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色],就是所谓的[无形之色相];有对色中的假色,无形之假色,无形的色相。就是所谓没有任何的有形物质的色相,影、光、明、暗等等,[无能碍有所碍],意思就是没有五根能攀缘的这个质碍,但是,有外在的影、光、明、暗的这个迥色,远的或者是空一显色的这个碍,以极微为体的独影境,就是这样子。
[55受所引色,定果色,遍计所执色释义;受所引色释义:受者、领受义,谓领受师教(即戒);引者,引取义;盖戒是色法,]由观想而纳受[所受之戒,即受所引色也,亦名无表色。此有二义:(一)小乘,依身口七支表色所起为大种]就是[四大所造之实色]。受戒的时候当然就是身口要清净,为四大所造的实色。[(二)大乘:受戒之时,与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种子,有防恶发善之殊胜功能]。受戒的时候跟第六识相应的思心所种子,有防恶发善,防止这个恶,发起善这个殊胜的功能。[依此功能,于所防之恶色与所发之善色],防止就是当你受戒的时候,你有纳受这个戒体,你观想以后就:噢!不可以犯戒!碰到恶的境界你就会防止它,就是于所防,防就是停止这个恶。所以,有受戒的人,最起码他会警惕自己,就算有所犯,他会赶快求忏悔。不是象世间人,他连受戒也没有,他造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,杀、盗、淫,他认为这个没有什么。什么叫忏悔?他认为每一个人都这样子,所以,恶色现前就无法去防。
大乘你只要受戒,如法的观想纳受这个戒体,当境界现前的时候,就会产生遏止的力量,于所发的善色,所发出来的防非止恶的[而立色法及无表色名],立色法跟无表色名。[定果色释义:亦名定所引色、自在所生色]。自在当然就是解脱,因为解脱,所以,他的定力伏得住,他破除了一切意识状态就由本性产生出来的,本性所作意,这个作意就会影响到众生的第八意识,我们一切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识,这些七识包括境,都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。换句话说: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都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,因为他得了自在,要怎么样做他就很容易影响你的第八意识。因为你第八意识为他所影响,所以,你由第八意识所透脱出来的,眼睛所看的也是这样。所以,耶稣就可以用一个面包养活了五百个人,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佛陀变现很多鱼、肉,给当时候的比丘去吃,也是佛陀变现的能力,实在不是有生命的。所以,一个人修行到能够以定力改变第八意识的话,他随时都可以变现与频率相同的任何一类的众生,他就要以示现十法界。因为,他的这个念力,所有的作意,都来自于平等、绝对、清净的东西。
比如以这个光速,以这个速度,就佛的速度来讲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产生火车快、或者飞机比较快?因为有所对立。因为有所对立,所以,你看出的速度就会有所偏差。那么,这个光速就更快,光带快到我们没有办法衡量,二十九万七千多公里,就是十八万六千mile乘以1.5,就是差不多二十七、八万公里。换句话说:光速一秒钟是二十七、八万公里,但是,如果就佛陀所证悟的境界来讲的话,像这个尽虚空界、遍法界,无所不在的这个法身来讲的话,光速算是微乎其微。佛陀都可以把这个光速更加的并驾齐驱,为什么?因为光速透不出这个法界,所以,佛随时可以调整任何一种速度,任何一种频率、任何一种慢的、快的、微细的、大的,他可以示现任何十法界的相,都有办法。他可以调他的频率,调他的能力,调他的光、速度都可以恰到好处。
比如火车跑这么快,佛的境界够,他随时都可以跟火车一样的速度;跟火车一样的速度,他就会等于如如不动一样,他就可以如如不动的一样。所以,就佛的角度来讲,没有一件事情不在动,但是,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如如不动的东西,从速度的调整,从当体即空的角度都可以印证佛有这种能力,为什么?因为,他内在已经有受外在的影响,他可以调整到任何一个角度,所以,一切无碍。可是我们调伏不了,我们看到好的想要学习,我们看到坏的嫉恶如仇,用这个二分法,非[禅]观的,非究竟的修行法,想要成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。众生看到善的就拼命的学习,看到恶的就拼命的排斥、攻击、诽谤,那么当然没有这种能力去完成这种矛盾当中的和谐的统一性。所以,真正的大修行人都是在矛盾当中完成统一。矛盾不是道理讲不通,而所谓的一切的对立叫做矛盾,一切的对立是最高超的哲学,就是矛盾里面完成统一,而统一里面不坏矛盾的。意思就是说所谓矛盾就是所谓一切法的对立性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一切对立性,但是它可以完成和谐、统一,调伏自己,他不受任何一个人讲什么话,他也不受任何一个人对他的态度怎么样,因为,这跟本性都扯不上关系,可是我们没有办法,我们在矛盾里面增加矛盾,我们无法完成和谐心态的统一,所以,我们一个大彻大悟的人,他从内在充满着那种安祥、知足、幸福,品尝到那种空性的,那种巨大安祥力量,所谓的涅槃的法味,这个不是一般人或者是不肯用功的人可以得到的。所以,要先学习不受任何人的影响,慢慢的你就会品尝到这个涅槃,不生不灭的法味是什么。否则的话你永远在这个相里面一直团团转,进入不了这个空性的巨大的力量。要记住师父的一句话,一个人要发挥内在本性的巨大力量,一定要先悟到空的东西,而这个空是无所不放下叫做空,没有任何的条件,不必借重任何的条件,就可以放下,空性里面所发挥出来巨大的安祥,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完成的觉性,觉悟的本性。
[义林章云,定通无壅,名为自在],无壅就是没有阻碍,定通无碍,那么就是自在。[果从彼(定)起],这个果报就是从他这个定力所变化出来的,[名彼所生]。我们凡夫叫做业力所生,妄想所生,他是为定,清净心,有定就能够清净,就完成了涅槃的工作。[乃依威德殊胜的定力,而变现之五尘境也。此色通假实:(一)凡夫修行依假想定而变之色,为无实用之假色]。凡夫修行依假想定而变的这个色,是没有实用的假色。没有实用就是没有一个具体性,因为,他是靠自己假想的。[(二)八地以上菩萨]就不是这样,他[为]了要[摄化有情],就是普度众生,[以威德定力而变之色,则为有实用之色法],有实用的色法。[能变土砂为金、银、鱼、米等],就物理学来讲,这个并不困难,物理学来讲它里面的金、银、鱼、米,只是一个结构上的不同,因为里面的分子的结构不同,元素的不同,如果我们可以用定力把境界转变,分子重新排列组合,变现里面的分子,让众生的共同分,共业所感所认同,他马上看到变成金、银、鱼、米,这个并不困难,可想像出来的,绝对可以想像出来的。
因为,八地菩萨就知道心境一如,既然心境一如,境界就唯心所造,心就可以变现这个境界,他就可以用这个神通,影响到对方的第八意识;使他的这个人类所共同的频率看得到的能力,他就会产生一种幻觉,咦!这变成金子、这变成银,就像我们也是看到的这个幻觉一样,我们今天所看的是业力所变现出来的,自己的多少福报,就享受多少的这个境。但是,佛菩萨要度你的话他有办法,他可以用神通力、定力,把整个杯子改变成金子、银的,满你众生所愿。这个就是所谓的分子、电子重新排列,质料重新排列。[供给众生享用,此即法处所摄之实色,为第六识(所缘、能缘为第六识之相分、见分)]。就是无论是相所缘或者是能缘,这个是第六识的相分跟见分,见分就是能缘。
[及前五识所缘,此义于入定者有二重,于众生在感受上有三重关系。]往后看62页[入定者第六识],一个透过无漏慧所破除的一个我法二执,那么他的定力就会改变,所以,他叫做[入定者第八识],他整个[定果色]是由[相分]所产生的,他的定果色是由相分所产生,第八意识的相分,因为,他入定他可以破除一切的执着,恢复到本来的面目,所以第八意识就会影响到。
看左边[第二重]划一线下来的[相分],他就会影响到其他[众生第八识],所以,在[入定者眼识]里面,他看到的是自己清净心的东西,可是,在众生的眼识所看到的是因为第八意识受到入定者的影响,改变了频率的看法,共同分就是同样一类的这个看法不同。比如说,有定力的人,变现起来影响到你的第八意识,当然我们的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就是由第八意识透脱出来的,那么我们所看的就变成这样子,完全不一样。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这样的故事,有一次打仗,打的非常厉害,死伤很多很多人。敌方已经攻上来了,只隔一条河而已,这条河已经没有水了,兵一下子就要可以攻打过来。这时候城里面的人真拿不出办法,眼看就要亡国灭种了,攻进来就全部都杀死,国王就是很烦恼,不晓得怎么办,所有的军队都溃败,溃不成军。后来,国王就请人来帮忙,请示这里面有一个修行的高僧,有没有办法来挽救现在我们这个国家?高僧说:有办法,你不必烦恼,不过不要吵到我。这位高僧大德,因为他修水观,修这个观想的水观,然后就打坐,观想整个河里面统统是水,大水。没有办法,军队到那个地方一看,都是大水,全部都是水,也不敢游泳过去;他就在那入定,做水观,你知道吧!结果就撤军了,水太大打不进去,这个老和尚就救了很多人。
在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里面就讲,有一个人专门修水观的,师父在修水观的时候,突然一个徒弟跑进来,看到师父整个房间统统是水。然后徒弟就拿了一块石头丢下去,咚!不管他了。他师父出定以后,哇!会痛!奇怪!我以前打坐,水观完都不会痛,现在怎么会感觉怪怪的,很痛!他就问徒弟:你刚刚有没有做什么事情?他说:没有啊!我进来的时候,看到你这都是水,我随便捡块石头丢下去而已。师父说:下次你再看到水的时候,赶快把那个石头捡起来,徒弟说:是是是。后来,师父…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