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百法明門論表解▪P4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喪失的關卡,著相而求,執著外相而求,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,你就是修一大阿僧祇劫,百萬阿僧祇劫,你一樣沒有辦法成道的,因爲煮砂不可能成飯,所以,修行的根本的因你找不到,那個無相法,空的入手法,包括你修一切法:念佛,統統必須用無相法,那《彌陀經》爲什麼叫你執著,他是叫你執著于不執著,無念而念,念而無念,叫你事一心,叫你理一心,那個執著不是這個世間的執著,你要弄清楚, 因此要用我空、法空的修行法。

  [附錄:唯識名相略解,叁自性表,叁自性:遍計所執性,由彼彼虛妄分別,]彼彼就是外在的境界,一個接一個叫做彼彼,[遍計種種所遍計物,謂所妄執蘊處界等,若我若法自性差別。]如果是我或者是法,自性有所差別,意思就是說這是杯子、這是桌子、這是椅子、這是我、這是我的金錢、這是我的家人、我的兒女,這個遍計所執,到哪裏都執著;遍計所執簡單講就無所不執著,你要是講:你們爲什麼無所不執著?因爲,錯誤、虛妄、分別,弄不清楚,搞不清楚狀況是什麼。連隔壁的人,沒有他的事情,他也每天都在替別人煩惱,唉喲!隔壁我們家住一個少女,據說她已經嫁了五、六次,奇怪!她怎麼現在還在換呢?如果我的話,我頂多換十次,她怎麼換的,才換七、八次,每天就是隔壁的怎麼樣,阿嬸婆怎麼樣,七嬸婆怎麼樣,阿伯怎麼樣,每天都在搞這些。其實我們有時間,修行有的是時間,你只要把電視濃縮一下就得了,哪裏講修行沒有時間,造業就很有時間。我們修行就講沒有時間,要來聽經聞法,no time,沒有時間,所以,這個遍計所執,是衆生所喜歡的。

  [依他起性:衆緣所生心心所體,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等皆依他而起。]那麼這依他起性就是包含了遍計所執跟圓成實性,這叫依他起性,就是衆緣所生出來的,比如說,我們這五蘊身,根身、器界、種子,所生出來的心王,就是八識心王,還有五十一個心所:體,以及相見二分,相分就是物質,見分就是精神,無論一切的物質跟精神,有漏的煩惱或者無漏的智慧的聖者,都可以說是依他起。依他起就是緣起,仗著因緣而起的,如果因爲本體是不可說,本體是無相法,如果不藉著依他起的話,不能顯示出本體的妙用。[圓成實性,于依他起性不起遍計執,即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。]簡單講在緣起法裏面的當體,你悟到我空、法空,就是涅槃。圓成實就是進入不生不滅的圓滿的涅槃狀態,就是進入菩提的狀態,就是說煩惱即菩提,煩惱就是緣起法,即菩提。你悟道就變成圓成實,你不悟的話,菩提即煩惱,圓成實性就變成遍計所執性。

  [四緣表,緣:因緣、等無間緣、所緣緣、增上緣],所以因緣:[有爲法之能親辦自果者。]這個很重要,有爲法能夠親就是強而有力的引出自己的果,親辦自果者,這種力量很強,強到能引自果,可以引出自己所造的果報。比如說,你造善因得善果,造惡因得惡果,就是這個意思,善因,有爲法就是生滅法,生滅法裏面能夠引出自己的果報的叫做因緣。[有二,種子:本識中親生諸法功能差別。]本識:所謂的第八意識,第八意識中親生諸法功能差別,一切都是種子,善因這個種子要有一個觀念,一切都是種子,根身、器界、種子,起現行的叫做識,沒有起現行的叫做識種,善因我們稱萬法唯識,就是這樣子。[現行七轉識],爲什麼講轉?因爲就像臺風一樣,七轉識也是包括在第八意識裏面。簡單講,七轉識無論你怎麼轉,都離不開第八意識,就像一個大海,無論你起什麼波浪,所有的浪都是海水;七轉識就像海水一樣的起這個波浪,但是所有的波浪離不開大海,大海就是第八意識,簡單講七轉識就是第八意識種子起現行的,就是這個意思。

  七轉識[及彼相應現],因爲它有相應的種子起這個現行,[行,能熏生自類種子。]到第八意識,就是種子起現行,現行又熏種子。如果,我們對唯識有興趣,我們把天臺宗的《教觀綱宗》講完,有兩本嘛!還有天臺的簡介,我們就用一年的時間講唯識,就講《唯識二十頌》、《唯識叁十頌》、《八識規矩頌》、《唯識讀本》、《成唯識論》等等這一些來研究。以一年的時間來研究,整年都是研究唯識的,那麼這樣子的話,可能對大家的修行,這個經教方面就會有很大的幫忙。要不然,師父剛剛念這個什麼,本識中親生諸法功能差別,七轉識什麼,你很認真聽,但是聽不懂,因爲,沒有唯識的底子,你講來講去都是名詞,你用那個名詞來解釋這個,那個也是名詞,是不是?

  一個從來沒有來過高雄的人,你知道文殊講堂?不曉得,文殊講堂就是從民權路,傻瓜!他從來沒有來過文殊講堂,你講什麼民權路、講什麼一心路,他怎麼搞得清楚,意思就是一個人沒有唯識的底子,你用什麼東西去解釋它,什麼東西都是很陌生,你怎麼解釋也搞不清楚,所以,聽不懂是很自然的,聽得到騙人的,開玩笑,我都聽不懂,你聽得懂。不過,當法師,聽不懂就很慚愧,是不是?當法師的,人家來供養,接受人家的紅包嘛!他們不接受人家的紅包,聽不懂很正常,我們拿人家紅包還聽不懂,看在紅包的面子上,我們要用功一點,我何德何能接受人家供養,是不是?在這個經教上要下一點功夫。

  底下,等無間緣就是[八現識],就是八識起現行,[及彼心所,]相應的心所,[前聚于後,]前面跟後面,[自類無間],同一類的。[等而開導,]開導前後相通,前面引導後面的名叫做開導,[令彼定生。]一定生出來的,等無間緣,等無間緣只有心法有,色法沒有等無間緣。再來,所緣緣,所緣第一個緣當動詞,主動的去,能緣,第二個緣是名詞,大部分是指境界,被攀緣的境界,能攀緣的境界;你所攀緣的那個境界,所緣緣大部分是這樣解釋,底下[若有體之法是帶己相之心,或相應之心所之所慮所托者。]比如說我們這個色身所緣,若有體之法,若我們這個色身或者心法,帶己相之心,你有這個自己的相,還有自己當然有這個相,當然就是怎麼樣?當然就還有相應的心所,心王跟心所是一體兩面的東西,所慮所托:所依托的。

  [有二:親所緣、疏所緣],親所緣就是強而有力的因緣法,疏所緣就是比較弱的因緣法。[緣:與能緣體不相離,]能夠攀緣的這個體不相離,[是見分等內所慮托,]見分就是精神,所謂一種執著的狀態,執著的一種內在的心法叫做見分,就是精神作用,所謂的作意一切,就是統統是講見分,就是見分等內所慮托的,一切的心所:心王、心所,[即見分等所變之相分。]由心王、心所所影現出來的相分,這個緣是這樣子。那麼第二個[緣]呢?[與能緣體雖相離爲質,能引內所慮托。]能緣的這個體雖然跟他相離變成一個對象,爲質就是他的一個對象,第一個是能緣,第二個緣就是他能緣的對象,但是,雖然兩個緣把它分開,但是第二個緣,可以引起第二個緣的內所慮托,內所慮托就是會産生起心動念。所以,簡單講就是所緣緣,第一個緣有主動的,執著的能力,而第二個緣是配合第二個主動的執著的能力,會引起第二個緣字,中間那個會引起上面那個緣字的,這個心境內慮的東西,所緣緣就是這樣子。

  再來,就增上緣,增上緣就是增加一點力量,比如說,這個田地,這塊土地種植了很多,裏面有雜草,把雜草除掉,那麼就增加了一些生産,增加了一些養分給這一些,比如說,土豆、花生、花、水果等等這一些。所以,除草就是增加一點力量,學佛也是,你找到善知識,你找到好的道場,那麼你就[有勝勢用,能于余法而使令生。]能夠使其他的法使他們産生出來。

  [識四分表,識:相分、見分、自證分、證自證分],是不是?萬法唯識,那麼相分也是識所變現出來的,所以,相分底下,[識所變現于心內之影像,所緣爲義。喻如物品。]其實就是我們心內自己的影像,而我們誤認爲有實在的外境,是因爲透過二分法的我執跟法執,強烈的把本性的物質跟精神分開,是因爲我們把它隔開。《楞嚴經》裏面講,若能轉物即同如來,若人識得心,大地無寸土,如果你認識你的心,這個大地沒有所謂的土,這土都是你心境的東西,哪裏有真實的土。所以,若人識得心,大地無寸土,也就是把一切的萬法的相都歸咎在你的心。比如說,我們晚上睡覺,睡覺的時候做夢,夢到開車子,夢到揀到這個錢,很高興,夢到很恐懼的,或者夢到什麼佛或怎麼樣子,在這個夢境裏面什麼統統有,一醒過來,什麼統統沒有。當我們有一天覺悟成佛了,你就會發現我們現在所看的什麼都沒有,萬法寂靜,當處就是,你在紛紛擾擾的這個宇宙人生裏面,是你自己的心不清淨,當下就是完全清淨的。沒有所謂的受、想、行、識,一切的感受都是錯覺,一切的想像都是錯誤,一切八識的心王都是分別,自我分別的。

  簡單講,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。自心取自心,自心就是我們的見分,取自心:執著自己影現出來的境界,自己的心的精神,而取這個自心,自己影現的物質,非幻成幻法,本來就不是虛妄,本來就是清淨如實之境,成幻法:成爲虛妄的,變成實在有的境界。透過我法二執,把這個山河大地,變成是真實性的東西,就像你晚上在做夢,噢!你拼命的跑、跑,醒過來結果沒有。就像有一次,我晚上開水喝太多了,結果,這個膀胱無力,想上廁所,在夢境裏面一直想上廁所,一直找廁所,你知道嗎?在夢境裏面一直想找廁所,後來,找到廁所,還沒有找到廁所的時候,下大雨,下大雨的時候,噢!很急嘛!沒有辦法,因爲下大雨,反正雨聲、尿聲都聽不清楚,我就在路旁就唰……結果,濕掉了,噢!怎麼是在床鋪上,這明明在境界,尿急,夢境就想拉尿,你看!這個很真實的東西,拉下去,在床上,趕快忍住,爬起來,忍住,沒辦法,對不對?拉了一、二滴下去。所以,這個境界就是說沒有真實的境,我所有一切境怎麼樣?唯心所造,…

《百法明門論表解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