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百法明门论表解▪P2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面子,为了自己一点私心的利益,然后就扭曲跟丑化别人,这是一个很大的罪恶。我们希望别人看不出我们真正的面目是什么,那么,其实不是在骗别人,你是在骗自己。修行人这样叫做骗自己,不是骗别人。这个正直就是我们所讲的直心,直心、深心、菩提心,再来就无功用住,就是说当我们用功到达某一种境界的时候,就不必再用功。对大修行人讲的:你有没有在用功?没有。因为,用功是对治法,不舍对治法是名生死业,这句话要听清楚噢!你不舍掉那个对治的那个执,那还是生死的东西,连那个对治的东西都不能有。我对治贪,你对治贪,你那个对治的东西还存在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,在这个世间你本来就没有的东西,一念觉观,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。你一直说:我在对治,我最近比较不贪了,那就表示还有贪嘛!傻瓜!我最近比较不嗔恨了,那表示你脾气还很坏。

  你告诉人家:你有没有觉得我现在在进步?那就是还没有进步完全,圣人他哪里感觉进步,没有对立的东西,你进哪里?一切法犹如虚空你进哪里?也没有进,也没有退,到哪里都是随遇而安,当体即空,诸法不相到的东西,法尔如是,本来如此,你进什么,你退什么,哪里可以进?哪里可以退?所以,我们众生就是难,难在这个无功就是无住,无所住的意思,无所住真的是在用功,这个无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,这个难。我们做一点早课,做一点晚课就:噢!我们很精进。就笑别人!稍微念一点戒律,我们持戒,你不持戒,你犯戒,你破戒,一天到晚就讲别人不对,这个也不是真正大修行人。你去看过六祖惠能大师里面,他从头到尾就没有讲过一个人错误,也没有伤害过哪一个众生,他没有啊!所以,那个大彻悟的人,这无功用住,就是由舍这个心来的。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忍受这种所谓的忍受这世间的痛苦,我们要忍耐。我们并不需要忍受,因为本来就没有,你忍受什么,你并不需要对这个世间忍受,因为这个世间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你忍受什么?你所谓的忍那是多余的观念,你用不着忍受这个世间,无用的这些错觉,因为这都是一种执着。所以,不要忍受,要完全接受、认命、欢喜,这个才是真正的一个大修行人。大修行人回光返照一念觉观,这就是本来面目,无所修也无所进,本来就是这样子。每天用功精进,他不觉得他用功精进,要往生极乐世界,你身口意不清净你哪里能够往生净土呢?所以,无功用住为性就是行舍的究竟处,佛也是用这个功夫。

  [对治掉举],这个掉就是心浮气燥,举就是心怎么样都定不下来;掉就是说忘记什么东西,举就是心浮气燥,怎么样子都定不下来。我们一个真正的修行人,他懂得徒弟的毛病,等到这个徒弟在牢骚抱怨的时候,我们也会告诉自己,我以前也牢骚过,我以前也抱怨过。所以,做师父的人,那个善知识的人,他要有慈悲要耐性,就一直让徒弟发牢骚、不满、抱怨,没有关系,经过一个礼拜以后,他就会对师父很敬佩了。你给他时间、空间、给他耐性,没有关系,为什么?这个掉举没有办法,浮躁,他一直定不下来,所以,做师父的人最伟大的地方就是耐性、慈悲、宽恕他。朋友与朋友之间也是这样子,掉举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说,忘东忘西,心浮气躁,这个叫做掉举。

  [静住为业],就是说你这个行舍最重要的就是使你的心能够安静,安住在清净的地方就静住。我们这个动,浮动,对治掉举,掉举就心浮气躁,心浮气躁能对治,那你的心就很安静了。使你的心安住在静的地方,叫做静住为业,这个就是行舍的功夫。[初]、一开始,[平等(不昏不掉)],昏就是昏沉。一打坐起来,太早三点半起来了,一打坐马上进入那个呼呼作声的三昧定,很厉害。昏的话,心就无法把持得住,掉就是心浮气躁,好象忘记什么东西似的,举不起精神。不昏不掉,昏是精神过于沉迷,掉是精神过于浮躁,这个都不能够使境界平等。

  [(次)、正直(不偏不曲)],不偏也不弯曲,不偏哪一方面,也不曲哪一方面,就是说不扭曲。[(后)、无功用住(能所一如)],所谓能所一如就是无能也无所,没有这一些对立的观念,没有所谓的能,也没有所谓的所,也不必所谓的用功,自自然然就无所住而生其心。[行蕴之舍],所谓[行蕴:五十一心所中除受],除了受蕴那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受,五十一个心所里面有一个受,[想其余四十九心所,及二十四不相应行],这就是所谓的[万缘],就是行蕴。简单讲就是除了受跟想,五十一个扣掉二个,就是扣掉受心所、想心所,剩下的就是四十九个心所,以及加上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,这个所谓的万缘。

  [舍:舍离],所谓的舍离,[所谓的万缘放下也]。万缘放下包括宗教的争执,一个人自己固执自己是对的,说别人不对的,那卷入宗教的是非,那这样也不对。所以,我本人的作风,从以前到现在,绝对不卷入宗教的是非里面,除非外道。外道那没有话讲,他没有正知正见那一定要破的,破邪显正,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子。不过,这个破邪显正也很麻烦,象龙树菩萨这个破邪显正也死得很惨,目犍连破邪显正也死得很惨,所以,这个破邪显正要恰到好处,看不对劲就要溜。也不能为了佛教就这样子死了,不可以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毕竟要培养一个僧才是不容易的,被外道打死了,那真的是很可惜,对不对?所以说这个要万缘放下,因为各人拥有权利自己看法不一样嘛!这个舍字要必须要同一个佛教的立场上,也必须站立在中立的立场。不能卷入宗教的是非圈里面,从以前到现在,我不曾批评过佛教界的高僧大德,我也不批评哪一个在家居士,我统统不批评,是不是?你真正的为佛教那没有话讲,除非你破坏佛教,也没有话讲。

  这个万缘放下[与四无量心及七觉支之舍义相同],这个地方要下很大的功夫,行舍最难的是什么?就是习气,对治习气才是真的功夫。比如说我们布施,三百、五百这个大家都做得到,甚至一千、一万、二万,这个大家都做得到,要等到什么?等到比如说,你身上只有带二百块钱用来吃中餐跟晚餐的,你看到一个很饥饿的人,那么你真的能够拿出那二百块会给他。他真的是穷,真的是没有饭吃,你不要到处同情,滥用慈悲,你真的能够舍,这个就对治习气。行舍最难的就是那个习气,贪的习气是没有办法,很难。所以,有的人布施到最后,他拿出那个关卡的时候,他表情很沉重也很痛苦。师父!(法师做一个给的动作,很痛苦的),怎么这样子?因为,我看到会很痛苦,舍不出去,他最后:唉!拿去、赶快拿去,要不然等一下再两分钟我又要回来了。没有办法,这很难的,执着这个。尤其是舍掉金钱还很容易,舍掉女朋友,能舍吗?舍掉一个你心爱的人,对不对?何况玉皇大帝两万个老婆,难,这个要在这个地方下很大的功夫,能不能往生,同学们!就看这个字,临命终能不能往生就看这个舍字。

  [轻安、行舍对照表:轻安是对治昏沉,昏沉能障轻安、毘钵舍那],毘钵舍那是慧,昏沉会障碍这个智慧。[行舍]可以对治[掉举],什么都能够舍的话,就不会心浮气躁,能够怎么样?[行舍、奢摩他],心就定,一个人内心里面无所不舍的话,他内心里面怎么会有浮躁的地方?什么都看得开,他就有定,这个[睡眠]能[障]碍[观慧],[恶作]会障碍这个[止]。恶作就是悔的意思,后悔叫做恶作,恶作另外一个名词叫做悔,不定法里面的。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心常常后悔,行善事也后悔,行恶事也后悔,行恶事后悔还不错,行善事后悔就麻烦大了。睡眠障观,恶作就是后悔,做了善事以后,唉呀!早知道就不要布施二万,布施那么多给他,对不对?早知道就不要帮忙他。我们大部分的人碰到恶的境界他就会抱怨,会讲:唉呀!我以前对他怎么好,后悔,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。他今天对我这么无情寡义,怎么样子没有慈悲心,或者没有良心。恶作就是一种后悔,它就会障[定]。一个人内心里面常常后悔他行善事,他内心里面麻烦就大了。[轻安、行舍二法为各宗修行止观,成就定慧之下手功夫与究竟方便]。

  [十一、不害],就是慈悲,心不残暴,这个是学佛的人,每一个人都这样子,这个慈悲是一定要有的心肠。古道心肠都必须要以慈悲为主,慈悲是诸佛之母,诸佛之母虽然讲是般若,但是,没有慈悲也不能产生大般若。所以,慈悲也是诸佛之母,依大藏经告诉我们,那就是慈悲喜舍。一个人心不残暴,那就好了,日子就很好过了。所以,[于诸有情,不为损恼,无嗔为性]。损就是伤害到某一种程度,伤害到某些程度。比如说,你骂他几句,这个叫做损,你剁他一只脚,这个也是损,这个损本身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,只要引起他的烦恼,这个统统叫做损。损就是伤害到某一种程度,只要引起他的烦恼的程度统统叫做损。比如你拿他的钱,明明他已经很穷了,穷得要死,拿他的钱。比如,你在电视上常常看到,一个有钱的员外很有钱,有一个少妇她的先生去跑船了,不晓得是生还是死,在外面不回来,她要养公公、婆婆,她没有钱,整人乡镇里面都穷得要命,这个员外比较有钱,她就要借钱,那个员外就拈着胡须:哼哼,我钱可以借你,不过嘛~~看到那个漂亮的,色眯眯的就一直靠过去,就想要动手动脚的,是不是?唉呀!我看那个电视,差点把电视砸坏了,这个人坏死了,这个坏蛋真是坏死了,要是我在场就揍死他,真的。人家已经没有钱很可怜了,又要侮辱人家,噢!这种人真是可恶至极,电视是这样演的。我们这个乘人之危,杀则不仁,真的是这样子,你不能救她没有关系,你不要侮辱人家那个少妇嘛,对不对?

  有学佛的人毕竟不敢做这种事情,没有学佛的人,这个很难讲,象世间的坏蛋就是这样子。不为损恼,无嗔为性,不嗔恨为性,[能对治害]。害就是残暴,你要看看那个…
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