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四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]可[見通]相(這個是通相);第四、但在[牆]壁與屋[宇之間],因內外不通,[則]我們[複觀]見[壅]塞之相(就是塞相);第五、放眼往外望去,即能矚了而[分別]諸外塵[之處],如山河泉林等,[則複]可[見]到種種外[緣]的差異之相,如山高、水低,山很高,水很低,林密,樹木很密集,等等,等各皆不同(這個是異相);第六、然而在冥[頑]的[虛]空[之中],則所見[遍是]一樣的[空性](就是同相);第七、積[郁]的塵[浡]揚起[之象]出現的時候,[則]可見一片[纡]繞[昏]濁的[塵]相(就是濁相);第八、但當[澄]清的雨[霁](就是停止),收[斂]了空中的塵[氛]之時,則我們[又]可[觀]見周遭一片[清淨]之相(這個就是清相)。

  [阿難,汝]在此[鹹]可[看]到[此諸變化]之[相,吾今]即示汝此八相[各還]其[本所]生[因]之[處。雲何]爲其[本]所生[因?阿難,此諸變化]之相,[明]相即[還]于[日輪],這句話的意思就是:光明從太陽借來的,現在把這個光明還給太陽,是這個意思,從哪裏借來的,還到哪裏啊!隨著日輪而去,[何以故?]若[無日]即[不明],故知[明]相之[因屬]于[日](日來了,陽光來了,明相即隨之而來),所以,向太陽借來的光,還給太陽,所以,這個明有來去,[是故]明相[還]隨于[日]之去而去。從哪裏借來的,歸還哪裏去,就是有生滅的意思。

  同理,[暗]相[還]隨于[黑月];暗從黑月借來的,回歸黑月,還它。[通]相[還]隨于[戶牖,壅]塞之相[還]隨于[牆宇],諸[緣]差異之相[還]隨于[分別]之六識,[頑虛]之相[還]隨于[空,郁浡]昏濁之相仍[還]隨于[塵,清明]之相即[還]隨于[霁]雨,[則諸世間一切所有]之相,[不出]于[斯類],因緣生滅,緣聚則生,緣散還滅。記得!凡事不可勉強,搶奪來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;搶奪來的金錢,也不會平安讓你花用,衆生如果了解萬法唯心,心是最重要,你就不會去偷、不會去盜、也不會去搶。

  譬如說:我去搶二千萬來,那你坐在路邊攤吃一碗面,你都怕!那一種心靈上的懲罰跟恐懼,就超越二千萬了!爲什麼?警察要抓去啊,持槍搶劫啊!這個要判重刑,甚至判死刑,那那一碗面怎麼會吃得心安呢?我們不如過一個很平淡的日子,經濟不怎麼好;但是,求一個心安,你在路邊攤隨便吃一碗面,都很有味道,因爲沒有人會抓你啊!心靈解脫,才是生命真正的享受,喝水是甘的,吃飯是甜的,睡覺也不作惡夢,心安理得,出口也不傷人,內心裏面充滿著智慧,所有的緣起他都掌握,所有的因緣他都珍惜,也不傷任何一個朋友;朋友就是財富,什麼時候要幫助你不知道,我們這一輩子當中,一定會出困難的,誰會出困難都不知道,就是要靠朋友;把所有的朋友都得罪了,就等同關閉銀行,沒有來往。朋友有時候有通財之義,今天爲了一件小事情,這個朋友得罪了;明天爲了一點小事,這個朋友得罪了,所有的好朋友統統關閉了,那就等于銀行沒有來往了!因此學佛要懂得這一層的道理,就了解,明心見性是很重要的,明本心,見本性,你所作所爲、身口意,慢慢的就會邁向圓融、圓滿,而不傷害衆生。師父已經講過:沒有明心見性,是很難恒順衆生,也很難隨喜功德的,非常困難!自己會跟自己抗拒,哪來的恒順衆生呢?

  經文:[汝見八種見精明性,當欲誰還?何以故?若還于明,則不明時無複見暗;雖明暗等種種差別,見無差別。諸可還者自然非汝,不汝還者,非汝而誰?則知汝心本妙、明、淨。汝自迷悶,喪本受淪,于生死中常被漂溺,是故如來名可憐愍。]

  衆生是很可憐的!所以,一切衆生不是讓你來恨的,一切衆生是讓你來救、是讓你來度的,你不要嗔恨衆生,要憐愍衆生,因爲他的名字叫做衆生,衆生就是跳脫不出那一種煩惱障、所知障,如果你的好意,沒有恰到好處的時空,你不管多大的好意,他都會把你曲解成惡意。人類因爲自尊心太強,人類無始劫以來的無明太重,包蔽了無量億劫來的惡的習氣,還一直把它保護著,不敢面對這種心靈的痛處、汙濁。我們無量劫來,一直保護自己的缺點,看不清楚自己!由于自尊心太強,我執、我見太深,所以,別人的好意、慈悲,他也很容易被扭曲,把對方扭曲。

  這個講話,如果時間、空間不對的時候,你就是個聖人、佛都沒有辦法,也沒有用!這個緣起法,就是必須加上善巧智慧,這個緣起法就是:你如何來掌控這個時空?我這句話講出去的時候,適不適合?時間上恰不恰當?如果不恰當,那就白講了,沒用!我是一片赤誠的心,想要幫助你!他感受不出來。所以,好朋友有時候要互相勸告,要慢慢的等。問你們一句成語,看你們會不會?一塊姜切成四片,是什麼成語呢?就是姜姜姜姜!(笑)一塊姜,因爲每一塊都是姜。所以,一塊姜如果切成四片,換成一句成語就是:姜姜姜姜!就是這樣子。

  注釋:[汝見八種見精明性]:[見],就是能見。[這八種],上說之明暗等八種相。[明性],本明之性。此言,你能見此八種相的見精本明之性。[當欲誰還]:[誰],就是八相中的哪一相?[若還于明,則不明時無複見暗]:[若還于明],意思就是說:如果你的[見性]是還之于明相,意思是:見性是因爲明相而有,明相來,見性才顯,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明相消失了,你的見性就跟著跑了!是與明相俱去。[不明],即暗。此言,如果你的見性是跟著明相去的話,則當暗相來的時候,因爲[能見性]已走了,你便不能再見到暗相了。然而實非如此:[相]有來去,[能見之性]並不隨其來去;如果你這一句體會得出來,你見什麼,記得如如不動;你見什麼,記得離一切相,你就牢牢記住這一句話,修行要抄捷徑的話,這句話單刀直入就一百分,不會走冤枉路!

  因爲[能見之性]並不隨其來去,也就是說:離一切相,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緒,而且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缺點,有缺點改過,有缺點檢討,你把一切順逆二境,包括親朋好友、師長,對我們所講的再重的話,都觀想成是爲我們好,那麼,你就有健康的心,你擁有這個健康的心靈,你的福報就會愈來愈聚集。今天如果講你一句話,你馬上就翻臉,我馬上就排斥,諸位!你的福報就到此爲止了,因爲智慧的語言,你聽不進去的;良心的建言,你也不受用,所以,你的福報,它就被這個執著卡住,就是把福切割。所以,有時候我們感覺到受一點委屈,你就是培養很大的福報。

  諸位!傷害人的沒有福報;被傷害的人有福報,看你能不能忍得下來?爲什麼?如果你能忍,福報就一直來啊!我親近廣化律師幾年,有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,說:忍辱等同福報。我對廣化律師很感恩,親近他幾年,他給我的觀念就是這樣子,很有忍辱性的人,他的福報就愈來愈大,因爲他從來不傷人,緣愈來愈好,他的德行就愈來愈深、愈厚,大海就是能容納百川,百川它就是一直歸來。一個人他沒有德行,大家都會遠離他;一個忍辱心很重的人,大家都會來歸依他,向心力就會愈來愈強!所以,世間人來講:他看起來好像吃虧,結果他種到了福報;這個人欺負人家,好像什麼都贏,記得!他是損了很大的福報。我們有正知正見,因果是這樣看的,這樣才是正知正見的,不可以隨便傷人的!是故方能明來見明,暗來時又見暗。

  [雖明暗等種種差別,見無差別]:以[見性]並不隨[相]而滅,因此雖明暗等八相皆各有種種差別之相,而汝之[見精]卻無有差別。所以,欲入無分別的心性,記得!見就是性,你只要牢記師父這一句話:見一切物,心性就顯現,用平等心看,不要受虛妄假相影響,你的慈悲喜舍永遠不改變,無論衆生對你怎麼樣,我們佛菩薩的心一直存在,而且堅持,一直到我們臨命終,誓死不改變大慈大悲、大喜大舍的心,永遠如此的堅持。[不汝還者,非汝而誰]:[還],就是去。若不離你而去(還)的,那不是你自己(的見性),那還是什麼呢?

  義貫:佛言:八相皆各有歸屬,而[汝]之能[見]此[八種]相之[見精]本[明]之[性],你想[當欲誰還?]應當跟哪一相去呢?當然是回到你自己了![何以故?若]汝之見精[還]歸[于明]相,[則]當[不明]而暗相來的[時]候,你就[無複]能[見暗]相了,然而事實不然,明來能見明,暗來你又能見暗,這一句話意思就是:見性無關明暗,單刀直入就是這樣,明、暗是塵,見性是本心。故知見精並不隨明暗而來去,所以,這一句話就是禅宗講的:令心無所增減,是名修行。諸位!這一句特別重要,令心無所增減,是名修行,這個才是一個真正修行人。也不隨明暗而增減;相有來去,性無增損。

  因此[雖明暗等]相,皆各有[種種差別]之相,而汝之[見]精卻[無]有任何[差別],不來不去,不增不減,亘古常然,無有歸屬,自作主翁。[諸可還]滅[者,自然非汝]之真心,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:只要有那一些所謂來去、生滅、增減的,當然就不是你的真心了,很清楚的!而其[不]舍[汝]而[還]滅[者,非汝]自心[而]會是[誰]呢?因此[則知汝]之真如本[心本妙]、本[明]、本[淨];只是[汝自]生[迷]惑昏[悶]不通,[喪]失[本]心而[受]沈[淪],故[于生死]大海[中常被漂]流沈[溺,是故如來名]爲[可憐愍]者。 诠論:[明暗、通塞、同異、清濁]此八相皆是眼所了別之境。所見之境變化無常,生滅不住;而能見之性則湛然常住,物來照物,物去不隨。永嘉禅師參六祖時說:[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。]生死是很重要的,是無常,很快就來到的!這是見相未了性。六祖就說了:[何不體取無生,了無速乎。]你爲什麼不體取當下就是空性,一切法本自無生,就沒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