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识所缘,为什么讲意识所缘?因为不是实在的色,是表的。
再来讲到声,这个声音,我们也是看不太懂,来 !我们把这一张,(见课本79页)这一张就会比较更清楚了,梵语叫做sabda,翻译成中文叫做摄托,指具有呼召作用的音响,为耳根所闻,耳识所了别,就认识的对象,眼不能见及,也没有办法看到,具有障碍的性质,声音嘛!声音它有障碍的性质,所以就是无见有对,看不到但是你感觉得出来,你知道它有,就像师父现在在讲这个佛法,那么你有听到这个声音,那么这个声音你看也看不到,可是耳朵听得很清楚,无见有对的色法,为六境(六尘)之一。十二处就是十二入,由这个地方进去污染我们的清净心叫做十二入,十八界就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所以倶舍七十五法之一,唯识是百法之一,就是《倶舍论》里面的七十五法的一法就是声,唯识的《百法明门》里面的一个是声,就十二处、十八界,而称声为声境、声尘、声处、声入、声界,都是声。境、尘、处、入、界,统统可以,声音的分类,有各种说法不同,据《大毘婆沙论》第十三卷里面说,里面《倶舍论》卷一等记载,由发声的物体,由能够发出:有这个能力,发出声音这个物体,有感觉与否。
大别:大概分别为,大别就是分为,分为什么?一、有执受大种,有执受就是有一种执着,大种就是四大,以前翻译的就让人家搞不清楚,大种就是四大,地、水、火、风的意思,因之声,由我们有执着、有感觉的这个肉体,由这个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所构成的声音,这个有执着:有执受的,那当然是人。再来,无执受的,比如说,木头、石头,这个木头,或者是风吹这个树木,树木沙、沙,风吹这个树木叫做无执受,树木哪里有什么执受,是不是?大种,树木也是四大所构成的,因之声音:就是这种声音,生起的声音。有执受就是有情的四大所发出的声音,无执受就是无情:山河大地所发出无情的声音,执受是心跟心所法的不同的名字,有执受是指有情声,大种是指地、水、火、风,四大种,它的声音发自有情的四大种,称为有执受大种因之声音。就像人的语言、拍手,拍拍手,这声音发自非情之四大种,非情的,因为地、水、火、风是没有加上感情的,所以为无执受的,内四大是有情,外四大就变成无情。比如说,化人,化人就是变化,突然变化出来的语言,比如说,神仙、鬼等等,这一些。还有木、石所发出的声音,其实,这个化人本身不太存在的,一般都没有讨论它,只是为了圆满起见,怕漏掉,所以加一个化人。其次,再视声音的意义、意志与否,各分为有情的声音,非有情名之声,所以,更由各各声,能不能给予别人的快感,又分为可意、不可意。
有执受大种因之声音,有执受就是有情的四大所构成的音声,有情声,可意声,比如说,讲话,发自我内心里面的善意,我讲一些好话给你听,发自你的感情。那么不可意声,我讲的话让你不太好听,你内心的心情不太好,不可意,不可意就是说听起来很痛苦,损伤他的自尊。非有情,比如说,好的拍手,手它不是什么喉咙能发出这个声音,它也不会语言,这个手是四大构成的,非有情名,非有情名怎么样?这个手不是有情的,可意声,拍手,拍手很好听,有时候要取笑别人的时候,乱拍一通,恶拍手声,所以,有执受大种就分成这个。无执受呢?有情,他把这个化人也把它列为有情,无执受就是这个变化的,它并没有执着,所以,也无执着里面的有情。可意声:化人的好语,比如说,你晚上睡觉,唉呀!梦到佛菩萨变化着来,或神明来给你指示,说:文殊讲堂有讲这个《百法明门论》,你明天七点半去听就对了,劝你来听经,可意声听起来满舒服的。可是,你没有看到它,但是好像有听到谁在跟你讲话,有啊!有很多人耳朵讲……吵死了,每天都吵得他不能睡觉,不可意声:化人恶语。再来,非有情的话,可意声,比如说木石的好声音,音乐,学音乐的人,不可意声就木石产生的恶声,轰隆轰隆的。
底下《杂阿毘昙心论》卷一,将声音分别为因受四大声,就是有执受的四大为因,因不受四大声就是无执受的四大为因;因倶声就是有执受、无执受同时存在,就是因倶两种都有,等三种。比如而以击鼓,有情的手,鼓是无情的,有情的打无情的,所发出的声音;吹贝,我们嘴巴是有情的,然后,这个贝的话就是嗯……像卖猪肉的,你知道吧!还有就是洪荒时期的时候,求救的讯号,或者是像船的声音,有情的吹这个无情的,产生的声音。但是《倶舍论》并不赞成这种说法,我是赞成这种说法,因为,这种说法很好解释,有情、无情的合在一起就是因倶声。另外根据这个《阿毘达摩杂集论卷》里面记载声音有十一种,第一个可意声,第二个不可意声,第三个倶相违。倶相违就是既非可意声,也非不可意声,所以,特称为处中之声。
第四、因受大种,指有执受大种因之声,就是有情的执着。第五个因不执受大种声,就是无情,第六、因倶大种,两个同时存在,再来就是世所共成语,就是世俗话。第八、成所引声,成所引就是会让你成就的,圣人说的话叫成所引。第九就遍计所执声,指佛教以外的外道的声音。第十叫做圣言所摄声,那么就是对见、闻、觉、知这四个,以见说见,以不见说不见,指如实之音声。十一、非圣见所摄声,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,举出十八种声,螺贝声、大小鼓声、舞声、歌声、诸音乐声、俳戏叫声,俳戏就是唱戏的;女声、男声、风林等声、明了声、不明了声、有义声、无义声、下中上声、江河等声,斗诤宣杂声、受持演说声、论义决择声。下中上就是调的不一样,有的下声、有的中、有的上,高,此外,密教将各种音声加以人格化,称为金刚歌菩萨,此菩萨具有六十四种音声。
[声:总有五因],[一、相,二、损益,三、因差别,四、说差别,五、言差别]。相就是[耳根所取义。]第二就损益,损就不好了,益就是好的,[一、可意声。]可意声就是令心欢喜,很合我的意思,[二、不可意声]令心不悦,让这个心很不高兴。[三、倶相违声。]也不是可意,也不是不可意声[声相]。第三就是因差别,[一、因执受],这个执受就是有情,[大种]就是四大,因为有情的四大所发出的[声。]音,有情当然有执着,再来,由无情,不执受就是无情,由无情的四大所发出的声音,[二、因不执受]就是无情[大种声。]就是四大,[三、因倶大种声。(因、为生起之因)]因倶就同时,有执受跟不执受的配合,打鼓、吹贝螺,吹贝,是不是?有情跟无情和合的声音。第四叫做说差别,[一、世所共成声(世俗语)。]大家说话里面都有不同。[二、成所引声(圣贤语)。]能够成就你的道业的。[三、遍计所执声]那当然是[外道语。]外道说的差别。第五叫做言差别,[一、圣言量所摄声,即八种圣语(正语)。]就是八正道。[二、非圣语。]不是圣人所讲的,所以底下[总、别]都在这里面。
[附:言差别表],[言]什么[差别]?[六根]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就是我们所讲的见闻觉知,由这个[业用]来判是见闻觉知,[眼]是[见],[耳]是[闻],[鼻、]也是觉,[舌、]也是觉,[身]也是感[觉],[意]是[知],所以六根就是我们所说的见闻觉知。如果是[圣语],[见则言见,不见言不见。(正语、圣言量所摄)],而如果是[非圣语(妄语)]的话,[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。]这很糟糕,众生为了贪求名利,动不动就讲自己很有修行,明明就不看到,他就讲他看到,看到佛、看到光、看到花,唉呀!菩萨!你真的有修行。被赞叹以后很高兴,让人家产生错觉,以为他是圣者,小心会下地狱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这个会下地狱的,佛要你老实说,你鼓励别人修行可以,但是,你不可以编,没有看到就没有看到,你编一套做什么?耳:[闻则言闻。不闻的。言不闻。闻言不闻,不闻言闻。]有听到,他说没有听到,没听到,他说他听到,这个多了,这个众生要害一个人很简单,我亲耳听到这个人怎么样坏……我是真的亲耳听到,你想想看,他加一个亲耳听到。所以我一直再三劝告众生就是不可以听片面之词,不可以伪造证据,现在的录影带、录音带剪接的功夫都很厉害,相片的功夫也很厉害,你看那个鸡同鸭讲,他讲的,回答的根本就不是他问的。现在除了你真正的眼睛看到,有时候我们睁眼睛看,还不一定正确,也许对方是圣人,那你怎么办?比如说,济公,他吃狗肉、喝酒,酒肉穿肠过,佛在心中坐,济公当然不晓得真的、假的,你诽谤他,那你麻烦大了,他是圣僧,他本来就是一个内无所着,游戏人间的,你一直诽谤他,你麻烦大了。因此我常常告诉众生,别人对错、是非、好坏,如果你不想下地狱,你都静默就好,你每天照顾你的什么?照顾你的本性,你每天要赶快密密的观照。我一直很同情这些在佛门里面制造是非的众生,佛教这么好的道理,佛教是个这么好的圣言,圣人所讲的道理,你不赶快利用这个圣人讲的法,来听法、来闻法、来解脱,不是,而在这个寺庙里面、团体里面,搞这个是是非非,讲对讲错,这个太悲哀了。本来是一个可以解脱的一个善知识的团体,弄得不愉快,你讲他,他讲你,然后,又说:唉呀!他是怎么样不好,然后又编出来唉呀,真的,我觉得说人家已经亲近不到这个正法,亲近不到好的道场,而你是已经来到这个道场,却编了一大堆谎话,来伤害出家人,何苦呢?
我常常说:出家人的好坏,自有僧团、自有因果来定夺,你在家居士,你根本不够资格讲他,你要讲他,你就小心跑到地狱去,这个干你什么事情,所以你只要认清楚他讲的法是不是正的。要依法不依人,他讲的法是正的,能够让你大彻大悟解脱生死,那就是你的生命根,我们现在人就是依人不依法,哪个法师对我很好,我去的话都…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