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百法明门论表解▪P3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可执也看不到,所以,这个叫做见分同种的相分。也就是微细到如同精神上观想的一个物质,精神上所观想的物质,当然就碰不到,是不是?当然就不是有粗糙的外表,完全是意识的观照,所以说[虽非实色,亦无实体,以与色相似故,假名曰色]。所以,你看!极略色就是不是实色也没有实体,因为它是跟这个色相似,假名叫做色,[于三类境中,属于以极微为体之独影境。释义:极者至义。略者有二义:(一)总义:将众色总略分析,至于极微]。就是把一切有形象显色的,把它一直分析,分析到极微这叫总。[(二)小义:将诸根境分析至极小],微小的;没有实体、没有质碍。

  [此有二种]:这个分析到这么微细,极微的有小乘跟大乘之别,[甲、小乘之极微类似现今科学所谓之原子、核子、电子等,色法由之所成]。也就是[前五识所缘],这个在超级显微镜里面,可以放大几百万倍,也是可以试验出来。[乙、大乘的极微为观行者观智上所变现之假想],就是大乘所讲的极微跟小乘的极微不一样,小乘的极微,这个limit极限是原子、电子、中子这一些的,但是大乘的极微不是,大乘的极微完全不可分析,完全是假想的,[而非实法]。意思就是大乘的极微完全变成精神领域的,属于跟精神见分,见分就是精神,同等地位的相分,也就是完全跟精神一样的色法,完全是假想法,而不是实法。[是故在大乘教义所说之色法,非极微所成,乃色法之种子所生]。这是在大乘教义所说的色法,不是极微,完全是色法种子所生。这个色法的种子所生,色法跟心色其实也是自体分所变现出来的,所以还是心的问题。

  [随量之大小顿现为一相],比如说杯子、桌子,在小乘来讲它叫做颗粒微尘所构成的集合体,在大乘来讲它不是,它完全是唯心所造的东西,当下顿现一个相。所以,你分析到最后的话,其实不是在割这个物质,本来这个法就不存在的东西,你一直分析到最后的话,它还是空性的东西,怎么分其实都是影像上里面的切割作用而已。就大乘来讲,你拿刀划在虚空跟划杯子是一模一样的,因为这个不实体的东西。在小乘来讲,色法来显示出空法,空就是虚空,虚空来显出这个色法的存在性,就是所谓的对立的衬托。因此,由色法来推论,虚空也是色法的一种,因为虚空来衬托这色法,当然就虚空来讲也是由色法的logic,逻辑里面去推论,色法跟虚空是列在同一个色法里面的。只是它同样一个色的虚空,它是有多彩多姿的色法不一样而已。就大乘来讲无论你怎么千变万化,在这个本性,本体界来讲的话,它都是不增不减的,所以,当体即空的道理就是这样子。因为你所割的都是影像,但是,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,透过我执跟法执强烈的执着,把这个本来是心的东西,变成一种颜色对立的东西,我们就变成有外在的活动,反应到内在的东西。所以,凡夫俗子是心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,境界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,就大乘来讲,唯心无境,完全是心的作用。

  《楞严经》里面讲: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,因此我们学佛一直告诉你们:要对三宝有信心,要对师父有信心,这个信具足了,你怎么打都打不进来。凡夫的学道,是希望师父给他法,但是,就大乘的绝对本体论来讲的话,不是师父给你法,而是师父启发你,而你自己去觉悟到这个法的存在性。就大乘的修行来讲是师父启悟你,而你靠自己去觉悟,其实你本来也不来,因为你本来就具足,所以,这个信心非常重要的。我为什么说造口业的人,这个罪是很重很重的?因为他一下子破坏你的信,那你什么都免谈,你本来对师父非常有信心,他这个信才能助长,因为凡夫的根性不够,他不知道有师父,没有师父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的觉悟问题。善知识这当然很重要,但是,最重要的是你那一分强烈的对我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。单靠外境或者师父给你信心,有一天你就会因为师父而失去信心。因为,你所要求的并不一定我给你的,所以,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问题最大。当你一个人信心建立在外界的时候,要师父给你,那有一天,你破坏你师父的形象,你的道力完全一扫而空,完全就抵不过的,这个叫做凡夫的修行法。

  《金刚经》讲: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大家都有本来的面目是不是?我对师父有信心,师父的法我依法行事,我可以成道。我们大部分来讲的话,无法会归到像大乘法里面自性的东西,没有办法,因为他很容易受到左右干扰,众生要建立信很不容易。在大藏经里面,《大智度论》说:无量亿劫来所修的善根,为恶知识一句话,断无量无边的善根,为什么?你无量亿劫来所修的善根,今生今世碰到不好的朋友,碰到恶的人跟你讲几句话,断掉所有的慧命。因此,所有五逆十恶罪都可以忏,唯有谤佛、谤法、谤僧不能忏,这个太厉害,那种力量太大,一下子就全部断掉了。所以,想要在僧团里面搞动乱的要特别小心。我告诉诸位,不管别人对、错,你自己本身要对佛有信心,而且对法师的法要有信心。我们今天是追求真理的,我以前听一个法师假设讲,我很同意他的看法。说:我们这些大家修行人,有一天如果师父还俗了,这当然用自己假设,你们的感觉如何?有的人说:大失所望。有的人说:唉呀,真想不到。有的人说:真理并不增不减,师父还俗跟我们弟子也没有什么关系,这师父就说:对了。当我引起你这个真理的存在性的时候,不管师父的变化善恶好坏,因为你都已经认识了真理,你是要认识本来的面目,而不是要认识师父的缺点,那么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。所以,这个法师所开示的,我很同意他的看法。比如说我本来对师父很有信心,现在师父这样,没有信心了,这个都是生灭法的东西。要开采你本来的面目,就不能因为谁,包括师父都不要动摇到你的信心,那么这就进入坚固不坏,可惜众生没有办法。如果我今天还俗的话,我看一半以上退道心,当然我是不可能这样做,你打死我,我也不会还俗,好、坏总得把这个衣服穿完,穿到死,是不是?三百六十五行,也不会比这一行更好。

  [与小乘教义所说迥然不同],因此我希望你们顿悟心性,要不生不灭、要不动摇,不管怎么样的情况,你就要依法不依人,不能动摇到这个信心。[问:大乘行法何故用此观耶?]大乘的行法为什么要用这个观呢?[答:为遣有情以粗色为实有之执故]。因为众生都以为这个粗糙的颜色是实实在在的,他不知道这个是唯心所造的,[如《杂集论述记》云,修法空观,要析诸色,先至极微],非常微细的,[断诸烦恼后入空故,由是大益,故说极微]。因此,这个大乘的修行完全怎么样?与空相应。与空相应你就不会生活在二元的对立,你就不会因为希望,在他的身上产生希望,就不会对他有所失望。因为,这个本体界是不来不去、不生不灭的东西,所以,诸佛如是行,我亦如是行,得道就在刹那之间,否则的话,你今天因为同参道友的一个优点、缺点,或者师父的一个优点、缺点,就退道念,那不是笑死人了嘛!

  我以前在一些道场,这个道场,我是皈依他的,也在那边受戒,有人来可能是跟我这个师父有什么瓜葛怎么样,他就打毒针:你师父怎么样,怎么样。可是,我从来没有对他失去信心,因为师父讲的法是正派的,我从来没有对他失去过信心。这可能是一种宿世的一种善根,有的众生就没有办法了,稍微几句话就倒了,这也是业障深重的众生,不晓得法是唯心所造。有一个人拿了一个舍利子,跑到广钦老和尚就问说:老和尚!您看这个舍利子是真的还是假的?老和尚说:你说真的就真的,你说假的就假的,这种功夫你听得懂吗?完全是你的心的问题,你要修行,顿悟你本来的面目,不必师父也可以成道。因为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用清净心、平等心修行,师父已经启发你的一个本来面目,那其他就看你长养圣胎的功夫了。所以,我从在家一直到出家,不管人家来到我面前讲我师父怎么样,也不管人家在我面前讲一些长老怎么样,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。因为,我已经找到我本来的面目了,他的因果他负,我的因果我负,只要师父的法是正法,那么我们就必须依法不依人。这个佛在二千年前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,可惜,众生没有办法,所以,要断诸烦恼后入空,才能够得到大益,所以,这个叫做极微。

  [二、极迥色,修观行者以法空观,(第六意识假想之慧),观想有对色中假色],有对色就是看得到的,可是摸不到的,比如说,[即影、光、明、闇,迥色]、就是远;很远,[空一显色]就是如同虚空同一个显色,因为,虚空没有形状,[等细色(无形之色相,名空界色)],没有形状的色相名叫做空界色,[渐次分析至极微时,名极迥色。又云、观想青、黄、赤、白显色,至极远而难见名极迥色,迥者,远也。]非常、非常的远。

  [54极略色与极迥色比较表,极略色;极者、至极义。]就是刚刚我们所讲的,[略者,一、总义。二、小义。]总就是同时顿现,小的话那么就是一直分析到极微,[即五根、五境、]还有地、水、火、风的[四大、法处实色等],所谓底下的[粗色],粗糙的色。再来,[有对色中实色(有形之物质)],然后去观想到最后的,分析到最微细的叫极略色。最重要的极略色就是看第三个,有对色中的实色,有形的物质,然后分析到最后。[有能碍及所碍],这个能碍,比如说精神的能碍,如五根,五根有能攀缘的这个精神的作用,是不是?四大、山河大地就是没有攀缘,它是被所攀缘的,就是所谓的外境,[以极微]细[为体之独影境],那么就是说用影像分析到最后,几乎摸不到的东西,当作这个体的独影境就是用意识观想的这个叫做独影。完全没有物质的,分析到意识到最微细的角度。

  再来,就是[极迥色,极义同前,迥者远义。影、光、明、暗、迥色、空一显色等(细色)],空一显色就同一个显色,[有对色中假…
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