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百法明门论表解▪P2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么造业的能力,它只有接受的能力,叫做无覆无记。有覆就是它会造业,而盖住清净心叫做有覆,遍于一切染心。一切染心就是不善,就是恶、就是烦恼,以及有覆,就是会遮这个清净心,[相应而起,作用广大故。]大随烦恼就是放逸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掉举、昏沉、不信、懈怠、散乱,你们看左边的这个38的大随烦恼,等一下我们讲。再来中随烦恼,中随烦恼就是无惭无愧,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,诸位你看,一个人没有惭愧会怎么样,[惟与不善心相应而起,]这个人不知羞耻,你跟他说,他也如如不动,你讲什么东西,他也不管你讲什么东西,你讲什么他都这样子,外表看起来是如如不动,其实是无惭无愧,你讲什么他也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唉呀!好好遵守这里的戒规吧!他也不要,说犯大戒也没有,大戒不犯,小戒是不断,每天都不听你的话,很生气,无惭无愧。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就是所谓无耻,他就麻烦大了,无耻就是所谓没有礼义廉耻,就是所谓没有自尊心,一个人完全不尊重自己的话,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的,无惭无愧嘛!这个无惭无愧完全就是跟这个不善心相应,[作用较狭故。]大随烦恼作用比较广大。小随烦恼,小随惑:[不遍染心与不善心,]个别起来的叫做[各自行起,]不遍就是不通达一切的染心,与不善心,不善心就是恶,各自行起,这什么意思?诸位你们看38的小烦恼,小随烦恼的忿、恨;忿就是忿怒,恨就是心中有结不通,覆就是覆藏自己的过失,恼就是容易烦恼,嫉就是嫉妒,悭就是不施舍,诳就是打妄语,谄就是拍马屁,害就是残暴的本质,憍就是傲慢。什么叫小随烦恼?不遍染心与不善心,意思就是说各自而起的。有的人他心很慈悲,但是他这个嫉妒心很强,你叫他杀人放火,打死他也不要,可是他就是不满,他就是不容许别人比他更强。他宁愿做一个保护者,也不愿意做一个被保护者,他认为被保护是一种可耻的行为。她心里都是扮演老大姐的角色,她很容易同情别人,可是你要依附在她的呵护之下。

  你看过这种人吗?她就是老大姐你讲她,她就不高兴,可是,她那个人很好,为什么?她出去就买一点东西给你,可是你就不准讲她,这个就是狂、骄傲,但是她不是全部,比如说一个人他很烦恼,烦恼很重,他也不会恨人家,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形的人,我天生就是这种个性。恼:内心的烦恼、忧郁寡欢的恼,可是他是个弱者。所以说这个忿、恨、覆、恼等等,这些心所是单独而起的,就是某些人比较恨;某些人是覆就是不要让人家知道自己的缺点,而覆盖自己的缺点,自尊心特别强的叫做覆。某些人是不能施舍,有些人是很能够施舍,但是骄傲得不得了,有的人是不肯施舍一毛不拔,但是他人非常好,你和他讲到布施这个金钱,他说:唉呦!我们两个好朋友,我们两个见面除了钱不要提,什么都没有关系,就是不能提钱因为他不肯布施。所以这个小随烦恼,[遍位有所局限故。]有某一个这个局限,所以说大随烦恼作用广,中随烦恼作用狭小,小随烦恼又更小只有单独而起的。

  诸位看[38随烦恼三类差别假实表,小随惑:忿]忿就是怒,[恨]就是心里打结恨气难消,有的人这个恨很厉害,你若被他恨到,你的列祖列宗,七代祖宗都请出来。[覆]就覆藏,覆藏就是覆藏自己的缺点,简单讲就是自尊心太过于强,一直掩饰自己,[恼]就是烦恼,那个人多愁善感每天一点小事情就看不开。这个恼有一点就是恼害别人的意思,也是恼自己,是不是?[嫉]是嫉妒,[悭]就是不施舍,贪求别人那个叫做贪,自己有不肯施舍叫做悭,从别人不该得的觊觎之想叫做贪。[诳]就是欺骗别人,狂妄、自大,[谄]就是拍马屁,[害]就是残暴的本质,他看到人家痛苦他很高兴。尤其那种报复的女人,这个女人被男人玩弄过了,她现在也玩弄男人,她对每一个男人都非常之好,然后等到这个男人掉进漩涡爱上她的时候,她就说:我没有爱你我一向都把你当作小弟,你马上就昏倒,一听到这个马上死掉,因为感情全部放下去不能自拔了,然后她就在后面:哼、哼,老娘还是有几分姿色。所以,这个害就是喜欢看别人的不幸,唉!这个大部分的人就是这样子。[憍]就是骄傲、傲慢。

  [大随惑:放逸、失念、不正知],放逸就是懈怠、懒惰;失念,一个人完全失去正念了,你说他做什么,迷迷糊糊就失念,失去这个正念。不正知就是不正知正见,不正知就是什么都走错路,再来底下一个[假立],这个要注意听,[根本烦恼之分位的差别。]就是从六种根本烦恼开展成十三个的差别,由根本烦恼分位就是差不多相等于根本烦恼,由这些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,开展出来变成十三个,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害、憍、[放逸、失念、不正知],不正见。简单讲就是什么,就是说与其说六大烦恼,也可以说你是三大烦恼。

  [大随惑]里面的[掉举]这个掉就是使心不定,举就是浮躁,[昏沉]跟掉举,昏沉刚好是掉举相反的名词。昏沉是使你的精神无法集中,然后,一直入眠,一直睡着了:昏沉,一念起佛来,是不是?念起佛来就睡着了。这个掉举就是心浮气躁,定不下来。[不信]心,你不信心什么都免谈,[懈怠、散乱,中随惑:无惭、无愧],底下一个[实体],在这里要注意听![根本烦恼之等流性(同等流类),由根本烦恼为因、而得有故。]这个不容易懂,我一解释你就知道,什么是根本烦恼之等流类?同等流类,等就是因,流就是果,意思就是根本烦恼同时并为因果的观念。由根本烦恼为因、而得有故。

  好!我一念你就知道,因为你贪、瞋 、痴,所以你无惭愧,你因为贪心所以你惭愧心就没有,你因为贪念一点点小利这种钱你也要,你真是没有惭愧,是不是?你为了一点点的儿女的私情,你抢人家的老公还一大堆的理由,还要杀掉对方,人家真正他的老婆都没有讲什么,你是人家这个什么外遇碰到的,结果你要杀掉人家的老婆。无惭无愧,你是什么身份,人家是夫妻,你是从中间挤进来的,你这个户口头也没有名,尾也没有名,你还有杀掉对方成何体统?你有惭愧心没有惭愧心?所以说因为你贪、嗔、痴,所以你无惭无愧,因为你贪、嗔、痴,所以你掉举、你昏沉;因为你贪、嗔、痴,所以你不信,因为你贪、嗔、痴,所以你懈怠,散乱,这样讲就听得懂了吧!就是由这个根本烦恼,同样的性质根本烦恼为因,而其他这个等于果一样的道理。这样听就很容易了。

  [39慢心所表解],就是这个[七慢]分成[一、慢,二、过慢,三、慢过慢,四、我慢,五、增上慢,六、卑慢,七、邪慢,]注意听![于劣记已胜,于等记已等。心高举为性。]有的人他弄不清楚于劣,是说自己比他差,还是别人比我差,他会弄不清楚标准是用我们来讲他,还是用他来讲我。所以他这一段看不懂,什么于劣、于等、于胜?师父讲就知道。所谓于劣就是说对于比自己差的,认为自己赢过他,意思就是虽然我们比他好,但是一直很肯定自己,我比他强多了,是不是?所以,于等计已等,对于别人的程度跟我们一样的,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,我跟他平等。心高举为性,这个每一个慢,都是心高举为性最后一句话都是这样,心高举为性就是把自己抬得很高的意思。心高举:你的心高高的举起来,那摔下去就会很痛苦,这个是自尊心、优越感特别重的人,你的日子会很痛苦的,于劣计已胜,对于别人比自己差的,肯定自己比别人强。于等:对于别人跟自己差不多平等的,认为我跟他平等,所以心高举为性。

  第二叫做过慢,[于等计己胜,]别人等于,平等于我自己的程度,别人的程度跟自己的程度是平等的、并驾齐驱的,他不认为平等,他认为自己比他强,计己胜:他认为比他强,是不是?[于胜计己等],对于别人胜过我们的,自己认为:计己等,自己认为自己跟他是平等的,别人胜过我们,可是我们认为他没什么了不起,所以也是[心高举为性。]叫做过慢。第三、慢过慢,[于胜计己胜。]别人实实在在是赢了我们太多了,自己认为我赢他太多了,计己胜:认为自己赢。第四、我慢,[于五取蕴随观为我,]五取蕴就是说这个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认为是自己,[或为我所。]我所有的也是[心高举为性。]我慢,大部份都晓得,随观为我就是随处都有一个我的观念。你看到什么就有一个我,就是我慢,所以这个我慢是潜伏性的,无始劫以来潜伏在我们的意识形态的;难分难舍的。

  第五叫做增上慢,[于未得],未得就是没有证果,[增上殊胜所证法中,]就是没有得到这个增上殊胜的胜果,[谓我已得。]就是增上慢,比如说自己认为自己见神、见鬼,证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有的人一碰到唉!你证三果了、你证四果了,增上慢,诳妄、大妄语戒。增上本来就是一种功夫,就是修行上有相当殊胜增上的功夫,可是他没有这种功夫,却误认为自己有这种功夫,叫做增上慢。将来如果你们以后看到这个增上慢,就晓得增上是一种果,是一种强有力的修证,但是他没有到这种果位,就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。

  第六叫做卑慢,卑慢到处都是,[于多分殊胜,]就是自己胜得太多、太多了不能相比,不能相提并论叫做多分殊胜。记住那个多分,他有写两个字:多分就是不能相提并论,[计己少分下劣,]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差他太多。举个例子,乞丐很穷,当他有一天很快乐的时候,他就会说:唉呀!做这个皇帝有什么了不起,对不对?他也赢不了我多少,我有酒可喝优哉游哉的也很好过日子,皇帝还得操烦国事,操烦我不用,自己没办法,于多分殊胜,计己少分下劣。意思是说他也赢不了我多少,差不多。第七叫做邪慢[谓实无德,计己有德。]自己实在是没有德性,还认为自己很有德性。德性要从慈悲、忍辱心下手,修学慈悲的心肠、耐性,然后这个宽恕、原谅,我们的德行就…
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