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麼造業的能力,它只有接受的能力,叫做無覆無記。有覆就是它會造業,而蓋住清淨心叫做有覆,遍于一切染心。一切染心就是不善,就是惡、就是煩惱,以及有覆,就是會遮這個清淨心,[相應而起,作用廣大故。]大隨煩惱就是放逸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掉舉、昏沈、不信、懈怠、散亂,你們看左邊的這個38的大隨煩惱,等一下我們講。再來中隨煩惱,中隨煩惱就是無慚無愧,一個沒有慚愧心的人,諸位你看,一個人沒有慚愧會怎麼樣,[惟與不善心相應而起,]這個人不知羞恥,你跟他說,他也如如不動,你講什麼東西,他也不管你講什麼東西,你講什麼他都這樣子,外表看起來是如如不動,其實是無慚無愧,你講什麼他也沒有什麼關系。
唉呀!好好遵守這裏的戒規吧!他也不要,說犯大戒也沒有,大戒不犯,小戒是不斷,每天都不聽你的話,很生氣,無慚無愧。一個人沒有慚愧心就是所謂無恥,他就麻煩大了,無恥就是所謂沒有禮義廉恥,就是所謂沒有自尊心,一個人完全不尊重自己的話,別人也不會尊重你的,無慚無愧嘛!這個無慚無愧完全就是跟這個不善心相應,[作用較狹故。]大隨煩惱作用比較廣大。小隨煩惱,小隨惑:[不遍染心與不善心,]個別起來的叫做[各自行起,]不遍就是不通達一切的染心,與不善心,不善心就是惡,各自行起,這什麼意思?諸位你們看38的小煩惱,小隨煩惱的忿、恨;忿就是忿怒,恨就是心中有結不通,覆就是覆藏自己的過失,惱就是容易煩惱,嫉就是嫉妒,悭就是不施舍,诳就是打妄語,谄就是拍馬屁,害就是殘暴的本質,憍就是傲慢。什麼叫小隨煩惱?不遍染心與不善心,意思就是說各自而起的。有的人他心很慈悲,但是他這個嫉妒心很強,你叫他殺人放火,打死他也不要,可是他就是不滿,他就是不容許別人比他更強。他甯願做一個保護者,也不願意做一個被保護者,他認爲被保護是一種可恥的行爲。她心裏都是扮演老大姐的角色,她很容易同情別人,可是你要依附在她的呵護之下。
你看過這種人嗎?她就是老大姐你講她,她就不高興,可是,她那個人很好,爲什麼?她出去就買一點東西給你,可是你就不准講她,這個就是狂、驕傲,但是她不是全部,比如說一個人他很煩惱,煩惱很重,他也不會恨人家,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形的人,我天生就是這種個性。惱:內心的煩惱、憂郁寡歡的惱,可是他是個弱者。所以說這個忿、恨、覆、惱等等,這些心所是單獨而起的,就是某些人比較恨;某些人是覆就是不要讓人家知道自己的缺點,而覆蓋自己的缺點,自尊心特別強的叫做覆。某些人是不能施舍,有些人是很能夠施舍,但是驕傲得不得了,有的人是不肯施舍一毛不拔,但是他人非常好,你和他講到布施這個金錢,他說:唉呦!我們兩個好朋友,我們兩個見面除了錢不要提,什麼都沒有關系,就是不能提錢因爲他不肯布施。所以這個小隨煩惱,[遍位有所局限故。]有某一個這個局限,所以說大隨煩惱作用廣,中隨煩惱作用狹小,小隨煩惱又更小只有單獨而起的。
諸位看[38隨煩惱叁類差別假實表,小隨惑:忿]忿就是怒,[恨]就是心裏打結恨氣難消,有的人這個恨很厲害,你若被他恨到,你的列祖列宗,七代祖宗都請出來。[覆]就覆藏,覆藏就是覆藏自己的缺點,簡單講就是自尊心太過于強,一直掩飾自己,[惱]就是煩惱,那個人多愁善感每天一點小事情就看不開。這個惱有一點就是惱害別人的意思,也是惱自己,是不是?[嫉]是嫉妒,[悭]就是不施舍,貪求別人那個叫做貪,自己有不肯施舍叫做悭,從別人不該得的觊觎之想叫做貪。[诳]就是欺騙別人,狂妄、自大,[谄]就是拍馬屁,[害]就是殘暴的本質,他看到人家痛苦他很高興。尤其那種報複的女人,這個女人被男人玩弄過了,她現在也玩弄男人,她對每一個男人都非常之好,然後等到這個男人掉進漩渦愛上她的時候,她就說:我沒有愛你我一向都把你當作小弟,你馬上就昏倒,一聽到這個馬上死掉,因爲感情全部放下去不能自拔了,然後她就在後面:哼、哼,老娘還是有幾分姿色。所以,這個害就是喜歡看別人的不幸,唉!這個大部分的人就是這樣子。[憍]就是驕傲、傲慢。
[大隨惑:放逸、失念、不正知],放逸就是懈怠、懶惰;失念,一個人完全失去正念了,你說他做什麼,迷迷糊糊就失念,失去這個正念。不正知就是不正知正見,不正知就是什麼都走錯路,再來底下一個[假立],這個要注意聽,[根本煩惱之分位的差別。]就是從六種根本煩惱開展成十叁個的差別,由根本煩惱分位就是差不多相等于根本煩惱,由這些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不正見,開展出來變成十叁個,忿、恨、覆、惱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害、憍、[放逸、失念、不正知],不正見。簡單講就是什麼,就是說與其說六大煩惱,也可以說你是叁大煩惱。
[大隨惑]裏面的[掉舉]這個掉就是使心不定,舉就是浮躁,[昏沈]跟掉舉,昏沈剛好是掉舉相反的名詞。昏沈是使你的精神無法集中,然後,一直入眠,一直睡著了:昏沈,一念起佛來,是不是?念起佛來就睡著了。這個掉舉就是心浮氣躁,定不下來。[不信]心,你不信心什麼都免談,[懈怠、散亂,中隨惑:無慚、無愧],底下一個[實體],在這裏要注意聽![根本煩惱之等流性(同等流類),由根本煩惱爲因、而得有故。]這個不容易懂,我一解釋你就知道,什麼是根本煩惱之等流類?同等流類,等就是因,流就是果,意思就是根本煩惱同時並爲因果的觀念。由根本煩惱爲因、而得有故。
好!我一念你就知道,因爲你貪、瞋 、癡,所以你無慚愧,你因爲貪心所以你慚愧心就沒有,你因爲貪念一點點小利這種錢你也要,你真是沒有慚愧,是不是?你爲了一點點的兒女的私情,你搶人家的老公還一大堆的理由,還要殺掉對方,人家真正他的老婆都沒有講什麼,你是人家這個什麼外遇碰到的,結果你要殺掉人家的老婆。無慚無愧,你是什麼身份,人家是夫妻,你是從中間擠進來的,你這個戶口頭也沒有名,尾也沒有名,你還有殺掉對方成何體統?你有慚愧心沒有慚愧心?所以說因爲你貪、嗔、癡,所以你無慚無愧,因爲你貪、嗔、癡,所以你掉舉、你昏沈;因爲你貪、嗔、癡,所以你不信,因爲你貪、嗔、癡,所以你懈怠,散亂,這樣講就聽得懂了吧!就是由這個根本煩惱,同樣的性質根本煩惱爲因,而其他這個等于果一樣的道理。這樣聽就很容易了。
[39慢心所表解],就是這個[七慢]分成[一、慢,二、過慢,叁、慢過慢,四、我慢,五、增上慢,六、卑慢,七、邪慢,]注意聽![于劣記已勝,于等記已等。心高舉爲性。]有的人他弄不清楚于劣,是說自己比他差,還是別人比我差,他會弄不清楚標准是用我們來講他,還是用他來講我。所以他這一段看不懂,什麼于劣、于等、于勝?師父講就知道。所謂于劣就是說對于比自己差的,認爲自己贏過他,意思就是雖然我們比他好,但是一直很肯定自己,我比他強多了,是不是?所以,于等計已等,對于別人的程度跟我們一樣的,認爲他沒有什麼了不起,我跟他平等。心高舉爲性,這個每一個慢,都是心高舉爲性最後一句話都是這樣,心高舉爲性就是把自己擡得很高的意思。心高舉:你的心高高的舉起來,那摔下去就會很痛苦,這個是自尊心、優越感特別重的人,你的日子會很痛苦的,于劣計已勝,對于別人比自己差的,肯定自己比別人強。于等:對于別人跟自己差不多平等的,認爲我跟他平等,所以心高舉爲性。
第二叫做過慢,[于等計己勝,]別人等于,平等于我自己的程度,別人的程度跟自己的程度是平等的、並駕齊驅的,他不認爲平等,他認爲自己比他強,計己勝:他認爲比他強,是不是?[于勝計己等],對于別人勝過我們的,自己認爲:計己等,自己認爲自己跟他是平等的,別人勝過我們,可是我們認爲他沒什麼了不起,所以也是[心高舉爲性。]叫做過慢。第叁、慢過慢,[于勝計己勝。]別人實實在在是贏了我們太多了,自己認爲我贏他太多了,計己勝:認爲自己贏。第四、我慢,[于五取蘊隨觀爲我,]五取蘊就是說這個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認爲是自己,[或爲我所。]我所有的也是[心高舉爲性。]我慢,大部份都曉得,隨觀爲我就是隨處都有一個我的觀念。你看到什麼就有一個我,就是我慢,所以這個我慢是潛伏性的,無始劫以來潛伏在我們的意識形態的;難分難舍的。
第五叫做增上慢,[于未得],未得就是沒有證果,[增上殊勝所證法中,]就是沒有得到這個增上殊勝的勝果,[謂我已得。]就是增上慢,比如說自己認爲自己見神、見鬼,證初果、二果、叁果、四果,有的人一碰到唉!你證叁果了、你證四果了,增上慢,诳妄、大妄語戒。增上本來就是一種功夫,就是修行上有相當殊勝增上的功夫,可是他沒有這種功夫,卻誤認爲自己有這種功夫,叫做增上慢。將來如果你們以後看到這個增上慢,就曉得增上是一種果,是一種強有力的修證,但是他沒有到這種果位,就認爲自己有這種能力。
第六叫做卑慢,卑慢到處都是,[于多分殊勝,]就是自己勝得太多、太多了不能相比,不能相提並論叫做多分殊勝。記住那個多分,他有寫兩個字:多分就是不能相提並論,[計己少分下劣,]自己認爲自己沒有差他太多。舉個例子,乞丐很窮,當他有一天很快樂的時候,他就會說:唉呀!做這個皇帝有什麼了不起,對不對?他也贏不了我多少,我有酒可喝優哉遊哉的也很好過日子,皇帝還得操煩國事,操煩我不用,自己沒辦法,于多分殊勝,計己少分下劣。意思是說他也贏不了我多少,差不多。第七叫做邪慢[謂實無德,計己有德。]自己實在是沒有德性,還認爲自己很有德性。德性要從慈悲、忍辱心下手,修學慈悲的心腸、耐性,然後這個寬恕、原諒,我們的德行就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