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拿荔枝送给我,我就常常去,所以,我去就有荔枝可以吃。师父!您这个生病,您记住生病的话,叫我去照顾您。为什么?因为您不可以吃水果。水果都是我在吃的,发心错误。我看这个佛门里面,某些男众或者女众,受到一点委屈,出去就一直诽谤他的师父,你小心!比如说,你对这个出家人不满,好!他是个三宝,不可佛面,看僧面,这个不值得我们亲近,那我们静静地离开,你去外面把他散播谣言,你麻烦大了,我没有骗你。你散播三宝的是非谣言,你只能断众生的慧命,你一点也没得到什么,你得到什么?这是一直告诉大家,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闻言不闻,不闻言闻,就是说他常常说我亲眼看到的,我亲耳听到的,我再告诉诸位,讲这句话的人,只要说三宝的是非过失的,你连听都不要听,赶快离开。你要常常感触说:我业障怎么深重,会听到这些是非,三宝是清净的地方,我业障特别深重,我听到不清净的,这个我耳根不清净,因为他讲了是非给我听,你要常常这样讲。听到不好的,要赶快求忏悔,说:我是业障深重,才会听到这个,那么对一个大修行人的话,他才不会这样,他不思善也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,他也知道善,也知道恶,是清清楚楚,却是能够包容恶,也可以包容善,你不包容恶,你怎么样?你不能改变他,他那么坏,没办法了,要切记!不要听片面之词,不要无中生有,什么事情一定要调查清楚,不要给这个假相骗得团团转,不要给感情所束缚,所谓感情就是他是我的好朋友来讲一些话,我就认为他所讲的是对的,你要注意!有时候对方错误,他自己不讲,记住师父的话,你就有大智慧,你今生今世就不会受到人家的影响。
底下,鼻、舌、身,[觉则言觉,不觉言不觉。觉言不觉,不觉言觉。知则言知,不知言不知。知言不知,不知言知。]那就是妄语。[51、香、味、触种类表:香六、一、好香(二)恶香。]好香闻起来很舒服,恶香,比如说有一种香,一点起来,哇!我一闻的话,好像这个女人化妆的那种香水,问起来很痛苦,闻那种香要呕吐。我有一次不知道,点那种香,人家送给我的,好像从印度拿回来的,哇!那种香是很香,但是,问起来晕头转向的,很痛苦![(三)平等香。]平等香就是也不极端,也没有很好,也没有很恶,[(四)倶生香。]先天性这个植物生起来就有香味。[(五)和合香。]是经过配合的,配合起来的和合的香。[(六)变易香。]经过一段时间发酵,后来这个氧化所产生出来的香叫做变易香。
[味十二],这个味也很容易讲,因为大家都可以看得到,[一、苦。二、酸。三、甘。四、辛。]辛就是辣,[五、咸。六、淡。七、可意。]是自己的意思,很合适的意思,[八、不可意。]你不晓得这个可意味跟不可意味就差很多,比如说,我们这个南普陀,他炒了一盘的辣椒,哇!我看这个常禅法师这样,整盘端起来挟了一半,拌一拌这样吃,我一看真是吓死了,他吃得满头大汗,好吃,好吃。那个辣的,我一吃了一片,喉咙马上就肿,这个味可意跟不可意,还要因人而异,我为什么不敢吃?那么辣的,据说四川人很喜欢吃这个辣椒,我听人家讲的,喜欢吃辣的人小便很辣,我才不敢吃,小便很辣,不相信你闻看看,很辣。所以喜欢吃辣的人,比较不会感冒,身体也应该很好,不过,过份的辣还是不太好,所以我今生今世最怕的,你要请师父吃饭,很简单,甜的,咸的,还是要极端的,我不是,我很喜欢吃很甜的,也很喜欢吃很咸的,奇怪了,我这菜已经很咸了,还要再沾酱油。所以,人家医生说,我这个肾脏不行,要小心,吃得太咸了,不够咸又吃不下,你要煮得很丰富的菜,不如怎么样?炒一盘比较咸的,我如果将来有到府上去的话,要请师父吃饭很简单,一定要记住,要炒一盘豆包、豆螺,豆腐红烧,就是有一盘比较稍微咸的,我就觉得这个菜很好,可意、不可意还要看人,
[九、倶相违]就两个都不是,也不是可意,也不是不可意,平平的,[十、倶生。]就是先天性的味,[十一、和合。]就经过配合的,[十二、变异。]经过变化的。[触廿六]就是你的感觉,这个触就是感觉,[地、]就是坚硬,地、[水、火、风。]的感觉,[轻、]的感觉,[重。]的感觉,[涩、]就是粗糙的,涩的感觉,[滑。]很滑。[缓、]就是慢,[急。]的感觉,[冷、]的感觉,[暖。]的感觉,[硬、]的感觉,[软。] 的感觉,[饥、渴、饱。]就是吃得很饱。[力、]这个力稍微解释一下,力就是压迫,这皮肤有一点压迫的感觉,[劣。]就是不太好的感觉,比如说,这个衣服手一触碰,唉!你们这个劣质,这个质料太差了,劣就是质,一摸就知道感觉不太好,[闷、]纳闷,[痒、]痒痒,每天你看到这个益可肤是不是?每天唱那首歌,有时候唱得不太好意思,[粘。]感觉粘粘的,[老、病、死。]老的感觉,病的感觉、死面临的感觉,[瘦。]的感觉,好了!这字很简单。
[52法处所摄色表解],法处就是半分的色法,半分的心法,就比较复杂一点,[一、极略色],这个极略色就是[依]自己的[假想观,析俱碍色]。俱就是有,有这个质碍的,就是一直分析这个有形的、有质碍的色尘,一直[至]非常的微细,叫做[极微]。[二、极迥色],迥就是很远的意思,[依假想观,观显色],显色就是很清楚的色,[至极远而不易见],这个叫做极迥jiong色。人类最大的窘困那就是没有智慧。迥就是非常远的意思,就是按照假想观,观想这个显色一直到非常远,而不容易看到的,极迥色就是很远、很远的。[空观之色]叫做[法空观],空观之色就是观想空观那种到达最微细的色尘。[三、定果色],顾名思义就是[入解脱定],就是超越九次第定的,也就是解脱定,也就是说证果的,阿罗汉果的,定力的,达到了解脱的这个定力,他就可以转变对方的第八意识,而使对方的第八意识产生变化,所以,他看到的就会[变鱼、米、肉、山、水、火、威仪等]。在我们众生来讲,根跟境都是实实在在的根,实实在在的境;就圣人来讲的话,万法唯心所造,唯心无境,既然是唯心无境的话,心只要动一个念头,物质的境界就会随着改变。因此,圣人会用他的定力,产生引起你第八意识的这个共识,就是一种共同分的一个看法,就是频率使你相同。所以,看到的,噢!原来就是这样子,因此我们众生所看的是实实在在的境,但是圣人所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心,因此,他这个心能够定,伏住一切烦恼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变现一切。
这个用物理学来讲的话,当一个人开采这个本性出来的话,你拥有无量的这个光、能,无量不可思议的力量,他所发挥出来的就可以改变一切现状,使一切众生眼识所看到的,会跟你所想像的是一模一样的。所以,[如入火光定,则有火光发现]。用这个火光定,有火光发现,[神通之色]。[四、受所引色],这个是属于在受戒的时候,比如皈依,或者是八关斋戒、五戒、或者是沙弥、沙弥尼、比丘、比丘尼、菩萨戒,不管受任何的戒,都有先三皈依。受比丘、比丘尼戒,要白四羯磨法,第一次就是观想山河大地,包括我们有情、无情都迸开来,迸开来的时候,从地裂开来喷出这个光明,像烟雾一样的这个。然后,慢慢、慢慢的上升到上面来,这念第一次。念第二次的时候就集中到你头顶来,就像面粉一拍,产生出粉末状的东西,如果这样不容易观想,就观想白色的云层,云层透过阳光,云层就透明了,很亮的刚好散布在你的头顶。一开始一观想有情、无情都迸开来,念第二遍的时候观想集中在顶部,这是第二遍。第三遍的时候就观想这个云层,亮光一直灌到顶部,一直灌到脚底,脚底是封死的,不可以让它漏出来,这个叫做纳受戒体。就是全部从头到尾都是用观想的,不是有真正这样子的颜色,这就是所谓的纳受戒体。受所引色简单讲就是受戒的时候,用清净心观想,发上品心得上品戒,所引起的这个色法。
底下解释[依律],就是依照戒律;[不律仪],就是不是外在的这个戒律或者是威仪,单靠这个[殊胜]的思想,[思种]就是观想,[所立,即无表色],无表色就是你没有任何东西来表示出来,因为,那是用自己观想的。受所引色就所谓[戒体之色],戒体的颜色。
[五、遍计所执色],也就是说[第六意识虚妄计度],就是分别、执着[所变根尘],所变现出来的六根跟六尘,[无实作用],没有实实在在作用的,[故立此名],就是[妄执之色]。这个法处所摄色,[前之五根、五境为五识所依、所缘,此则为意识所缘],是属于意识所缘,[属于十二处中,法处所含摄之色法]。前五识落谢的影子名叫做法处,[故以立名,共有五种]。为了让大家更清楚,怕大家不了解,[53极略色与极迥色之释义:一、极略色,释名,修观行者以法空观(第六识假想之慧),观想有对色中实色,即五根、五境、四大及法处实色]。法处的实色就是由定中所产生的色,[定果色中实色],就是有定力的人所产生的实色,[等粗色(有形之物质)]。就是五根、五境,四大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以及法处就是落谢的影子等粗色,[渐次分析至不可分析之极点时],极点就是极微。[于其观智上],在这个观智上,[浮现最极细微之相分],非常、非常微细的相分,[是谓极微,其色名极略色]。
极略色就是在观照的这个智慧上,浮现最极微细的相分,就是那种有形的物质,但其实摸也摸不到,那是一种观想的,所以,叫做极微,这个色叫做极略色,简单讲就是有形的,而分析到无形的。[此色乃为与见分同种之相分],意思是说这个色就是如同精神,见分就是精神作用,同样的平等地位的一个有形相的东西。简单讲就是如同精神的那种色法,精神所影现出来的色法,那当然就是不可攀、不…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