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百法明门论表解▪P4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丧失的关卡,着相而求,执着外相而求,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,你就是修一大阿僧祇劫,百万阿僧祇劫,你一样没有办法成道的,因为煮砂不可能成饭,所以,修行的根本的因你找不到,那个无相法,空的入手法,包括你修一切法:念佛,统统必须用无相法,那《弥陀经》为什么叫你执着,他是叫你执着于不执着,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,叫你事一心,叫你理一心,那个执着不是这个世间的执着,你要弄清楚, 因此要用我空、法空的修行法。

  [附录:唯识名相略解,三自性表,三自性:遍计所执性,由彼彼虚妄分别,]彼彼就是外在的境界,一个接一个叫做彼彼,[遍计种种所遍计物,谓所妄执蕴处界等,若我若法自性差别。]如果是我或者是法,自性有所差别,意思就是说这是杯子、这是桌子、这是椅子、这是我、这是我的金钱、这是我的家人、我的儿女,这个遍计所执,到哪里都执着;遍计所执简单讲就无所不执着,你要是讲:你们为什么无所不执着?因为,错误、虚妄、分别,弄不清楚,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。连隔壁的人,没有他的事情,他也每天都在替别人烦恼,唉哟!隔壁我们家住一个少女,据说她已经嫁了五、六次,奇怪!她怎么现在还在换呢?如果我的话,我顶多换十次,她怎么换的,才换七、八次,每天就是隔壁的怎么样,阿婶婆怎么样,七婶婆怎么样,阿伯怎么样,每天都在搞这些。其实我们有时间,修行有的是时间,你只要把电视浓缩一下就得了,哪里讲修行没有时间,造业就很有时间。我们修行就讲没有时间,要来听经闻法,no time,没有时间,所以,这个遍计所执,是众生所喜欢的。

  [依他起性:众缘所生心心所体,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等皆依他而起。]那么这依他起性就是包含了遍计所执跟圆成实性,这叫依他起性,就是众缘所生出来的,比如说,我们这五蕴身,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所生出来的心王,就是八识心王,还有五十一个心所:体,以及相见二分,相分就是物质,见分就是精神,无论一切的物质跟精神,有漏的烦恼或者无漏的智慧的圣者,都可以说是依他起。依他起就是缘起,仗着因缘而起的,如果因为本体是不可说,本体是无相法,如果不藉着依他起的话,不能显示出本体的妙用。[圆成实性,于依他起性不起遍计执,即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。]简单讲在缘起法里面的当体,你悟到我空、法空,就是涅槃。圆成实就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圆满的涅槃状态,就是进入菩提的状态,就是说烦恼即菩提,烦恼就是缘起法,即菩提。你悟道就变成圆成实,你不悟的话,菩提即烦恼,圆成实性就变成遍计所执性。

  [四缘表,缘:因缘、等无间缘、所缘缘、增上缘],所以因缘:[有为法之能亲办自果者。]这个很重要,有为法能够亲就是强而有力的引出自己的果,亲办自果者,这种力量很强,强到能引自果,可以引出自己所造的果报。比如说,你造善因得善果,造恶因得恶果,就是这个意思,善因,有为法就是生灭法,生灭法里面能够引出自己的果报的叫做因缘。[有二,种子:本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。]本识:所谓的第八意识,第八意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,一切都是种子,善因这个种子要有一个观念,一切都是种子,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起现行的叫做识,没有起现行的叫做识种,善因我们称万法唯识,就是这样子。[现行七转识],为什么讲转?因为就像台风一样,七转识也是包括在第八意识里面。简单讲,七转识无论你怎么转,都离不开第八意识,就像一个大海,无论你起什么波浪,所有的浪都是海水;七转识就像海水一样的起这个波浪,但是所有的波浪离不开大海,大海就是第八意识,简单讲七转识就是第八意识种子起现行的,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七转识[及彼相应现],因为它有相应的种子起这个现行,[行,能熏生自类种子。]到第八意识,就是种子起现行,现行又熏种子。如果,我们对唯识有兴趣,我们把天台宗的《教观纲宗》讲完,有两本嘛!还有天台的简介,我们就用一年的时间讲唯识,就讲《唯识二十颂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、《唯识读本》、《成唯识论》等等这一些来研究。以一年的时间来研究,整年都是研究唯识的,那么这样子的话,可能对大家的修行,这个经教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帮忙。要不然,师父刚刚念这个什么,本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,七转识什么,你很认真听,但是听不懂,因为,没有唯识的底子,你讲来讲去都是名词,你用那个名词来解释这个,那个也是名词,是不是?

  一个从来没有来过高雄的人,你知道文殊讲堂?不晓得,文殊讲堂就是从民权路,傻瓜!他从来没有来过文殊讲堂,你讲什么民权路、讲什么一心路,他怎么搞得清楚,意思就是一个人没有唯识的底子,你用什么东西去解释它,什么东西都是很陌生,你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,所以,听不懂是很自然的,听得到骗人的,开玩笑,我都听不懂,你听得懂。不过,当法师,听不懂就很惭愧,是不是?当法师的,人家来供养,接受人家的红包嘛!他们不接受人家的红包,听不懂很正常,我们拿人家红包还听不懂,看在红包的面子上,我们要用功一点,我何德何能接受人家供养,是不是?在这个经教上要下一点功夫。

  底下,等无间缘就是[八现识],就是八识起现行,[及彼心所,]相应的心所,[前聚于后,]前面跟后面,[自类无间],同一类的。[等而开导,]开导前后相通,前面引导后面的名叫做开导,[令彼定生。]一定生出来的,等无间缘,等无间缘只有心法有,色法没有等无间缘。再来,所缘缘,所缘第一个缘当动词,主动的去,能缘,第二个缘是名词,大部分是指境界,被攀缘的境界,能攀缘的境界;你所攀缘的那个境界,所缘缘大部分是这样解释,底下[若有体之法是带己相之心,或相应之心所之所虑所托者。]比如说我们这个色身所缘,若有体之法,若我们这个色身或者心法,带己相之心,你有这个自己的相,还有自己当然有这个相,当然就是怎么样?当然就还有相应的心所,心王跟心所是一体两面的东西,所虑所托:所依托的。

  [有二:亲所缘、疏所缘],亲所缘就是强而有力的因缘法,疏所缘就是比较弱的因缘法。[缘:与能缘体不相离,]能够攀缘的这个体不相离,[是见分等内所虑托,]见分就是精神,所谓一种执着的状态,执着的一种内在的心法叫做见分,就是精神作用,所谓的作意一切,就是统统是讲见分,就是见分等内所虑托的,一切的心所:心王、心所,[即见分等所变之相分。]由心王、心所所影现出来的相分,这个缘是这样子。那么第二个[缘]呢?[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,能引内所虑托。]能缘的这个体虽然跟他相离变成一个对象,为质就是他的一个对象,第一个是能缘,第二个缘就是他能缘的对象,但是,虽然两个缘把它分开,但是第二个缘,可以引起第二个缘的内所虑托,内所虑托就是会产生起心动念。所以,简单讲就是所缘缘,第一个缘有主动的,执着的能力,而第二个缘是配合第二个主动的执着的能力,会引起第二个缘字,中间那个会引起上面那个缘字的,这个心境内虑的东西,所缘缘就是这样子。

  再来,就增上缘,增上缘就是增加一点力量,比如说,这个田地,这块土地种植了很多,里面有杂草,把杂草除掉,那么就增加了一些生产,增加了一些养分给这一些,比如说,土豆、花生、花、水果等等这一些。所以,除草就是增加一点力量,学佛也是,你找到善知识,你找到好的道场,那么你就[有胜势用,能于余法而使令生。]能够使其他的法使他们产生出来。

  [识四分表,识: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],是不是?万法唯识,那么相分也是识所变现出来的,所以,相分底下,[识所变现于心内之影像,所缘为义。喻如物品。]其实就是我们心内自己的影像,而我们误认为有实在的外境,是因为透过二分法的我执跟法执,强烈的把本性的物质跟精神分开,是因为我们把它隔开。《楞严经》里面讲,若能转物即同如来,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,如果你认识你的心,这个大地没有所谓的土,这土都是你心境的东西,哪里有真实的土。所以,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,也就是把一切的万法的相都归咎在你的心。比如说,我们晚上睡觉,睡觉的时候做梦,梦到开车子,梦到拣到这个钱,很高兴,梦到很恐惧的,或者梦到什么佛或怎么样子,在这个梦境里面什么统统有,一醒过来,什么统统没有。当我们有一天觉悟成佛了,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看的什么都没有,万法寂静,当处就是,你在纷纷扰扰的这个宇宙人生里面,是你自己的心不清净,当下就是完全清净的。没有所谓的受、想、行、识,一切的感受都是错觉,一切的想像都是错误,一切八识的心王都是分别,自我分别的。

  简单讲,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。自心取自心,自心就是我们的见分,取自心:执着自己影现出来的境界,自己的心的精神,而取这个自心,自己影现的物质,非幻成幻法,本来就不是虚妄,本来就是清净如实之境,成幻法:成为虚妄的,变成实在有的境界。透过我法二执,把这个山河大地,变成是真实性的东西,就像你晚上在做梦,噢!你拼命的跑、跑,醒过来结果没有。就像有一次,我晚上开水喝太多了,结果,这个膀胱无力,想上厕所,在梦境里面一直想上厕所,一直找厕所,你知道吗?在梦境里面一直想找厕所,后来,找到厕所,还没有找到厕所的时候,下大雨,下大雨的时候,噢!很急嘛!没有办法,因为下大雨,反正雨声、尿声都听不清楚,我就在路旁就唰……结果,湿掉了,噢!怎么是在床铺上,这明明在境界,尿急,梦境就想拉尿,你看!这个很真实的东西,拉下去,在床上,赶快忍住,爬起来,忍住,没办法,对不对?拉了一、二滴下去。所以,这个境界就是说没有真实的境,我所有一切境怎么样?唯心所造,…

《百法明门论表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