个大的储存的库槽,什么能量,六道轮回的这个,统统有,包括四圣六凡的种子统统有。异熟简单解释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成熟、就会受果报,你造什么因你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受果报,第八意识在受苦。

  第二能变呢?因为异熟识里面是没有执着心的,第二能变就是思量,我法二执叫思量。透过执着变成执着,你内心里面变现的种子、变现的这个境界,你认为那是自己的。第三能变叫做了别境识,第三能变就是比较粗糙的了别,就是我们所谓的第六识,第六识就是分别心,就是我们的思想,我们一般的妄想,平常待人处事,统统离不开这个第六意识。我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是与生俱来的,统统要用到这个五根、五识,所以,叫做了别境识。

  [前五识]配合着[第六识],第六意识又根据[第七识],所以,第七意识叫做意根,第七意识对内执着[第八识]为自我,对外当作是第六意识的根,所以,第六意识的根就是第七意识,第七意识又名意根。对内执着第八意识,对外作为前六识的支撑者,就是根本为第六意识的依靠。了别境识、思量识就[唯识],第八识;异熟识;[本识]。初学者听《百法明门论》,可能会比较稍微吃力一点,但是,没有关系,没有经过这个难的,你也没有办法成就,也不算很难。所以,希望大家要平心静气的努力的修学佛法,将来师父往生以后,就靠你们年轻一辈。我们现在是讲到这个心法,心法里面有八识的名称。

  [15第八识三要略表],我们以前谈到阿赖耶识是第八意识,第八意识叫做异熟识,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,第八意识就像一个储藏库一样,大的能量。里面包括六道一切的种子,所以,一下生天,一下做人,一下又变畜生,一下又跑到地狱去。第二能变叫做思量识,所谓的末那识,这个末那识就是第七意识;思量所谓的执着,我执、法执,都列归为思量识。意识又名第六意识,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能够研究的最深的地方,就是潜意识。就是我们佛教里面讲的寻跟伺,那么就是识心所,所谓的思心所;思惟的心所。其他的心理学家无法了解,第七意识或者第八意识的微细的东西,他也只能在第六意识里面打转,最深的也就是无法了解的一个潜意识。

  第六意识加上前五识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叫做了别境识,这个叫做第三能变;初能变把本性变作第八意识,二能变把第八意识加上一层执着,三能变依第七意识作为根本,名叫做意根,然后,加上分别,那就是了别境识。所以,阿赖耶称为本识,其他称为唯识,唯心所造。本就是一切法的根本,六道轮回包括等觉菩萨还没有完全清净,还留有一分无明。[阿赖耶识]它翻译成中文叫做[藏识],所谓藏识就是[自相]。自相就是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统统叫做执着,我爱执藏相。[一切种识;因相],所谓因相就是相续执持位,从无始劫以来它有这个相续的执着。到成佛我们五根不坏,也是有相续执持的力量,不过,他已经转识成智了。[异熟识]是[果相],就是所谓的善恶业果相,善恶的业果位。

  为了使大家更清楚,所大家听不太了解,所以,我们拿出讲义。资料并不太好懂,对于初学者来说,听不太了解,不了解也要听,否则的话你这个佛法就会停止在某一个阶段,正因为听不懂才要听,才要更加的用心来研究,所以,现在必须要慢慢来解释。使你们加强印上,在修行上、在名相上比较清楚。

  第八识三相略表,三位,第八识由于正智的程度,所谓智就是修正功夫,转识成智的功夫,二乘人、菩萨、佛果,程度都不太相同,所以,这个正智就是在第八意识修正的功夫里面,可分作三个位次。三个位次第一个叫做我爱执藏现行位,第二叫做善恶业果位,第三叫做相续执持位。一我爱执藏现行位,顾名思义我爱执藏,就知道第八意识受到第七意识的执着,由无始劫以来,都是因为第七意识一直永恒的执着第八意识,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本来见分的心法,相分的色法是同一体性的,由于我们无始劫以来业力熏习,使我们色心圆融无碍的法变成隔阂,变成强烈的精神跟物质。其实我们晓得精神会影响到我们物质,物质也会影响到我们色身。

  比如说我们今天心情好,饭吃得下了;我们今天父母亲发生了一些问题,送进加护病房;我们因为操心、过度惊吓;恐惧过度,而影响到我们的饮食。没有说父母亲发生了严重的车祸,送进加护病房,你这个饭吃得下,我不相信。或者是你所爱的人,一下子离开你了,那你要学佛的心也定不下来。所以,我们的心就会影响到胃,吃饭的胃,就是心(情绪),精神就会影响到物质,这个物质也会影响到我们色身。比如说身体病了,情绪就会变成低潮,就会感觉到绝望,没有幸福可言,世间无可追寻。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,在第八意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执着,把色法跟心法严重的分开,我们藉着无始无明,变化成世智辩聪,由无始劫以来的世智辩聪幻化成肉体,由地、水、火、风产生的知觉;由这个知觉显示的世智辩聪,幻化成我们的精神,神经系统。所以,我们说神经系统是物质也对,是精神也对,为什么?因为我们神经系统受情绪的影响。但是,我们的神经系统受到破坏,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境。

  我们的色身,整个由精神支柱,精神跟精神就是神经系统,全部有关系。所以,神经系统的来源,就是我们对外界的反应,有的是可以自主的神经,有的是不可自主的神经。换句话说:我们的精神某些方面可以控制,某些方面是无能为力的,没有办法的。就算你印度的瑜珈行者,可以控制这个胃使它蠕动,但是,你也没有办法抑制这个无常使它变成永恒。你还是要生、老、病、死,大修行人把肉体当作是永恒,是一种错误的追求,本性才是永恒的东西。

  我爱执藏现行位,这是指第八识的自相而说,简单讲自相就是内面,里面含有执着性,变成一种污染的意思,意思是如果谈到我们阿赖耶识的自相,就是本身就有执着,那是因为受到无始劫以来,怎么样?恒由第七识的爱执为我,叫做我爱执藏位。凡是下至凡夫,上到第七地的菩萨,或者二乘中的有学圣者;有学就是还有学习的地方,还有可学的,那不是到无学位,无学位就是在这个三界里面没有什么好学的,究竟极果。所以,是二乘中有学圣者,有学是对无学讲的,这个位的识叫做阿赖耶;阿赖耶为执藏识,执藏就是所谓的执着,而蕴育着一种无形的力量。

  如果,会修行的人,看到这一句话,那也就知道凡一切相不可执着,否则的话,…
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