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瑛法汇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
十番显见
2007.9.15——2008.3.9 文殊讲堂
第二十五张DVD
第7.显示见性无碍
它这个无碍就是:大相无碍、小相无碍、长短无碍、方圆无碍、近跟远无碍、空、还有障碍物无碍,也就是见性是独立存在的,不受大小、长短、方圆、近远、空塞的影响,它是绝对独立存在的,叫做显示见性无碍。
经文:[阿难白佛言:世尊,若此见性必我非余,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,居日月宫,此见周圆,遍娑婆国;退归精舍,只见伽蓝;清心户堂,但瞻檐庑。世尊,此见如是,其体本来周遍一界,今在室中唯满一室,为复此见缩大为小?为当墙宇夹令断绝?我今不知斯义所在,愿垂弘慈,为我敷演。]
注释:[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]:阿难曾乘佛威神之力,而随佛至四天王宫殿,其殿皆是殊胜的宝藏所成,故说是[胜藏宝殿]。[居日月宫]:阿难后亦随佛到日月二天子之宫殿。在这个我们要了解,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,这个没有神通是没有办法的,他的频率跟人间的眼睛的频率,是不相应的。所以,看起来,我们眼睛看:咦?就没有什么啊;但是,有神通力的,他就有办法!所以,我们今天看须弥山,日月绕须弥而转,我们在须弥山看;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喜马拉雅山,也没看到什么,它就是一座山,一座缘起的、如幻的山而已。因此必须借佛的神通力才有办法。
[此见周圆,遍娑婆国]:[此见],我此能见之性。[娑婆国],指娑婆世界中之南阎浮提。诸位!南阎浮提,也是一直有争论的,有的讲: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的地球;有的讲:南阎浮提它不是,就是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,西牛货洲、北俱卢洲,它只是一个洲的范围。所以,这个南阎浮提,佛陀当时候讲的这个地理位置,天文、地理位置,因为就是就当时大家所能认识的。所以,二千多年那个天文、地理位置,不同于现在的用地球的卫星定位;或者是照相;或者是天文学来讲到,以前都是以地球为中心。
包括那个算命的,什么星座,如果你相信是什么星座,天蝎座,或者是什么牡羊座,你相信这个星座的命运,你就必须以地球为中心来讨论的。讨论这个星座,是以地球为中心来讨论的,地球是不动的,而太阳跟月亮是绕着地球转的,几百千年前的天文现象界是这样子,才讨论什么星座什么命运的。这个依今天的天文学来讲,那个星座是不准的,完全错误的。但是,大家兴趣就好,你是什么座的啊?我是天蝎座的,就讨论天蝎座怎么样,某一些还有一点准,你天蝎座的是长得怎么样啊、人好不好看啊、个性怎么样的,某些还讲得满准的!但是,那个是以地球为中心,去讲、去讨论的。所以,讲什么星座,依今天的科学的角度来讲,是严重错误的!今天的科学,必须以太阳为中心点来讨论。但是,如果讨论到星座的问题,却以地球为不动的角度在讨论的,这是根据以前的错误的天文学,反正大家将错就错,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,就这样讨论,反正你兴趣就好,我也不反对,反正大家都谈一谈,就这么一回事!
以阿难不是以自己神力所见,所以无法很精确。[伽蓝]:梵文[僧伽兰若],僧众所住之园庭,引申为寺院之通称。所以,我们称为伽蓝圣众。以前一位老菩萨念错了,台语念“加拿”,我都听不懂,我说:什么是[加拿]啊?他说:就那二个字,一看:喔!是伽蓝。所以,只要把梵文翻译成中文,中文再翻译成台语,念起来就不能听,就像大悲咒就好了,念起来就是很奇怪了(音不准确),但是,如果虔诚念也会感应,就是佛论心。一般伽蓝是指出家人寺院的通称。
[清心户堂,但瞻檐庑]:[户室],户内之讲堂。[檐(yán)廡(wǔ)],屋檐与廊庑。此言,若进入令人心生清净的讲堂之内,则只能看到屋檐和走廊。意思就是:到天上去看了那么远,回来视线为什么剩下这一点点呢?这见性为什么剩下这一点点呢?[为当墙宇夹令断绝]:是不是被墙宇夹断了。所以,让我们的见性没有办法伸展呢?[为],还是。[当],由,被。此言,还是被墙壁及屋檐夹断了呢?[弘慈]:大慈。[敷演]:[敷],铺叙。[演],开演。意即广为说明之义。
义贯:[阿难白佛言:世尊,若此]能[见]之[性],如您所说的,[必]定是属于[我]的,而[非余]物所有,则当[我与如来]在[观四天王]的[胜藏宝殿],及乘佛威神而得[居]于[日月]天[宫],当彼之时,我之[此]能[见]之性确然能够[周]遍[圆]满。就像我们今天来讲,用观念就是说:坐太空船的时候,到月球去看,哇!这个视线怎么看得那么宽广?就是这个意思。以前没有太空船,我们现在用太空船,你坐太空船到外太空的时候,去看:哇!怎么尽虚空界的那个星球,都是一颗一颗小小的星球?就是看得很远、很广!而[遍]及[娑婆国]土之南阎浮提。然而等到我[退归]祗桓[精舍]时,却[祗]能[见]到[伽蓝]的屋宇园林,若入于能令人[清]净[心]地的[户]内讲[堂],则[但]能[瞻]见讲堂的屋[檐]及廊[庑。世尊,此见]性竟有[如是]之变异,[其体]性[本来]可以[周遍一]个三千大千世[界],而[今在室中],却变得[唯]能[满一室;为复此]能[见]之性能自己主动
调整[缩大为小]?或者是[为当墙]壁以及屋[宇夹令]内外[断绝?我今]实[不知斯义]理之[所在,愿垂]赐[弘慈,为我]等[敷]陈开[演]此中的道理。
诠论:是能见之性,于境大时即可见大,小时即可见小,清时即可见清,浊时即可见浊。境有变异,而见性随物朗照,无有迁改。其实这个都一直在强调什么?这个在强调:见性离相、离根,迥脱根尘,它是一直独立存在的,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。而佛法还不能用认识的,它还必须用体悟的,它要内证的功夫。所以,我们那个一动,就是夹着一个妄见,虚妄的那个知见,一闪,它就会跑出来,而且它是无时无刻没有夹带一个我执。而世间人他这个,说来说去,都是[我]的功德最大,他这个假我,是一直存在在这个世间,那个我相是很难破的!
有个英国的医生,提了一个包包,很紧急的开一部新车,到比较乡下的地方,去看一个小朋友。这个小朋友病得很严重,躺在那个病床上,他的妈妈在旁边照顾,这个医生就赶到了这个郊区一点的小朋友家看病,看了以后,就跟他妈妈讲说:我来看你儿子看四次了,所以,这一次要加出差费,要加二十块钱的英镑!他妈妈就很生气了,说:你怎么可以加二十块钱英镑呢?他说:我来看你儿子,这一次第四次了呢!他的妈妈就说:不是我儿子把肺结核散播到全校,你哪有今天的轿车可以坐啊?你哪有这么好的房子可以住啊?就是她儿子把肺结核散播到全校,所以,他生意就特别好!反正不管怎么讲那个[我]就一定会存在。
那么,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说:这个见性它没有我执,所以,见性随物朗照,无有迁改。但是,我们这里要里了解的,佛陀本身充满了智慧,还有慈悲;但是,他并不是对天地万物都没反应的,不是这样子的。他会有反应的,因为众生境界不够的时候,佛陀会有反应的,佛陀也会呵叱人的。譬如说提婆达多,说:世尊!你年岁已经大了,为什么不把僧团交给我?世尊就呵叱他,说:我尚且不把僧团交给舍利弗跟目犍连,他们都证四果阿罗汉的!何况交给你这个痴人?就是大愚痴的人。佛陀也会呵叱人的!所以,要反应给众生知道,并不是说:圣人就呆呆的坐在那边,不一样的!像古时候咱们中国的祖师,有时候徒弟太不像样,他也会反应的!因此佛陀虽然有种种的反应;但是,他内心是没有烦恼的。然而众生之妄想真是无奇不有,居然想到见性会被墙壁夹断!嗯!我也是第一次听到。
经文:[佛告阿难:一切世间,大小内外诸所事业,各属前尘,不应说言见有舒缩。譬如方器中见方空;吾复问汝:此方器中所见方空,为复定方?为不定方?若定方者,别安圆器,空应不圆。若不定者,在方器中应无方空。汝言不知斯义所在;义性如是,云何为在?]
注释:[诸所事业,各属前尘]:这各种所现的事相,如上下方圆,以及业用,例如来去伸缩等,皆属于现前尘境之留碍,跟见性无关。所以,为什么祖师大德讲:修学佛道,守心第一?守心第一,就是你守住,不让它妄动,也就是不被污染、不受影响,因为跟见性无关。只要你着相,见性就会妄动,着、住,无明就会现前;放下,不被污染、不受影响,万象就跟见性无关。修学佛道,守心第一,这是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么样修行。真正一个修行人,他就二六时中都是降伏自我的,也就是,诸有所作,皆是有相,托尘依缘聚散而起、而灭;而见性实不起不灭。记住!托尘依缘聚散而起跟灭,起跟灭就是生灭意识心,叫做离尘无自体性。而见性实不起不灭,这个在强调什么?就是离尘有自体性,这个才是我们当家作主的,本来的东西,无杂无染——相自生灭。也就是尘自生灭,自性不动。
[不应说言见有舒缩]:[舒],伸展。不应说见性有随境而伸展扩大或缩小。譬如说:我们出去外面,讲堂旁边有个小小的公园,眼睛一望,望到虚空,喔!见性就好像扩展开来。回到我们文殊讲堂内,咦!我们的见性变成这一点点,好像被夹断一样,怎么这个范围变成小了?其实不是,见性没有大跟小,于大见大,于小它见小,它本身并没有大变成小,或者小缩成大,见性本来就没有所谓大跟小的,于大现大,于小现小,就是这样子。因此见性本自并没有大小、长短、方圆,修学佛道就是要开采这个本来的面目。所以,相自生灭。[舒缩],在此还包括[断续]等相。[断]就是被夹断;[续]就是接续。
[譬如方器中见方空]:譬如说在方形的器皿之中,便见有方形的空间。[为复定方?为不定方?]: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