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又打坐了,又有水,徒弟趕快把石頭撿起來,師父出定以後就說:這下好了!以後不要亂丟石頭。
這就可以證明完全是唯心所造,因此我們常常講:修行要找到善知識,善知識的啓發還要看你自己,爲什麼自己穩不住呢?還是自己的問題,所以,出家以後,應當務使頓明心地,這句話你們有沒有注意讀。務使頓明心地,你一定要趕快開采出你那個不生不滅,清淨本來的面目的本性。否則的話,你這個修行隨便幾句話,隨便一個境界,你就倒。因此,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?悟道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,不是擁有美妻、轎車或者是洋房大樓,這個並不幸福。因爲,這些都會帶來很大的困擾、痛苦、煩惱,只有悟道的人,在空性裏面發現巨大的安祥,那種歡喜就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。其實,無所求才能得道。
[遍計所執色釋義,由獨散意識虛妄計度五根、五境等而變起之影像,爲無本質的意識分別之獨影鏡,此意識分別有二:(一)回憶既往之印象的心理現象]。回憶就是你回憶自己的印象的心理狀態。[(二)全屬空華、龜毛、兔角之幻想的心理現象,此二皆爲虛妄無體之法,無實作用,而爲凡夫所執迷,故名遍計所執色]。其實包括我們的法,法就是師父所講的法,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,也必須要舍掉。這就要告訴大家能夠體悟到真理的擁有,這就是正法,不能體悟到真理的永恒,就是非法。
有很多人來問我說:師父!有人說《六祖壇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大乘起信論》、《地藏經》都是僞經。好了我就問他,我說:我問你,你認爲按照《六祖壇經》去修行能不能成道?他說:沒有話講。我說:那就真的嘛!又問《楞嚴經》是僞經,我說:如果在這個世界上,有人能夠寫出這樣的僞經,我也把他當作是佛,這個僞的太厲害了,僞得跟佛一模一樣,能夠僞經僞到這種程度也不得了。所以,真假不管,這就跟親近師父一樣,師父好、師父壞是師父的因果,但是,他的法能夠讓你成道,這就真假都一樣,懂師父的意思嗎?《六祖壇經》能夠讓你成道,真的、假的,他就能夠讓你成道,這個就是最大的症結,我們修行人應當要懂得法,依法不依人的重要性,不要在那邊煩煩惱惱的,是不是這樣子,是怎樣子,我認爲這個都是可憐的衆生。
[心不相應行法],你一定要先知道它的定義是什麼,定義就是也不是心王,也不是心所,也不是色法,但是,離不開心王,離不開心所,離不開色法的叁位假立而成。[56心不相應行法釋義:一、得],我們所謂的得到這個東西,[得財]、得[色]、得[名]、得[食等,得知解、得定、得果等,得失利害爲凡夫所執,這個得字就是一般我們所講的得失觀念這個得。這個得是由此傳達到彼名叫做得,所以,這個得只是藉著色法的傳達,心靈的領受。這個得它既不是心王,也不是心所,也不是色法,只是把物質傳達你那邊。比如你得財,從我這裏拿錢給你,你得到這個財,財從這邊轉化到那邊,構成一個得的觀念。
比如一張畢業證書,當我們讀了國中叁年,或者是大學四年,我們得了一張畢業證書。這張畢業證書這個紙張實在是外在的色法,然後,學校把這一張交給你,你說:我得了一張畢業證書,就構成一個得的觀念,其實這只是一個觀念上而已。所以,得跟失變成一個心不相應行法,這得失利害是凡夫執著最強烈的。你要常常觀想說得不一定真得,失去也不一定是失去。比如你用不正當手段得到了金錢,這個得也不是真正的得;一個有德行的人遭受侮辱,他好象失去了名譽,受攻擊、誹謗,好象失去了名譽,他不一定是真的失去。有一天,人家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,發現這個人真是大慈大悲的忍辱,這不一定是失。所以,得跟失的觀念,要突破這個還得要靠很大的忍辱。我們如果一切事能夠忍的話,這個得失對我們就沒有什麼作用。
[二、命根,依第八識名言種子],第八識因爲有影現種種的這個相,從無始劫以來有這個名跟言語的種子,就是蘊育在第八意識裏面的名言。[及生識與住識之上,假立名曰命根]。比如說我們這個肉體,這個肉體就是由第八意識名言種子變現出來,然後我們在這個身體,生識就是産生分別心,住識就是執著,這樣一個肉體,一個軀殼,說:這是我的命根。[乃由夙世業力所引起之作用],因爲這個是夙世的業力,所引起的一種執著,所變成一個命根,[爲衆生所堅執者]。就是我們的肉體,我們的軀殼,我們如果明了到這個命根不是真實性的,是唯心所造的。我們就不會爲了這個假相的化妝,一天到晚逛百貨公司,買化妝品;男人如果知道這個是唯心所造,也就不會整天汲汲營營的追求錯誤的東西,以至于到死亡的時候悔恨。
[叁、衆同分,衆多有情曰衆,種類相似曰同分]。很多很多的衆生,很多很多的有情,種類相似的同分,[有人法二種:一、人同分],衆同分就是分類分得很清楚,屬于人類的看法一樣的肉體軀殼一樣的都屬于人,比如人有黑人、黃種人、白種人,還有紫色的,還有黑得發亮,黑得有一點閃亮的,那個化妝跟沒化妝都是差不多的,整個臉都是黑的,塗紅的也是黑的。黑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會得皮膚癌,白人得皮膚癌的機率30%-40%,黑人因爲皮膚是黑色的,有抗紫外線、紅外線的照射,只有0.18得皮膚癌,因此黑人也有好處。黑得都分不清楚。人同分,[有天同分]、天類的衆生,天道的衆生;還有[人同分、畜生同分等]。牛就牛這一類的,羊就羊這一類的,所以,同分也就是分類的意思,等于分類,這個是心不相應行法的第叁個。
[二、法同分],這個法分成心法跟色法,[有心同分]簡單講就是[思想相似、]比如說我們人,人都有感情,人是有感情的動物,這個是爲大衆所肯定,每一個人都是感情的動物,是不是?如果是學佛的人的思想,就:唉呀!師父很辛苦了,好好的孝敬師長,那麼要好好的來用功學佛,才不辜負佛陀以及叁寶、師父在這個苦心勸告,這個思想相同。那麼,要螞蟻的話,就不是這樣子,如果螞蟻、蟑螂、老鼠的話,它也跑到我們裏面來,可是它並沒有這種感覺,所以,衆同分還有思想上可以歸納成一類的。比如說,人因爲忿怒而殺人,我們會說這個是很殘忍,我們的看法,人殺人是很殘忍的。我們說人殺雞就變成一種很正常的,因爲每天都在殺雞,所以,這看法就覺得這很正常,可是雞看人,噢!你們很殘忍,我們很倒楣長得這麼好吃,都被你們殺,我又能夠怨誰呢?人才不會說:我要殺你,還要征求你的同意跟看法,沒有這個道理。雞也不能講:不要!不要!所以,人的看法基本相同,可是,畜生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樣,人類覺得很正常的,在畜生倒是覺得很殘忍,你們都要我的命。[色同分(身形相似)],身體形狀相似的。
[四、異生性:異生是指凡夫,以其思想、見解、種類、地域各異故]。因爲他的思想、見解、種類, 、區域性不同,[即凡夫由二障種子],二障就是煩惱障,就是我執,所知障就是所謂的法執,[致使趣類有異]。趣就是五趣,就是六道輪回有所差別,也就是說思想上、見地上、種類、地域統統有不同,由凡夫的這個煩惱障的我執,人生觀的看法不一樣叫做煩惱障,對宇宙的看法不一樣叫做所知障,這叫做法執。因此,産生這個六道輪回也不太相同,所以[故曰異生性]。這個是心不相應行法的第四個。
[五、無想定,凡夫、外道所修,厭想如病]。這個要注意聽!無想定外道的修行就是說他很厭惡,厭就厭惡,想就是妄想,就是第六意識不斷生滅,刹那之間這個變化很大,他很痛苦,覺得這個得失的觀念,受到外境的影響很大,他一直要把它除掉。如病就表示非常不喜歡這個妄想,就像生病一樣的痛苦。思想、妄想不能控製,就像生病的痛苦一樣,所以,他發這個[出離想作意],只想出離,可是並沒有正確的智慧,反正想很痛苦,我就不想,所以,他對這個作意完全沒有作用。
作意在凡夫來講叫做妄想,在聖人來講叫做妙有,因爲作意不是壞事,你說佛菩薩不起心、不動念,作意就是起心動念,佛菩薩要起心,也有動念。可是,佛菩薩是從清淨心所起心、所動念的,所以,他出來的,都是雖作意而不作意想。可是,凡夫雖作意卻執著想,認爲有一個我的主宰,因此,假設說我們這個水塔裏面的水都是清淨的,出來的水統統是清淨的,佛的本性證悟到平等、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、無所執著、無我法二執,他包括所有的起心動念、作意,沒有一樣不是破除執著的思想。
所以,就算他作意,也無所作意,就是雖作分別而不作分別想。作意就是一種動念,起心動念,可是佛菩薩那種起心動念,跟凡夫的起心動念不同;凡夫是夾帶著無量億劫來的無始的業力,那種以[我]爲錯誤的中心思想,來衡量、批判這個人生,産生一種錯誤的演變、推論生命觀的思想,所以,他的作意完全離不開一個錯誤的中心軸就是我執。那麼,聖人不一樣,聖人的作意是因爲破除了我執,擺平了法的束縛,完全進入這個絕對的畢竟空,所以,他雖然作意,但是他有正慧——正確的智慧,正知正見的智慧。
這個無想定是以出離想作意,[滅第六意識心],這個滅不是斷,注意聽!這個滅就是暫時的伏,暫時的伏住,不是斷哦!草連根拔起來叫斷,以後不再生,如果草正在長,你拿個大石頭壓下去,這個叫做伏,弄清楚!伏惑跟斷惑是完全不一樣的,伏惑就是煩惱起來,拿大石頭壓下去。斷惑呢是用金剛大智慧,然後,連根拔起,令心無所著,蕩然無存,一切法了不可得,一絲不挂,一塵不染,智覺冥合,智慧當下就是覺,覺就是智。滅第六意識心、[心所,而得之有漏定也。]爲什麼有漏?不究竟嘛!沒有正慧的觀照!是暫時的伏住。
[六、滅盡定],滅盡定就是[聖者所修,以止息想作意,]止息想就是用沒有妄想的作意,破除妄想的;就是不是…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