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百法明門論表解▪P3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可執也看不到,所以,這個叫做見分同種的相分。也就是微細到如同精神上觀想的一個物質,精神上所觀想的物質,當然就碰不到,是不是?當然就不是有粗糙的外表,完全是意識的觀照,所以說[雖非實色,亦無實體,以與色相似故,假名曰色]。所以,你看!極略色就是不是實色也沒有實體,因爲它是跟這個色相似,假名叫做色,[于叁類境中,屬于以極微爲體之獨影境。釋義:極者至義。略者有二義:(一)總義:將衆色總略分析,至于極微]。就是把一切有形象顯色的,把它一直分析,分析到極微這叫總。[(二)小義:將諸根境分析至極小],微小的;沒有實體、沒有質礙。

  [此有二種]:這個分析到這麼微細,極微的有小乘跟大乘之別,[甲、小乘之極微類似現今科學所謂之原子、核子、電子等,色法由之所成]。也就是[前五識所緣],這個在超級顯微鏡裏面,可以放大幾百萬倍,也是可以試驗出來。[乙、大乘的極微爲觀行者觀智上所變現之假想],就是大乘所講的極微跟小乘的極微不一樣,小乘的極微,這個limit極限是原子、電子、中子這一些的,但是大乘的極微不是,大乘的極微完全不可分析,完全是假想的,[而非實法]。意思就是大乘的極微完全變成精神領域的,屬于跟精神見分,見分就是精神,同等地位的相分,也就是完全跟精神一樣的色法,完全是假想法,而不是實法。[是故在大乘教義所說之色法,非極微所成,乃色法之種子所生]。這是在大乘教義所說的色法,不是極微,完全是色法種子所生。這個色法的種子所生,色法跟心色其實也是自體分所變現出來的,所以還是心的問題。

  [隨量之大小頓現爲一相],比如說杯子、桌子,在小乘來講它叫做顆粒微塵所構成的集合體,在大乘來講它不是,它完全是唯心所造的東西,當下頓現一個相。所以,你分析到最後的話,其實不是在割這個物質,本來這個法就不存在的東西,你一直分析到最後的話,它還是空性的東西,怎麼分其實都是影像上裏面的切割作用而已。就大乘來講,你拿刀劃在虛空跟劃杯子是一模一樣的,因爲這個不實體的東西。在小乘來講,色法來顯示出空法,空就是虛空,虛空來顯出這個色法的存在性,就是所謂的對立的襯托。因此,由色法來推論,虛空也是色法的一種,因爲虛空來襯托這色法,當然就虛空來講也是由色法的logic,邏輯裏面去推論,色法跟虛空是列在同一個色法裏面的。只是它同樣一個色的虛空,它是有多彩多姿的色法不一樣而已。就大乘來講無論你怎麼千變萬化,在這個本性,本體界來講的話,它都是不增不減的,所以,當體即空的道理就是這樣子。因爲你所割的都是影像,但是,因爲我們無始劫以來,透過我執跟法執強烈的執著,把這個本來是心的東西,變成一種顔色對立的東西,我們就變成有外在的活動,反應到內在的東西。所以,凡夫俗子是心會影響到我們的生理,境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,就大乘來講,唯心無境,完全是心的作用。

  《楞嚴經》裏面講:若人識得心,大地無寸土,因此我們學佛一直告訴你們:要對叁寶有信心,要對師父有信心,這個信具足了,你怎麼打都打不進來。凡夫的學道,是希望師父給他法,但是,就大乘的絕對本體論來講的話,不是師父給你法,而是師父啓發你,而你自己去覺悟到這個法的存在性。就大乘的修行來講是師父啓悟你,而你靠自己去覺悟,其實你本來也不來,因爲你本來就具足,所以,這個信心非常重要的。我爲什麼說造口業的人,這個罪是很重很重的?因爲他一下子破壞你的信,那你什麼都免談,你本來對師父非常有信心,他這個信才能助長,因爲凡夫的根性不夠,他不知道有師父,沒有師父這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的覺悟問題。善知識這當然很重要,但是,最重要的是你那一分強烈的對我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。單靠外境或者師父給你信心,有一天你就會因爲師父而失去信心。因爲,你所要求的並不一定我給你的,所以,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問題最大。當你一個人信心建立在外界的時候,要師父給你,那有一天,你破壞你師父的形象,你的道力完全一掃而空,完全就抵不過的,這個叫做凡夫的修行法。

  《金剛經》講: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大家都有本來的面目是不是?我對師父有信心,師父的法我依法行事,我可以成道。我們大部分來講的話,無法會歸到像大乘法裏面自性的東西,沒有辦法,因爲他很容易受到左右幹擾,衆生要建立信很不容易。在大藏經裏面,《大智度論》說:無量億劫來所修的善根,爲惡知識一句話,斷無量無邊的善根,爲什麼?你無量億劫來所修的善根,今生今世碰到不好的朋友,碰到惡的人跟你講幾句話,斷掉所有的慧命。因此,所有五逆十惡罪都可以忏,唯有謗佛、謗法、謗僧不能忏,這個太厲害,那種力量太大,一下子就全部斷掉了。所以,想要在僧團裏面搞動亂的要特別小心。我告訴諸位,不管別人對、錯,你自己本身要對佛有信心,而且對法師的法要有信心。我們今天是追求真理的,我以前聽一個法師假設講,我很同意他的看法。說:我們這些大家修行人,有一天如果師父還俗了,這當然用自己假設,你們的感覺如何?有的人說:大失所望。有的人說:唉呀,真想不到。有的人說:真理並不增不減,師父還俗跟我們弟子也沒有什麼關系,這師父就說:對了。當我引起你這個真理的存在性的時候,不管師父的變化善惡好壞,因爲你都已經認識了真理,你是要認識本來的面目,而不是要認識師父的缺點,那麼你就擁有真正的生命。所以,這個法師所開示的,我很同意他的看法。比如說我本來對師父很有信心,現在師父這樣,沒有信心了,這個都是生滅法的東西。要開采你本來的面目,就不能因爲誰,包括師父都不要動搖到你的信心,那麼這就進入堅固不壞,可惜衆生沒有辦法。如果我今天還俗的話,我看一半以上退道心,當然我是不可能這樣做,你打死我,我也不會還俗,好、壞總得把這個衣服穿完,穿到死,是不是?叁百六十五行,也不會比這一行更好。

  [與小乘教義所說迥然不同],因此我希望你們頓悟心性,要不生不滅、要不動搖,不管怎麼樣的情況,你就要依法不依人,不能動搖到這個信心。[問:大乘行法何故用此觀耶?]大乘的行法爲什麼要用這個觀呢?[答:爲遣有情以粗色爲實有之執故]。因爲衆生都以爲這個粗糙的顔色是實實在在的,他不知道這個是唯心所造的,[如《雜集論述記》雲,修法空觀,要析諸色,先至極微],非常微細的,[斷諸煩惱後入空故,由是大益,故說極微]。因此,這個大乘的修行完全怎麼樣?與空相應。與空相應你就不會生活在二元的對立,你就不會因爲希望,在他的身上産生希望,就不會對他有所失望。因爲,這個本體界是不來不去、不生不滅的東西,所以,諸佛如是行,我亦如是行,得道就在刹那之間,否則的話,你今天因爲同參道友的一個優點、缺點,或者師父的一個優點、缺點,就退道念,那不是笑死人了嘛!

  我以前在一些道場,這個道場,我是皈依他的,也在那邊受戒,有人來可能是跟我這個師父有什麼瓜葛怎麼樣,他就打毒針:你師父怎麼樣,怎麼樣。可是,我從來沒有對他失去信心,因爲師父講的法是正派的,我從來沒有對他失去過信心。這可能是一種宿世的一種善根,有的衆生就沒有辦法了,稍微幾句話就倒了,這也是業障深重的衆生,不曉得法是唯心所造。有一個人拿了一個舍利子,跑到廣欽老和尚就問說:老和尚!您看這個舍利子是真的還是假的?老和尚說:你說真的就真的,你說假的就假的,這種功夫你聽得懂嗎?完全是你的心的問題,你要修行,頓悟你本來的面目,不必師父也可以成道。因爲十方叁世一切佛都是用清淨心、平等心修行,師父已經啓發你的一個本來面目,那其他就看你長養聖胎的功夫了。所以,我從在家一直到出家,不管人家來到我面前講我師父怎麼樣,也不管人家在我面前講一些長老怎麼樣,我從來沒有失去過信心。因爲,我已經找到我本來的面目了,他的因果他負,我的因果我負,只要師父的法是正法,那麼我們就必須依法不依人。這個佛在二千年前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了,可惜,衆生沒有辦法,所以,要斷諸煩惱後入空,才能夠得到大益,所以,這個叫做極微。

  [二、極迥色,修觀行者以法空觀,(第六意識假想之慧),觀想有對色中假色],有對色就是看得到的,可是摸不到的,比如說,[即影、光、明、闇,迥色]、就是遠;很遠,[空一顯色]就是如同虛空同一個顯色,因爲,虛空沒有形狀,[等細色(無形之色相,名空界色)],沒有形狀的色相名叫做空界色,[漸次分析至極微時,名極迥色。又雲、觀想青、黃、赤、白顯色,至極遠而難見名極迥色,迥者,遠也。]非常、非常的遠。

  [54極略色與極迥色比較表,極略色;極者、至極義。]就是剛剛我們所講的,[略者,一、總義。二、小義。]總就是同時頓現,小的話那麼就是一直分析到極微,[即五根、五境、]還有地、水、火、風的[四大、法處實色等],所謂底下的[粗色],粗糙的色。再來,[有對色中實色(有形之物質)],然後去觀想到最後的,分析到最微細的叫極略色。最重要的極略色就是看第叁個,有對色中的實色,有形的物質,然後分析到最後。[有能礙及所礙],這個能礙,比如說精神的能礙,如五根,五根有能攀緣的這個精神的作用,是不是?四大、山河大地就是沒有攀緣,它是被所攀緣的,就是所謂的外境,[以極微]細[爲體之獨影境],那麼就是說用影像分析到最後,幾乎摸不到的東西,當作這個體的獨影境就是用意識觀想的這個叫做獨影。完全沒有物質的,分析到意識到最微細的角度。

  再來,就是[極迥色,極義同前,迥者遠義。影、光、明、暗、迥色、空一顯色等(細色)],空一顯色就同一個顯色,[有對色中假…
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