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有所謂滅,了無速乎?這樣不是更快嗎?了無速乎也可以說:這裏面根本沒有快慢,爲什麼你不直接了當的去體悟一切法無生?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快跟慢,這一句話也是這個意思,也可以作如是解。這是教他離相、歸性。永嘉于是具威儀而拜。
第6.顯示見性不雜
經文:[阿難言:我雖識此見性無還,雲何得知是我真性?佛告阿難:吾今問汝:今汝未得無漏清淨,承佛神力見于初禅得無障礙;而阿那律見閻浮提,如觀掌中庵摩羅果;諸菩薩等,見百千界;十方如來,窮盡微塵清淨國土,無所不矚;衆生洞視,不過分寸。阿難,且吾與汝,觀四天王所住宮殿,中間遍覽水、陸、空行,雖有昏明種種形像,無非前塵分別留礙。]
諸位!無非前塵分別留礙,就是一句話: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就是這一句話。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就是:凡所有相,都不值得你如此的執著,因爲它一定會毀滅,遲跟早的事情。
注釋:[承佛神力見于初禅]:承佛神力加持,而得見初禅的境界。[阿那律]:全名應是阿那律陀,是佛陀的堂弟。在聽佛說法時常常好睡眠,因此被佛喝斥雲:[咄咄何爲睡,螺蛳蚌蛤類,一睡一千年,不聞佛名字。]所以,有的人,曾經有人聽經聽了打磕睡,入這個睡禅叁昧定,我就知道:哎呀!這個人白天上班,還趕來!我看有些人急著去超市找面包,哎呀!都很辛苦,我都很感動!這就表示,他爲了聽法可以忍著肚子,餓肚子,簡單一個面包裹腹,他這種勇猛的心,師父感受得出來!如果是已經吃過晚餐,來這邊再吃一個面包,也是不錯啦!這個就是說:我看有的人是真的很了不起,爲了聽法,他有他的堅持,很讓人感動!阿那律因此生慚愧心,起大精進,七日七夜不睡,因而失明。這個就是太精進了!佛憐愍他,而教他修[樂見照明金剛叁昧],有的人念:樂yao(第四聲)見照明金剛叁昧。而證得天眼智通,爲佛弟子中,天眼第一。
[阿那律見閻浮提,如觀掌中庵摩羅果]:阿那律所見的爲一佛世界,叁千大千世界,以前不用天文望遠鏡的,這個都是很了不起的聖人的,就看!其中有百億個閻浮提,此處爲舉一閻浮提爲代表。《維摩诘經》中阿那律答嚴淨梵王時也說:[吾見此釋迦牟尼佛土,叁千大千世界,如觀掌中庵摩羅果。][諸菩薩等,見百千界]:初地菩薩可見百佛世界,二地菩薩可見千佛世界,乃至十地菩薩可見無量佛世界。佛見則無量。[十方如來,窮盡微塵清淨國土,無所不矚]:一切佛土,以佛觀之,無不清淨,故說是[清淨國土]。此言十方一切如來,皆可以見盡微塵數的無量佛國淨土。[衆生洞視,不過分寸]:如果換作衆生來講的話,就看眼前,分寸就是只看眼前,差不多衆生都是這樣。所以,衆生洞視,不過分寸,若與叁乘聖人相比,則凡夫衆生所能見到的,差不多等于分寸而已。
[四天王所住宮殿]:[四天王],東方持國天王、西方增長天王、南方廣目天王、北方多聞天王;此四天王之宮殿,在須彌山腰,離地四萬二千由旬。諸位!這個凡夫之人,都看不到這個,我們去寺廟裏面,有四天王殿,就是這個。我們去韓國看,韓國也是,道場的建立,也類似咱們中國的那種風格,進去也是四天王。朝鮮,它也是這樣的建築。現在不一樣了,現在的道場散落在城市,土地有限,而且很貴!所以,沒有辦法像叢林這樣子,一下子就買好幾百甲。那些道場沒辦法,寸土寸金,這個沒辦法的!所以,也沒辦法像叢林這樣的建築,什麼殿、什麼殿、什麼殿,都沒有辦法,很難!礙于空間,以前有齋堂、禅堂、念佛堂,有什麼四天王殿、大悲殿、華嚴叁聖殿、西方叁聖殿、彌勒殿、普賢殿、文殊殿;現在沒辦法了!
[中間遍覽水、陸、空行]:[中間]、指大地以上,忉利天以下,此間的水居、陸棲、空中飛行的有情衆生,至于無情器界則有山、河、大地,虛空等境界。[昏明]:就是明跟暗。[無非前塵分別留礙]:這一些有情及無情境界,雖有明暗等差別之相,但無非是六識對現前塵境所作的分別,而得的留滯障礙之相。
義貫:[阿難言:我雖]已[識]知了[此]能[見]之[性]並[無還]滅,然而[雲何]而[得]證[知]那就[是我]的[真]心本[性],而非我所見的物之性呢?[佛告阿難:吾今問汝:今汝]尚[未]斷煩惱而[得無漏]之[清淨]法身。諸位!這個有漏無漏,[有漏]就是煩惱,你有煩惱,就沒辦法入涅槃;無漏就沒有煩惱。清淨法身,唯因仰[承佛]之[神力]加持,而得至日月宮、[見于初禅]天之境界,[得無障礙;而阿那律]則能[見]此佛世界中之百億個[閻浮提],猶[如觀]看他自己手[掌中]的一顆[庵摩羅果]一樣清楚。至于[諸菩薩等],則各能[見]或者是[百]、或者[千]佛世[界];而[十方如來]之所見,則[窮盡微塵]沙數之[清淨]佛[國土],皆[無所不矚]。然而一般凡夫[衆生]所能[洞視]的距離,若與叁乘聖人比起來,則[不過分寸]而已。因爲凡夫只看眼前啊![阿難,且]就[吾與汝]所[觀]的[四天王所住]之[宮殿],以及于其[中間遍覽]一切[水]居[陸]棲、[空行]所有衆生之正報和依報。
正報就是我們的四大緣起的假相——這個色身;依報就是生長的環境。諸位!這個正報跟依報,決定在哪裏呢?決定在業,這個業有福業、非福業,還有不動業;有善業、惡業、無記業,這個我們在唯識學裏面都講了。福報大的,一出生面相就會莊嚴,每一個人看到他都歡喜!福報大的,一出生環境就很好,從小爸爸、媽媽就栽培他,從幼稚園,請家庭教師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,爸爸、媽媽後臺都很硬,很有辦法!而福報不夠的,一出生,連吃叁餐都沒辦法!我看那個新聞報導的,一對原住民,生孩子生到十個,生到多偉大?生到衛生局找他,說:爲什麼你不結紮呢?這個爸爸一個月才賺多少?也沒賺多少錢,二、叁萬。所以,你想想看,一個爸爸一個月打工,賺臺幣,就算叁萬好了,你看,這些孩子要如何去養育和教育喔,叁萬塊喔!我看每天可能要吃泡面也吃不起。泡面現在很貴啊!一下子發下去,包括他老婆、他自己,是十二個人,剛好一打喔,一次吃就是十二包了,師媽講的:消耗量也是很大的!你像這十幾個、十個,那你怎麼教育呢?那不一樣,人家很有福報的人,就出生在爸爸、媽媽生他一個,爺爺、奶奶也疼他一個,集所有叁千寵愛于一身,就是生一個!他家爸爸、媽媽就很有錢,幾億、幾百億等著他領,他一出世,錢怎麼花都花不完,人家爲什麼那麼好命,能投胎到大富大貴人家?我們連門都摸不到!人家爲什麼那麼大的福報,出生在那種家庭?而我們爲什麼這麼沒有福報?
你千萬不要說:我了解緣起性空,諸法皆空,福都不修,佛都不念!放生,一點也不隨喜,就坐在那邊!佛法不是這樣的,所有的小的福,只要有因緣就要去修,因爲這個正報、依報要看福業,還有非福業,非福業就是沒有福報了。你看那個,臺灣現在經濟是有的很好,有的很嚴重了,新聞報導的,是真的假的我們不知道,有的還要去撿這個馊水,很有錢的很有錢,有的流浪漢。這個福德、因緣、貌相,一點都不假,這個就是福報的差別。如果這個人,沒有種這個正法的福德因緣,就算他來到講堂,他也會有強大的力量把他引開來,我不騙你的!如果種了很強大的正法的福德因緣,我告訴你:你用九只牛來拉,他一樣釘住在講堂,打死他都不會走,他就善根深厚。因此福跟非福,還有一種叫做不動業,屬于禅,禅天,四禅天的,還有四空的叫做不動業,這講了又比較更深一層了。有善業、惡業、還有無記業。
諸位!正報、依報,記得!依什麼而論?就是依所修的福報來論斷。記得!佛門裏面就是修福又修慧,聽經聞法,這個就是修慧業,修慧。我看講堂很多的義工來,我都很感動!像有時候,師父到這個地下室的洗手間,男衆的洗手間,因爲在101室處理事情,到男衆的洗手間去方便一下,這個地下室,我看打掃得非常的幹淨,哎呀!我去上這個廁所,我就非常感動!我們的設備,沒有辦法像五星級的大飯店;但是,這些義工讓人非常感動,很幹淨的!我有時候用手故意把它擦一下,沒有灰塵,我們這講堂的義工,很感動的!在地下室一樓、二樓,他們領了這個工作,每個禮拜固定的時間,他們就是來,記得!你來講堂,你要記得師父一句話:是爲叁寶門中修福護持,也是爲你自己在修福報,這個觀念要很正確,你來不是替我做的,來是替佛陀做的;爲正法做的;是爲僧團做的;重要的就是爲你的心性而做的,這個觀念要弄得很清楚!所以,諸位!你在那邊做的時候,人家有看到沒有看到,因爲你的心性很清楚,福報就是這樣一直種下來,不需要誇張,大家都看不到,你也是這樣做。誇大,反而沒有福報,我們積陰德。正報、依報,這一切一切的情境,[雖有昏]暗或者是[明]晰[種種形像]之差別,但[無非]皆是六識對[前塵]境界所作[分別]而得的[留]滯障[礙]之影像。
诠論:此段大義,簡言之,也就是一切聖人所見以及凡夫所見,姑不論其所見多遠或者多近,涵蓋的境界的大與小,一切[所見]全部都是前[塵的分別留礙],也就是,[所見皆屬于塵性],而非見性本身。
[經文:[汝應于此分別自他,今吾將汝擇于見中誰是我體?誰爲物象?阿難,極汝見源,從日月宮,是物非汝;至七金山,同遍谛觀,雖種種光,亦物非汝;漸漸更觀,雲騰鳥飛,風動塵起,樹木山川,草芥人畜,鹹物非汝。]
注釋:[分別自他]:[自],就是你自己的自性。[他],就是外物之性。[今吾將汝擇于見中]:[將],就是令,引領也。[擇],就是抉擇。[見],含攝[能見]以及[所見]。此言,我現在就要引領你于你的[能見的見性],以及[所見的物性],兩者之間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二十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