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四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]可[见通]相(这个是通相);第四、但在[墙]壁与屋[宇之间],因内外不通,[则]我们[复观]见[壅]塞之相(就是塞相);第五、放眼往外望去,即能瞩了而[分别]诸外尘[之处],如山河泉林等,[则复]可[见]到种种外[缘]的差异之相,如山高、水低,山很高,水很低,林密,树木很密集,等等,等各皆不同(这个是异相);第六、然而在冥[顽]的[虚]空[之中],则所见[遍是]一样的[空性](就是同相);第七、积[郁]的尘[浡]扬起[之象]出现的时候,[则]可见一片[纡]绕[昏]浊的[尘]相(就是浊相);第八、但当[澄]清的雨[霁](就是停止),收[敛]了空中的尘[氛]之时,则我们[又]可[观]见周遭一片[清净]之相(这个就是清相)。

  [阿难,汝]在此[咸]可[看]到[此诸变化]之[相,吾今]即示汝此八相[各还]其[本所]生[因]之[处。云何]为其[本]所生[因?阿难,此诸变化]之相,[明]相即[还]于[日轮]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光明从太阳借来的,现在把这个光明还给太阳,是这个意思,从哪里借来的,还到哪里啊!随着日轮而去,[何以故?]若[无日]即[不明],故知[明]相之[因属]于[日](日来了,阳光来了,明相即随之而来),所以,向太阳借来的光,还给太阳,所以,这个明有来去,[是故]明相[还]随于[日]之去而去。从哪里借来的,归还哪里去,就是有生灭的意思。

  同理,[暗]相[还]随于[黑月];暗从黑月借来的,回归黑月,还它。[通]相[还]随于[户牖,壅]塞之相[还]随于[墙宇],诸[缘]差异之相[还]随于[分别]之六识,[顽虚]之相[还]随于[空,郁浡]昏浊之相仍[还]随于[尘,清明]之相即[还]随于[霁]雨,[则诸世间一切所有]之相,[不出]于[斯类],因缘生灭,缘聚则生,缘散还灭。记得!凡事不可勉强,抢夺来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;抢夺来的金钱,也不会平安让你花用,众生如果了解万法唯心,心是最重要,你就不会去偷、不会去盗、也不会去抢。

  譬如说:我去抢二千万来,那你坐在路边摊吃一碗面,你都怕!那一种心灵上的惩罚跟恐惧,就超越二千万了!为什么?警察要抓去啊,持枪抢劫啊!这个要判重刑,甚至判死刑,那那一碗面怎么会吃得心安呢?我们不如过一个很平淡的日子,经济不怎么好;但是,求一个心安,你在路边摊随便吃一碗面,都很有味道,因为没有人会抓你啊!心灵解脱,才是生命真正的享受,喝水是甘的,吃饭是甜的,睡觉也不作恶梦,心安理得,出口也不伤人,内心里面充满着智慧,所有的缘起他都掌握,所有的因缘他都珍惜,也不伤任何一个朋友;朋友就是财富,什么时候要帮助你不知道,我们这一辈子当中,一定会出困难的,谁会出困难都不知道,就是要靠朋友;把所有的朋友都得罪了,就等同关闭银行,没有来往。朋友有时候有通财之义,今天为了一件小事情,这个朋友得罪了;明天为了一点小事,这个朋友得罪了,所有的好朋友统统关闭了,那就等于银行没有来往了!因此学佛要懂得这一层的道理,就了解,明心见性是很重要的,明本心,见本性,你所作所为、身口意,慢慢的就会迈向圆融、圆满,而不伤害众生。师父已经讲过:没有明心见性,是很难恒顺众生,也很难随喜功德的,非常困难!自己会跟自己抗拒,哪来的恒顺众生呢?

  经文:[汝见八种见精明性,当欲谁还?何以故?若还于明,则不明时无复见暗;虽明暗等种种差别,见无差别。诸可还者自然非汝,不汝还者,非汝而谁?则知汝心本妙、明、净。汝自迷闷,丧本受沦,于生死中常被漂溺,是故如来名可怜愍。]

  众生是很可怜的!所以,一切众生不是让你来恨的,一切众生是让你来救、是让你来度的,你不要嗔恨众生,要怜愍众生,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,众生就是跳脱不出那一种烦恼障、所知障,如果你的好意,没有恰到好处的时空,你不管多大的好意,他都会把你曲解成恶意。人类因为自尊心太强,人类无始劫以来的无明太重,包蔽了无量亿劫来的恶的习气,还一直把它保护着,不敢面对这种心灵的痛处、污浊。我们无量劫来,一直保护自己的缺点,看不清楚自己!由于自尊心太强,我执、我见太深,所以,别人的好意、慈悲,他也很容易被扭曲,把对方扭曲。

  这个讲话,如果时间、空间不对的时候,你就是个圣人、佛都没有办法,也没有用!这个缘起法,就是必须加上善巧智慧,这个缘起法就是:你如何来掌控这个时空?我这句话讲出去的时候,适不适合?时间上恰不恰当?如果不恰当,那就白讲了,没用!我是一片赤诚的心,想要帮助你!他感受不出来。所以,好朋友有时候要互相劝告,要慢慢的等。问你们一句成语,看你们会不会?一块姜切成四片,是什么成语呢?就是姜姜姜姜!(笑)一块姜,因为每一块都是姜。所以,一块姜如果切成四片,换成一句成语就是:姜姜姜姜!就是这样子。

  注释:[汝见八种见精明性]:[见],就是能见。[这八种],上说之明暗等八种相。[明性],本明之性。此言,你能见此八种相的见精本明之性。[当欲谁还]:[谁],就是八相中的哪一相?[若还于明,则不明时无复见暗]:[若还于明],意思就是说:如果你的[见性]是还之于明相,意思是:见性是因为明相而有,明相来,见性才显,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明相消失了,你的见性就跟着跑了!是与明相俱去。[不明],即暗。此言,如果你的见性是跟着明相去的话,则当暗相来的时候,因为[能见性]已走了,你便不能再见到暗相了。然而实非如此:[相]有来去,[能见之性]并不随其来去;如果你这一句体会得出来,你见什么,记得如如不动;你见什么,记得离一切相,你就牢牢记住这一句话,修行要抄捷径的话,这句话单刀直入就一百分,不会走冤枉路!

  因为[能见之性]并不随其来去,也就是说:离一切相,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,而且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缺点,有缺点改过,有缺点检讨,你把一切顺逆二境,包括亲朋好友、师长,对我们所讲的再重的话,都观想成是为我们好,那么,你就有健康的心,你拥有这个健康的心灵,你的福报就会愈来愈聚集。今天如果讲你一句话,你马上就翻脸,我马上就排斥,诸位!你的福报就到此为止了,因为智慧的语言,你听不进去的;良心的建言,你也不受用,所以,你的福报,它就被这个执着卡住,就是把福切割。所以,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受一点委屈,你就是培养很大的福报。

  诸位!伤害人的没有福报;被伤害的人有福报,看你能不能忍得下来?为什么?如果你能忍,福报就一直来啊!我亲近广化律师几年,有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,说:忍辱等同福报。我对广化律师很感恩,亲近他几年,他给我的观念就是这样子,很有忍辱性的人,他的福报就愈来愈大,因为他从来不伤人,缘愈来愈好,他的德行就愈来愈深、愈厚,大海就是能容纳百川,百川它就是一直归来。一个人他没有德行,大家都会远离他;一个忍辱心很重的人,大家都会来归依他,向心力就会愈来愈强!所以,世间人来讲:他看起来好像吃亏,结果他种到了福报;这个人欺负人家,好像什么都赢,记得!他是损了很大的福报。我们有正知正见,因果是这样看的,这样才是正知正见的,不可以随便伤人的!是故方能明来见明,暗来时又见暗。

  [虽明暗等种种差别,见无差别]:以[见性]并不随[相]而灭,因此虽明暗等八相皆各有种种差别之相,而汝之[见精]却无有差别。所以,欲入无分别的心性,记得!见就是性,你只要牢记师父这一句话:见一切物,心性就显现,用平等心看,不要受虚妄假相影响,你的慈悲喜舍永远不改变,无论众生对你怎么样,我们佛菩萨的心一直存在,而且坚持,一直到我们临命终,誓死不改变大慈大悲、大喜大舍的心,永远如此的坚持。[不汝还者,非汝而谁]:[还],就是去。若不离你而去(还)的,那不是你自己(的见性),那还是什么呢?

  义贯:佛言:八相皆各有归属,而[汝]之能[见]此[八种]相之[见精]本[明]之[性],你想[当欲谁还?]应当跟哪一相去呢?当然是回到你自己了![何以故?若]汝之见精[还]归[于明]相,[则]当[不明]而暗相来的[时]候,你就[无复]能[见暗]相了,然而事实不然,明来能见明,暗来你又能见暗,这一句话意思就是:见性无关明暗,单刀直入就是这样,明、暗是尘,见性是本心。故知见精并不随明暗而来去,所以,这一句话就是禅宗讲的:令心无所增减,是名修行。诸位!这一句特别重要,令心无所增减,是名修行,这个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。也不随明暗而增减;相有来去,性无增损。

  因此[虽明暗等]相,皆各有[种种差别]之相,而汝之[见]精却[无]有任何[差别],不来不去,不增不减,亘古常然,无有归属,自作主翁。[诸可还]灭[者,自然非汝]之真心,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:只要有那一些所谓来去、生灭、增减的,当然就不是你的真心了,很清楚的!而其[不]舍[汝]而[还]灭[者,非汝]自心[而]会是[谁]呢?因此[则知汝]之真如本[心本妙]、本[明]、本[净];只是[汝自]生[迷]惑昏[闷]不通,[丧]失[本]心而[受]沉[沦],故[于生死]大海[中常被漂]流沉[溺,是故如来名]为[可怜愍]者。 诠论:[明暗、通塞、同异、清浊]此八相皆是眼所了别之境。所见之境变化无常,生灭不住;而能见之性则湛然常住,物来照物,物去不随。永嘉禅师参六祖时说:[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。]生死是很重要的,是无常,很快就来到的!这是见相未了性。六祖就说了:[何不体取无生,了无速乎。]你为什么不体取当下就是空性,一切法本自无生,就没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