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社會上的人,爲了財、爲了名、爲了利或者是爲了女色,不得了。前幾天什麼警察局的一個警察,跟女朋友談判,從側門出去,配帶槍支出去。他這個女朋友好象跟他一言不合,舉槍就呯、呯、呯,連開叁槍都中要害。警察呢!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因爲女朋友意見不合,一發起來,馬上就開槍了。所以,這個人一激怒起來,什麼事情都敢做。因此,奉勸諸位同學講話千萬不要激怒對方,我們所要修學的這個習慣就是學習忍辱,你明明知道那個人很壞,就像餓的老虎一樣,你就在那裏捉弄他、捉弄他,沒有必要嘛!那種人有一天會被揍,你放心。我說我這個人很聰明,君子不吃眼前虧,我不需要跟你對立,各人做各人的。哪一種人最可貴?實行真正的聖道的人,真理的人是最可貴的人,聖人之法就是無貪、無嗔、無癡,行舍不害,大慈大悲。你能夠保持這個正知正見,悲天憫人的這種心懷,你到哪裏,德不孤、必有鄰,不要怕沒有朋友。所以,你這個害的本質不變,這個害包括幾個名詞:仇視、嫉妒、恨、忿怒,還有就是殘忍,這個都是害的裏面所開演出來,因此,我們要[悲愍爲業]。
[不害、無嗔之差別;不害,拔苦]。不害就是你心裏沒有殘暴的本質,那麼你就可以令衆生離開這個痛苦,拔苦就是[悲]。千供養、萬供養,臉上無嗔真供養,你供養了那麼多金錢,買了那麼多東西供養師父,師父講你兩句話就不高興,臉上無嗔叫做真正的供養。要供養師父,最簡單,那就無嗔、歡喜心。[無嗔;與樂;慈],[害;但損有情]皆名爲害,傷害到某一種程度統統叫做害。無嗔,這個[嗔;或殺有情],這個嗔就更厲害了。殺,那麼就是斷掉衆生的命,那就更厲害了,害還是傷害到某一種程度而已。[不害一法爲修戒定慧及行菩薩道之根本心行],不害就是所有的慈、悲、喜、舍都必須以這個不害爲主,希望大家在這個地方,好好下功夫。
以上就是十一種善法,什麼是善的?我們再從頭看一遍,第一個就是信心所,對叁寶要有信心;第二個要精進修行,這是善心所;第叁個要有慚,慚就是愧對于自己,就是要有良心發現,慚就是要良心發現;四、愧就是千萬要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,不要愧對別人;五、叫做無貪,如果你無貪的話那就是善。第六叫做無嗔,這個就是不要發脾氣,不要忿怒暴烈之性;第七叫做無癡,沒有愚癡,那就是要常常聽經聞法;第八叫做輕安,修定之前的功夫;第九就是不放逸;十就是行舍,舍的心所,第十一就是不害。十一個心所能夠讓我們成佛道、行菩薩道,于菩提當中念念不退,都是因爲這十一個心所,諸位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。
[煩惱的表解: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不正見爲根本煩惱又稱本惑]。爲什麼叫本惑?一切的煩惱都離不開這六個開展出來的,根本煩惱就像樹的枝,這個樹幹一樣的,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不正見,不正見就是邪見,就是撥無因果。這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不正見,所謂惡知見就是莎迦耶見,這六個就産生一切煩惱的根本,所以,叫做根本煩惱。很難斷,又稱本惑,就像樹的根一樣的那麼難,你要砍掉這個枝枝葉葉很容易,輕而易舉。你要砍斷那個樹根那就很難,要鋸得老半天才鋸得下來,[忿等二十爲枝末煩惱又稱隨煩惱或隨惑],隨著這個心王而起來的,[隨根本煩惱生起故]。那麼就是隨煩惱,或者隨惑,就隨著根本煩惱而産生的。
[煩惱與十使對照表:一、根本煩惱;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;思惑],思惑叫做[五鈍使]。五鈍使就是說第二刹那的煩惱,第一刹那的煩惱叫做[五利使],叫做[不正見]。這個不正見,所謂[身見]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、邪見[等五]都是屬于不正見。這個不正見就是沒有正確的理念,不能透視整個人生,所以,産生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、邪見,這個[見惑];五利使,利就是說反射力非常強。你一碰到事情你第一個一定告訴自己:那是我,第二個才起貪念。你不爲我,一個人無我,你怎麼會貪,我問你?一個人無我他怎麼會嗔心?無我了,他怎麼會嗔心,是不是?所以,身見這個速度來得比這個其他的思惑來得快,你爲什麼會貪?因爲,你希望我得到好處,所以貪。貪心重的人,簡單講無我的功夫不到家,無我的功夫到家的話,這個身見就沒有,所以,這個五利使就是碰到境界,第一個反射那就是五利使,非常的快。第一個就使你起這個身見之觀念,再來,第二刹那,就起這個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的念頭[十使煩惱]。
[二、十使煩惱,十使爲天臺宗名相。唯識別名十煩惱、十惑;使者:煩惱之別稱,就喻而名,如衙役差使,]這個衙就是官署,以前衙門辦案的地方,如衙役差使。衙役差使就是說老是跟在你的旁邊,[能使罪人辛勞痛苦而系縛囚禁之],行刑你就很痛苦了,[喻煩惱能使凡夫造業受苦,系縛叁界,不令出離]。所以,當我聽到這個佛法的時候,唉呀!我發出來的感歎,跟佛陀一樣,奇哉!奇哉!佛陀都是這樣,佛陀是這樣感歎,我不是,我是這樣:妙哉!妙哉!這個世間竟然有佛法這種學問真的是不可思議,我在學校裏念了幾十年,學校裏面統統都是在這個知見裏面打轉,學生,學習如何生存,就沒有一科叫做學死,學習如何死亡的。我一聽到這個佛法,也許是宿世的善根,愛不釋手。一進到這個佛學的領域裏面就忘記了自己,連吃飯的時間都忘記。
我曾經在晚上人家晚課完的時候去自修,一看,坐著,自己到底坐到幾點不曉得,然後突然打板了,准備要去睡覺,以爲人家是晚上打板睡覺;一看,人家要起來早課了,那種對佛法的欣賞,那種可以說用生命的,一直專精,感覺不疲倦。這個佛法實在講比我們生命更重要,有佛法你才有真正的生命,你擁有再多的享受,那只是使你的靈魂染汙而已,沒有真正的佛法就沒有真正的靈魂,也沒有所謂真正的靈性,聽到佛法的人那是何等的幸運。這個世間的學問都是累積的一種經驗、知見,然後增加你的執著,書讀愈多,愈增加你的執著,文字相嘛!驕傲、狂妄、自負,沒有辦法出叁界,我一聽到佛法就說今生今世沒有白來。我今生今世身上就是窮到沒有錢,我也會很快樂。就像讀大學,一天生活費有時候才二十塊,我也是一樣過得很快樂的日子,很快樂的日子。我常常告訴自己,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,我最快樂,沒有一件事情比聽到佛法更快樂,所謂朝聞道,夕死可矣,就是這個。這個道理講的實在是太好了,是不是?我們都是生活在錯覺裏面,所以,這個信心可以使一個人像甘露藥一樣的起死回生,離開佛法的人實在是很不幸的人,很沒有福報的人。最後一行叫[煩惱:擾濁內心],擾就困擾,濁就汙濁,困擾我們內心。[令外轉識],外轉識就是心攀緣外境名外轉識,就是使這個心一直轉動,使你攀緣不已,[恒成雜染],使你染汙,雜染,[有情由此而生死輪回]
[叁、十使利鈍,(五鈍使皆爲迷世間事而起之惑)。五鈍使: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],這個使就是所謂的習氣。[五利使]就是所謂的道理知道,比如說你知道身見,衆生的[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、戒禁取],等等這五個。我們學佛的人也知道這個身見,可是要斷這個貪、嗔、癡,那就難了,所以,五利使是講理的,衆生迷于這道理,不曉得沒有真正的身見、邊見、邪見等等,沒有這一些,這些都是一種, 錯覺,因爲道理不懂,所以産生這個。學佛的人道理雖然懂,可是習氣沒有辦法,五鈍使就是所謂的習氣,五利使就是要悟理,要悟到真理。五鈍使叫做斷習,斷掉習氣,這個難。所以,五鈍使很難,非常之難,要斷掉貪、嗔、癡、慢那就是佛了,那就是大菩薩了。
[五利使皆爲迷理而起之惑],身見對[于]這個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的[五取蘊執我、我所]。當然,有我的話就是有我所,一定是我,那麼這個東西就是我的。這是我的妹妹、我的哥哥、我的爸爸、我的姐姐,你有[我]的話,就我四周圍的一切就産生了,[一切見趣所依爲業]。這個見就是看法,你所看到的都認爲是自己的東西。那什麼叫邊見呢?[即于身見]墮入這個執著,[隨執斷常],身見隨這個執斷執常,這個斷見就是我今生今世是人,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,狗死了也沒有,沒有所謂的來世就是斷;斷見就是說沒有來世,死了就什麼都沒有,化歸烏有。所謂的斷見,那是外道的,常見就是我今生今世是人,我來世也是人;它是狗,它來世也是狗,它是豬,它來世也是豬。沒有這麼好,誰願意生生世世變豬肉給人家吃,你要嗎?所以,這個斷見、常見名叫做二邊見,兩種邊見。
[障處中行],因爲邊見所以隨處成障,因爲他的見地屬于錯,所以,處處行障。比如說,他撥無因果,來世沒有來世叫做斷見,沒有來世他不怕因果了,什麼都幹,什麼都做,他也不怕死,爲什麼?認爲死了就沒有。常見也是這樣子,我今生今世是人,那我殺人放火,然後抓去槍斃的時候他就講一句話,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,傻瓜!不必二十年,一年後就是一條好豬准備被人家殺,你這個殺人放火,惡業造得太重了,來世都給你做人那還得了,因果;天理昭彰,哪裏是真理?你殺人放火還可以做人。所以,這二十年後是一條好漢,是一種斷見、常見的這種看法,以爲生生世世都可以做人,是不是?障處中行就是因爲邊見,所以隨處成障,因爲邊見的執著,所以走到哪裏都變成障礙,他造惡業嘛![出離爲業],在這裏特別注意,出離爲業就是邊見他所行所爲,所做的都是超出常軌,出離就是如火車出軌,不是正見、不是中道,出離就是偏了的意思,這很容易誤會,一般人見出離這兩個字,以爲是出離叁界,出離什麼?邊見令中道出離,如火車出軌一樣,使一個人不能行中道正法。邪見是[謗因果、作用、實事,及四見],四見就是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[之外一切邪執]。邪見就最可怕,什麼煩惱都是從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